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省各地市州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研究

2020-03-12

福建质量管理 2020年1期
关键词:市州四川省区域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旅游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引言

当代区域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都揭示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规律。旅游业被认为是发展中国家缩小地区差异的有效手段,早在1997年,西方国家便明确提出应发挥旅游业在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方面的重要作用。旅游业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1-2]。然而,由于受旅游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区位条件等因素影响,地区之间旅游业的发展呈现出较大差异,这进一步加剧了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不均衡[3]。于是,对旅游经济省域差异研究进行区域旅游经济差异分析,能更正确地客观的认识省域旅游经济在发展中产生的变化,有利于加快省域内各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现状布局,为旅游业重塑,推动旅游经济突破发展,促进本省旅游业总体发展,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完善经济结构和生产要素布局,推行相关扶持政策措施,具有理论和实践的指导意义。当前国内许多学者开始从省域内各区域之间旅游经济差异进行研究,如李如友、黄常州对2000-2011年江苏省区域旅游经济差异采用地理集中指数、锡尔系数、基尼系数、赫芬达尔指数等指标进行空间分析;尚雪梅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京津冀区域旅游经济空间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4];程进和陆林对1999-2007年安徽省区域旅游经济差异进行定量研究[5];徐春红、丁镭、董鸿安和苏攀达运用空间分析和面板计量回归方案,分析了浙江省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时空格局及影响机理[6]。而许多学者对四川省旅游经济的研究多集中在旅游业地位及空间差异方面,对市域间旅游经济的差异研究较少,如朱颖秋、杨霞和张婷通过旅游卫星账户对2000-2015年四川省地市州旅游地位指数、旅游贡献率进行地位及空间差异分析[7];白贵书和郭剑英采用基尼系数及分解计算方法对四川省市域旅游业发咋韩差异进行分析[8]。此外,旅游业收入主要依靠向旅游者出售旅游产品,而区域旅游经济差异与旅游产品差异之间的关系却少有研究,程进和陆林在安徽省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研究中探讨了旅游产品对旅游经济差异的影响。本文拟以四川省为例对省域内各地区间旅游经济差异进行分析,参考程进和陆林在安徽省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研究的方法,通过分析四川省省域各地区旅游服务产品影响旅游经济的关系差异,更好地为省域内各地市州旅游主管部门发展当地旅游经济,制定适合各区域相协调的推进政策,完善旅游业要素布局,细化旅游业分类,提供着实有效的帮助。

一、背景资料及研究方法

(一)区域概况

四川省位于中国西南地区内陆,自然旅游资源丰富,拥有世界遗产6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5处,自古历来有“天下山水在于蜀”之说,并有“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剑门天下险,九寨天下奇”之誉,川中文化、川南文化、川东北文化、攀西文化、川西高原文化等丰富的人文景观,是我国重要的旅游资源大省[9]。当前,四川省正在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推出和呈现的旅游产品众多,涵盖了旅游业重点领域,包括传统的观光旅游、商务会展游和近几年被大家熟知的文化旅游、乡村旅游、研学旅游等方面,旅游经济突飞猛进,四川省旅游总收入由2008年的1076.97亿元增长到了2017年的9837.12亿元,增长了913.4%,年均增长27.8%,总体有较大的增幅(见图1)。各地市州旅游经济发展差异也很明显,2017年成都市旅游总收入达到2946.24亿元,是资阳市161.89亿元的18.2倍,位居全省第一。本文将运用定量研究作为区域旅游经济研究方法,以目前四川省各地市州为研究的区域单位,对四川省21个地级市州的2008-2017年旅游经济发展情况作研究分析,比较各地区之间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从而有效地探索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与各地旅游产品开发程度,旅游产品的数量之间的关系,同时有效地把握各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差异的变化特征。

(二)数据来源

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取性及区域之间的可比性,本文选取了四川省2008年-2017年各地市州旅游总收入作为基础分析数据。各年数据大部分来自四川省统计年鉴,少部分来自各市州统计年鉴及四川省旅游官方网站相关统计年鉴。

