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劳动实践课优化管理研究

2020-03-08王鑫张佳佳

河南农业·教育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优化管理职业院校研究

王鑫 张佳佳

摘要:职业院校劳动实践课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课程,其开设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通过分析劳动实践课的意义,劳动实践课的研究现状以及劳动实践课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职业院校劳动实践课优化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职业院校;劳动实践课;优化管理;研究

劳动教育作为学生应当接受的最重要的教育之一,是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必要教育活动,理应成为学校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环。郭立场在《让劳动教育塑造年轻一代美好未来》一文中提出,“劳动是世界上一切欢乐和一切美好事情的源泉。没有劳动创造,就没有今日中国的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辉煌与成绩的背后无不凝聚着所有为中国梦的实现而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努力拼搏、攻坚克难、贡献才智的劳动者的身影。正是亿万劳动者的辛勤耕耘与努力创造,风风雨雨的中华民族才昂首阔步走向世界舞台,奔向伟大复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站在新时代的伟大起点上,面对风云多变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作为国民教育和人力资源培育开发的重要场所,职业学校更应该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培育劳动情怀,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理念人脑人心,让劳动得到应有的尊重。职业院校大学生作为未来国家的主人、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他们人生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发展息息相关,让他们切实认识到人生价值的实现必须依靠劳动,这非常重要。

一、劳动实践课开设的意义

在日常生活中,由于一些“暴发户”“富二代”等负面信息的侵袭,人们的劳动观念正在发生明显变化,对于劳动的价值产生了怀疑,致使劳动教育在学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在我国国民教育中,劳动实践类课程设置率并不高,劳动教育几乎形同虚设,无从谈起。更甚者,劳动教育已经沦落为惩戒学生的一种手段。劳动教育,这一高尚而美好的教育被无情地贬低、蔑视,进而在学生认识里出现劳动与体力、脏活、累活挂钩的情况。这种错误的劳动观使学生们开始歧视体力劳动,并片面地将劳动与教育分割,错误地认为劳动是可耻的。而在家里,由于家长娇宠,加之“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也不主张孩子参与劳动锻炼,故而,学生在家里基本没有主动分担家务劳动的意识。劳动教育缺失、劳动机会减少、劳动意识匮乏,导致学生不会劳动、轻视劳动,也不珍惜劳动成果,久而久之,他们群体中逐渐出现怕吃苦、不敢担当、好吃懒做,甚至毕业之后干脆“啃老”等现象。据《中国教育报》统计,我国学生每天进行体力劳动的时间少之又少,很多已经成年的大学生竟然不会洗衣做饭,“大学生邮寄脏衣服回家”一度上了热搜,引起一片哗然。“天上不会掉馅饼”,美好幸福生活是靠双手实现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劳动去创造。劳动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必然手段,是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高职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让其端正劳动观,重拾劳动教育,通过劳动实践认识劳动之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劳动光荣的精神,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劳动实践课有益身心健康。在网络游戏风靡的当下,很多学生都沉溺于网络游戏之中,无法自拔,最终荒废了学业。而劳动实践课能迫使学生来到户外,使他们的身体得到锻炼,让机体恢复生机和活力,让心灵沐浴在阳光与春风之中。同时,劳动还有助于提高学生们的各种生理素质,有益于他们呼吸、血液循环、新陈代谢等机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网络游戏的影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在我国传统文化里,劳动是为人处世的必修课。《曾国藩家书》中“黎明即起,洒扫庭院”,说的就是从小培养孩子自己動手解决问题的习惯,逐渐培育出“我能做,我会做”的自信心和自强心。劳动不能笼统地分为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因为无论是体力还是脑力的劳动,只要想做出点成果,都离不开自身的努力。在劳动实践课上,学生们难免会遇到意想不到的问题,这就需要他们在劳动的过程中分析问题的症结,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在一己之力无法完成的情况下,还要考虑如何有效沟通、如何利用团队、怎样处理分歧等。所以说,劳动实践课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责任心、情感和意志等思想品质。

劳动没有贵贱之别,只要一心一意、踏踏实实,所有人都能为社会增加财富,所以,劳动就是为社会服务。劳动实践课能够让学生们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了解到劳动才是产生财富的源泉,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深刻地感悟到劳动教育,从而培养其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品质,养成劳动光荣、不劳为耻的思想品德,成长为敢于吃苦、乐于奉献的新时代人才。

