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阅读教学中信息技术融合策略探讨

2020-03-08韩秀珍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0年1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融合信息技术

韩秀珍

【摘 要】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课程理念融合,构建“自主、协作、探究”为特征的信息化语文阅读教与学方式,是新时期语文阅读教学的诉求。文章以朱自清先生的《春》为例,简要阐述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融合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阅读教学;融合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20)01-044-03

信息技术是推动各个领域变革的重要力量,在信息化時代,小学语文教师要主动、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语文阅读教学。然而,信息技术和语文阅读教学的融合不是一件简单的叠加工作,需要教师基于信息技术运用于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势,明确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融合的价值诉求,采用有效的融合策略,促进学生在以“自主、协作、探究”为特征的信息化教与学方式下主动投入到语文探究活动中去,从而引领语文阅读教学不断推向深入。

信息技术与小学阅读教学融合的价值诉求

教师的教学行为都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这就需要教师明确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融合的价值诉求,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信息技术背景下,教育资源得到极大的丰富,知识呈现方式也更加多元化,这必然有助于激发学生阅读学习兴趣,从而将语文阅读教学不断推向深入,开启深度阅读时代。不仅如此,信息技术还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平台,学生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平台,充分利用课前学习时间,开展自主学习,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从“先教后学”向“先学后教”的转变,变革传统语文阅读课堂,构建以生为本的翻转课堂。

信息技术具有显著的技术优势,它改变了传统的知识呈现方式,从单一化的文本呈现,转向图文并茂、音视频兼具,更加直观、形象,从而使小学语文阅读从“平面阅读”走向“立体化阅读”时代,促进学生可视化思维的发展。信息技术无限互联的优势,能够打破传统阅读时空限制,将学生碎片化学习时间利用起来,有效拓展学生语文阅读空间,开拓学生阅读学习视野,丰富学生阅读知识面,从而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语文阅读教学中信息技术融合策略

语文阅读教学和信息技术的融合要聚焦教师、学生、文本、信息技术几个要素,根据教师主导地位、学生主体性,有机结合语文阅读文本内容,下面以朱自清先生的《春》为例,阐述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融合的有效策略。

1.前置性学习策略,构建翻转课堂

课前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然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忽视前置性学习策略指导,或者指导形式单一化,主要是学案、导学单等,缺乏有效的互动性。信息技术能够有效提升教师对学生阅读学习前置性指导的作用,并弥补传统导学互动缺失的不足,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预习,构建阅读翻转课堂。

《春》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为了帮助学生深度接触写景散文,我们可以借助学习平台,投放学习任务单,包括写作背景、作者资料、文本主要内容、文学常识等板块。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和网络搜索,获得相关信息资料,并将自己搜集到的关键信息投放到学习平台,并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分享,包括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

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前瞻性学习指导,有效提高了学生自主预习的目的性,也为学生、教师搭建了学习互动平台,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掌握第一手的信息,从而为课堂阅读教学进行有效的铺垫。

2.情境化学习策略,激发学生兴趣

情境教学是经实践证明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它直观、形象,能够刺激学生多种感官,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小学语文传统教学模式下,情境创设的手段单一化,主要借助故事、图片、实物等创设情境,情境创设难度较大,作用力不强。信息技术为优化情境教学创造了条件,我们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优势,优化情境化学习策略,让学生的情绪亢奋起来。

《春》一课,我设计了一组春景图,配上旋律优雅的音乐,学生一边欣赏音乐、观赏春景图,一边交流“春”的古诗句,谈自己对春的认识和情感,然后引入《春》写景散文的阅读教学内容。

这个环节,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音乐、图画有机结合起来,作用于学生的听觉和视觉,调动学生多样化感官,较好地丰富了学生学习体验。不仅如此,交流咏春的古诗句,又将情景化教学指向“语文”,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勾连,既促进新旧知识融合,又调动学生关于“春”的情感。

3.多感官参与策略,丰富阅读体验

语文教学中,学生受到的刺激越强烈,收到的学习效果就越显著。在传统语文阅读课堂模式下,学生主要以单向接受和阅读为主,课堂主要以静态为主。信息技术背景下,多种感官的参与成为可能,它能够使学生在多种感官的作用下获得丰富的体验。

为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春》一文文本主体部分“春景图”的呈现,我们可以进行如下的优化:用3D模拟技术,演示几幅春景图的内容。学生在观看的基础上,从文本中找出文中相应的句子,读一读,并与同桌分享朗读,再为每一幅春景图配上一组古诗句。通过多种感官参与,学生借助模拟画面,深入解读文本写景的句子,再通过朗读等形式,深入到景物的背后,感受景物的特点,最后再结合古诗句,让语言鉴赏活动变得多姿多彩、有声有色。

4.多主体交互策略,激活阅读思维

语文阅读学习是否有效,与语文教学的系统性和原生态有关。这就需要教师基于语文课堂参与主体的多元化,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运用多主体交互策略,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

《春》一课,写景方法是教学的一个重点,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利用电子白板将学生概括的写景方法展示出来,促进学生、小组之间的互动;再借助平板的推送功能,将学生得出的关于写景方法的结论结合教师的补充,进行系统化地归纳概括,然后将这些方法推送给学生。这样无疑促进了多元阅读参与主体的互动,聚合学生群体智慧,帮助学生习得阅读学习的一般经验,提高学生对写景散文的阅读技能。

5.差异化学习策略,落实分层教学

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包括兴趣爱好、阅读认知水平、学习优势等。如果小学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忽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就难以使每位学生都能够获得发展。传统语文阅读教学主要以班级授课制为主,教师的设计往往指向学生群体,学生差异性得不到体现,导致小学语文阅读课堂异化为部分优秀学生“表演”的舞台。

在《春》一课的拓展延伸环节,我们可以利用微课设计几个后置性选学主题,主要包括文本内容概括、精彩语句欣赏、拓展性比较阅读、同作者写景散文阅读等。这几个板块中,基础性的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概括,提供给课堂学习存在薄弱点的学生,而延展性阅读则根据不同学生的阅读认知水平,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此外,在阅读课堂问题设计方面,教师也要注重问题设计的能力层级,利用多媒体给问题标上能力层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问题。

总之,信息技术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进一步加强信息化意识,主动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智慧力,推动小学语文阅读从平面阅读走向立体阅读,从单一化阅读走向多元化阅读,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智慧升级。

参考文献

李颖伟. 整合视野下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J]. 学周刊,2017(10).

赵静. 初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路径[J]. 新课程(中学),2019(5).

戴晓娥. 整合视野下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J]. 中国电化教育,2015(3).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融合信息技术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融合》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