APP下载

浅谈热贡艺术新发展下的多维视角

2020-03-15秦苗苗

人物画报 2020年23期
关键词:藏传佛教唐卡发展

摘 要:藏传佛教在热贡地域传播历史悠久,热贡艺僧和众多民间艺人,将众多来自域外的藏传佛教僧人绘画作为艺术,依托于西藏少数民族优秀传统绘画文化,在绘画题材、技法、色彩、工艺、风格等各个方面等都进行了大量的科学探索与艺术创新,形成了热贡独特的传统宗教绘画艺术——唐卡。唐卡艺术虽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库中独特宝贵的一抹色彩,但却因其宗教用品的本质,受众面较窄。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如果了解的群体基数不大更何谈保护传承。而以现代设计方法将唐卡中的代表元素提炼归纳,有机结合民族艺术与现代设计之间的关系,与现代产品合理嫁接。再设计形成亲近大众,走入生活的文创产品。使得其形式美、独特文化魅力得以推广,在推广过程中无形增加其影响力,以另一种更感性的方式被了解和保护。

关键词:热贡艺术;藏传佛教;唐卡;发展

引言

近年来,随着热贡艺术的发展,在国内外的学术影响日益不断扩大很多中外专家学者先后对热贡艺术科学进行了多个角度,全方位的深入研究,对热贡艺术科学研究所的发展工作取得一定新的成绩。但是相对于大众普遍所认知的主流民族文化来说,热贡艺术显的相对陌生。多用于宗教用途,了解和认知的受众相对较少且受民族和地域性限制。同时传统热贡艺术在绘制、雕刻、制作等方面要求严苛,程序极为复杂而技能掌握者寥寥。然而热贡艺术作为一种需要保护和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大众视野,了解其文化,才是真正的有效地传承和保护。热贡艺术需要的是一个新的承载方式,能更贴近大众,符合当代日常需求的审美诉求。当前市场缺乏这种产品的开发和设计,首先不了解这种文化是主要原因,其次是在开发和设计中完全没有较好的创新点,导致产品在市场上停滞。本次我参考大量文献资料与多方总结,并多次与热贡地区唐卡绘画者交流,了解到他们也需要创新。我相信在“传统”与“创新”之间不变的是传承,我也更希望采用唐卡所提炼的元素开发的产品与设计能更好的平衡以上二者的矛盾,并且拓宽传承的方式。

一、新视角下热贡艺术新发展的背景

热贡艺术是隆务河流域广大藏、土族群众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艺术珍品。长期以来,由于深受藏传佛教文化的影响,热贡艺术呈现出浓郁的佛教艺术特征。首先将萨迦时期西藏佛画艺术的多种风格,尤其是后藏风格带到了热贡,其风格富丽堂皇,气度非凡,绘制技法高度精细的创作追求对当时热贡地区早期的吐蕃风格造成了很大的冲击。描金等著名萨迦样式的传入,进一步促进了热贡艺术表现方式更加多样化,由此热贡艺术形成了在构图、线条、造型、色彩上的独立性。艺人们长年累月地到处外出作画,足迹有的遍及青、藏、甘、川、新疆和內蒙古地区,有的被艺人邀请多次到印度、缅甸和尼泊尔等多个国家各地作畫。早期的壁画代表作品主要有年都乎寺的八幅水彩壁画(其中主像分别为释迦牟尼、宗喀巴三藏大师、怖畏四大金刚、具哲金刚等,周围的一组画大多为弥陀佛本身历史故事、佛教藏传佛教故事等)及瑞唐华旦中所绘制的巨幅水彩壁画《十六罗汉本传》等,这些艺术作品因其画风质朴,色彩厚重,笔法苍劲酒脱,造型生动传神,是少有的壁画精品。

明清民国时期,中央统治阶层通过藏族宗教精神文化的不断逐步深化发展来最终达到封建统治的最终目的,格鲁教派树立了“唯我独尊”的精神旗帜。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以佛教格鲁派艺术为主要代表的其他藏传佛教各派掀起了这样一场狂热的民族宗教活动扩张艺术运动,为此也为其提供了促进藏传佛教雕刻美术全面健康发展的一个客观条件,从而把主要艺术流派热贡艺术发展推向了鼎盛时期。

