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戏曲表演意象的审美创造思考

2020-03-13詹晓娜

人物画报 2020年30期
关键词:戏曲表演表演意象

摘   要:戏曲的核心是戏曲表演,而戏曲表演的最高追求是创造戏曲表演意象。戏曲意象不仅作为“按照美的规律而建造”的产品,存在于剧场的有机统一体中,维系着戏曲艺术的三度创造,而且作为人们欣赏接受的对象,还显示出戏曲审美的特殊方式和效能。基于此,本文拟就戏曲表演意象的渊源、特质、生成建构规律及审美效应进行阐释。

关键词:戏曲表演;意象;表演

意象创造是戏曲表演的重要内容,其实质是创作者在对客体的主观提取与升华,这个过程蕴涵着创作者面向自然、人生、艺术时的独特体验,融汇着与天地之道神契意合的强烈主体情志,从而达到景与情、形与神、物与我、抒情与写人浑然一体的高超境界。之所以是戏曲表演的最高境界,是因为“戏曲意象”超越了“塑造人物”而实现了“求美”与“传神”的审美追求。

一、戏曲表演的“求真”与“求美”

审美意象的主旨,在于以意蕴丰富的感性形式揭示宇宙人生的真意,戏曲表演意象所追求的审美目标也是如此,需要表演者化“角色之心”为“我之心”,再以 “我之心”超越“角色之心”,立一个“台上的‘我’之心”,然后,以心驭技,将表演者对宇宙、人生、艺术的妙悟,化作舞台上可视、可听、可感的、精妙的唱、念、做、打的表演艺术,做到象由心生,景因情生,神形俱妙,在戏曲行当化的唱、念、做、打表演形式与主体生命体验的妙合无垠中,达到景与情、形与神、物与我、抒情与写人浑然一体的高超境界。

與诗、书、画等艺术的审美意象不同,戏曲表演意象的创造受到更多制约:首先,戏曲表演属于二度创作,所以戏曲表演受剧本文学的制约;第二,戏曲表演的创造材料和成果都是人,表演者需以其全部身心创造另一个身心,以表现剧中人的形容举止与生命体验,所以戏曲演员的第一自我受第二自我的制约;第三,戏曲表演四功五法、行当体制、程式技艺有严格的规范,所以戏曲演员的表情、声音、身体的动静之态都要受戏曲表演规范的制约。

戏曲表演意象的创造,是表演者在戏曲一度创作所提供的情节结构、人物性格、戏剧框架的规定下,在戏曲二度创作所聚合的导演、音乐、舞台美术的辅助下,在其对人物精神世界的情理体验的导引下,在剧情的展开过程中,表演者把对角色所处戏剧情境、人生境遇的理解,化作自己对于宇宙人生、大千世界的主观体验,并将其主观体验持续不断地投射于角色生命体验中,使角色的生命体验与自己主体精神融为一体,通过戏曲特有的唱、念、做、打的表演形式自然流畅地呈现给观众,使观众通过精美的视听表演,与演员、角色产生对宇宙人生体验的共鸣,获得视听与精神的双重审美体验。

戏曲表演意象是戏曲表演“求真”与“求美”双重艺术追求的结果。“真”,在中国传统美学中往往是指“天然”、“天成”,相对于人为造作之 “伪”。在中国艺术中“真”应该至少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物象本真,也被称为“物之神”;二是艺术表现的朴实自然,既包括创作者内在精神的朴实无华、自然清澈,也包括表现形式的自然流畅,如严羽所谓“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美”,在中国艺术创作中更多是指“装饰化”,大体是指艺术形式的细腻精致及其带给欣赏者的视听愉悦感。所以,戏曲演员创造戏曲表演意象,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百炼成钢绕指柔的唱、念、做、打的高超技艺;二是对角色身份、性格、气质、行为方式、情绪变化细致入微的把握,功夫与功力缺一不可;三是将前两个方面浑然整一、水乳交融的能力。

二、戏曲表演“意象”的创造

戏曲创作继承古典美学“观物取象”“立象尽意”的基本方法,一直是根据表“意”的需要来“取象”和“立象”的。戏曲的人物外貌与性格的造型,剧情的事件因素与特殊结构安排,剧情环境的选择与安排,大致都通过了确立“欲表之意”、选取“表意之象”、再推敲“意象契合”之后,最终实现“立象尽意”。戏曲的艺术结构与意象创造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或者说,意向创造是戏曲得以构成的一种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创作方式。

1.人物与意象

戏曲人物的意象化创造,是在作者欲表之意的规划下,对人物的原型进行较大规模的重新塑造;重塑的方法主要是注重神似,或者说,是在准确把握人物原型神髓的前提下,对之做一番“离形得似”的创造。戏曲人物的意象确立是全剧创作至关重要所在。 “意象契合”,不能仅仅只强调“意”的表现,还必须开发出意象所具有的戏剧性内涵,这才是完整地实现了立“象”和尽“意”的统一。

2.剧情与意象

戏曲的剧情中,时间与空间的安排向来是有一种自由度的。为了表现预定之“意”,戏曲的剧情一向都把时空的存在巧妙地转化为表意的手段。表意手段的结果,就是形成表意之“象”。例如,豫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十八相送”的空间转换,也分别构成了“缠绵”和“悲凉”的意象,而这些意象也是在人们不为注意的情况下默默潜伏着。

3.环境与意象。

环境是形成意境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是创造意象的一种具体因素。古典诗歌中的“长亭”、“江河”、“路途”等等常用的景物意象,在戏曲作品中也被长期采用,化作具体作品中承载着创作者思想的艺术成分。它寄托了特定时代中人们的认识和理想境界,象征着当时所强调的某种精神内涵。

三、结语

戏曲意象总是带着某些具体的象征使命,它是创作者理性成分转化为形象的有效载体;它内含较大的理性,但又不能失去形象的可感知的特点;它必须是让人能很快认识并理解的一个或一种形象化的具体存在。

参考文献:

[1]刘志梅.戏曲表演的意象研究[D].中国戏曲研究院,2018.

[2]田志平.戏曲剧作法教程[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詹晓娜(1984.6—)女,辽宁鞍山人,本科,三级演员,研究方向:戏曲表演、演员。

猜你喜欢

戏曲表演表演意象
论姜夔词的意象处理方式
抚远意象等
《庄子》中的舞蹈意象
来自林间的风
浅谈戏曲表演艺术的特点
浅谈戏曲舞蹈在戏曲表演中的作用
秦腔司鼓在戏曲表演中的作用
想象力在舞蹈表演中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