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决战脱贫攻坚的中国样板与世界意义

2020-03-11傅守祥

观察与思考 2020年10期
关键词:贫困人口贫困地区贵州

傅守祥

提 要:摆脱贫困是国家治理的世界性课题,关系到个体的命运和人类的未来。改革开放40多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成功走出一条“以守正制度优势为标志、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主线,以创新扶贫模式为手段、以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为目标”的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脱贫攻坚制度体系,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的崭新篇章,在扶贫脱贫领域取得的成就和经验,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如果说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以浙江为例的脱贫是世界部分地区加快发展的体现,那么西部地区则是世界深度贫困地区脱贫的体现;解决好贵州的脱贫问题,可以为世界深度贫困地区解决脱贫难题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当前,必须做好防止疫情反弹和决战脱贫攻坚两方面的工作,努力克服疫情影响,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把遭受的损失补回来,坚决完成2020决胜脱贫攻坚并同步小康的历史重任。

2020年是中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已使7.5亿民众摆脱绝对贫困,中国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是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大规模减贫的奇迹。联合国的统计数据显示,全世界有7.83亿人生活在贫困之中,占全球人口的11%,其中大部分生活在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地区。①程云杰:《讲好中国脱贫攻坚战的世界意义》,《对外传播》,2020年第3期。可以说,中国的“精准扶贫”理念与实践,为全球减贫事业注入了信心、探索了路径,也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脱贫实践提供了经验。

一、决战脱贫攻坚的郑重承诺与中国实践

改革开放40多年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成功走出一条“以守正制度优势为标志、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主线,以创新扶贫模式为手段、以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为目标”的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脱贫攻坚制度体系,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的崭新篇章,在扶贫脱贫领域取得的成就和经验,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①参见许徐琪:《中国脱贫攻坚的世界性意义》,《经济日报》2020年4月15日。2020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指出:“今年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我国将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帮助这么多人脱贫,这对中国和世界都具有重大意义。”②《习近平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0年3月9日。

打赢脱贫攻坚战,就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2020年,正好是党中央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节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到2020年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是我们党对人民、对历史的郑重承诺”③《从取得决定性成就到夺取全面胜利——从全国两会看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大连日报》2020年5月25日。。2020年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全国政协经济界委员时的这番话,掷地有声。从全国范围来看,截至2019年底,全国97%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顺利脱贫,94%的贫困县实现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7年间,减贫9300多万人,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立足已取得的决定性成就,中国的脱贫攻坚进入倒计时节奏、大决战状态。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④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页。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梦想,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抉择,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必由之路。党中央、国务院多次明确,我们发展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善和保障民生。在今年的“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确保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促进农业丰收农民增收,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从具体措施方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大剩余贫困县和贫困村攻坚力度,对外出务工劳动力,要在就业地稳岗就业;开展消费扶贫行动,支持扶贫产业恢复发展;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扶贫,强化兜底保障,接续推进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力让脱贫群众迈向富裕。《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疫情冲击对群众生活带来较大影响,要坚持以人为本,织密扎牢基本民生安全网,保障困难群众、失业人员等基本生活;要集中兵力打好深度贫困歼灭战,坚决啃下未摘帽贫困县和剩余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脱贫硬骨头;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医疗卫生、生态环保等领域“补短板”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促进农民增收。⑤参见《李克强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摘登)》,《人民日报》2020年5月23日。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是硬道理;集中力量办大事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而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则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制度最有力的诠释和最有效的宣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⑥《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155页。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必须坚决拔除的“钉子”和攻克的“堡垒”。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是硬仗中的硬仗。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从已经取得的决定性成就到夺取全面胜利,我们信念坚定。然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最后的决战难上加难。据统计,疫情使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推迟,到2月底外出比率仅有往年的约40%,经过两个月努力目前虽已超过95%,但部分贫困劳动力这一两个月没有务工收入。同时,超乎想象的严重疫情也让农业生产深受冲击,大量农产品滞销、腐烂,多年持续的农民增收、农业增产、农副产品增值等戛然而止甚至出现大面积倒退,深度贫困地区的“因疫情返贫”现象更不容小觑。

