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定位问题理析*

2020-03-11李安增尤文梦

观察与思考 2020年10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特色

李安增 尤文梦

提 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实现了重大理论创新,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新飞跃。马克思主义特有的理论品格决定了其会随着各国实践发展而不断被创新发展,出现若干具有飞跃性质的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飞跃性主要体现在:对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理论贡献;初步解决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始终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立场。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定位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新飞跃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世界意义。

伟大时代需要伟大理论的引领。党的十九大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先后写入党章、载入宪法,实现了党和国家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科学定位这一最新理论成果是学术界的重要使命,也是推动国家发展进步的需要。在这个问题上,有些学者赞同党的十九大的观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也有不少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①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至少有五种不同提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次飞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次飞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等等。这些不同认识影响了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同度。尽管各种提法的表述不尽一致,但其内涵基本相同,即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飞跃”。笔者拟从一般规律、依据、意义三个方面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飞跃性作阐释和论证。

一、不断产生具有飞跃性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规律

历史实践表明,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理论。纵观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随着各个国家的革命和建设实践的发展,曾经产生了三大飞跃性科学理论——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的伟大实践会催生新的飞跃性理论成果,这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大趋势。

(一)理论创新是永葆马克思主义青春活力、更好指导实践的需要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马克思主义必然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获得崭新的形式和内容。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要不断创新,一方面是保持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需要。从某种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历久弥新,就因为它能够与时俱进地回应不同时代的问题,不断形成新的理论成果。当今社会正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新机遇新挑战层出不穷,时代特征与马克思恩格斯那个年代有着重大差异,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仍然能够穿越时空和阶级局限,究其原因是实现了与时俱进的发展。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马克思主义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社会主义从来都是在开拓中前进的。”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23页。马克思主义需要不断创新的另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指导日新月异的社会实践。我们所说的马克思主义,首先是指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创立的科学理论体系,即原典的马克思主义,同时也指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创新而产生的理论成果。邓小平在谈及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时说:“绝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列宁同样也不能承担为他去世以后五十年、一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的任务。”②《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91页。质言之,原典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其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方面,对不断变化的社会实践具有直接指导作用的是民族化、当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

(二)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品质使理论创新成为可能

科学的理论体系都应该具有开放性的理论品格,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理论体系,永远关注和研究所处时代提出的重大课题,能够随着实践进步而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原理论、基本观点论、基本方法论组成的学说体系,但其不是故步自封、僵化不变的书斋式的理论,而是一个具有开放性、包容性、博采众长的理论体系。正如毛泽东所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③《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96页。习近平同志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进一步强调:“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们的后继者们不断根据时代、实践、认识发展而发展的历史,是不断吸收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丰富自己的历史。”④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8年5月5日。例如,1848年的《共产党宣言》是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经典之作,但它不可能预见其后几十年资本主义社会及无产阶级运动的发展,从1872年至1893年马克思恩格斯先后为《宣言》撰写了七篇序言,每一篇都是针对不同时期的特点,对《宣言》的有关内容进行了补充和完善,使得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都是马克思主义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带有划时代意义的飞跃性理论成果,这证明了马克思主义能够时代化。

(三)马克思主义在与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实现理论创新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优于人类一切理论体系的鲜明特质,“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36页。。因此,马克思主义能够为各个国家面临的实际问题提供理论指导。但是,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是特定时空的经典文本,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性真理付诸实践时就必须以不同历史条件、不同国情为转移。“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664、648页。。列宁也深刻指出:“我们认为,对于俄国社会党人来说,尤其需要独立地探讨马克思的理论,因为它所提供的只是总的指导原理,而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③《列宁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74-275页。马克思主义之所以需要民族化,根本原因在于实践总是具体的、民族的,民族化是各国无产阶级实践的客观要求,如果不能实现民族化,无产阶级实践就陷入盲目而致失败。