二、新视角下热贡艺术新发展的意义

热贡艺术通过不断的创新、发展和演变,已经不能单单地理解为一种艺术流派,它更是一种精神一种文明的延续和继承,在众多的民族艺术中,热贡艺术更是独树一帜,有着热贡地区对生活、色彩、情感的感悟。传统热贡艺术所受众的群体较为少数,而且需要对藏文化具有一定的了解,这就导致一些热贡文化的精髓并不能很好的深入人群,大众的欣赏仅仅停留于有距离的形式美,更无从谈起文化。而设计热贡艺术系列衍生品的目的即对于新视角下热贡艺术的再发展衍生品的日常普及去了解一小部分知识,潜移默化中将代表的元素与文化联系起来,在此期间产生想要了解学习的兴趣,这样一来自然会去寻找发掘的机会,以此为一个良性循环,才能谈对这种文化艺术形式的传承与保护。

而在唐卡新发展中需要保留该文化的原生主题意义,做到尊重这种文化的同时也不失它该有的样子,借助新的承载方式,结合新的设计思维,使每一件唐卡衍生品都不失其文化特征,并为大众所接受。

三、新视角下热贡艺术多维度

唐卡的新视角的发展建立在了解唐卡的民族文化,文化背景基础上。唯有如此才能再去提炼和总结。而后才是新发展,例如,通过一件衍生品让大众产生对唐卡艺术的兴趣并非易事,如何克服其局限性将文化与美的缩影投射,需要更好的把握住设计中艺术表达的重点。不盲目泛泛制作而制作。大多数人初次见到唐卡这种作品形式,都会被其题材所表现的宗教神佛而震慑,从而使观者心生敬畏产生距离感。其实不然,藏传佛教中认为绘画唐卡的画师长期从事绘画,这种绘画过程也是一种修行,从准备工具到加工颜料,从打磨画面到上线打稿,每一幅唐卡的完成都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熟练每一个步骤,描摹的一笔一划,井然有序,有条不紊。这是画师的修行,不仅修佛,亦是修心。因此当唐卡陈列在博物馆中,观者的不仅仅是其画面精美的冲击,更是一种沉淀的精神文化陶冶,这种文化与儒家等主流文化一样,对发展和生活具有积极的指导思想,需要保护与传承。然而保护与传承,是建立在了解和认同的基础上的,因此,我们需要借由新发展,多维角度使其唐卡衍生品的开发使得大众产生对其文化了解的兴趣。在分析唐卡的文化内容,并做出相对应的归类划分后,系统的提炼出的元素与相适应的媒介做合理的嫁接。同时在对不同的媒介材质做不同的设计尝试时,所提炼的元素还需做出及时的调整及修改。所设计的产品不仅是有审美作用的,更是符合实用性功能为大众所接纳的。当然面对不同的消费受众群体,产品的也应当有所划分,以这种“一对一”的理念再去分析设计制作,接受市场考验的同时,也是唐卡文化传播对不同消费对象的合理划分。

1.文化符号的提取

在目前市场上所见唐卡衍生品中,首先是选择了一些基本色调突出的唐卡作品进行扫描,得到高精度图像。同时从中提取具有标志性和辨识度的符号如祥云、花草等,考虑到尊重其宗教意义避开佛像。然后将所提炼的纹样经过AI矢量计算机图像处理,提高其图案的精细程度,调节色彩的饱和度,色温使其最大程度与实际作品保留原汁原味,再用于文化创意产品设计。

首先,唐卡的文化符号应当不仅局限于形式美的装饰性提炼,同样需要将其内在文化与精神体现于产品设计中。在新视角中应尝试着寻找日常生活与唐卡文化共通之处,诸如绘画唐卡于画师而言是一种精神修行,日常书写与学习过程也为一种尘世修行,心静则达。因此再发展过程中以唐卡文化为元素设计了彩墨书写套装做为媒介,嫁接以唐卡的五种基本色。当彩色墨水在笔尖流泻时,一笔一划同样承载着修行的意义。不仅强调一种学习阅读发展的仪式感,而且满足了对使用功能的需求。

其次。再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为每种颜色安排了代表不同意义,首先,比如黑色,在唐卡中多稱之为黑唐,指以黑色为大色调背景的绘画,题材多为金刚护法神,用勾金、涂金、磨金、刻金、染金等手法对其主体用黄金来进行绘制,表现威严肃穆。我们将这一理念嫁接于黑色彩墨,以基准色调黑色为主,墨水中加以5000目金粉,使得墨水书写既有金粉同时不影响钢笔下水流畅。红、黑、绿、蓝、金色五色均使用不同的色彩调配方法,使其更能表达唐卡意境,同时适用于不同的场合。每一笔流出的金粉相对均匀,既有实用性、美观性,同时亦承载着我们修行学习于尘世的美好向往,虽然无法同画师一起修行,但在日常的书写中何不为一种修行。