在脱贫攻坚进程中,既要精准施策又要加强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而文化扶贫和教育脱贫是重要一环,是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地区落后状态的重要保障。习近平同志早年在《摆脱贫困》一书中指出:越穷的地方越难办教育,但越穷的地方越需要办教育,越不办教育就越穷。①习近平:《摆脱贫困》,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29页。这种马太效应,实际上也是一个“穷”和“愚”互为因果的恶性循环。脱贫攻坚战绝非一蹴而就,相反,越往后挑战越艰巨,越到后面越是硬骨头。造成地区贫困的因素很多,但根子在教育在文化。不打通教育和文化这一“堵点”,就切不断贫困的代际传递,穷根子就不能彻底拔除,而且容易返贫。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治愚,就是要消除观念上的贫困;扶贫必扶智,就是扶持智力上的内在动力,扶贫先扶志就是要补齐扶贫工作的精神短板,提升精神上的自信。党和国家坚持把发展教育扶贫作为治本之计,推动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加快发展、教师队伍素质能力不断提高,让贫困地区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良好教育,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成为有用之才。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的主旨演讲中所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②习近平:《携手消除贫困 促进共同发展: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的主旨演讲》,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7页。

二、决战脱贫攻坚的省级样板与世界意义

摆脱贫困是国家治理的世界性课题,关系到个体命运和人类未来。如果说,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脱贫是世界部分地区加快发展的体现,那么西部内地则是世界深度贫困地区脱贫的体现。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其中的“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主要指西部和内地。目前,脱贫问题在东部沿海地区已基本解决,而内地西部地区依然较为严重,因此反贫困的主战场主要在西部内地。地处西南、“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贵州恰好处于这一地区范围,并处于这一地区的核心地区——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贵州列入3个特困地区,即武陵山区、乌蒙山区、滇桂黔石漠化区。③参见傅守祥:《决战脱贫攻坚“贵州样板”的意义》,《贵州日报》2020年5月27日。近些年来,贵州全省努力拼搏并已取得相当好的决定性成就,成为中国西部内地脱贫攻坚的“省级样板”。解决好贵州的脱贫问题,可以为世界深度贫困地区解决脱贫问题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④参见傅守祥:《决战脱贫攻坚“贵州样板”的意义》,《贵州日报》2020年5月27日。

作为中国东部沿海地区脱贫攻坚的“省级样板”,浙江在2015年便成为全国第一个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省份。⑤参见《浙江已成为全国第一个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省份》,《人民日报》2015年12月29日。依据当年的统计数字,浙江全省全面消除了家庭人均年收入4600元以下的贫困现象。尽管浙江是我国经济的先发地区,但是由于自然条件不同,区域发展并不平衡,浙西南部分县乡曾存在一定的贫困人口。进入新世纪特别是2002年以后,浙江就把消灭贫困、统筹城乡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的同时,加大“山海协作”,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把浙东沿海地区的资金、技术、人才与浙西南的资源、劳动力、生态等优势结合起来,既促进了欠发达地区快速发展,又促进了发达地区转型升级,实现了互动双赢。除了在发展战略上的先觉式调整,浙江在战术层面更是早于其他省份强调脱贫工作的精准、持续和绿色的成效。2005年,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安吉余村提出了社会发展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脱贫工作与发展的生态转型、品质提高密切结合,从“哲学自觉”层面拓展和深化了脱贫工作的空间与层次。时至今日反观与总结,浙江的脱贫攻坚工作既是世界部分地区加快发展和提质转型的体现,又是“先富带动后富”“授人以渔”式的同步小康的典范。

2020年对口地区全面实现脱贫是一项硬任务,浙江正以钉钉子精神抓好中央决策部署的落实落地,把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摆在首要位置,为全国夺取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贡献浙江力量体现浙江担当。具体说,就是对照“两不愁三保障”标准要求,把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做得更好。其中,重点是继续做好主动对接,与受援地一起细化“两不愁三保障”核心指标,发挥浙江教育、医疗资源优势,加大智力援助的力度,真正是“授之以渔”;与尚未脱贫的受援地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合力攻坚,进一步向深度贫困地区、特殊贫困人口聚焦发力、精准发力,确保对口地区如期脱贫、如期摘帽,确保对口地区贫困群众真脱贫、脱真贫;坚持精准滴灌、靶向治疗,推动各类帮扶资源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向农村基础设施、民生服务等重点领域倾斜,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倾斜,提高对口支援帮扶合作的实效。①参见《为全国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浙江力量》,《浙江日报》2019年5月6日。同时,在浙江省内,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浙江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对浙江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贯穿起来,结合开展“三服务”活动,认真查摆省内扶贫攻坚工作的短板弱项,明确责任、精准施策,逐一整改落实到位,打赢低收入百姓增收攻坚战,确保浙江“两个高水平”建设的成色和质量。