劳动是发明创造的基础。毕异发明活字印刷术离不开劳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离不开劳动,茅以升主持修建的钱塘江大桥离不开劳动,周建平主持的载人航天工程离不开劳动,华为的5G技术也离不开劳动。学生们在劳动实践课上既要动手劳动,又要动脑思考,手脑并用开展创造性活动。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与小组成员讨论,研究解决方案,通过实践、思考、再实践,逐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意识和精神。正如裴斯泰洛齐所说,“在劳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综上所述,劳动实践课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教会他们如何照顾自己、奉献社会,而且能促进他们体力和智力的发展,提高其综合素质,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端正其劳动观,达到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意志品质的效果。一些家长怕学生参加劳动而影响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进而影响专升本深造。其实,劳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智力,把教育和劳动结合起来,使之体脑结合,而且能够提高学习的效果。此外,在劳动之余,学生是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复习巩固和预习的,所以,劳动实践课对学生来说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二、劳动实践课的研究现状

《中国日报》刊登了《高度重视学校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和组织》一文,文章指出,“当今时代是伟大的时代、创新的时代,创造新的知识、新的技术,不是凭空想出来的,而是在艰苦的劳动中创造出来的”。由此可见,劳动不仅可以创造财富,也可以创造出新的思维。故而,正是劳动这一维持人类生存的基本活动,这一朴实无华的教育活动,促进了人类的进步。在新时代背景下,切实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人民,树立劳动光荣感、幸福感十分必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准确把握劳动教育的内涵和本质,把劳动教育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全方位、各个环节,促进高校育人理论和实践的进步发展和完善,提升大学生劳动素养,实现人才的全面发展。

事实证明,靠双手实现梦想、用劳动创造价值,既是朴素辩证法,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重拾劳动教育,发现劳动之美,弘扬劳动光荣精神,已经是大势所趋。而劳动实践课就是将劳动教育以课程的形式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因此,劳动实践课的研究价值也逐渐彰显。通过中国知网检索关键词“劳动实践课”,可以发现1996年至今的相关文献有28篇。从这些文献的研究主题来看,大多围绕劳动教育理论研究,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培养及校园文明创建等,关于职业院校开展劳动实践教育的不足5%。

武汉理工大学钱云、季爱民在《新时代大学生的劳动观教育研究》一文中明确指出,大学生的劳动教育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学生劳动意识的培养是我国今后人才培养中需要尤为注重的方面。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李禄华在《建设有劳动教有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实践研究》一文中提出,高职院校实施劳动教育应以培育学生的劳动价值观为核心,促进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实现,建设融入劳动教育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党委书记郭长义在《人的全面发展视域下的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研究》中阐释了劳动与教育的关系,文章指出,人的全面发展是一切教育活动的旨归,而劳动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施永红《在高职院校开设劳动实践课的必要性》中提出,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高职院校应将劳动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通过开设大学生劳动实践课,创新德育工作新模式,促进大学生树立“成就自己、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正确劳动价值观,向社会输送高学历、高思想道德水平、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

三、劳动实践课教学实践

为了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发展的新思想和新理念,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探索改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才素质教育发展之路,树立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实现学生全面发展,2018年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出台了《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劳动实践课管理规定》,正式将劳动教育作为一门必修课融入到高职人才培养方案中。

至今,河南农业职业学院的劳动实践课程已经开设一年有余,整体运行良好,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为此,笔者对已经参加过第一轮劳动实践课程的2017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30份,回收218份,剔除空白、污损等无效问卷18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200份,问卷回收率约为87%。在统计问卷调查结果后,根据问卷调查中出现的比较突出的问题,又对负责劳动实践课程的各二级学院书记、辅导员、班干部进行了访谈,并通过家访、电话、微信等方式对参加过河南农业职业学院第一轮劳动实践课程的学生及家长进行沟通,掌握了大量数据资料。

从整体来看,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劳动实践课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三个。

第一,部分学生对于劳动实践课程的意义认识不清。他们误认为学校是为了节省经费,在劳动实践课中有偷奸耍滑、迟到、早退、甚至逃跑等不良行为,严重影响了劳动实践课的质量。在200份调查问卷中,认为劳动实践课对自己学习没有促进作用的占到了大多数。

第二,部分学生家长对职业教育中人才德育教育的认识模糊。很多家长存在“学而优则仕”的错误理解,他们认为只要学生自己的学习搞好了,文化知识水平上去了,就能在进入社会后如鱼得水、飞黄腾达,劳动教育既不能帮助学生深造升本,也不能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在200份问卷里,只有60份选择了“赞同”,即赞同率30%。通过分析“家长知道你参加劳动实践后的反应”和“你觉得大学生是否应该参加劳动实践”,可以看到“家长知道你参加劳动实践后的反应”和“你觉得大学生是否应该参加劳动实践”的相关性系数为0.194,所对应的显著性为0.06,高于显著性水平位0.05,即这两个变量间存在正相关性。也就是说家长对劳动实践课的态度影响学生对劳动实践课的价值评判,家长赞成率越低,学生对于劳动实践课的价值判别就越低,反之亦然。