最后,在一些包装及图案应用中,采用最佳比列,再创新的过程中一些包装中只呈现神佛的局部,这并不是一种不敬,理念来源于国画理念的留白和现代的艺术形式。局部空白的才能更让你想象,经过这种图案处理,整体都已图案化了,根据印刷物的大小决定每幅图案的大小,以及其中的重点,再删繁就简。

2.文化符号的多维整合

利用现代数字媒体技术,使唐卡文化符号元素的再设计,再创新,能够对其审美价值进行深层次的发掘。使唐卡文化符号元素嫁接在现代人的角度以及大众所喜爱的文化产品上。结合当代审美,满足消费者的求新、求异的个性追求化,对唐卡文化符号元素的在发展,使其文化艺术价值以另外一种形式得以凸显,并使唐卡文化符号元素具有多维角度的传承性,能够在当代社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首先,将唐卡中所提炼的这些文化符号与衍生品对接,这将是一个新的思路,因为这些符号所承载的人文、宗教等过于庞大,每件产品需要精确的与其对接,以彩墨为例,墨水本身就是书写原料,传承需要语言文字的传达记录,唐卡绘制也是绘画者在传承、思考、修行,两者有共同点可取,在使用墨水的时候可能会更有这种感觉,一笔一字间也在思考、修行。首先它具有效用性,其次它符合美感,单色的书写加装5000目的色粉,顺滑适用于市场上所有钢笔。从整体外观设计以及墨水的概念。

其次,在“五方佛”的大框架下,还可以逐渐丰富一些元素,包括触觉、视觉、嗅觉;香道隶属中国文化,有着悠长的历史,即使现今也有着不俗的表现,香的原料丰富,种类繁多,手工制香尤其珍贵,为此特意调研了市场上大部分定位中高端的香,拜访了制作香的师傅,为每一个名字设定一个味道,香也同香水一般有前调、中调、尾调之分,因此在确定每一种味道之时的确有着不小的困难。定义一种味道它很抽象,不仅仅是嗅觉,它更需要使用者的想象,可以尝试制作香粉、线香、盘香及塔香、每一种都有着不同的魅力。

最后,就目前来看唐卡的再发展多维视角已经不断增加,种类正在逐步完善与改进,同时正在多方面记录受众群体的感受便于日后将其系列更加细化,能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去面对不同的受众群体,带给大家不同的体验感和好的反响,让大家在了解该文化的同时去带动唐卡的“传承”与“保护”。

注释:

1.完德才让.热贡艺术的历史渊源及其发展——以热贡年都乎乡曲麻村为例.青藏高原论坛.2016年(01):110-114页.

2.扎雅.诺丹西饶.西藏宗教艺术[M].西藏人民出版社.1989年77-78页.

参考文献:

[1]扎雅.诺丹西绕.西藏宗教艺术[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9.

[2]佟锦华.藏族传统文化概述[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0.

[3]周绍.举浅析唐卡艺术的传承与流变[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2.

[4]格桑本.刘励中.唐卡艺术[M].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1992.

[5]乌苏荣贵.浅论唐卡的色彩及原料[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09.

[6]祁进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可行思路—以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热贡艺术”为个案[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9,(6).

[7]赵世林,刘莹英.和谐构建语境下地域民族文化资源旅游开发—以热贡艺术为例[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9,(5).

[8]吕海荣.试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关系—以热贡唐卡为例[J].青海社会科学,2009,(3).

[9]伯果.热贡艺术的历史传承和风格演变[J].西藏艺术研究,2007.

[10]马金娇.民族传统艺术在现代装饰图案设计中的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7.

作者简介:秦苗苗(1996—)女,汉族,青海西宁,学生,法学硕士,研究方向为中国少数民族艺术。

猜你喜欢

藏传佛教唐卡发展
李雪:唐卡收藏进入理性阶段
藏传佛教金铜造像的流光之美
区域发展篇
清宫信仰与盛京宫殿
青海404名藏传佛教僧人参加学衔考试
图说共享发展
浅析元朝统治下的吐蕃地区佛教文学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以恭敬之心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