图1 2008-2017年四川省旅游总收入变化图

(三)区域旅游经济差异量度方法

其中,标准差,变异系数CV=/X;公式:

表12008-2017年四川省区域旅游经济差异变化

二、四川省区域旅游经济差异分析

本文对收集的四川省各地市州旅游经济差异数据通过运用Excel软件分析,从极值差、标准差和极值比、变异系数四个方面对其变动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见表1。

(一)时间变化差异

1.总体演变的规律

表1显示,绝对差异扩大,相对差异下降是四川省区域旅游经济在时间变化上呈现的特征表现出波动性的下降过程。从2008年-2017年的数据可以看出,极值差和标准差分别从356.10和71.97增加到了2784.35和571.98,2008年-2011年增幅相对缓和,2012年-2017年出现大幅度抬升,这是由于2008年大地震造成的四川旅游经济一度下滑,2008年至2011年是四川省旅游产业灾后恢复的年份,两者差异增加幅度较小,2011年后四川省旅游经济绝对差异不断增加,不过极值比从2008年的48.61下降到2017年的18.2,变异系数从1.40下降到1.22,有较大幅度的缩小,比例不断缩小。其中。两项指标显示不难看出旅游经济相对差异在四川省各地市州之间正在逐步缩小,不过在下降的同时仍存在明显的波动变化的状态,表1的数据显示,各地市州的极值比和呈现的变异系数数值在2012年和2016年有一定的上升。

2.旅游经济水平演变的地区差异

表22008年-2017年四川省各市州旅游总收入与全省平均水平比率

从表2中可以看出,四川省各地市州旅游经济水平有较大不同的时间变化形态,成都市、乐山市、自贡市、资阳市、雅安市和达州市旅游总收入与全省平均值的比率呈波动下降趋势,分别由2008年的7.09、1.76、0.98、0.73、0.64、0.59下降到2017年的6.29、1.63、0.73、0.35、0.54、0.37,其中自贡市表现一直下降趋势,资阳市下降幅度最大;绵阳市、眉山市、德阳市、广元市、阿坝州、巴中市、甘孜州旅游总收入与全省平均值的比率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分别由2008年的0.78、0.61、0.47、0.31、0.30、0.24、0.15到2017年的1.14、0.76、0.61、0.71、0.50、0.45、0.35,其中阿坝州波动显著,在2011年至2012年期间比率一度突破了1;其他诸如宜宾市、南充市、内江市、凉山州等地市州旅游总收入与全省平均值的比率呈现平稳波动。

此外表2还反映出阿坝州、资阳市波动异常的情况。阿坝州在2008年-2012年有较大幅度波动,而到2017年出现断崖式下跌,原因在于波动幅度较大的阿坝州自身旅游资源丰富,拥有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黄龙及卧龙·四姑娘山大熊猫栖息地等独特的世界级旅游景区,由于处于地震中心地带,给旅游经济带来了极大影响,灾后恢复过程中,旅游收入呈现快速上升态势,出现较大的波动幅度,而2017年,受九寨沟7级地震的影响,旅游收入出现断崖式下跌,导致其与全省平均值的比率严重下滑。而资阳市在2016年以后异常波动是由于其行政区划调整,旅游总收入大幅下滑。

四川省在区域旅游经济在时间上呈现出的变化特征差别与省域内各地区旅游业的发展程度紧密联系,同时受自然地理因素、政策因素影响突出。作为综合型产业的旅游产业涉及到了国民经济当中的多个产业部门,在当前我国经济第三产业高速发展的趋势中成为一个重要的构成业态,较为显著地促进了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和区域社会协同发展,各地方政府开始着手推动旅游产业升级,积极推进旅游相关产业发展,四川省旅游经济整体水平发展提升明显,虽然各地市州由于自身资源分布特点,旅游自然资源分布集中程度差异较大,同时社会经济发展的程度不一,区域和交通等影响旅游出行的配套元素结构差距明显。此外,旅游产品的开发受上述条件的影响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各地区的旅游经济总量绝对差异逐步扩大,相对差异在波动中逐步缩小。

