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绵阳地区妊娠期妇女25-羟维生素D水平的调查分析

2020-03-13吴碧涛蒋文强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0年5期
关键词:年龄段季节孕妇

任 艳,吴碧涛,蒋文强

四川省绵阳市中心医院检验科,四川绵阳 621000

维生素D缺乏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健康问题,全球约有超过10亿人的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未达到维持骨骼肌肉健康所推荐的30 ng/mL(75 nmol/L)标准。维生素D除了参与体内钙磷代谢调节、维护骨骼健康外,还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密切相关[1]。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维生素D缺乏现象在我国普遍存在[2],妊娠期妇女(以下简称孕妇)为维生素D缺乏的高危人群,血清维生素D缺乏与妊娠期糖尿病、先兆子痫、足月小样儿、低体质量儿等相关[3]。因此,了解孕妇血清维生素D水平对于临床评估其营养状况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绵阳地区孕妇的血清25(OH)D水平,了解其维生素D营养状况,为临床补充维生素D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5月在本院产检的健康孕妇3 346例,年龄18~45岁,平均(28.9±4.3)岁。根据临床孕期,以末次月经的第1天为计算基数,将其分为3组,分别为孕早期组(孕12周末以前)1 421例,孕中期组(孕13~27周末)1 517例,孕晚期组(孕28~40周)408例。排除标准: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压、慢性肾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先天性心脏病或其他脏器疾病、恶性肿瘤等。按季节划分,春季(3-5月)938例、夏季(6-8月)580例、秋季(9-11月)877例、冬季(12-2月)951例。按年龄划分,18~25岁483例,>25~30岁1 509例,>30~35岁974例,>35岁380例。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研究对象均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仪器与试剂 对纳入的所有研究对象空腹抽取2 mL静脉血,离心分离血清,严重溶血、脂血、黄疸标本不用于检测。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进行血清25(OH)D水平检测。检测仪器:美国AB公司生产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型号:Triple QuadTM 4500)。检测试剂:购自山东英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25(OH)D水平等于25(OH)D2与25(OH)D3水平之和。

1.3维生素D营养状态判断标准 血清25(OH)D水平检测被公认为反映维生素D水平最合理的指标。目前,国内尚无25(OH)D的统一参考范围,本研究依据2011年美国内分泌学会《维生素D缺乏治疗和预防临床指南》[4],将25(OH)D营养状态进行划分:血清25(OH)D<20 ng/mL为缺乏,20~<30 ng/mL为不足,≥30 ng/mL为均衡。

2 结 果

2.1不同孕期维生素D水平比较 不同孕期25(OH)D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早期组25(OH)D3水平高于孕中期及孕晚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孕中期与孕晚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早期组25(OH)D水平高于孕中期组(P<0.05),而孕早期与孕晚期组比较、孕中期与孕晚期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孕早期组比较,#P<0.05。

2.2不同孕期25(OH)D营养状态比较 3 346例孕妇的25(OH)D平均水平为(22.76±6.63)ng/mL,属于维生素D不足。其中25(OH)D缺乏1 191例,占35.6%;不足1 710例,占51.1%;均衡445例,占13.3%。孕早、中、晚期组的25(OH)D缺乏率和不足率分别为34.0%和51.4%、37.2%和50.7%、35.0%和51.5%;各组间缺乏率、不足率及均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孕期25(OH)D营养状态比较[n(%)]

2.3不同年龄段孕妇25(OH)D水平及营养状态比较 不同年龄段(18~25岁、>25~30岁、>30~35岁和>35岁)25(OH)D 水平分别为(22.18±6.40)、(22.83±6.62)、(22.72±6.78)、(23.29±6.52)ng/mL,>35岁组与18~25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组间进行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孕妇25(OH)D缺乏率、不足率和均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不同季节25(OH)D水平及营养状态比较 春、夏、秋、冬四季25(OH)D平均水平分别为(24.11±6.44)、(23.21±5.75)、(22.88±6.74)、(21.03±6.83)ng/mL;其中,春季25(OH)D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季节(P<0.05),夏、秋季25(OH)D水平明显高于冬季(P<0.05)。不同季节25(OH)D缺乏率、不足率及均衡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春季缺乏率最低(26.8%),冬季缺乏率最高(47.1%)。春季与秋、冬季,夏季与冬季,秋季与冬季缺乏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春季与秋、冬季,夏季与秋、冬季不足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冬季与春、秋季均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3 不同年龄段孕妇25(OH)D营养状态比较[n(%)]

表4 不同季节25(OH)D营养状态比较[n(%)]

注:与春季比较,#P<0.05;与夏季比较,*P<0.05;与秋季比较,▲P<0.05。

3 讨 论

维生素D缺乏在孕妇中普遍存在,维生素D及其代谢产物的主要作用是促进钙、磷在肠道中的吸收,并抑制甲状旁腺激素的释放,维持血钙、血磷的正常水平,进而保证骨骼肌健康和神经肌肉功能正常。此外,维生素D还与机体代谢、自身免疫、肿瘤发生、妊娠和胎儿发育等相关[5]。有研究发现,维生素D缺乏与环境和遗传因素等有关[6]。