科学的思想理论从实践中来,创新不是理论自身发展的结果,而是在回答实践中的重大问题中产生的。社会实践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需要和研究课题,推动认识由低级到高级、由浅入深、由片面到全面发展,正如恩格斯指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664、648页。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了马克思恩格斯不曾预见的新情况、新问题。列宁深入研究俄国革命实际,提出社会主义可以在一国取得胜利的理论,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俄国化的科学理论——列宁主义,并指导十月革命取得胜利。马克思主义传到中国,在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先后形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成功指导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丰富、深刻、复杂的实践需要新的科学理论的指导。中国如何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顺利发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现有成果中找不到现成答案,迫切需要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进行新的理论创新,实现马克思主义与新时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三次飞跃。

总之,从宏观的历史视野观之,在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进程中肯定会有新的具有飞跃性的理论成果产生,这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规律性趋势。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备了第三次飞跃必备要件

判断一个理论是否产生飞跃的标准,笔者认为至少包含三个方面:新思想对原有理论的发展作出原创性贡献;新思想能够解决时代提出的重大课题并且得到实践检验;新思想符合原有理论的基本立场。据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备了飞跃性理论成果的基本要素。

(一)对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

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进步,都以理论创新为引领,理论作出原创性贡献则是理论成果实现飞跃的必备条件。毛泽东思想之所以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原因在于其围绕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提出了一系列不同于原典马克思主义的新观点、新论断。如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理论,摆脱苏联城市中心论的影响,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暴力革命的学说,实现了从“走苏联的路”到“走自己的路”的理论跃迁;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则采取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方针,提出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过渡办法,将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和平赎买”政策变为现实。邓小平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基本问题,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本质论、初级阶段论、市场经济论等,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创立了邓小平理论这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进程中第二次飞跃理论成果的奠基之作。

习近平同志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深刻变革,置身这一历史巨变之中的中国人更有资格、更有能力揭示这其中所蕴含的历史经验和发展规律,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中国的原创性贡献。”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66、36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做到既不忘老祖宗,又讲出新话,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一系列前瞻性、战略性、创造性的观点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写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中国“新版本”。这一思想坚持了马克思主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活的灵魂”,形成了内容丰富、逻辑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专题研究,此处仅列举九个方面的原创性贡献:第一,在时代观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论断,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进入了崭新的历史时期,继续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第二,在社会主要矛盾问题上,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②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1页。的重要论断,揭示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矛盾观。第三,在经济领域,首次提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任务,作出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判断,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始终坚持“五大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等等,这些均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突破。第四,在国家治理领域,提出全面依法治国战略,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到现代化的新高度,科学回答了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上应该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提出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有了新的认识。第五,在国家安全问题上,明确提出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全面领导;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第六,在文化领域,提出“文化自信”,将“三个自信”扩展为“四个自信”,并且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③《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66、36页。。第七,在生态文明思想方面,其原创性观点可以概括为“和谐共生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论”“绿色发展论”“制度保护论”“生命共同体论”④参见郝佳婧:《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原创性贡献》,《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4期。。第八,在外交领域,深入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创造性提出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其走深走实,极大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国际关系的理论,必将成为全球共赢共享的“密钥”。第九,在党的建设领域,明确提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43页。,创造性地从民族复兴高度提出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深刻阐述了“四个伟大”的新思想等,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作出了原创性贡献。

(二)初步解决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

理论是对时代问题的回应。2013年8月,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说:“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这就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能不能打仗,新中国的成立已经说明了;我们中国共产党人能不能搞建设搞发展,改革开放的推进也已经说明了;但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能不能在日益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坚持住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还需要我们一代一代共产党人继续作出回答。”②谢国明:《对重大执政问题的科学回答——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体会》,《求是》,2014年第13期。从国际看,全球化是大趋势,但逆全球化思潮在发展,新冠肺炎疫情以来一些国家陷入困境,中国则成功控制住疫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与某些西方国家形成鲜明对比,中国有责任为“世界向何处去”这个时代课题提供中国方案。从国内看,党的十八大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标志着我国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方位,当代中国正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意味着我们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向中国提出了新的时代课题,更加需要新的重大理论创新和思想指导。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都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这就是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③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8页。系统科学地回答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成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理论创新的核心内容。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和规律,擘画了新时代的发展蓝图,既是路径,也是目标,同时还是方法。“八个明确”回答了我们在新的历史方位下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四个坚持”,则具体谋划了今后我们要怎么干、怎么干得更好,回答了新时代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二者有机融合、有机统一,共同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