毫无疑问,贵州是目前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深入实施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贵州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全面打响以农村“组组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贫、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的“四场硬仗”,不断探索创新方式方法,闯出了贵州特色的脱贫攻坚新路径。党的十八大以来,经过全省人民努力,贵州全省贫困人口从923万减少到2019年末的30.83万,贫困发生率从26.8%减少到0.85%,年均减贫超过127万人,减贫人数全国第一,易地扶贫搬迁188万人,②参见《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贵州日报》2020年3月3日。为彻底撕掉贵州绝对贫困标签、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打造了全国脱贫攻坚的“省级样板”,贫困群众的生存质量、生活环境和生产条件得到根本改善。

精准扶贫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多年扶贫工作的实践精华与智慧结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做到“六个精准”,即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①参见《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212页。同时,习近平总书记还绘出精准脱贫的路线图,因地制宜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即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总体来看,贵州这个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积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省份,在决战脱贫攻坚过程中却创造了两大奇迹,一是完成188万贫困人口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另一个是推进贵州农村产业革命,它有力地助推贵州的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决战脱贫攻坚,贵州不断打出有力有效的“组合拳”:打好农村“组组通”硬仗,开启乡村振兴路;打好易地扶贫搬迁硬仗,创造贵州奇迹;打好产业扶贫硬仗,深刻改变发展方式;打好“三保障”硬仗,补齐短板惠民生。当前,脱贫攻坚已到了决战决胜、全面收官的关键阶段。②参见傅守祥:《决战脱贫攻坚“贵州样板”的意义》,《贵州日报》2020年5月27日。贵州省还有155万贫困人口,33个贫困县没有摘帽。贵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尽锐出战、务求精准,确保到2020年,全省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消除绝对贫困;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脱贫攻坚的成败事关人民福祉,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近些年,贵州全面实施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联动战略,并以“大文化助推大扶贫”为突破口,积极探索文化与扶贫融合的道路,取得了不少积极成效。文化扶贫既要“富脑袋”,又要“富口袋”;只有在精神激励与物质丰富的合力下,才能形成拔穷根、真脱贫的决胜之势。要加快发展、加快转型,光讲经济规律还不行,还得讲精气神,让他们看到所在地区和自身蕴藏的文化资源,以及这些文化资源的开发潜力,使他们切身体会到构筑精神高地可以冲出经济洼地,文化软实力是可以转化为经济硬实力的。一个地区的贫困,表面上看属于经济问题,但从深层次考察,往往有着极深的文化根源。从实际情况看,大多数贫困地区路远地偏、信息闭塞,群众不仅贫穷面大,精神文化生活也十分单调。而“文化扶贫”就是从文化和精神层面上给予贫困地区帮助,从而提高当地人民素质,尽快摆脱贫困。“文化扶贫”扶的是一种观念、一种素质,目的是实现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转变。扶贫先扶志、脱贫先治愚,贵州的实践证明,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地创新。文化扶贫扶起的是志气和骨气,传承的是家国情怀,守护的是绿水青山,融合的是经济硬实力与文化软实力,呼应着我国高质量发展的深刻内涵。另外,以文化为魂、后发追赶可以实现弯道超车。文化扶贫能够产生源源不断的学习效应、溢出效应,为贫困群体拓展视野、打开思路,带来经济自立与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最好的减贫剂,③参见《挖掘和发挥文化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学习时报》2018年6月25日。为后发赶超提供无穷动力。

