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典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并文献复习

2020-03-11文淑梅尤红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3期
关键词:睑下垂蛛网膜下腔

文淑梅,尤红

(1.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 兰州;2.甘肃省人民医院 中法神经康复科,甘肃 兰州)

1 背景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 Achnoid Hemorrhage, SAH)在临床常见,死亡率极高,主要原因是动脉瘤破裂,约占所有病例的85%。突发性和严重性头痛是典型临床表现,患者常将头痛描述为“一生中经历的最严重的头痛”[1]。还可表现为:①意识障碍:48%~81%的SAH患者可能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以一过性意识混乱多见,约10%病人出现昏迷[2]。少数可出现癫痫发作或精神症状。②脑膜刺激征:包含颈强直、Kerning征和Brudzinski征,其中以颈部僵硬最常见。青壮年患者显著,老年人、出血早期或重度意识障碍者脑膜刺激征可不明显。③其他症状:如低热、血糖升高等,这主要是血液及其分解产物刺激引起下丘脑功能紊乱所致。杨益挺等[3]发表的个案报告中1例患者以发热起病,最终被诊断为SAH。SAH还可存在局灶性神经损伤,例如偏瘫,视觉障碍,第Ⅲ、Ⅴ、Ⅵ、Ⅶ等颅神经麻痹,视网膜斑片状出血和视神经炎等。因SAH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往往难以察觉和忽视。其诊断在神经系统查体阴性的患者中尤其具有挑战性,错过或延迟诊断可能是灾难性的。

2 病例介绍

女性,50岁,主因“吸入农药(3911)10 d”于2019年5月4日收住入院。4月23日患者于喷洒农药(3911)过程中,出现全头痛,伴恶心、呕吐,头痛可忍受,呕吐物系胃内容物,伴烦躁不安、心悸,无发热,无流涎,无咳嗽、咳痰,无肢体偏瘫,无抽搐,无尿便失禁,120急送当地医院,查血清胆碱酯酶4.0 ku/L,血常规、血生化结果未见异常。按照“农药中毒”处理。次日,患者症状缓解,意识清醒。于4月30日好转出院。于5月3日再发头痛,枕部显著,可忍受,恶心、呕吐同前,后出现四肢屈曲抽搐、双眼上翻、牙关紧闭1次,发作持续约20 min。就诊本地医院,测血压正常,头颅CT(图1)阴性。为进一步诊治,于5月4日就诊甘肃省人民医院急诊科,以“(1)有机磷农药中毒;(2)抽搐待查”收住。

既往史:患高血压病,血压控制可。否认近期外伤史。

查体:瞳孔2.0:2.0 mm,直接、间接对光反射正常,双侧眼球运动自如且到位,余神经查体阴性。

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10.3×109/L,中性粒细胞:84.7%,中性粒细胞计数:8.72×109/L。胆碱酯酶:10.1 ku/L,C反应蛋白:9.7 mg/L。

治疗上:嘱禁食水,静脉补充电解质、能量等治疗。

病情进展:5月6日,患者出现短暂嗜睡,右眼上睑下垂,伴发热。查体:T:37.8 ℃,余生命体征正常。右侧瞳孔3.0 mm,直接、间接对光反射迟钝,左侧瞳孔2.0 mm,直接、间接对光反射灵敏,右眼上睑下垂,右眼球内收不到位,左眼球活动正常,颈抵抗(++)。余查体阴性,考虑“脑膜炎?”。