(二)旅游经济差异的空间变化特征

为反映2008年-2017年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的空间变化特征,对比了各地市州旅游总收入与全省平均值的比率(表2),按区域将四川全省21个地市州划分五个等级,按国内旅游收入跟全省平均水平的2倍、1.5倍、1倍、0.5倍划分,得到了旅游经济差异空间分布状况图(图2、图3)

1.区域旅游经济空间差异显著

表2显示,仅有少数地市州2008年至2017年旅游总收入高于全省的平均水平,在表中体现与全省平均值的比率大于1。四川省省域各地区的旅游经济水平发展的空间差异较大,2017年4个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地市州旅游总收入与全省相比占到了48.63%。其中成都市、乐山市的旅游经济一直处于全省的领先水平,2008-2017年,成都市旅游总收入始终处于全省平均水平的7倍左右,乐山市旅游总收入也保持在全省平均水平的2倍左右,旅游经济发展落后的川东北和川西地区2017年只占到了四川省旅游经济总收入额50%,4个地市州中,甘孜州、巴中市、达州市三个都位于川东北和川西。

图2 2008年四川省各市州旅游经济空间差异

图3 2017年四川各市州旅游经济空间差异

图2和图3不难发现,空间上存在的梯度差异在四川省省域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上有较大的体现,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的明显的梯度差异,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由川中向川东、川南、川西、川北逐渐递减的格局。这是由于川中地区位于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交叉区域,也是巴蜀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有着众多独特的自然旅游资源,又有丰富的历史人文景观,旅游产品多样,是四川省旅游业发展的核心区域。随着成德绵一体化的发展,成贵大通道的建设,旅游经济得到了持续快速的发展,尤其是省会成都,不仅是四川省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交通中心,集中了全省大部分优质的资源,而且自身旅游资源丰富,拥有都江堰、青城山、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等景区,锦鲤、宽窄巷子、小酒馆等网红打卡景点,区位优势明显。而川西、川东北因为地理、区位等因素影响,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交通通达度不高,旅游资源吸引力不强。此外受自然灾害和政策等因素影响,阿坝州在经历了地震自然灾害之后,旅游经济得了到一定的恢复,但未能实现更高的突破;资阳市管辖范围的简阳市(县级市)因行政区划的调整,划归为成都市管辖,旅游经济出现了断崖式下跌,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受到了制约。

2.区域旅游空间差异具有相对持续性

表2显示,2008年-2017年间,区域内旅游总收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由原先的3个增加到了4个,除成都市、乐山市、宜宾市、绵阳市外,南充市、阿坝州都高于过全省平均水平,而内江市、达州市、巴中市、甘孜州始终处于较低水平,虽然四川省内这些区域旅游经济都得到了提升,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不断地缩小,但从整体上看,各地市州的发展差异仍然存在,且在空间上呈现的发展格局没有根本性改变,成都市、乐山、宜宾等城市仍然占据着四川省旅游经济的头把交椅,旅游经济平衡发展有待进一步解决。从图2和图3可以发现,各地市州旅游经济2008年到2017年经过10年的发展,短期内无法解决空间差异在四川省旅游旅游经济空间分布的差异,而且空间差异基本格局与以往相似,具有相对持续性。这一显著的差异性受四川省各方面因素影响,主要表现在自然地理等自然因素,交通、政策等人文因素,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巨大差距也是导致空间差异无法改变的内因。但积极的是,我们也看到了各区域旅游经济差异正在在逐步缩小。

