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高原山地下的生态景观和人居适应性研究

2020-03-11王沐栩

山西建筑 2020年4期
关键词:双河山地人居

王沐栩 南 芳 路 华 蒋 山 杨 琛

(云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4)

1 双河乡高原山地聚落形态

位于高原山地的聚落,生产规模、生活方式、聚落结构、营造模式等与平原聚落相比有明显区别,表现为其空间布局须与地形环境相适应,道路系统复杂而不规整,建设用地地势起伏大、坡度大、建设难度高、工程处理复杂等[1]。在今天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在适应性的前提下,对高原山地聚落保护与发展的研究,将延续其尊重自然、适应环境发展的人居环境建设思想和乡土建筑中长期适应后形成的生态理念[1],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双河乡规划区进行科学建设。

地域乡土景观特征云南山地高原环境状况脆弱,地域景观独树一帜,本次将重点研究其景观资源和当地居民住所的结合问题。

2 高原山地地形特征

双河乡县政府驻区位于云南省晋宁县西南方,地处高山河谷地带,两边多为向上延伸的山坡。规划区内地势平缓,海拔差仅有80 m。其中,海拔最高点位于规划片区东南部,高2 051.75 m;双河乡海拔最低点位于片区中部的河道内,海拔为1 972.47 m。

在双河乡中,根据其坡度变化将地型分为3类用地(如图1所示):

1)坡度小于10%:该类地形东西向贯穿全域,坡度平缓,适宜进行建设人居环境。

2)坡度在10%~25%:该类用地零散分布在区域内。中部地区的土地破碎,西北部和东南部用地较为连贯。此用地由于存在一定坡度,无法进行大规模的土地开发利用和人居环境建设。

3)坡度大于25%:主要分布于四周的山坡上。该类用地现为农林用地,植被茂盛,人居适应性较差。

规划区内低海拔地区面积较大,呈带状分布在中央贯穿东西。土地平整性较好,利于农田、道路、河坝等农业用地和农业设施的开发与建设。高海拔地区面积较小,仅东南方和西北方山坡较陡,土地破碎,不利于进行城镇化建设。

3 双河乡高原山地资源评价

3.1 自然生态景观资源

双河乡依托云贵高原特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而形成了乡村地域景观形态。双河乡地处晋宁西南处,自然地貌由北向南分为高原山地区、沟壑区和山地区3个部分。由于下庄河沿岸村民居所的建设,现在的沟壑区的大部变成了农田和聚居地,仅剩一条“水腰带”横亘其中。

现根据地貌,将驻地内的地域乡土自然景观分为4种类型:一是农作物带,主要是由农田、果林和坝地农田+河流组成的边缘带;二是滨河地带,主要是河道景观;三是山体林业地,主要种植松柏等经济作用林;四是自然山体,应对其划定生态红线以保护(如图2所示)。双河乡依托云贵高原特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而形成了乡村地域景观形态。双河乡地处晋宁西南处,自然地貌由北向南分为高原山地区、沟壑区和山地区3个部分。由于下庄河沿岸村民居所的建设,现在的沟壑区的大部变成了农田和聚居地,仅剩一条“水腰带”横亘其中。现根据地貌,将驻地内的地域乡土自然景观分为4种类型:一是农作物带,主要是由农田、果林和坝地农田+河流组成的边缘带;二是滨河地带,主要是河道景观;三是山体林业地,主要种植松柏等经济作用林;四是自然山体,应对其划定生态红线以保护(如图2所示)。云贵高原的经济主体是以水田+旱作的复合农业形式,人居环境由于受地貌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居住空间依自然而建,以传统民居作为主要建筑形式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进行房屋建设。

3.2 地貌特征评价与利用

3.2.1重视水渠河道设计

根据以上高原山地地形特点分析,按地貌已分为4种类型之一:河谷地带,主要是河道景观。可以利用双河乡城镇中已有的东西向河道,因其地理位处于城镇中心,且位于城镇主要道路旁,垂直面有高差,其低于乡政府驻地所在位置,而高于南部农田,可以作为突出双河乡的乡村景观特色的重要内容之一。因规划功能不同,将水体生态景区规划成两个部分,水渠河道景观带,小道与草本花卉种植带。

3.2.2设置农业景观区

根据地貌已分为4种类型之一:农业种植地,主要为农田和果林,以及坝地农田和河流等组成的复杂单元边缘带。可以在这部分地貌区域安排主要以开展农作物种植功能的农业景观区,这不仅能顺应农村景观的根本特征,还可以营造丰富的农业景观。根据双河乡的建设条件等进行分析以及思考,应在其地质地貌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种植适应当地特征的多种农作物,还可以结合水体景观区的设计,使其围绕农作物形成独特的景致。

