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孩子对父母咋就“没心没肺”?

2020-03-09汪志

心理与健康 2020年1期
关键词:老杨交流儿子

汪志

前几天,朋友老杨来我家串门,闲聊中他感叹道:“我们做父母的对孩子可掏心掏肺了,而孩子却一点都不领情,都是小白眼狼……”原来前几天老杨到宁波出差,周五办完事后他微信联系在杭州读大二的女儿,想跟女儿待两天,然后乘坐已买好的周日下午的高铁回家。想不到女儿回复:“我很忙,再过一两个月就放寒假了,到时我就回去了,没啥事您忙完了就先回家吧。”满怀欢喜的老杨如同被一盆冷水浇了头,心情失落到了极点。愤愤不平的他,当即改签返程的高铁票。深夜回到家的老杨朝妻子撒气:“你瞧瞧,你生的好闺女,整天就知道忙忙忙,我这么老远出差想看一下她,她却完全不顾及我的感受。”

妻子赶紧安慰老杨:“好了,好了,她不让你去,等于给你省钱了,你去待两天,怎么不得花个好几千?”虽然老杨觉得那倒也是,可他仍觉得现在的孩子不像他们这一代,父母对他们关心备至,他们反而不待见地我行我素,没有一丝感恩和孝顺的心。

其实,老杨的这种情况,现实生活中每个做父母的都或多或少“领教”过。前几日,一个年轻女同事在我面前喋喋不休地诉说她上小学儿子的种种“不感恩、不领情、不懂事”,把妈妈的一片好心当成驴肝肺。每天天未亮她就给儿子做早餐,儿子却一口不吃,宁肯在路边小摊自己买早餐。儿子去上学,妈妈看到下雨了,给儿子送雨伞,但儿子宁肯淋雨回家,也不让妈妈来接……“不听话”,是这位年轻妈妈的口头禅,“不懂妈妈的心”,是这位年轻妈妈最大的委屈。

出现这种情况,与平时和孩子的交流、教育有很大关联。

眼下,我们的一些父母控制欲很强,往往容易忽略孩子从小到大各发展阶段心理成长的感恩教育和真诚交流,觉得他们永远都是长不大的孩子,不懂人情世故,无论孩子要做什么,都必须按照自己的意图,否则就会喋喋不休,不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需求,不听从别人的善意,一直到孩子遵从了自己的意见才善罢甘休,久而久之形成交流障碍。

在孩子的日常教育中,很多父母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不是说,孩子是你生的,就必须属于你,必须服从于你。他会长大,他会独立,他会有属于自己的思想。要想孩子与你无障碍沟通,必须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成人去对待,理智、科学、客观、尊重,是培养孩子不可或缺的要素。粗暴简单型的父母,对孩子的行为总是看不惯,不能及时发现孩子的长处与优点,只会责备与批评,不会表扬与激励。这样的家长对孩子总是高标准,严要求。总以为自己经历了太多的风雨,不会放低身姿与孩子沟通,只会高高在上,对孩子的一切指手画脚。孩子无论在做什么,家长总觉得是错误的,不合规矩的,最终也会导致孩子的叛逆,拒绝交流。

请记住,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以朋友的身份,千万不要变成了至高无上的领导,这样孩子会逆反,然后就不愿意跟父母交流了。父母训诫孩子是一定要有的,但如果你打算就某件事跟孩子好好沟通一下,那么从你的姿态到语气都要以朋友的方式,你所给出的将是建设性的意见、可实施的计划、真心诚意的劝导或安慰。试想自己的朋友为什么愿意跟你沟通?一定是因为你是真诚的、有分寸的、可以站在他的角度给予帮助的。那么,与自己的孩子沟通不妨试试同朋友的方式,把他当做一个独立对等的人。否则“领导式”的交流,他一定会“视而不见”一次有位同事跟我说,他读大学的儿子往日里很少打电话回来交流,只有到了需要钱的时候,才勉强一句“爸爸,我没生活费了。”这时候,家长有必要引导孩子意识到钱是需要付出才能够获得的,让孩子明白钱的来之不易,让孩子更加懂得珍惜。适当地让孩子付出劳动,这有助于孩子意识到钱的价值,比如带孩子一起去菜市场买菜,让他明白,钱应该花在恰当的地方,是不能任意挥霍的,同时对于父母有一定的感恩之心。

現在的孩子大都为独生子女,是父母眼里的小皇帝、小公主,专横任性,说一不二,要啥给啥。为人父母,对孩子最大的好不是让他丰衣足食,而是教给他做人的道理,懂得感恩。不管是亲人还是陌生人,当接受成为习惯,你的付出也就成了理所应当的。作为家长也要反省反省自己:有时候,我们会对别人给予的小恩小惠“感激不尽”,却对亲人一辈子的恩情“视而不见”。平素里家长的为人行事都会点点滴滴地影响着孩子。所以家长首先要为人师表,感恩之心也要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样才会潜移默化地养育出对家长有感恩之情的孩子。

想要改变亲子交流的方式,让他们不再“狼心狗肺”,做父母的应该少伸“食指”,多竖“拇指”,少一些指责和命令,多一些欣赏和肯定。

猜你喜欢

老杨交流儿子
如此交流,太暖!
打儿子
老杨
交流平台
谁的儿子笨
你养的好儿子
交流平台
老王办厂
识破
捡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