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中地域文化影响下的《白鹿原》

2020-03-10王思雯江海潮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20年7期
关键词:宗族白鹿原条件

王思雯 江海潮

摘  要:《白鹿原》描写了清末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白、鹿两家的情感纠葛,生动展现了关中文明的特色。关中地区是农耕文明的发祥地,更是中华文化的起源。作为文陕军学的重要代表作,《白鹿原》荣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为中国当代文坛留下了绚烂的一笔。

一、关中地域文化产生原因

(一)自然因素

关中平原位于陕西中部,四周被大散关、函谷关、萧关和武关保卫,因此得名“关中”。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以及其南北交通咽喉的重要作用,使其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同时,关中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受到渭河以及支流泾河和北洛河等的浇灌,经济条件优越,农业发展富庶,是全国重要的麦、棉产区,因此被誉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

(二)人为因素

关中地理条件优越,因此与中原的生产方式相似,稻作农业发达物产丰富,整体社会风气和当地居民比较敦厚并且保守。从居住条件来说,关中平原地形,形成了严密的宗族制文化下的聚居形式。在族长的带领下,全族齐心协力共同完成族内事项。等级秩序明显,同时有组织有凝聚力。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客观自然条件因素带给人们的影响逐渐弱化,出现同化现象,但是各地的地域文化却深深烙印在人们的骨子里,影响着世世代代。

二、关中地域文化与《白鹿原》

(一)生产生活方式

首先,由于关中地区自然地理条件优越,降雨集中,农耕文明占据重要地位。白嘉轩和鹿子霖两家作为白鹿原上的大户,耕地面积自然算的上是数一数二。除此之外,各家各户不论耕地面积大小,大家的劳动热情都很高。土地已然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其次就是关中人民的衣食住行习惯在文中被鲜明地展现出来,正如关中十大怪中所言“面条像裤袋,锅盔像锅盖,油泼辣子一道菜,碗盆难分开,手帕头上带,房子半边盖。”

衣着服饰方面,关中地区多产棉,因此材料多以棉布为主,样式趋于保守简朴。食物方面,多以面食为主,陕西面食中最出名的就是臊子面,各种杂粮也有出现。就居住条件而言,居住条件比较好的,比如白嘉轩在迎娶仙草后,通过种植罂粟发家致富建起了四合院。居住条件较差的,黑娃和不被接纳的田小娥就在村外一孔破窯洞住着。出行方面,就多以牛车马车为主,既可以用来耕作也可以当作出行工具。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关中平原的地理条件下产生了农耕文明,造就了独特的衣食住行方式,体现着传统朴实的特点,散发着浓重的乡土气息。

(二)礼仪民俗

1.婚丧嫁娶

从婚姻开始讲的话,首先应该是门当户对。白嘉轩应该是白鹿原最“有发言权”的人,总共娶过七房女人。虽然一开始迎娶的也是大户人家的女儿,但是前六房女人因种种原因,全都早早离开人世,所以到后来,别家大户人家再也不愿将女儿“送入虎口”了。除此之外,男女方的还要合八字。比如冷先生在与白嘉轩沟通自己大女儿与鹿子霖大儿子鹿兆鹏的婚事时,希望白嘉轩可以充当媒人,白嘉轩说只要八字合一切都不是问题。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的婚姻都是包办婚姻,需要完全遵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结婚之后女性的地位微乎其微。冷家大小姐婚后完全被鹿兆鹏忽视,她心智全失,最后父亲用一副毒药了结了她的生命。

丧葬礼仪,主要就是对白炳德的葬礼的描写。由于家中运势不济,所以白嘉轩选择将父亲在家停灵一七,期间弦索不断,到最后埋葬。包括之后白炳德的迁坟,正是白嘉轩发现白鹿的地方,而迁坟之后,白家的运势也得到了好转。通过丧葬礼仪和迁坟,我们可以看到关中人民对于先人的敬畏以及对于仪式的重视。

2.宗族意识

宗族意识是指父系单系家族集团,即以男性为中心,按照父业子承的惯例进行顺延。文中的宗族意识首先体现在修葺祠堂这件事上,各家凭自愿,剩下不足的部分由白嘉轩和鹿子霖平摊。因为祠堂不仅是供奉先人的圣地,更是处理族内重要事务的地方。比如在祠堂内商议田小娥之事,修建学堂的事宜种种,体现了对宗法制度的维护。文中还提到了乡约的制定,每家每户都要学习,违反还有处罚条例。从此白鹿村人一个个都变得和颜可拘文质彬彬,这就是对于宗族内部的管理。

这些其实都是儒家思想在宗族意识中的反映。在族长白嘉轩的带领下,村里的每个人都自动恪守着传统文化并具有深深的使命感,因而使得传统儒学观念一代代的传承下去。

3.民俗信仰

文中出现了几个动物意象。白鹿,代表着美好祥瑞,也是白、鹿两大家族姓氏的由来。传说白鹿经过的地方,麦苗复苏,所有毒虫害兽也都全部消失,人们的生活从此得到了极大的改观。而白狼则是代表着恐怖和灾难。随着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皇帝的退位代表着龙回天,从此各种毒虫害兽也纷纷出来祸害人间。

三、总结

陕北位于黄土高原的中心部分,地理条件差,民多艰苦。社会风气尚武且人民质朴。住所多以窑洞为主,沿沟谷带状延伸。在此影响下形成了路遥为代表的陕北风情文学作品。陕南地区位于多雨潮湿的巴山秦地,生产力水平低下,因此仍然保留着许多原始特点的自然风俗,多信鬼神且重祭祀。由于地形崎岖,居住地点则比较零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文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赋予文学新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李之馨.《白鹿原》与白鹿原——从民俗文化学的角度解析《白鹿原》[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0.

[2]韩承红,江秀玲.小说唱响的秦之声——陈忠实小说的关中方言与民俗色彩[J].中华文化论坛,2005(03).

[3]李琼.论《白鹿原》与民俗文化[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6.

[4]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白鹿原》评论集[M].北京: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宗族白鹿原条件
有限制条件的组合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代际分化与“俱乐部式宗族”的形成
为什么夏天的雨最多
扩展阅读
白鹿原民俗村
“虎虎生威”的隐含条件
清代宗族祖坟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