维生素D缺乏可见于各个年龄段,而孕妇作为高风险人群,妊娠期间维生素D水平不足或缺乏现象普遍[4]。黎丽等[7]对昆明地区孕妇血清25(OH)D水平进行研究发现,孕早、中、晚期25(OH)D均衡率仅为2.5%、4.1%、3.8%,绝大多数孕妇呈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状态。另一项研究发现,贵阳市妊娠中晚期妇女25(OH)D水平低,仅为17.86 ng/mL,25(OH)D缺乏和不足现象严重,分别占66.7%和23.3%[8]。无锡地区25(OH)D缺乏现象同样十分普遍,孕早、中、晚期缺乏率与不足率分别为31.6%和68.4%、34.4%和65.0%、38.3和61.7%,几乎所有孕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25(OH)D缺乏与不足[9]。本研究中,孕妇平均血清25(OH)D水平为(22.76±6.63) ng/mL,属于维生素D不足;孕早、中、晚期25(OH)D缺乏和不足率分别为34.0%和51.4%、37.2%和50.7%、35.0%和51.5%。由此可见,中国不同地区、不同孕期孕妇均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将对孕妇或胎儿产生严重影响,可增加孕妇并发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压、肥胖等风险,可导致新生儿发生低钙血症,增加婴幼儿龋齿及呼吸道感染风险。SCHROTH等[10]研究发现,患有龋齿的婴儿,其母亲产前25(OH)D水平低于无龋齿婴儿的母亲,提示孕妇血清25(OH)D水平缺乏可能与婴幼儿龋齿风险增加有关。刘梁等[11]发现,患感染性肺炎的新生儿25(OH)D水平低于未感染新生儿,且重症肺炎患儿的血清25(OH)D水平更低,说明新生儿维生素D水平与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多项研究表明,通过补充维生素D将有助于改善妊娠结局,包括降低先兆子痫、妊娠糖尿病、早产等风险,并可减少新生儿呼吸道感染的发生。ROSTAMI等[12]发现,进行维生素D常规检测的人群发生妊娠不良结局的风险为17%,而未进行常规检测的人群风险上升至29%。通过孕期维生素D水平检测和及时补充,妊娠不良结局如先兆子痫、妊娠糖尿病及早产的风险可分别降低60%、50%和40%。GRANT等[13]研究发现,给予孕妇及婴儿(0~6月)补充大剂量维生素D3,婴儿在6~18月龄期间发生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比例明显低于安慰剂组和小剂量维生素D3补充组。WOLSK等[14]也发现通过孕期补充维生素D可显著降低0~3岁幼儿发生哮喘或复发性喘鸣的风险,尤其是血清25(OH)D水平≥30 ng/mL的孕妇,风险几乎下降50%。究其原因,可能是维生素D水平降低时,外周血T淋巴细胞数相应减少,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杀伤能力减弱,抗菌蛋白合成分泌减少,免疫球蛋白水平下降,导致呼吸道抵抗力降低,从而增加呼吸道感染的易感性[15]。由此可以得出,孕期及婴儿时期补充维生素D将有助于降低幼儿发生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概率。因此,建议孕妇在妊娠早期应采取预防措施改善营养状态,无论是通过增加膳食摄入还是补充维生素D制剂。建议维生素D缺乏高危人群,如妊娠和哺乳期妇女需补充维生素D 1 500~2 000 IU/d,而具有维生素D缺乏高风险者可耐受上限为10 000 IU/d[6]。

此外,本研究还对不同年龄段孕妇的维生素D水平及缺乏情况进行了分析,>35岁组25(OH)D水平明显高于18~25岁组(P<0.05),其他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个年龄段孕妇均存在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现象,因此,建议孕妇根据各自情况进行科学补充。

本研究对不同季节孕妇血清25(OH)D水平研究发现,25(OH)D水平随季节变化而变化,春季最高,夏季次之,冬季最低,与国内其他研究存在一定差异[7-8]。其原因可能为维生素D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季节、纬度、海拔、紫外线的照射时间与强度等均可影响维生素D合成[16]。人体维生素D主要由紫外线照射皮肤合成,春、夏季节阳光直射穿越大气层,紫外线较少被大气层吸收,而冬季阳光斜射穿越大气层,紫外线大多被臭氧层吸收,使得冬季人体维生素D合成减少。另外,着装习惯、户外活动时间、使用防晒霜等也影响维生素D的合成[17],绵阳地区冬季气候湿冷,日照时间短,人们着装较厚且户外活动时间减少,故25(OH)D水平较其他季节低。因此,在冬季应注意及时补充维生素D,以预防维生素D不足带来的不良影响。

综上所述,绵阳地区孕妇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现象较为严重,不同孕期、不同季节及各个年龄段孕妇均存在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的情况,冬季尤为严重。为避免因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给孕妇和胎儿的生长发育带来不良影响,建议孕妇定期进行血清25(OH)D水平检测,以便临床了解孕妇的营养状况并根据其实际情况给予科学指导,以保障妇幼健康。

猜你喜欢

年龄段季节孕妇
不同年龄段妊娠早期妇女维生素D含量水平分布
各年龄段人群对网上健康教育的认知和期望的调查报告
适合各个年龄段的黑胶爱好者 Sony(索尼)PS-LX310BT
我有一个“孕妇”爸爸
孕妇睡觉会压到孩子吗
我喜欢的季节7
孕妇接种疫苗要慎重
季节蠕变
产前检查“高危”孕妇别忽视
季节的变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