三、决战脱贫攻坚的多彩贵州与生态效益

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举,要深刻意识到脱贫攻坚的重要意义,要将其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去完成。脱贫攻坚的标准,就是稳定实现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④参见应琛:《脱贫攻坚决战之年,如何实现全面小康?》,《新民周刊》2020年5月27日。回顾以往,贵州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成绩,但还要清醒地看到,我们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距离2020年打赢脱贫攻坚战时间紧迫,任务依然艰巨,要历史性地解决贵州延续了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必须解决当下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特别是必须聚焦难中之难、坚中之坚、急中之急的深度贫困地区,攻克最后最难的堡垒,开足马力、全力以赴,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坚决完成这没有讨价还价余地的硬任务。①参见傅守祥:《决战脱贫攻坚“贵州样板”的意义》,《贵州日报》2020年5月27日。新年伊始的新冠肺炎疫情大考,警示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健全和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大力推进社会救助法立法进程,织密困难群众的兜底保障网。面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峻的疫情,贵州省委、省政府坚持快中求胜、以快制胜,以多个“第一时间”牢牢把握住疫情防控阻击战和脱贫攻坚战的主动权和制胜权,坚决夺取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的双胜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从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艰巨,决不能松劲懈怠。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是对我们的一次大考。严格落实“识别、救助、退出”三个精准,彰显的是直面困难的勇气和底线思维方法。目前,贵州还有30.83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没有脱贫,9个深度贫困县没有摘帽,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硬骨头中的硬骨头”。因此,一方面要建立健全防贫返贫监测预警和帮扶机制,关注脱贫监测户和边缘户,及时做好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的监测和帮扶,确保动态“清零”;另一方面,要统筹做好从摆脱贫困到生活富裕的衔接,推动贵州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精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都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确定的国家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使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和提升的最佳手段,或者说乡村振兴就是精准扶贫的升级版,只有通过乡村振兴顶层设计与精准扶贫微观施策的相辅相成,才能更好地实现既定目标。今年是脱贫攻坚战最后一年,收官之年又遭遇疫情影响,各项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我们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落实分区分级精准防控策略,做细做实“外防输入”等各项防控措施,防止疫情形势出现反弹,为集中精力抓好脱贫攻坚这个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创造良好条件,以百分之百的努力,确保百分之百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②参见《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意见》,《贵州日报》2020年3月11日。

贵州省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研判评估、努力克服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优先支持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加快扶贫项目开工复工。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完善机制、扎实推进挂牌督战,补齐“三保障”和农村饮水安全弱项短板,全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破解难题。要多措施并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加快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统筹用好各方帮扶资源,加强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确保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要坚定不移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加快发展今年种养、今年见效的产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切实提升组织化程度,组织好产销对接,提高农业科技水平,确保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稳定脱贫。③参见《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贵州日报》2020年3月3日。

在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④参见习近平:《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第13页。脱贫攻坚任务是否高质量完成,关键在人,最关键的还是在干部队伍作风。广大干部要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使贫困地区群众不断得到实惠。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高质量脱贫,既要解决好眼下问题,更要形成可持续的长效机制。瞄准特定贫困群众精准帮扶,激发贫困人口脱贫内生动力,不仅能促进区域经济“造血微环境”的修复与形成,也有利于社会大环境的稳定与和谐。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将会带来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大调整,对于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提升劳动力素质、促进经济结构转型、推动实现平衡而充分的发展等都具有深远意义。当前,我们必须要做好防止疫情反弹和决战脱贫攻坚两方面的工作,努力克服疫情影响,千方百计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把遭受的损失补回来,为决胜同步小康贡献最大力量。

同时,“多彩贵州”就要勇于追求丰富多彩,既要立足当下又能放眼未来。贵州必须立足自身实际,在巩固脱贫、防止返贫基础上,合理确定经济增速,做到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和生态的总体平衡,更加注重惠及民生,努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贵州还要学习浙江等先进省份的发展理念和脱贫经验,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重要指示,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坚持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贯穿于打赢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全过程,保护好贵州的青山绿水,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实现青山常在、绿水长流,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①参见傅守祥:《决战脱贫攻坚“贵州样板”的意义》,《贵州日报》2020年5月27日。

结 语

在21世纪,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消除贫困更是全人类的共同使命。贫困不仅在中国发生,世界各地都有贫困现象。贫困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消除贫困更是人类一直追求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不仅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党,它始终把为人类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贫困人口基数大,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在扶贫脱贫方面不仅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和先进的经验,同时也为世界减贫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赢得世界各国的尊重和赞扬。

不舍寸功,善作善成。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即将历史性地得到解决,中国反贫困斗争已经胜利在望。我们要咬定目标、一鼓作气,精准发力、攻坚克难,高质量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猜你喜欢

贫困人口贫困地区贵州
比亚迪集团扶贫
三部门发文鼓励政府 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隐形贫困人口
解读“万马如龙出贵州”
“贵州制造”的前世今生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2013年各省贫困人口数量及贫困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