诊疗经过:5月6日行腰椎穿刺,L3/4间隙一次进针,可见红色浑浊脑脊液(图2),压力280 mmH2O,红细胞数18900/mm3,白细胞数90/mm3,中性粒细胞12%,淋巴细胞86%。总蛋白0.70 g/L,脑脊液糖2.63 mmol/L(血糖5.8 mmol/L),脑脊液氯124.3 mmol/L(血氯108.9 mmol/L),脑脊液IgG90.2 mg/L,脑脊液结核抗体:阴性。复查头颅CT(5月7日)依然阴性(图3),立即转脑血管病中心行血管造影(DSA),结果(图4)示:右颈内动脉交通段动脉瘤。行血管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术后复查头颅CT(5月8)结果提示(图5):右侧动脉瘤栓塞术后,可见金属影。术后治疗:营养神经、预防血管痉。术后复查腰椎穿刺(5月9日),L3/4间隙一次进针,脑脊液呈淡黄色微混,压力160 mmH2O,红细胞数105/mm3,白细胞数50/mm3,中性粒细胞66%,淋巴细胞32%。总蛋白0.38 g/L,脑脊液糖2.64 mmol/L(血糖5.6 mmol/L),脑脊液氯124 mmol/L(血氯106 mmol/L)。遗留右眼上睑下垂,右眼球固定外展,内收受限,右瞳孔大于左瞳孔。出院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右侧颈内动脉交通段动脉瘤)。电话随访(5月30日),再无头痛、抽搐发作,仍遗留右动眼神经损害。

图1 5月3日头颅CT结果

图2 首次腰椎穿刺脑脊液外观

图3 第二次复查头颅CT

图4 常规DSA及3D-DSA检查

图5 术后复查头颅CT 两次

3 讨论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一种罕见但严重头痛的病因。该患者2次发病,头痛性质均不典型,可能与少量前驱出血或动脉瘤牵拉有关。

CT是诊断SAH的首选方法,显示各脑沟、脑回、脑池内的高密度阴影,但出血量较少时CT扫描不清楚。Carpenter CR等的研究[4]发现:在症状出现后的6 h内,头部CT对SAH的诊断准确性是最敏感的。发病6 h的CT很重要,因为CT检测蛛网膜下腔血的敏感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随着脑脊液流量逐渐稀释出血[5]。SAH发病后12 h内,CT敏感性接近100%,24 h内下降到93%,6 d内达57%~85%[6]。该病例首次头颅CT在12 h内,第2次CT在5 d之内,2次结果均阴性。

虽然一些体征和症状增加了SAH的可能性,如颈部僵硬,但没有单一的病史或体格检查结果可以用来判定SAH是否存在,虽然头颅CT阴性,但建议行腰椎穿刺并行脑脊液送检。SAH早期脑脊液典型改变是均匀血性液体,5~7 d后,随着红细胞分解破坏,在一些患者中,脑脊液成黄色、淡黄色甚至无色。该患者第2次发病第7天时复查腰穿,脑脊液颜色为淡黄色。

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CT血管成像(CT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接近100%,但其敏感性与动脉瘤的大小有关。对于小动脉瘤(<3 mm),其敏感性降低。CTA扫描并不能用于治疗动脉瘤闭塞方面。

目前,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确诊的金标准仍是DSA。SAH确诊后需尽快进行病因确诊,一旦确认为颅内动脉瘤破裂则应尽快进行手术或介入治疗[7]。脑血管痉挛(CVS)和迟发性脑缺血(DCI)是SAH的主要并发症。监测血管痉挛可借助经颅多普勒(TCD)。除了尼莫地平,脑微透析仍然是唯一被批准的可能预防DCI的措施,其他干预措施,如替拉扎德、镁、他汀类药物、氯唑森坦、颅内血管成形术和高血容量治疗都没有显示出效果[8]。20%的动脉瘤再出血可在疾病发作后10~14 d出现。该患者在首次发病第10天再发头痛、抽搐不适,故考虑是动脉瘤再次出血。3D-DSA是判断治疗效果的最佳方法。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占全部中风的3%,是最具破坏性的急性脑事件之一[9]。病死率40%,超过50%的存活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神经系统残疾,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极大损害。该患者遗留右侧上睑下垂,右眼球外展,内收受限,右瞳孔大于左瞳孔。

猜你喜欢

睑下垂蛛网膜下腔
赫林现象及其对先天性上睑下垂矫正术的影响
综合护理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的临床干预分析
1例右心房至第二肝门的下腔静脉损伤患者的急救措施探索
关注儿童先天性上睑下垂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的选择
剧烈头痛?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为什么容易再出血?
麻醉前加温输液对蛛网膜下腔麻醉患者中心体温及寒战的影响
脑出血的几点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