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长学习

2020-03-08张光富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0年1期
关键词:必修课生命生长

张光富

教育的问题从来都不是学校的问题,但教育的问题又是学校必须面对并努力解决的问题。我们要探寻的是,在国家建设的标准化的一般学校,如何实现高质量的教育。要解决教育的问题,就要认识教育的本质,更要认识学习的发生。美国教育家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提出了教育就是生长的观点。对于生长的含义,有两个方面:一方面,生长是一切生命的内在需求,是生命价值实现的欲望;另一方面,也指未成熟的状态,学生并非一张白纸,而是蕴藏着各种潜能,只是还没有展现出来。从这个意义来讲,学生的学习本身就是自我欲望的满足,学生的发展具有各种可能性。笔者以为,解决教育问题,避免学生成为枯燥的考试机器,唤醒学生的生命自觉,生长学习是确实可行的路径。

理念:生命的丰富性,人才的多样化

世上的生命千姿百态,天下的奥秘千奇百怪,四季的花儿万紫千红,林中的鸟儿自由自在。作为世界生命的存在,其内涵是丰富的,其形式是多样的,其生活是多彩的。那么人类作为世界生命体中的一部分,每一个个体也有其独特性,正因为这种个体的独特性,构成了各美其美、人尽其美的人才发展模式。

在中国深圳,也有这样一所小学,学校有50多个班2600多名学生。在“教育就是生长”的教育理念下,学校为学生提供了多元、开放、融合的课程,以丰富学生的生命样态,满足学生多样化的生长需求。学生可以在校园内开展各种球类运动,可以写字画画,可以唱歌跳舞,可以吹奏乐器,可以玩创客,可以培植花草,可以吟诵诗文,可以表演戏剧……这所学校就是深圳市南山区西丽学校。师生在校园内不会感觉单调,他们可以想自己所想之事,为自己能为之事,纸笔考试不再是师生唯一的评价标准,甚至也不是重要的评价标准了。

基于人才多样化的需求,尊重学生生命自由生长,为学生生长学习提供丰富的土壤,是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校园:让学生有更多选择的机会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给予生命自由选择的权力,才能让生命更有张力。中小学正是培养学生学会选择的最佳时机。

深圳市南山区西丽小学基于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自由选择机會的理念,构建起生长教育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多样的适合的可选择的课程。

学校提出了构建生长课程体系,将课程分为三类,即以国家课程为基础的基础课程、以学科课程为基础的拓展课程、以学校特色发展为基础的特色课程。基础课程落实国家课程标准,拓展课程和特色课程发展学生特长。学校成立少年传媒学院、少年科创学院、少年艺术学院和少年体育学院,对课程进行开发、实施、评价和管理。拓展课程和特色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类,必修课让学生体验、尝试,选修课让学生自主选择、提升。学生在这一课程体系中逐步形成一技多能的综合素养。比如,一年级开设必修课乒乓球、书法,二年级开设必修课书法、国际象棋,三年级开设必修课跆拳道、管乐、书法,四年级开设桌式足球、创新发明,五年级开设篮球、3D打印,六年级开设花卉栽培、毕业课程,以及在全校开设的社会实践、安全教育、传统文化、电影周周看、智慧阅读、英语绘本、英语戏剧等。学生在此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禀赋进行选择。学校根据师生的实际情况提供选修课程:戏剧、诵读、摄影、3D打印、乒乓球、管乐、书法、国际象棋、植物组培、创新发明、篮球、足球、桌式足球等。必修课以班级形式进行学习,选修课以社团形式进行学习。必修课作为国家课程标准的必要补充和提升,选修课作为学生个性发展的主要渠道和平台。必修课也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如电影嘉年华,每个班播放不同的经典教育电影,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走班观看。在管乐课程中,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单簧管、小号、打击乐等。

除了课程的选择外,针对不同的学生,也有自由选择的空间。我们有时会见到一个在上课时到处游逛的学生,他满脸的笑容,见人就打招呼,有时候蹲在地上观察花朵、蚂蚁,有时候到办公室跟老师交谈,他被称为全校最幸福的学生。这个孩子是一名比较特殊的学生,属于智力边缘型孩子。我们特许他自由选择在课堂内学习还是课堂外学习。

社会:让学生有更大的展示舞台

校园之外,学生的身体在生长,脑力在生长,经验在生长,技术艺术在生长。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思想在生长。一个人不能爬所有的山,但你必须至少爬过一座山。这就叫做必要行动体验。这种行动体验是校园内的课程无法全面提供的。我们必须把课堂搬到校园之外,把教学延伸到课堂之外。

校园之外,让学生去拜访他愿意拜访的人,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让学生自愿选择去参加派对、沙龙、演讲会,去参观博物馆,去听音乐会,去远足,在这些活动中获得听或说的机会更多,言语形式更丰富,言语内容更充实、更生动、更具体。

中国古代特别提倡游学。古代办学人几乎没有一个不带学生出游的。宋代有一名被欧阳修认为“教学之法最备”的大学者——胡瑗先生。跟随他游学的人“从游者尝数百人”。他说:“学者只守一乡,则滞于一曲,隘吝卑陋。必游四方,尽见人情物态,南北风俗,山川气象,以广其闻见,则为有益于学者矣。”他提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的游学思想。中国武侠精神也强调游学。提三尺剑走天下,广交朋友,多拜老师。穿草鞋,提腊肉,走访求学,程门立雪,孙悟空三更求学,都成为美谈。那时,从来不曾听说哪个老师要走过去给学生上课,都是学生走过来求学。所以,《礼记·曲礼》中说:“闻来学,不闻往教。”

西丽小学给学生开设了一系列“实践课程”,不只是用读书来上课,而且是用行动来实践、体验。训练,算是实践课程中的一种。在实践课中,不是教师,而是教练。学校艺术、体育、科技、传媒方面的课程学习就是用训练和行动来上课。除此之外,作为改革开放试验田的深圳,让学生用行动去“发现蛇口”,了解“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内涵及意义;作为创新之都,学生用身体去感知,用脚去丈量,用鼻子去呼吸,用手去尝试,让创新的思想潜入学生的意识中去;学生走进博物馆,步入大自然,去聆听城市成长的声音,观察自然界生命的神奇。正如1997年7月美国拍的希腊神话巨片《大力神海克里斯》中描述的,海克里斯的整个成长过程都是在行动中训练和修练完成的,并没有读书的镜头。我们的学生也应该在行动中去成就自己。

生长学习,就是生命在生长过程中去吸取养分,获得进步。生命的生长应该是自然的生长,是自由的生长,而这种生长的必备条件是充分开放,足够多元,跨界融合。这种生长要教师用生命去感动生命,用行动去带动行动,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可选择的时间和空间。如是,教育才能成为培育生命文化的一种方式,学校才能成为生命滋养的一块沃土。

参考文献

教育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DB/OL]. 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info_list/201407/xxgk_171904.html.2010-7-29.

【美】约翰·杜威. 民主主义与教育[M]. 王承绪译.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钱仲连,钱学增. 清诗三百首[M]. 长沙:岳麓书社,1985.

【意】皮科. 从文艺复兴到十九世纪资产阶级哲学家政治思想家有关人道主义人性论言论选辑[M]. 周辅成编. 北京:商务印书馆,1966.

【美】亚伯拉罕·马斯洛. 人性能达的境界[M]. 曹晓慧等译. 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4.

猜你喜欢

必修课生命生长
鲸宝宝的必修课
碗莲生长记
评注是法学生的必修课
生长在哪里的启示
生长
《生长在春天》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让有效沟通成为医生的必修课
“在挫败中成长”是所有大学生的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