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BL—STEAM教育的本土化应用

2020-03-08王春玲马蜜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0年1期
关键词:示范村儿童过程

王春玲 马蜜

对于教育資源相对落后的乡村儿童而言,可以开展STEAM教育吗?如何利用现有环境条件就地取材?如何让课程适合乡村,适合乡村儿童?这是课程实施前老师与志愿者们的思考。本课程的开展时间为2019年1月寒假期间,是云南明德公益与昭通穆青公益联合主办的第31期乡村儿童陪伴行动在云南省昭通市白龙井村陪伴点开展的一个项目课程,在此活动期间,笔者同志愿者、老师们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实践探索。

课程设计依据

1.PBL-STEAM教育理念特点

PBL-STEAM教育理念结合了PBL教学模式与STEAM教育理念两者的教育优势,即学生围绕一个具体项目,通过小组协作的方式运用科学、技术、工程、数学、艺术等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通过学习者的亲身体验与参与,锻炼学习者的创新思维与设计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探究能力、终身学习意识以及良好的情感价值。

2.PBL-STEAM课程构架

基于PBL-STEAM教育理念,课程构架以课程开展思路为统领,由课程思路产生出学生行为与教师行为,主要实施思路包括五个实施过程:设置情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制定计划;收集资料,解决问题;成果展示,交流反思;多元评价,反馈修正。

课程开展流程

依据PBL-STEAM教育理念与课程构架,此课程的开展设计了七个步骤来实施,即:弄清楚不熟悉术语、界定问题、分小组探讨、细化问题、制定计划、收集资料和协作实践、成果展示和交流分享,若以孩子动手实践阶段来总结划分,可分为前期准备阶段、中期实施阶段与后期反思阶段。

1.前期准备阶段

首先由老师导入项目课程主要内容,讲解营造与设计相关知识,使孩子们弄清楚不明白术语。随后老师带领学生界定此课程的主导问题:如何利用现有资源营造一个“和谐示范村”模型?在协助孩子分组后,带领孩子们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对“和谐示范村”的模型进行分析规划,主要包括:学校、医院、政府、桥梁、自然风景区、游乐园、超市、街道、宾馆、乡村图书馆、公共厕所、垃圾处理点、公路等。主要规划完成后,老师需要根据规划带领孩子们在场地上画出工程草图,然后将具体场地与具体营造任务划分到不同小组,以此将原本的如何建造一个“和谐示范村”这样一个大问题细化为一个个小问题,例如:如何建造一个学校?如何建造一个自然风景区?如何考虑生态环境因素?孩子们在组内明确任务后,开始制定计划,明确分工。

2.中期实施阶段

此阶段为具体的计划实践阶段,包括工具资料收集与具体实践。

首先,对村中了解村史的老人进行访谈,了解村落历史变迁以及村落独特文化,并由访谈同学针对采访内容向同学们做一个分享。

其次,向村中具备土房制造丰富经验的师傅学习土房制作知识,了解到土房的建筑材料以泥土为主,木石为辅,建造过程中还必须用到一部分传统工具。其制作的基本过程为:首先挑选上好的泥土,然后加上麻捻、稻草等,倒入适量的水后来回翻搅抄拌,一直到泥土变成了“熟泥”,运用传统工具将这些熟泥加工为土房墙壁。待土屋墙壁完成后,利用草、麦秸杆完成房顶的制作。

接着,收集所需材料,这些材料大多为就地取材,包括泥土、树叶、木板、石头、废旧纸箱、塑料瓶等。

最后,进入具体营造环节,孩子们围绕组内任务运用各学科知识进行创作,并与组员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而教师需要在此过程中密切关注学生行为,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适当的帮助,协助项目的顺利推进。

3.后期反思阶段

在此环节中小组都已经完成了各自的任务,建造了“和谐示范村”模型中的不同部份。各小组将进行分享,分享设计构思、项目分工、遇到的困难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教师需要对孩子的学习成果以及分享进行积极反馈,总结点评,采用多元评价方式,看重学习者在此过程中是否发生了有意义学习,综合素质是否得到了提高,肯定失败的价值,指出学习者的优点以及不足,联系生活具体问题形成理论总结,引导孩子的知识迁移和思维迁移。