创新的科学理论必须通过实践检验才能展现其真理性。毛泽东指出:“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④《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63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性已经得到实践的证明并得到国内外的广泛认可。从国内来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伟大成就,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国家综合国力均大幅提升,全面深化改革、民主法治建设、思想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均取得重大突破,国家的整体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这次从武汉开始的突如其来的重大疫情,从一个侧面再次验证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再次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各级政府的坚强领导力和强大执行力,再次验证了人民群众对党、政府的信任和依赖,即使政府采取了“封城”等应急防控措施,老百姓仍然服从命令听指挥。当然,这一切的基础是我们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取得了巨大成就,积累了雄厚的国家实力。中国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采取积极稳妥的政策,使经济发展出现良好态势。从国际来看,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深入开展,成功举办两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主场外交活动,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使中国发展理念在全球治理中转化为发展方案。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产生了严重冲击,各国普遍面临如何摆脱疫情影响的挑战。中国经济率先走出疫情影响阴影,为其他国家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也使得我国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增强。“新时代不是没有问题、回避问题的时代,而是直面问题、总结问题、解决问题的时代”①郝立新、周康林:《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新飞跃——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8年第1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用于现实,更影响长远,其理论内涵必将随着时代的前进和实践的深化继续丰富,最终指引国家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三)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立场

立场是行动背后的指针,秉持什么立场就有什么观点。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它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全人类解放为己任,第一次站在人民立场上探索人类自由解放的正确道路,其根本立场就是人民立场。

坚持人民立场是科学社会主义一以贯之的理论品质,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11页。中国共产党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利益的忠实代表,党的立场与人民群众的立场完全一致。此外,坚持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唯物史观强调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认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从价值旨归视域判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第三次飞跃,就要深刻把握其对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的坚持。

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③《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4页。,到“只要我们深深扎根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就可以获得无穷的力量,风雨无阻,奋勇向前”④《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中国人民生活一定会一年更比一年好》,《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6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贴近民心,顺应民意,蕴含真挚的民生情怀,这一思想所蕴含的真理力量“抓住了人的根本”,不仅能够发挥强大的政治动员功能,也符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实现飞跃的价值旨归。其一,坚持人民立场,高度重视人民利益,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价值追求。习近平同志强调:“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政治立场,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⑤《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52页。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是中国共产党党性的集中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没有脱离、动摇这个立场。其二,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和精神道统。“我将无我,不负人民”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144页。就是真实写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坚守中国共产党人建党时的奋斗精神和对人民的赤子之心,这个初心和使命成为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成为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金钥匙”。其三,在惠民举措中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紧扣“两不愁、三保障”,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通过发展教育、改善就业、精准扶贫、污染防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个税起征点等行之有效的工作措施,在实际行动中践行“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坚定信念,保障“六稳”“六保”落地见效,使得人民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成为写在国人心中的科学理论。

三、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定位为第三次飞跃意义重大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展现出强大的理论创造力、实践开拓力和国际影响力,将此理论成果定位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第三次飞跃,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世界意义。

(一)有助于塑造和引领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

马克思主义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经历了东欧剧变的低谷后,正处于21世纪谋求振兴的时代。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实际行动捍卫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真理性。习近平同志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强调:“继续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②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5月19日。之后又明确提出要“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③《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34页。。学界对21世纪马克思主义含义的界定尚存在歧见,笔者认为,可以从三个角度加以分析:从时间域来说,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未来的马克思主义,将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崭新理论形态;从空间域来看,21世纪马克思主义既包括西方马克思主义、原苏东国家的马克思主义,也包括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的马克思主义,是世界版本的马克思主义;从问题域而言,21世纪马克思主义既关注世界性理论问题的探索,又注重世界重大实践问题的回应,是尚未形成系统科学体系的马克思主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国发生了伟大而生动的社会主义原创性实践,中国共产党在全面总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国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是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的中国传承,彰显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特征,代表了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最新发展成果,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体系建构提供了奠基性框架。

