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集团化办学背景下的校本培训策略

2020-03-08张德庆程木昌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0年1期
关键词:集团化校区办学

张德庆 程木昌

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始建于1921年,是一所具有近百年办学历史的老校。学校覆盖小学、初中、高中12年基礎教育,呈现集团化优质办学。学校以“为孩子们办学”和“办朝阳人民最满意学校”为办学目标,倡导“建设个性化学校,成就个性化教师,培养个性化学生”的办学理念,实施“全人教育”和“全面发展”的教育原则,明确提出了“为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最适合的教育,为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最有保障的教育,为每个学生的个性培养提供最有特色的教育”的创新要求,并将其深化到“办学个性化、施教科学化、校园数字化、学习国际化、规模集团化”的首都名校建设任务之中,推动了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满足了师生的成长和发展。

集团化办学背景下校本培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集团化办学是指由若干独立法人学校组成,以实现共同发展为目标的办学形式。集团化办学学校简称教育集团。教育集团牵头校及成员校由教育工委、教委确定。随着国家、市、区对集团化办学的要求逐步明晰,陈经纶中学坚持集团化办学,并实施了“一个学校,一个标准;一体管理,一体打造”的办学管理原则,积极探索集团领导下校区校长负责制的办学模式,实现了整体优质的办学追求,在新的平台上全力打造“经纶优质教育品牌”,争办人民最满意的学校。集团化办学的背景下,原来的校本培训方式已经不能满足需要。

首先,陈经纶中学集团化办学快速发展,迫切需要进行校本培训的研究。2014年,陈经纶中学还是“一校五址”,2019年达到“一校21址”,教师达到1400人,学生达到16000人。每两年都有2~3所新学校并入,每次整合都有二三百名教师进入经纶集团。并且每年经纶老校区还在不断扩大,每年新调入教师80人以上。

其次,陈经纶中学集团化办学模式发生本质变化。2014年以前为“单一法人多址集团化办学模式(一校五址)”模式,2014年以后,变成“多法人多址集团化办学模式(一校21址)”,集团管理的方式发生根本变化。

再次,进入陈经纶集团的新分校基础发生变化。2014年以前,新办分校为空校区,高起点直接带上经纶烙印。2014年以后,新整合分校多为基础薄弱校,需要在原有学校文化基础上打上经纶烙印。

在集团化办学背景下,校本培训遇到很多新问题,具体包括:(1)面对大量新校区、新教师快速进入,如何通过提炼经纶办学传统和文化、提炼校长办学思想,引领集团快速发展。(2)面对“多法人多址办学”,构建什么样的组织形式,才能贯通高中、初中、小学一体发展,凝聚各分校之间横向合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施教能力和水平。(3)面对“多法人多址办学”,如何通过搭建高端学术研讨平台,实现资源共享。(4)构建什么样的数字化平台,打破时空界限,实现协同发展。由此,学校开始了一些新的校本培训探索。

集团化办学背景下校本培训的新策略

1.办学传统文化、校长办学思想引领策略

(1)凝练传承办学文化策略。通过研究经纶百年办学历程,总结提炼十大办学文化,即:树立“三个个性化”的办学宗旨;突出德育的全人教育;打造具有经纶特色的教学;人人参与和提升的教育科研;以教师为本规划专业发展;让素质教育在校园里落地生根;建设别致和育人的校园;面向新世纪的集团建设。

新校区、新教师通过学习十大办学文化,将文化建设蕴含在集团化建设之中,以文化建设作为推动学校内涵发展的源动力,深刻感悟百年经纶、百年积淀、百年教育、百年发展。

(2)提炼光大管理智慧策略。通过研究十年示范校建设和五年首都名校建设,提炼三大平台18个办学路径:即“建设个性化学校”平台(教育理想、教育共识和教育目标;勤于管理、精于管理和善于管理;教育科研、教师为本和教育创新;面向新世纪的全人教育;建设和谐、平安、绿色、人文的校园;构建学习新平台,拓展教育新空间);“成就个性化教师”平台(更新教育观念,提升教育标准;深化“三施教”,提升科学施教水平;搭桥铺路,促进教师个性发展;构建课程平台,打造学科能力和水平;校本培训和教师专业发展;建立集团校际间教学资源共享的机制);“培养个性化学生”平台(卓有成效的育人;自管自育的主体;丰富多彩的活动;温馨似家的班级;全面发展的追求;健康向上的校风)。

