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背景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数据素养小样本调查与分析

2020-03-08陈秀文徐恩芹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0年1期
关键词:数据素养差异性大数据

陈秀文 徐恩芹

【摘 要】教师作为数据驱动教学的核心参与者,需具备良好的数据素养能力。本文调查了聊城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数据素养能力水平,发现信息技术教师数据素养能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数据素养能力存在维度差异;城乡分布导致数据素养能力发展不平衡。应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教师引领作用,促进各学科教师协同发展;开展专题培训,提高信息技术教师数据能力水平;充分发挥技术优势,促进城乡教师共同发展。

【关键词】大数据;数据素养;信息技术教师;差异性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20)01-033-04

引  言

数据已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挖掘教育大数据的价值已成为推进我国基础教育深化改革与发展的战略选择。数据驱动教学改革背景下,数据素养是个体融入现代信息社会的重要元素。国外对数据素养的研究主要包括对教师数据素养概念和能力要素的描述、教师数据素养能力评价指标的构建、教师数据素养培训课程体系和实施方法以及教师数据素养教育项目的开展实践等方面。国内对数据素养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数据素养的内涵、能力的理论研究。信息技术教师作为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领头军,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还需具备良好的数据素养能力,以做出科学的教育决策,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本研究通过问卷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数据素养能力水平进行小样本调查研究,分析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数据素养水平,提出提升策略,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指导。

研究过程

1.概念确定

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界定了数据素养,综合已有研究,本研究认为教师的数据素养主要是指教师具有数据意识,能对数据进行科学准确的认识、理解、操作与应用,并能够基于数据分析进行科学的教学决策,合理应用各类数据,改进教学实践。具体可以从数据知识、数据能力、教学应用、数据意识和数据道德四个维度展开研究。

2.研究工具

本调查依据数据素养的四个维度制定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数据素养调查问卷。该问卷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教师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教龄、所教学段、学历、学校所在地、参加相关培训次数;第二部分是教师数据素养能力水平调查量表,共设计30个题项,其中教师数据知识7个题项,教师数据能力11个题项,教师教学应用能力6个题项,教师数据意识和数据道德6个题项,采用Linker五点量表,得分越高说明教师数据素养水平越高;最后一部分为开放性题目,旨在了解教师在数据获取或使用上还有哪些观点或疑惑。

3.实施调查

本研究借助2019年暑假聊城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平台,通过面对面形式,发放纸质问卷83份,回收83份,问卷回收率100%,剔除无效问卷5份,得到有效问卷78份,有效率94.0%。

4.数据分析

问卷前两部分数据输入SPSS23.0数据统计软件中进行统计分析,最后一部分利用问卷星的词云图进行可视化统计分析。数据显示问卷各维度的Alpha信度系数均大于0.9,说明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问卷的KMO值均大于0.8,各项Sig值均等于0,说明非常适合做因子分析,后续探索因子分析结果与实际所分维度一致,表明问卷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基于前期问卷设计过程中对专家和教师进行的访谈,保证了问卷的内容效度。说明该问卷适合用于调查分析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数据素养能力水平。

调查结果

1.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被调查对象中男性教师占比69.2%,女性教师占比30.8%;年龄分布多集中在30-50岁,30-40岁占比46.2%,40-50岁占比41.0%;教龄从0-4年、5-9年、10-14年、15-19年、19年以上比例基本相当,都占20.0%左右;任教学段小学占比38.5%,初中占比47.4%,高中占比14.1%;本科学历教师最多且占比85.9%;乡镇中小学教师占比33.3%,县级中小学教师占比57.7%,市级中小学教师占比9.0%;没有参加过数据素养相关培训的教师占比60.3%,参加过1-2次培训的占比26.9%,参加过3-4次培训的占比10.3%,參加过4次以上培训的占比2.6%。

2. 问卷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问卷统计结果显示,信息技术教师数据素养整体平均分为3.74,说明信息技术教师整体数据素养能力比较好,四个维度中数据意识和数据道德平均分最高,为3.99,说明信息技术教师具有很强的数据意识和数据道德;其次数据知识,平均分为3.72,说明信息技术教师对数据知识比较熟悉;然后是教学应用,平均分为3.68,说明信息技术教师应用数据辅助教学能力较强;最后是数据能力,平均分为3.65,相比其他三个维度,说明教师的数据能力水平尚可还有待提高。对各个维度的描述分析可知,被调查教师的数据素养能力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3.数据素养各维度相关性分析