课程学习成效

1.增进了孩子对本村历史和相关文化的了解

在此之前,孩子们对于本村历史并没有足够的认知,也没有主动去学习、了解的意识,而通过共同学习探讨后,孩子们更加乐于与我们分享乡村中独特的风土人情,在课程进行中积极发言,并会主动去询问家人、亲人,将询问到的信息及时传达给我们。

2.培养了孩子的问题意识

在“和谐示范村”模型营造课程中,我们加入了乡村图书馆、锻炼游玩场所、公共厕所、垃圾定点处理站、自然风景区等元素。孩子们也会向我们提出问题,阐释目前乡村中出现的卫生问题、游玩场地问题等。我们鼓励孩子们多提出问题的同时,也与孩子们共同探讨这些问题给乡村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危害,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等。

3.培养了孩子的自主解决问题能力

在与孩子接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孩子对于传统意义上的学习存在很强的抵触心理,在学习中已经习惯了被动接受的过程,缺乏主动探索精神。而在此项目课程中,孩子们在营造与设计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而他们一直在想办法努力解决,主动寻求问题解决方案,学习态度从被动向主动转变。例如:在建造公路的过程中,孩子们发现公路被已经建造好的小河挡住了去路,通过讨论,他们自主决定利用废旧纸板搭建一座桥来解决这个问题,并且考虑到安全问题,孩子们还利用树枝给桥装上了稳固的护栏。

4.孩子们学会了合作与沟通

在这些孩子中间,有一大部分为留守儿童,他们有的性格内向,不善于沟通。我们通过合适的分组,让他们融入到融洽的小组合作环境中,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他们逐渐学会了合作,并变得更加开朗,乐于与他人沟通。例如:四年级的同学小余,是一名留守儿童,性格比较孤僻与内向,在分组时出现了同学不愿意与他分在一组的现象,我们通过与孩子们沟通,将他分到了一个混龄式的、学习氛围较为和谐的小组中,并密切关注他在小组中的行为特点。一开始,小余还是有些拘谨,后来在小组成员与老师的邀请下,小余逐渐放下了心理戒备,参与到小组内建造学校的任务,积极协助小组成员,提出了一些新的想法与方案,并代表小组发言收获了小组成员的认可与赞赏。在这个过程当中,小余对自己更加认可,性格变得更加开朗、自信,也收获了许多好朋友。

5.挖掘了孩子的创新能力

项目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孩子们对于问题的解决注入了自己的思考与主动探索,并学会利用现有资料进行创作,对遭遇的挫折积极克服。对于最终“和谐示范村”模型的营造成果,孩子们都收获了很大的开心与满足。与此同时,在营造与设计的过程中,我们给孩子极大的自由发挥空间,任孩子们发挥想象、自由创作。孩子们最终呈现的作品往往让我们很惊喜,孩子的创新能力往往不能低估。例如:因为项目开展的时间临近春节,所以孩子们利用红色卡纸做了灯笼来装点村庄。

总结反思

PBL-STEAM教育理念在乡村儿童陪伴行动中本土化应用也应当注意这几个问题:第一,课程应联系当地乡土文化与乡村真实问题,这样更能引起乡村儿童的兴趣以及更有利于其与真实生活相联系,同时能够引发孩子对于乡土文化的重视与思考,树立乡村儿童对乡土文化、传统技艺的保护与传承意识。第二,关爱乡村儿童心理状态,乡村儿童多为留守儿童,心理脆弱且敏感,可针对此类孩子进行适当的家访,开展一定的感恩教育,并为其创设一个安全可靠的学习心理环境。第三,加强志愿者筛选与培训,对志愿者加强教育理念、教学技能、心理辅导、应急处理等方面的系统培训工作。与此同时,可充分结合志愿者们不同的专业优势,在课程进行时给孩子们提供更科学的指导。第四,与当地形成良好沟通关系,使得学校、家长、村委会了解乡村儿童陪伴行动的教育理念与教育目的,更好地配合与支持志愿者们的工作。

参考文献

吕世奇. PBL教学模式下STEAM课程教学策略的研究[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17(18): 35-38.

熊小菊,廖春贵,熊开宏,胡宝清. STEAM教育理念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 教学与管理,2019(15): 115-117.

徐英俊,曲艺. 教学设计原理与技术(第一版)[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65-97.

猜你喜欢

示范村儿童过程
打造高品质流翔高钙对比示范村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贵州将建100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薄山村:“问题村”蜕变为“示范村”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示范村热心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