新校区、新教师通过学习三大平台18个办学路径,明确经纶的质量标准、师德标准和工作要求,实现更新观念、提升标准、改变习惯、科学施教。

(3)传播落实办学思想策略。面对一校21址集团化办学,校长不可能对每个校区频繁指导,对一个校区一项工作的指导又往往对全集团有指导意义。科研室通过对每次校长指导讲话录音整理成文,并通过经纶通讯下发至集团每一位教师;每学期将讲话集结成册,并架构一学期校长办学思想发展脉络,浓缩成半小时讲座,通过校本培训进行发布;将三年校长办学思想浓缩成50道试题,通过思想运动会予以强化。

通过总结提炼校长办学思想,使新老校区、新老教师都明确办学方向和重点,做到真正知经纶、懂经纶、爱经纶、发展经纶。

2.跨学段、跨校区组织推动策略

一方面,陈经纶中学集团化办学覆盖高中、初中、小学12年基础教育,覆盖朝阳区东西南北中21个校区,各校区骨干教师力量差别很大,只有把高中、初中、小学12年有效衔接,并将各校区研究形成合力,才能发挥集团优势,否则会形成内耗。另一方面,陈经纶中学多年开展教研组学科建设、框架式备课等项目研究,不同校区、不同教师开展近百项市区规划、学会课题研究,为了针对学科建设12年一体打造,把众多研究围绕一个重点、一条主线形成合力,促进学科和教师团队提升。学校重点致力于“学科研究中心”和“骨干发展中心”两大教师专业发展组织研究。

(1)学科研究中心。成立学科研究中心,下设15个学科研究室,特级教师或高中教研组长牵头,初中和小学设副组长,每学科设校区负责人,高中、初中、小学教师全员参与,贯通研讨和分段研讨相结合,寒暑假集中研讨和平时分散研讨相结合。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依据学科发展规律,在分析集团学科发展基础上,学科自己确定研究方向和重点,整合本学科全部课题,聚合各校区研究成果,实现问题共研、资源共享。

(2)骨干发展中心。成立骨干发展中心,由特级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牵头,针对现有骨干教师成立多层次、近百个特级或骨干教师工作室。每个工作室覆盖3~5名成员,通过骨干课题、发展规划、学术研讨、特色展示等途径打造骨干教师队伍,促进骨干教师向更高层级发展。

3.多主体、高端性资源共享策略

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远,只有置身高端学术交流中才能想得更深。如何让每个校区活动辐射更广,如何让全集团教师眼界更开,参与更深?学校致力于四个论坛建设。

(1)知名特级论坛。特级教师既有一线教育教学经验,又有前沿的理论研究视野,做到既顶天又立地。课题组致力于“全国知名特级教师学术研讨基地”建设,构建特级点评课、特级上课、特级微报告三环节研讨模式。5年来,累计开展专题学术论坛19次,286名特级教师参与论坛,学术报告130人次,92名骨干教师站上高端学术平台,展示研究课272节,累计7800人参与研讨。

(2)市教研员论坛。市教研员是课程改革、中高考改革的深入研究者,代表課程改革的最新方向。学校借助骨干教师优质课展示活动,开展市教研员论坛。在区常态教研活动基础上,更多接受全市教研最新成果。

(3)学术期刊主编论坛。学术期刊主编可以让教师们了解全国课程改革前沿动态,掌握科研论文撰写规范,有效提升一线教师科研能力和施教水平。陈经纶中学联合《中学教学参考》《北京教育》等杂志主编定期召开主编论坛,将最新课改理论和科研规范送到一线教师身边,围绕“核心素养与课程改革,教师学术素养提升”等话题,为各学科教师做专题讲座,并与一线教师展开深度对话,主编们回答一线教师提出的多方面问题。

(4)高校专家论坛。高校专家是教育教学理论研究的前沿阵地,学校借助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学习科学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利用新异问题提升学生思维力、首都师范大学人生远足研学等项目,提升教师的学术水平。

4.大容量、跨时空信息互通策略

如何让更多的教师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和教育教学风采,如何跨越时空让学科研究中心和骨干发展中心常态化开展深入研究,大容量、跨时空数字化互通平台是关键途径。三年来,课题组指导公司研发三大平台,提升信息互通水平。

一是教师专业发展存折平台。教师专业发展存折平台包括基本信息、专业规划、学术素养和工作成效四部分,记录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

二是名师网络展示平台。名师网络展示平台包括名师课程、名师研究课、名师课题、名师工作室活动、名师成果,名师互动平台,实现名师资源的共享。

三是网络教研平台。网络教研平台包括网络教研、网络直播、网络竞赛、网络论坛等,实现跨校区、跨时空研讨交流。

作者单位:北京市陈经纶中学

猜你喜欢

集团化校区办学
成都医学院新都校区南大门
成都医学院新都校区一角
甘南藏区学前教育集团化发展的实践探索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山东大学青岛校区
我校临安校区简介
打造集团化医疗航母
集团化 分级诊疗的催化剂
集团化 分级诊疗的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