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欠发达地区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困境与对策

2020-03-08程新梁媛媛李昆太

河南农业·教育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职业技能农民培训

程新 梁媛媛 李昆太

摘要: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对我国经济有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同时带来的农村空心化、劳动力缺乏等现实问题,也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通过对江西省不同区域农村从业人员的实地调研,总结了当前在农民职业技能教育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农民需求与当地经济发展实际,提出了若干针对性解决策略,以期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三农”问题已成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农业现代化、脱贫攻坚等任务的关键性短板,也是政府近年来极力推动的核心任务之一。因此,党的十九大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三农”发展进程。在此背景下,我国农村发展战略将由传统的农业现代化转变为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同步推进,对从事农业生产的从业者要求也大幅度提高。

二、江西省部分地区农民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江西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长期以来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流,而留守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相对薄弱。为了更好地了解农村基层从业人员的基本情况以及这一群体对当前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态度与感受,2019年课题组在江西省鹰潭市及抚州市分别进行了一次小范围的农村从业人员调查,共有183人接受了调查,其中被调查人员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加速农村劳动力,特别是中青年劳动力的严重缺失

近年来,由于城乡发展差距的不断扩大,加上农村医疗、教育等服务体系严重不健全,城市对农村人口的虹吸效应日益严重,最终造成农村主要劳动力所剩无几,农村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非常严重。在本次调研中,笔者也发现,在农村从事一线生产的群体中,以46-60岁这一年龄段的比例最高,接近40%,而30岁以下从事农业一线生产的比例不足20%,这也证实了农村目前适龄劳动力短缺的问题非常严重。

除了适龄人口的缺乏之外,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也是目前困扰农业生产的主要问题。长期以来,社会上普遍认为农村就是社会的底层,因此,广大农村始终蔓延着“跳农门”的思想,不论是学生还是家长,大都认为接受一定的教育后仍然留在农村从事与父辈们相同的工作是一种教育投资浪费。在此背景下,大量接受过一定教育的青壮年纷纷离开农村,大大降低了农村从业者的平均教育水平。高素质从业者的缺乏成为制约农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二)广大农业从业人员对培训工作的实际参与度普遍较低

参与意愿是影响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成效的重要因素。我们曾经在江西省F市进行过一次有关农民参与职业技能培训意愿的调研,接近2/3的受访者表示有非常强烈的意愿来参与职业技能培训,同时20%的受访者表示有比较强烈的愿望参与职业技能培训,在此次调研中也取得了类似的结果,即大部分受访者表示有强烈的愿望参与各类技术培训。但是,当被询问到他们是否会愿意经常参加培训时,绝大部分受访者表示他们并不会经常参与培训。此次调研中,超过2/3的受访和者表示过去两年中从未参加任何形式的培训,而在过去两年中参加过2次以上培训的比例低于10%。

(三)培训工作的开展存在无序化和随意性

为了提高农村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近年来各级政府及相关行业组织等都组织了大量的培训工作,但是从实地调研的情况来看,目前的农民培训工作比较混乱,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并没有统一的政府部门来协调组织,大量的农业职业技术培训由不同的组织机构进行,培训工作缺乏统一的调配和部署,组织形式也比较随意,而且对于培训效果缺乏监督与追踪。其次,现有培训的授课人员往往是一些高校或者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这些人虽然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和研究水平,但对于生产实践往往有一定的距离,加上所使用的课件、教材等往往也是针对大学生等群体所设计的,往往强调先进性和创新性,但与一线实践有较大的距离,因此授课效果也受到极大的影响,很多农户反映内容听不懂,不实用。同时,大量培训采用重理论、轻实践的课堂教学模式也是很多参与者表示收获不大的重要原因。

三、改进措施

(一)做好农民职业技能培训顶层设计

顶层设计是推进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为了扭转现有培训体系多头推进、各自为政的混乱局面,地方政府有必要根据自身区域特点和农业产业布局,合理的设计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做好相应制度建设和法律法规建设,包括规范领导管理和运作机制、提供农民职业教育就业保障以及完善农民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等,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的培训网络和培训流程,从而提高培训工作的效率。

(二)全方位吸引人才回流

要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除了要改变人才由农村向城市单向流动的局面,让曾经“走出去”的成功人士“走回来”,并把在城市积累的经验、技术和资金带回乡村之外,还要注重吸引大量的适龄青年返乡从事一线农业生产活动,从而改变目前农村适龄劳动力缺乏的困境。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一方面,要加强基层医疗、教育等硬件设施建设,健全社会就业保障机制,使返乡就业创业的群体无后顾之忧;另一方面,要做好软环境建设,构建良好的经济发展氛围和文化氛围,使农村从业者能够有较好的大环境从事农业生产工作。

(三)规范职业技能教育

与城市的职业教育相比,我国农村职业教育还存在诸多不足。从教学内容来看,教学与实践脱节,内容上比较陈旧,跟不上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步伐。从教学模式上来看,当下的农村职业教育并未扎根乡村的差异性、特殊性,而是一味地发展“城市化的农村职业教育”,依旧按照城市职业教育的发展模式、课程设计等开展教学活动。这致使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认识功能和普及功能得不到较好的发挥。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进行规范化。首先,要做好培训内容建设,培训模式和内容务必凸显一线农业特色,从而使自身更符合农村职业教育的目标与要求。其次,在农民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不断完善相应的人事制度,用人制度注重灵活可操作,积极吸纳有志致力于农民职业教育的人才加入职教培训工作。

(四)做好网络教学与在线课程建设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智能终端的普及,蓬勃发展的在线教育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农民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在熟悉的场所进行学习,与自己的日常工作生活也不会产生抵触,是一种非常适用于农民职业技能教育的教育方式。

相对于慕课等网络课程建设在高校的蓬勃发展,这种新兴的形式在农民职业技能教育中的推广和投入还相对薄弱,因此,远远无法满足实践的需求。为了保证在线教育的顺利开展,一方面,政府部门应该组织相关人员,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合理编写贴近农民实践的在线课程,做好培训内容建设;另一方面,建立统一的网络教育平台,在做好平台建设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手机客户端等形式,灵活多样地开展在线教育工作。

(五)充分发挥涉农中职、高职院校的作用

长期以来,中等及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國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为我国的农村产业培训了大量的一线工作者和技术人员。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及社会发展,部分中高等职业学校,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职业学校由于存在办学力量薄弱、师资缺乏后劲等缺陷,在市场经济冲击下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更为严重的是,在职业教育中,涉农类专业由于就业前景差、薪酬回报低等缺点,成为很多中高职学校首先淘汰的专业,这也间接造成我国农村领域初中级劳动者缺乏的现状。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力推广,涉农类专业必将迎来新的发展。而广大中高等职业学校在培育一线劳动者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因此,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学历教育是涉农中高职院校发挥学科优势、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崭新路径和务实创举。但在这一过程中,不仅需要政府部门在总体协调、经费支持等方面提供一定的帮助,涉农类中高职院校自身也要结合自身优势,积极为地方发展出谋划策,主动做好人才培养对接工作。

作者简介:程新(1978-),男,山东菏泽人,博士,研究方向:生物工程。

(责任编辑 李琳)

猜你喜欢

职业技能农民培训
耕牛和农民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会议·培训
2021年对口升学考试获奖加分(免试职业技能)专业对照表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会议·培训
2019年对口升学考试获奖加分(免试职业技能)专业对照表
农民
教师培训还需“精准滴灌”
关于举办“太阳能利用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班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