(三)旅游产品与旅游经济差异关系分析

旅游产品,亦称旅游服务产品,具有综合性、无形性、不可转移性、易损性、不可存储性、生产金额消费统一性六大特性,包括游吸引物、旅游设施等要素,是集旅游景点、出行交通、旅游目的地食宿、旅游活动娱乐及相应旅游服务的旅游线路类产品和项目类产品。区域旅游经济差异主要是由于区域旅游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设施以及关联性产业结构差异导致的。其中旅游产品也是影响各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的影响因素之一,旅游产品是目前旅游业收入的直接来源,直接影响着旅游业的整体效益。通过统计整理四川省21个地市州2A级及2A级以上景区,三星级及三星级以上酒店,并对整理数控进行系统分类,加入四川省国内旅游收入作为分析比较的基数,对比分析景区和酒店两个旅游产品和国内旅游收入之间的关系,客观地得出旅游产品与旅游经济之间关系。(图4)

图4 各地市州旅游总收入与旅游产品的比较

图4可以看出,四川省各地市州景区、酒店与其旅游总收入的曲线差异有较高的吻合度,成都、乐山等省内代表城市景区和酒店数量占据了全省的较大比例,这与成都、乐山等城市的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体现了与旅游产品多样性带来的与旅游收入之间的正相关性。旅游者更偏向选择旅游产品丰富的地区作为旅游目的地,多样性的旅游产品吸引力更强,因此导致各地区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产生变化,旅游产品数量和类型更为丰富的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更高。因此存在空间差异在四川省旅游经济及旅游产品之间尤为明显着明显的,川中地区的成都、乐山等城市旅游产品丰富,集中了全省大部分的景区、酒店等旅游产品,旅游吸引力强,而川西甘孜州和川东北巴中、达州等城市吸引力较弱,旅游经济相对落后,由此可以表明旅游经济差异的变化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便是旅游产品,它对各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条件的作用。

为提升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旅游产品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旅游节庆活动对丰富区域旅游产品有着重要的作用,依托旅游节庆活动强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可以有效地带动区域旅游行业先关产业的发展,推动旅游产品建设地区旅游经济整体发展。四川省各地市州举办的诸如成都市都江堰放水节、宜宾市佛现山栀子花节、雅安市熊猫·动物与自然电影周、蒙顶山国家茶文化旅游节、自贡市灯会、广元市女儿节、阿坝州国际熊猫文化节、达州市宣汉县巴人文化节等具有在国际上具有较广知名度同时在全国有重大影响力的旅游节庆活动产品,基于这些旅游节庆活动产品,各地区通过有效宣传,展示该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面貌,推广区域特色旅游产品,不断地优化区域的旅游建设和营商环境,提升了当地的旅游知名度和形象,从而带动地区消费升级和加快促进地区旅游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全面发展[10]。旅游节庆活动中的旅游项目建设,通过投资和打造旅游产品,提升和带动区域旅游业相关产业的发展,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活力,进而提升区域的品牌度和知名度。

三、总结

本文通过对四川省旅游经济在时间和空间上差异发展变化的研究来认识四川省省域旅游经济发展的变化特征,对比分析得出四川省各区域旅游经济取得了较大发展,旅游经济总量不断增加,对第三产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同时我们发现,旅游经济各地市州之间发展相对不平衡,在空间上呈现较为明显的梯度差异。为此,推进成德绵区域一体化发展建设,加快建设成渝都市圈建设,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完善旅游交通体系,以旅游优势地市州带动其他区域发展,从而实现全省旅游资源有效整合、优势互补、市场互动成为全面提高四川省旅游经济效益有效手段,有利于推进全省旅游业更好地转型升级。此外,各区域应不断发展区域经济水平,有效地把握各区域特色旅游资源,积极引入和开发符合本区域发展的特色旅游产品,塑造地区旅游特色品牌,实施“一城一品”旅游产业发展战略,全面推动四川全省旅游经济和第三产业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市州四川省区域
分割区域
前三季度四川省五大支柱产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四川省土木建筑学会
四川省 多举措增强2500万 农民工获得感
区域发展篇
试论市州开放大学与市州电大的联系和区别
区域
四川省2009年主导品种集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