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定位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三次飞跃的理论成果,将表明新时代的中国不仅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阵地,更成为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主要阵地;以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仅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也将成为当之无愧的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主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则作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最为重要、最有价值、最具典范意义的组成部分;有助于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贡献给世界,超越中国视域,实现从“中国化”到“世界化”的飞跃。因此,此种定位不仅有助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也将推进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与发展,凸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推动和引领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

(二)更好发挥这一理论指导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列宁指出:“没有理论,革命派别就会失去生存的权利,而且不可避免地迟早注定要在政治上遭到破产。”①《列宁全集》(第六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67页。“第三次飞跃”的定位更加凸显其统一全党思想、凝聚人民力量、指导复兴实践的作用。

首先,有助于中国共产党的团结统一。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没有中国共产党强有力的领导,中华民族的复兴没有希望。中国共产党的强大在于其是一个团结统一的政党,而这种统一有赖于把先进的科学思想作为理论基础。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定位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第三次飞跃,更彰显该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既有利于党员干部提升马克思主义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也有利于永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因此,这对于统一全党思想、保持坚强团结意义重大。

其次,有助于凝聚人民力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能够体现人民意志,必定得到人民拥护。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定位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第三次飞跃,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对这一思想的科学性、实践性、人民性的肯定,是实现宣传思想工作“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②《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更好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人民日报》2018年8月23日。的必然要求,不仅充分体现广大党员意愿,亦顺应人民期待,符合时代要求,有利于使人民群众更加自觉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做新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有力传播者,进而打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群众基础,汇聚起新时代的奋斗伟力。

最后,有力指导民族复兴伟大实践。没有科学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理论和实践分离的结果,是把实践变成一种无原则的经验论,把理论变成一种纯粹的、固定不变的知识”③[法]萨特:《辩证理性批判》(上),徐懋庸译,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第22页。。因此,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一刻也离不开创新理论的科学指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我们从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探求规律,不断攻坚克难,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方法论引领。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实践就是真正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将其定位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第三次飞跃,更能适应“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客观需要,更加直接地、现实地、有针对性地引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目标。

(三)有助于提升中国发展新方案的国际认同度

中国共产党始终胸怀祖国、放眼世界。习近平同志指出:“解决好民族性问题,就有更强能力去解决世界性问题;把中国实践总结好,就有更强能力为解决世界性问题提供思路和办法。”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340页。科学定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民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将对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和人类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代,各国经济联系越发紧密,面临的共同问题、共同利益也日益增多,这都考验着中国共产党处理和化解世界矛盾与危机的智慧和胆识,中国有责任、有能力为解决世界问题、为人类探索更好社会制度贡献中国方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和成功经验,使得中国越来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世界上越来越多的政党、政要希望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取得巨大成就的经验,从而找到破解自身发展难题和全球性挑战的奥秘。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深刻思考并洞察人类前途命运、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聚焦国际社会面临的突出问题,在超越西方“普世价值”的基础上,习近平同志提出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46页。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显示出中国共产党为人类发展、为世界谋大同作贡献的智慧和决心,诠释了一个发展中大国对于世界的独特情怀。中国的成功和秉持的全球化理念不仅破解了自身发展难题,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光明前景,也为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种“非西方”现代化道路。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定位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第三次飞跃,一方面有利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从而加深世界各国对中国的观察、思考与理解,占据国内外宣传思想阵地;另一方面有助于总结提炼出新时代的中国所具有的普遍性、规律性、可借鉴性的经验和因素,从而拓展时空边界,超越本国视域,将“中国特殊”转化为“世界一般”,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贡献给世界,把中国经验转化为国际共享的理论。从而进一步展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国际影响力,构筑中国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美好梦想的“同心圆”,把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推动各国实现共同发展繁荣的梦想变为现实。

新时代提出新课题,新课题催生新理论,新理论指导新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诞生的思想理论,将其定位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三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更凸显其真理光芒和无穷的思想魅力。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理论特色
坚持理论创新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马克思主义在陕西的早期传播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傲慢与偏见》的艺术特色解读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