3.2.3利用植物群落营造林业景观

根据地貌已分为4种类型之一:山体林业地,主要种植松柏等经济作用林。可利用乡土树种,同时考虑林地季相变化进行景观营造。树种多用常绿阔叶乔木,灌木为辅。为保持良好的生态效益并有季相上的变化,可选用石楠、冬樱花、罗汉松、滇翠柏、广玉兰等高大乔木为主要树种,采用垂丝海棠、山茶、映山红等灌木配合形成丰富多层次的植物群落结构。并可在西部林叶地中生态现状较差的位置设置一定康养活动建筑与配套场地,如健康养生食疗馆、运动医学康复中心等康养设施,东南部林地上利用较好的观景方位可设置健康养生疗养馆,保证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3.2.4构建生态防护山林

根据地貌已分为4种类型之一:自然山体,主要为生态防护山林地。在防护保育的同时,也应考虑在双河乡作为“乡村的外形”的定位。应考虑山谷风向、日照营造小气候为创造一个较为宜人的人居环境。还应考虑与周边山林地的良好过渡,以及与城市绿道的密切联系。

4 高原山地资源人居环境的适应性研究

4.1 打造梯度人居空间

高原山地除了具有明显的山地特征外还具有较高的海拔,因此高原山地的地形地貌复杂,多山地、峡谷且在地形、坡度、海拔高程等方面有很明显的垂直空间特征,这使得高原山地上的资源分布不均匀,居住空间的布局较分散,人居空间多垂直布局且布局呈现出整体分散,局部集中的特点。此处以双河乡为例,将具有垂直空间高原山地和适合人类居住的水平空间相结合,分析适合人居的高原山地空间形态的适应性。

双河乡乡政府住区位于高山河谷地带,规划区内海拔高差为80 m,在垂直方向上有明显的高差。在垂直空间上,居住空间布局主要依自然而建,沿道路旁从山地自下而上分布,形成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在水平方向上,人居空间与自然地形相结合,平行等高线布置,利用局部的平整空间在水平方向上错落有致地分布。水平空间与垂直空间的结合呈现出适应高原山地的梯度人居空间布局特点。

4.2 保护原生态人居环境

由于其人居环境客体具有特殊性,山地人居环境的适应性也具有了特殊的内涵。其具体方式为:高原山地区域中,它的地形地貌表现形态会对自然环境适宜性的高低起主导作用,从而很大程度上影响人居环境客体适宜性评价的高低,最终使人居空间环境特征与地形地貌表征基本一致。

在山地环境中,植被覆盖率低是导致山地灾害的重要原因,接着会形成河流水系游积和土地资源贫瘠,经年累月的土地低产出率使得经济效益低,最终形成山区贫穷的恶性循环。因此,在山地环境建设开发过程中,应保障各种科学的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使生态环境不失平衡。

调研中发现,在经历多年管理开发建设后,双河乡生态问题日益明显,如山地环境恶化、水资源短缺、景观效果退化、生物多样性降低等。所以建议在新一轮城镇山地环境开发建设将人类用地向高海拔区域推进的建设过程中,使生态恢复区域使其能具有一定的面积比,来扩大生态效应。

4.3 保护与传承高原山地特色

高原山地的人居环境建设有一定难度,高山河谷地段具有较为适宜规划利用的原始人居环境。山地人居环境的建设中,其先决条件是在保护好脆弱的山地区域大环境的生态系统的前提下,维持山地大环境的生态平衡[3]。在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思维的前提下开展人居建设、资源开发和经济活动。

双河乡目前的建设开发较为分散,缺少集中性的规划与建设和相应的生态化管理。许多农田、林地的宝贵资源未得到有效利用,农业开发与现代化的健康新村建设相脱节,绿化建设的缺失使当地的建设用地内部缺少小品景观,村庄各处无法形成整体的景观体系。在进行农业园景观生态格局的建设中,需发挥云南高原山地“有机疏散条件下的分片集中”的特点,对现有高原山地资源实现多重利用,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注重绿色、协调发展。积极探索山地区域产业的生态化模式,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健康新乡。

5 结语

本研究结果说明了位于高原山地上的双河乡存在地形复杂,聚落保护与发展困难,乡土景观欠缺,高原山地资源未得到有效利用,生态化和现代化缺乏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以双河乡为例得出了位于高原山地下的景观应与居所环境和地貌特征相结合,人居适应性应注重保护与传承高原山地特色和保护原生态人居环境的同时打造与高原山地相适应的梯度人居空间。缓解了脆弱的高原山地环境与人居聚落发展之间的矛盾,改善了双河乡的景观系统,增强了双河乡生态建设和聚落发展的可持续性。

猜你喜欢

双河山地人居
双河溶洞遐想
山地草甸
临深置业理想 这座城刷新美好人居标准!
山地环境中景观营造策略探究
山地建筑竖向设计分析
人居一世间 愿得展素顏
超越想象的地下世界——绥阳双河洞国家地质公园
绥阳双河洞
淅川县双河镇遗址M19及出土陶器组合
改善人居环境 建设美丽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