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新挑战

2020-03-10韩业丰

科学与财富 2020年31期
关键词:微文化挑战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二十一世纪以来,移动互联网与移动网络终端设备的普及率迅速提高,推进了时代的进程进入到一个新的时期——微文化时代。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关注微文化对高校人才培养带来的新变化,积极做到微文化下思想政治教育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微文化的广泛传播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一系列的动态变化,不仅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拓展了新视野、创造了新途径、指明了新方向,同时也带了一些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所未面临过的新挑战。

关键词:微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挑战

微文化的产生、兴起与快速发展,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难得的历史契机,一定要抓住机遇才能更好地迎接挑战。因微文化信息的良莠不齐、大学生思辨能力的限制、部分教育者观点未及时更新以及部分高校重视力度不够等原因,造成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逐渐被削弱、高校信息管控难度增大等问题的产生。

学习辩证法了解到,矛盾具有普遍性与特殊性,微文化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范式也不能例外。在大学生享受微文化载体给自己带来信息交互便捷与快速时,微文化不仅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使其遭受到了新的挑战。

1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日益复杂化

人可以创造环境,环境也可以塑造人。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三观正处于塑造时期大学生。微文化载体具有极强大的开放性,使得每个个体都能够随时发布或接收信息,信息获取途径越来越多、范围愈广、速度愈快。但还有其不容忽视的隐匿性特点,微文化平台的隐匿性使得在某些微信息的来源不容易被教师或家长掌握,那么学生会在这类平台上接收到什么样的信息就无从把握,某些消极的思想文化或者消极的价值观念就会给涉世不深,价值观还不牢固的大学生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这样的冲击可能会动摇大学生自身的价值观念、道德意识与思想认知等。裂变式的信息在微文化平台中会迅速传播开来,而微文化载体中的无法确定来源的信息也会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甚至“在网络、亚文化氛围之中,传统的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出现文化辅助断裂已成必然。”并且我们还要警惕某些西方国家对我国青年大学生的文化渗透,此类行为会削弱大学生建立起的民族文化认同感,更有甚者会走向“历史虚无主义”。同时,各种不断兴起的微文化平台中存在恶俗信息传播与非主流价值观干扰等现象,这些现象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的环境日益复杂化,难度也不断加大。

2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力结构需创新化

微文化的发展与移动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业务能力提出了具有时代性的新要求。大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都是开通了微信、微博等微文化平台的,由此可见顺应微文化发展潮流的思政理论课教师与辅导员并不在少数,但这些人中存在一部分人仅仅只是将这种趋势停留在意识层面,并没有过多的付诸行动,在对微文化载体的运用上并不尽人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上或者平时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运用自身储备的扎实理论、灵活运用的实践能力、自身高尚的思想道德质量与良好的职业素养等顺利进行与学生在课堂上的面对面交流活动。而在微文化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能力结构也需要顺势而变,除了具备所提到的各项基本能力素养以外,还需增强自身对移动数据设备的操纵能力,提升自身进入微文化环境中的理性思维,不断增强灵活运用微文化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只有及时调整自身的能力结构,积极主动把我学生在微文化背景下的思维动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发挥才有可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3 大学生思想意识趋向多元化

网络数据的发展,使部分信息未得到严格的筛选就呈现在大学生面前,其中便包含那些不健康的、恶俗的信息。作为正处于三观形成期的大学生而言,其并不完全具备较为成熟的思想观念与心智,但这个群体却又对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多数情况下,他们都想成为能够影响时代潮流发展的“弄潮儿”。而微文化载体作为巨大的信息熔炉,会使大学生从中获取一些不良信息,那么部分政治立场不坚定、思想不成熟的大学生就会很容易受到这类不良信息的干扰,最终形成阻碍自身与社会发展的扭曲价值观。微文化载体的发展使得缺少自律意识的大学生容易沉迷于网络虚拟空间,导致数字化人和非人性化的倾向。部分学生在虚拟空间中可以与朋友甚至陌生人畅所欲言抒发感想、评论事件,但回归现实生活后,却不愿与朋友家人交流沟通。因此随着微文化的发展,微文化载体不断兴起与功能效用不断开发更新,一些自制力较差的大学生的主流意识与价值观不断的被削弱,在大学生群体中产生多元化的思想意识,并且陷入虚拟空间无法自拔。

4 高校网络舆情监控存在盲点

网络舆情是指在网络平台中,个人或者各类社会群体对自身所关心的事物所持有的态度、情绪与意见等的总和。高校网络舆情是指作为舆情主体和教育客体的高校大学生群体,以互联网为视觉天窗,积极地去参与社会中出现的敏感话题与热门事件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表达自己对这类话题或者事件的观点态度和个体思想。微文化的发展必然导致微文化载体不断地更新换代,微信、微博作为微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以及载体,已用“指尖互动”取代了传统的面面交流与口口相传模式。大学生在微文化平台上与他人的信息交互与交流只需要动动手指便可以轻松实现。微文化背景下,每一个个体都是一个独立的自媒体信息源,在众多微文化平台中,学生既可以保持社交的私密性,与好友之间进行单独的私密沟通,也可以在公开的平台讨论组或社交圈中参与热点话题讨论,发表自己的态度观点与看法,进行一对多的信息互动。在微文化平台中搭建一张立体式沟通网络,形成人人都是微载体的新局面。在此背景下,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无法进入学生关注的讨论组或者社交圈中,那么微文化平台既封闭又截短的社交回路,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教育工作者获取学生思想动态以及教育信息反馈的机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这样的工作困境当中,必须积极高效地利用微文化载体,主动融入进大学生群体的社交圈与话题讨论组中,实现对学生思想信息更加全方位的掌控,才能消除高校网络舆情的监测盲点。

总之,微文化的产生,带动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交际方式、思维方式的出现,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注入了全新的要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进程在新时代微文化背景下逐步推进,新思想新理论的指导作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问题和新任务中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张瑜.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与创新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2]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

作者简介:

韩业丰(1987- ),男,汉族,黑龙江大庆人,本科学历,大庆职业学院党政办公室党务秘书,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党风廉政建设。

(大慶职业学院   黑龙江  大庆  163255)

猜你喜欢

微文化挑战思想政治教育
“微文化”传播对高职大学生价值观影响及对策研究
论网络微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升
微文化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现状与分析
“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第52Q 迈向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