在进行访谈时,有学生称在其参加劳动实践课程中,家长曾提出过各种借口,如生病或家中有事等,帮助其逃避劳动实践课。这对于本就主动性不高的学生而言,无疑是一种诱惑。因此,家长对于劳动实践课程认识模糊,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劳动实践课程的开展。

第三,因为劳动实践区域划分及学生实际分工不同,在劳动实践课开展过程中,原班级被拆分成若干个小组,由各小组组长实际组织执行实践课程,因此,原班级班干部管理权限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削弱。在监督管理过程中,原班级班干部不但要处理好自己组的实践工作,还需要协调各小组实践,而各小组往往因为共同的利益而聚在一起,搞“小团体主义”,这给班干部工作造成很多阻碍。同时,小组与小组之间也常常因为分工而相互扯皮推诿,出现“人人各掃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的局面。久而久之,班干部管理积极性降低,不能积极配合老师开展好劳动实践课,逐渐表现出“放任自流”和“得过且过”的消极态度。

四、职业院校劳动实践课优化建议

第一,要让劳动实践课的教育教学目的入脑入心。劳动教育是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部分。劳动实践课作为劳动教育的载体,理应把全面育人的教育宗旨突出出来。劳动实践课虽然是以劳动为主要课程内容,但不能将其简化为学生按照给定的区域进行卫生清洁。劳动实践课作为一门课程,其出发点是为了教育人、启发人,不是简单地让学生掌握打扫卫生的基本技能,更不是单纯地让学生“吃苦受累”。劳动实践课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培育学生的劳动观念,提升学生的劳动能力,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增涨学生的自强心和自信心,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因此,在开展劳动实践课之初,应该对即将参加劳动实践课的学生进行深刻的思想教育,让他们明白开展劳动实践课的目的及意义,了解学校的初衷。

第二,劳动实践课程的安排应该紧扣课程两个关键词,将劳动实践课教育的重点放在劳动和教育的结合点之上,由浅入深地开展劳动实践课。开展劳动实践课时,不宜操之过急,要遵循教育规律,循序渐进。所以,学校应该建立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机制健全的劳动教育体系,从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编写、课程结构设计、教学计划安排,教学素材整理等方面着手,研究出一套适合学生的劳动实践课程,弥补体力劳动的短板,促进理论学习与应用实践的贯通,重塑教育理念,回归劳动价值,在劳动中逐步达到教育的目的。

第三,多管齐下,形成合力。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学校并非劳动教育的主要场所,树立学生争取的劳动观念,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激发学生劳动积极性,提升学生精神境界,单单依靠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重视家庭对于学生教育的影响。在开展劳动实践课之初,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通讯手段,如微信、QQ、E-mail等,与家长进行深入沟通,让家长对劳动实践课程建立正确的认知,促使家长从陈旧的思维模式及落后的思想见地中解放出来,重新认识劳动对于孩子成长成才的价值,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积极引导孩子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使学生在各种劳动实践课中受到劳动教育,进而从思想境界、技能学习、习惯培养等方面都能感受到劳动教育的价值,体会到劳动实践课的意义。

第四,让学生提前养成劳动的习惯。无论任何时候,劳动教育都不会过时。现如今,劳动的价值正在回归,劳动者的内涵也得到前所未有的拓展。在开展劳动实践课程之初,就要让学生养成劳动的好习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打扫寝室卫生、生活垃圾入桶、自己动手洗衣服、参加志愿者活动等。当然,好习惯的养成离不开督促引导,要让学生明白劳动不仅没有过时,其市场价值还将进步凸显,促使他们提前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调查中希望班主任或辅导员严格管理,处处把关的人数超过了半数。所以,班主任或辅导员要在培养学生劳动习惯方面要多下功夫,这也是人心所向。

劳动实践课能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收获技能、经验和能力,能让他们接受一次深刻的德育教育,提高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坚韧意志品质,培育自强心和自信心。劳动实践课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让崇尚劳动、热爱劳动、劳动光荣成为共同的价值观,让一切劳动与创新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作者简介:王鑫(1987-),男,河南中牟人,助教,研究方向:作物遗传育种;张佳佳(1986-),女,河南洛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植物保护。

(责任编辑 张萌喆)

猜你喜欢

优化管理职业院校研究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浅谈铁路机务系统机械动力设备优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