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高校新生焦虑现状及与人格特征的关系*

2020-03-10张倩倩段海平刘雪贞刘华民李栋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20年3期
关键词:状况新生人格

张倩倩,段海平,刘雪贞,刘华民,李栋

[1.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山东 泰安 271016;2.青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 青岛 266033]

焦虑是个体在遇到不确定情境时产生的一种主观上感到紧张、烦恼、忧虑、不愉快的心理情绪体验,长期处于焦虑状态会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严重损害个体的身心健康[1-2]。近年来,关于大学生焦虑所引起的心理健康问题频有发生,焦虑作为大学生群体中较为常见的心理障碍也广泛引起人们的关注,而新生作为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由于面对新的生活、学习环境和人际交往关系,更易导致焦虑问题的发生[3-4]。目前国内针对大学新生焦虑状况的研究相对较少,也有研究表明焦虑状况与人格特征密切相关[5-6]。本研究对泰安市某高校新生的焦虑状况及人格特征展开调查,旨在了解该校新生的焦虑状况及影响因素,并探讨其与人格特征的关系,为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研究

以班级为单位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泰安市某高校2016 级新生584 例进行问卷调查,被调查者中有效应答者576 例,有效应答率为98.63%。

1.2 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EPQ)成人版,组织学生在计算机上使用心理测试软件进行集体测试。内容包括:①社会人口学资料。性别、年龄、居住地、民族、专业、学习成绩、健康状况、父母文化程度及职业等方面的内容。②SAS,包括20个自评项目。采用1~4 级评分法,其中有15 项是正向计分,5 项是反向计分。量表中20个项目分数相加,得到粗分,将各题及总分的原始分数乘以1.25 即得到各题及总分的标准分。按照国内多篇现有的报道研究曾使用过的标准规定。SAS 标准分<50 分为无焦虑,50~59 分为轻度焦虑,60~69 分为中度焦虑,>69 分为重度焦虑[7]。③EPQ 采用陈仲庚主持修订的成人EPQ,有85 道题目,含3个维度4个分量表[内外倾向(Extraversion, E)、神经质(Neuroticism, N)、精神质(Psychoticism, P)、掩饰性(Lying, L)];E 量表有21个条目,分高表示外向;N 量表有24个条目,分高表示情绪不稳定性;P 量表有20个条目,分高表示孤独、缺乏同情心、不友好;L 量表有20个条目,代表掩饰质,分高表示具有掩饰或防卫倾向。该量表需男女分别记分,各分量表所得分值为原始分,均进行标准分换算后进行分析[8]。④健康状况分级。a.健康主要指研究对象在身体、心理、社会适应性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b.一般是指无明确疾病但在体质、心理、适应性等发面发生改变的状态;c.较差主要指一些疾病状态及身体缺陷状态。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SPSS 24.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比较采用LSD-t检验或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 积距相关;影响因素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 回归分析;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大学新生焦虑总体情况

有效被调查者共576 例,调查对象的平均年龄为(19.62±0.819)岁。576 例中517 例(89.76%)无焦虑,59 例(10.24%)有焦虑症状。轻度焦虑者46 例(7.99%),中度焦虑者9 例(1.56%),重度焦虑者4 例(0.69%)。SAS 平均标准得分为(38.45±8.297)分,高于中国成人常模(29.78±10.0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089,P=0.000)。

2.2 不同社会人口学特征SAS 得分情况

不同性别、居住地、高考成绩、健康状况、专业及父母文化程度的学生焦虑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表现为女生、农村、高考成绩较低、健康状况较差、非医学专业、父母文化程度较低学生的焦虑得分高。见表1。

2.3 不同焦虑状况大学新生EPQ 各因子得分情况

根据SAS 评分标准,将标准分<50 的划分为非焦虑组,≥50 的划分为焦虑组。结果显示,焦虑组P 和N 因子的得分高于非焦虑组(P<0.05),E 因子低于非焦虑组(P<0.05),L 因子两组得分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大学新生焦虑状况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

学生的焦虑与P、N 呈正相关(P<0.05),与E、L 呈负相关(P<0.05)。P 与E、L 呈负相关,与N 呈正相关(P<0.05);E 与N 呈负相关,与L 呈正相关(P< 0.05);N 与L 呈负相关(P<0.05)。见表3。

