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护理对剖宫产产妇康复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2020-03-13赵小红乔亚娟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0年5期
关键词:剖宫产产妇康复

赵小红,乔亚娟

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妇女儿童医院:1.产二科;2.产房,陕西西安 710061

剖宫产为产科常见手术,用于经产道生产困难的产妇,其适应证包括胎儿过大、胎位不正、多胞胎、胎儿窘迫、产程迟缓及产妇骨盆狭窄等[1-2]。随着医疗技术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剖宫产已成为当前常见的分娩方式。虽然剖宫产可以提高胎儿娩出率,但多数产妇对剖宫产都有恐惧心理,加上生产的疼痛,产妇的心理负担增加,从而使术中出血、生产困难及术后切口疼痛等一系列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增加[3]。对剖宫产产妇采取合适的护理措施可降低潜在风险,提高手术安全性。全面护理是指以产妇为中心,制订一系列的护理措施,从产妇心理、生理等方面入手,全方面提升护理质量,促进产妇术后恢复的一种护理方式[4]。目前国内关于全面护理干预对剖宫产产妇康复质量及心理状态影响的研究较少,故本研究以本院78例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全面护理对剖宫产产妇康复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旨在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拟行剖宫产的产妇7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纳入标准:(1)具有剖宫产手术指征;(2)单胎足月妊娠,产妇精神状态稳定;(3)无其他腹部手术史;(4)产妇临床资料完整;(5)产妇及其家属同意加入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肝肾功能障碍;(2)存在严重精神障碍;(3)不良妊娠结局的产妇。研究组年龄23~39岁;孕周37~42周。对照组年龄22~38岁;孕周37~42周。两组产妇平均年龄、平均孕周、产次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表1 两组产妇基本资料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产妇采取传统护理模式,包括入院指导、健康宣教、心理辅导、术前检查及病情监测等。研究组产妇实施全面护理服务,具体措施如下:(1)术前,维持病区环境整洁、舒适、安静,空气湿度适宜;生产前,产妇由于各种因素容易产生紧张、焦虑及恐惧等消极情绪,医护人员应注意观察产妇情绪变化,及时予以疏导、安慰,使其保持放松状态;护理人员应做好术前准备工作,为产妇讲解术前注意事项,增强其对手术的了解,使其积极面对手术。(2)术中,医护人员在手术过程中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密切配合手术过程;可在产妇生产过程中安排1名专业护士在旁照顾,鼓励产妇,缓解产妇不良情绪,指导产妇配合手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3)术后,协助产妇调整体位,待各项生命体征无明显异常后将产妇移送至病房;移送途中保持平稳,避免颠簸引起产妇伤口疼痛或出血。(4)术后住院恢复期间,护理人员应多与产妇及其家属交流,叮嘱家属于床旁陪护产妇,尽量满足产妇的要求,让其感受到家人的关怀,从而减轻身体疼痛带来的不适。护理人员应主动询问产妇有何不适症状并给予相应解决措施,若产妇产后出现泌乳不畅,可由专业护理人员为产妇进行按摩催乳,促进乳房循环,改善分泌不畅;若产妇乳汁过多,应指导其掌握正确挤奶技巧,消除乳房肿胀,减轻不适;为产妇制订合适的饮食方案,叮嘱其饮食以清淡、营养为主,忌辛辣、油腻、寒凉;合理加减衣物,冷暖适宜,适当清洁。还可根据产妇需要增加一些中医护理疗法,对乳房肿胀及分泌不畅的产妇,选择周荣、中府、乳中、乳根等穴位进行按摩,每组10 min,每个穴位按压3 s,重复3次;对于需要产后镇痛的产妇,选择子宫穴、神门穴及交感穴等进行按压,每个穴位按压1 min左右,按摩均由医院专业中医医师指导护理人员及产妇家属进行操作。

1.3观察指标 (1)康复效果:通过对两组产妇的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恶露排净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进行比较,观察康复效果;(2)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5]对护理前后产妇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分数越高,表明焦虑、抑郁状态越严重;(3)术后疼痛情况:根据视觉模拟评分(VAS)[6]评估产妇术后6 h、12 h及24 h的疼痛情况,评分越高,疼痛越重;(4)护理满意度情况:根据本院自制护理服务质量调查表对产妇及其家属进行问卷调查,评估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情况。

2 结 果

2.1两组康复效果比较 对照组产妇的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恶露排净时间、首次进食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均长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康复效果比较

2.2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比较 两组产妇护理前SAS、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产妇SAS、SDS评分均较护理前下降(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比较分)

注:与同组护理前比较,*P<0.05。

2.3两组术后疼痛情况比较 研究组产妇在术后6 h、12 h及24 h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4两组护理满意度情况比较 研究组产妇对病房环境、服务态度、管理规范性、服务及时性评分及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4 两组术后疼痛情况比较分)

表5 两组护理满意度情况比较分)

3 讨 论

进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通常会有较大的心理负担,这不仅会增加产后抑郁的风险,还可能会造成血压升高、激素水平异常等情况,从而影响术后伤口恢复,不利于产妇康复[7]。对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采取全程优质护理服务,对于改善产妇预后而言,具有重要意义[8]。

全面护理服务是一种以产妇为中心,在手术全程满足产妇心理、生理等全方面需求的新型护理干预模式。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产妇的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恶露排净时间、首次进食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均长于研究组(P<0.05),提示研究组产妇的康复效果优于对照组。护理后,研究组产妇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研究组产妇的不良心理状态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研究组产妇术后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全面护理可改善产妇术后疼痛情况。研究组产妇及家属对护理质量满意总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全面护理模式的实施得到产妇的认可。考虑全面护理模式的护理优势与以下因素相关:与常规护理相比,采取全面护理服务能时刻对剖宫产产妇的心理、情绪变化进行观察,及时开导并鼓励产妇积极面对手术;同时,为产妇进行健康宣教,增加产妇对手术过程的了解,可缓解其因手术所引起的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陈晓晴等[8]研究发现,剖宫产产妇的心理状况可影响手术成功率,术前给予心理干预可提高手术成功率,改善产妇预后;为产妇提供舒适的病区环境,可起到减少感染风险,促进产妇快速康复的作用;对产后疼痛及哺乳问题进行细致解答,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案,可减少产妇术后不适感,从而减少住院时间,提升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对剖宫产产妇实施全面护理可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改善产妇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减轻术后疼痛,促进产妇术后恢复,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护理模式。

猜你喜欢

剖宫产产妇康复
分娩活跃期产妇应用分娩球助产的效果及对产妇满意度的影响
孕期运动对产妇分娩有好处
一胎剖宫产,二胎必须剖吗
剖宫产之父
孕期运动对产妇分娩有好处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腹膜外剖宫产术应用于二次剖宫产的疗效观察
针对产妇体质特定食补
二次剖宫产与首次剖宫产的对比分析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