本研究对问卷的四个维度进行了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四个维度之间均有很高的相关性,并且呈现正相关。其中数据能力和教学应用的相关性系数为0.872,相关性最强;其次是数据知识和数据能力,相关性系数为0.836,为强正相关;然后是数据知识和教学应用,相关性系数为0.751,为强正相关;教学应用与数据意识和数据道德相关性系数为0.719,为强正相关;数据能力与数据意识和数据道德相关性系数为0.642,为强正相关;数据知识与数据意识和数据道德相关性系数为0.597,为中等程度正相关。

4. 数据素养差异性分析

由表1可知,性别、年龄、教龄、所教学段、学历这5个因素显著性系数P大于0.05,说明信息技术教师整体及各层面能力在这5个因素中均不存在显著差异性。

不同学校所在地的教师在整体、数据知识、教学应用、数据意识和数据道德层面上不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在数据能力维度中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对数据进行多重比较发现,在数据能力中,乡镇中小学教师与县、市级中小学教师存在显著差异性,且乡镇中小学教师数据能力明显低于县、市级教师数据能力。

对数据进行多重比较发现,参加过1-2次培训的教师与参加过3-4次培训的教师存在显著差异性,参加3-4次培训的教师的数据素养水平明显高于参加过1-2次培训的教师;从未参加过培训的教师和参加过5次以上培训的教师存在显著差异性,参加过5次以上培训的教师的数据素养水平明显高于参加过1-2次培训的教师。

5. 问卷开放性题目分析

关于教师对数据的获取或使用的观点和疑惑用问卷星中的词云分析进行可视化统计分析,结果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数据”“培训”“教师”“意识”“数据安全”“氛围”“资源”等为高频词,从中反映了信息技术教师对数据素养有很高的重视性,希望能够得到相关数据素养的培训,对数据学习资源有很强的需求。

结  论

1.信息技术教师数据素养水平较高

基于前面分析表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数据素养能力从整体上呈中等偏上水平。这与信息技术教师学科背景有很大关系,信息技术教师有丰富的计算机技术基础,能够拥有更强的数据素养观念与意识,能够更好地理解数据知识,能够更好地运用数据获取、整理、分析能力,进而能够更好地应用数据辅助教学,优化教学策略。

2.信息技术教师数据素养能力存在维度差异

基于前面分析可知,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四个维度之间都具有正相关,各维度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但各维度之间也存在差异性,信息技术教师数据意识和数据道德水平最高,其次是数据知识、教学应用层面,数据能力水平最低。这说明信息技术教师数据素养能力各维度之间发展不平衡,存在差异;也说明信息技术教师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数据意识和数据道德水平较高,但数据获取、整理与分析等实用与操作性的技能有待提升。

3.城乡分布导致教师数据素养发展不平衡

基于前面分析可知,不同学校所在地教师的数据能力存在显著差异性。乡镇中小学教师数据能力显著低于县、市级中小学教师数据能力,这主要是城乡教育资源分布不平均导致教师数据素养的不平衡发展。

启  示

1.信息技术教师引领,各学科教师共同发展

信息技术教师基于专业优势,拥有更好的数据素养能力。应充分发挥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能力与引领作用,让信息技术教师在数据知识、能力、应用等层面对其他学科教师做到精准帮扶,促进各学科教师数据素养能力的提升。

2. 开展信息技术教师数据能力专题培训

针对信息技术教师各维度发展不平衡,加强对信息技术教师数据能力的专题培训。可通过案例教学、线上教学等形式为信息技术教师提供数据获取、整理、分析等数据能力培训,提升中小学教师的数据能力。由于各维度之间具有强正相关,可以通过对信息技术教师数据能力的培训,进而在整体上提升信息技术教师数据素养能力水平。

3.促进城乡教师协同发展

國家教育部门应该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统筹城乡一体化教育资源配置,让全体教师都能享受到同等优质资源;缩小数据鸿沟,以城市师资力量带动乡村师资建设;精准扶持,通过城乡共建、资源共享等方式促进城乡教师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赵欢欢. 中小学教师数据素养能力结构模型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北京邮电大学,2018.

猜你喜欢

数据素养差异性大数据
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数据素养教育
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数据素养教育
基于文献计量的数据素养及其教育领域研究态势分析
因材施教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初中英语差异教学可行性探究
英汉谚语差异性的研究与探索
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数据素养教育研究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