2.5 大学新生焦虑状况影响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以焦虑(是=1,否=0)为因变量,社会人口学资料SAS 得分有差异的变量及EPQ 量表中各分量表的得分为自变量,进行二分类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生的高考成绩[=0.440(95% CI:0.237,0.819),P= 0.010]、父亲文化程度[=0.591(95% CI:0.385,0.909,P=0.017)、专业[=0.418(95% CI:0.228,0.768),P= 0.005]及人格中不稳定的情绪因素[=1.064(95% CI: 1.031,1.099),P=0.000]是焦虑的主要影响因素。见表4。

表1 不同社会人口学特征SAS 得分比较 (±s)

表1 不同社会人口学特征SAS 得分比较 (±s)

?

表2 两组不同焦虑状况EPQ 各因子得分比较 (±s)

表2 两组不同焦虑状况EPQ 各因子得分比较 (±s)

?

表3 焦虑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

表4 焦虑状况影响因素的Logistic 回归分析参数

3 讨论

3.1 新生焦虑状况

本研究显示,该校新生焦虑的检出率达10.24%,与以往的研究结果相近[1,9],SAS的平均得分为(38.45± 8.297)分,高于中国成人常模[7],提示该校新生焦虑水平相对较高。这可能与新生刚步入大学校园,需要适应学习、生活环境及人际交往关系的变化等有关。焦虑产生的原因复杂多样,有研究显示学生年级、所在学校类型、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结构、网络成瘾与否、父母受教育程度、个性特征、适应力等都是大学生心理焦虑产生的相关因素[10-11]。本研究中SAS 得分结果显示女生、农村、高考成绩较低、健康状况较差、非医学专业、父母文化程度较低学生的焦虑平均水平较高。这可能与女生情感细腻、敏感,较为情绪化有关;农村、高考成绩较低、自身健康状况较差的学生由于家庭经济、学业压力、来自亲朋的关注度等因素,可能存在适应性差、与人交往敏感、自卑等问题使之处于较高的焦虑水平;非医学专业学生的焦虑水平较高可能与本次调查的高校为医学院校,非医学类专业的学生可能对自身的专业满意度及就业前景较为担忧等因素有关;而父母文化水平较高可能更好的与子女沟通交流、更尊重子女意愿,给予子女的心理压力较小,能减少焦虑情绪的产生。

3.2 新生焦虑状况与人格特征的关系

焦虑组与非焦虑组EPQ 测试结果显示,焦虑组P、N 量表平均得分较高,E、L 量表平均得分较低,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12-13]。学生的焦虑状况与人格特征的相关分析显示,焦虑与EPQ各因子之间均具有相关性,和两组EPQ 各维度得分差异性分析结果具有一致性。提示焦虑组学生可能具有不关心他人、孤独、缺乏同情心,情绪不稳定、易激动、对生活倾向产生负面的情绪反应,内向、害羞、难以适应环境变化,掩饰性低的人格特征[14-16]。大学生正处于身心趋于成熟的重要时期,其人格特征影响着的大学生应对环境、生活压力事件、自我评价等多个方面[17],在此阶段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对改善大学生焦虑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3.3 新生焦虑状况影响因素分析

本研究分析显示,学生的高考成绩、专业、人格特征、其父亲的文化程度,均对学生的焦虑状况有影响,与相关研究具有相似性[18]。表现出随着其高考成绩、父亲文化程度以及P 因子得分的提高,学生越易产生焦虑情绪的特点。这可能与大学新生刚经历高考进入大学校园,其对自己的评价、专业满意度与自身期望不符等因素有关。学生P 因子得分越高,具有缺乏同情心、不友好、易产生负面情绪倾向的特点。

综上所述,该校新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有不同程度的焦虑症状,且产生焦虑症状的原因也复杂多样,与其自身的人格特征相关。学校可依据学生的人格特征进行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同时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应注意性别、健康水平、父母受教育程度等方面的差异,提高工作的针对性,以改善焦虑现状,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另外,本研究可能由于样本人群较为局限,样本量相对较少,在结论外推上缺乏一定的外延性,未来可扩大调查范围,为改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更有力的证据。

猜你喜欢

状况新生人格
列宁的伟大人格及其当代意义
重获新生 庇佑
声敏感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调查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2019年中国国际收支状况依然会保持稳健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安全感,你有吗?
新生娃萌萌哒
新生改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