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生生涯适应力现状及其对生涯教育的启发

2020-03-07傅蕴男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6期
关键词:教育启示高职生现状

摘  要:较好的生涯适应力能够使大学生更好地进行职业生涯决策,完善职业生涯规划,主动提升工作技能,对个体的职业生涯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为了解高职生的生涯适应力现状,本研究发现:高职生生涯适应力整体水平不高,高职生的生涯适应力水平在性别、年级、学科、居住地、家庭教养方式、是否担任学生干部等方面部分存在群体差异,研究结果对高职院校有针对性地开展生涯发展教育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关键词:高职生;生涯适应力;现状;教育启示

一、问题提出

大学生从学校跨入职场,职业生涯角色发生了变化,生涯适应力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生涯适应力被 Savickas 定义为“个体应对可预测的工作任务、角色以及由工作变化带来的不可预测的生涯问题时,自我调整的准备程度” [1]。简言之,生涯适应力是属一种心理资源,是个体应对社会环境快速变化所带来的应对职业挑战的核心能力[2]。生涯适应力作为个体在面对职业生涯的问题与困难时自我调整的能力,是个体获得长远的职业成功和应对职业环境变化的关键因素。有研究发现,具有较高生涯适应力的个体普遍具有更高的主观幸福感和健康水平,对待工作态度认真,敬业度高,因此能获得较高的绩效[3]。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高职生生涯适应力的总体现状及群体差异的基础上,探索生涯发展教育的应对之策。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在江苏省南京市、无锡市、苏州市三所城市的个别职业院校随机选取部分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 453份,剔除无效问卷后,收回有效问卷 439 份。其中,男生236 人,女生203人;大一学生 198人,大二学生 128 人,大三学生 113人;城市大学生263人,农村大学生176人。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台湾研究者吴淑琬根据 Savickas(2005)的理论建构编制的大学生生涯适应力问卷(2008)。该问卷由生涯关注、生涯控制、生涯好奇 和生涯自信四个维度构成。问卷共 21个题项,问卷采用 Likert5 点计分,从“非常符合”到 “非常不符合”,各分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在 0.72-0.84 之间,总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 0.90,显示此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4]。不过,该问卷的个别题项在语言的表述上与大陆的表达习惯存在一定的差异,为使其适合大陆大学生,本研究在不改变题意的基础上对个别题项的表述方式进行修正,使其符合大陆的语言习惯,修订后问卷各维度的 α 系数介于0.63-0.76 之间,总问卷的系数为 0.86,问卷各因素间基本上呈中等程度的相关,其相关系数介于 0.38-0.66 之间,结构效度良好。

(三)研究程序

主试按统一的测试指导语实施团体测试,要求被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问卷中的所有题目,并强调回答的真实性。所有数据资料采用 SPSS 19.0 for Windows 32统计软件和Excel软件处理。

三、研究结果

(一)高职生生涯适应力的总体情况

对获取的有效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发现,高职生的生涯适应力总均分值略低中等临界值 3 分(M=2.52,SD=0.49),居中等偏下程度,高职生在生涯适应力四个因子的得分情况存在差异,生涯关注的得分最高,其次是生涯控制、生涯自信,得分最低的是生涯好奇,表明高职生对自己的生涯是关注的,愿意去探索且具有一定的自信,但在面对未来生涯选择时会优柔寡断、半信半疑,即无法做出适当的生涯选择。具体如表 1 所示。

(二)高职生生涯适应力的人口学变量分析

為检验高职生生涯适应力与人口学相关变量的关系,分别将性别、年级、专业类型与生涯适应力各维度进行差异比较,结果如表 2 所示。

高职生在生涯适应力总均分及各因子分除了在生涯关注因子上,女生显著高于男生外,其他因子均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总体上看,男女大学生的生涯适应力水平差异不明显。高职生在生涯适应力总均分上也不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各年级的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大一、大三、大二,事后多重比较发现,大一学生的得分显著地高于大二和大三。

总体上看,大一学生生涯适应力发展水平最高,大二年级是大学生生涯适应力发展的低谷期。高职生在生涯适应力总均分及各因子分上除了生涯控制因子分存在显著的学科类别差异,其他因子均不存在显著差异。整体上看,艺术类大学生的生涯适应力水平优于文科类和理工类学生。

(三)高职生生涯适应力与家庭背景的因素分析

为检验大学生生涯适应力与家庭因素的关系,分别对家庭居住地、家庭教养方式与生涯适应力各维度上的得分进行分析,结果如表 3 所示。

高职生在生涯适应力总均分及各因子分在家庭居住地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城镇学生的生涯适应力总水平比农村学生生涯适应力总水平略高。

高职生在生涯适应力总均分及各因子分上除了在生涯控制和生涯好奇因子分上存在显著的家庭教养方式类别差异,其他因子及总均分均不存在显著差异。整体上看,权威型和民主型的家庭教养方式更有利于学生生涯适应力水平的发展。

(四)高职生生涯适应力与是否担任学生干部的因素分析

为检验高职生生涯适应力与是否担任学生干部的关系,对担任学生干部与否与生涯适应力各维度上的得分进行分析,结果如表 4 所示。

高职生的生涯适应力总均分及各因子分在是否担任学生干部均存在显著差异。

四、结论与讨论

(一)大学生生涯适应力的总体水平及教育启示

本研究调查对象为高职院校学生,生涯适应力总体水平表现为中等偏下,这表明高职生具备一定的生涯适应能力,但情况不容乐观。从生涯适应力各因子结构上看,高职学生在生涯适应力诸维度上发展水平也并不是很高,都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其中生涯关注因子得分最高。这表明高职生们对于自己未来职业发展还是有关注的。生涯关注是指个体抱着长远眼光,对自己未来生涯发展有所关注和规划意识,持乐观态度。有研究发现,关注未来主要发展任务的大学生具有更高的主观幸福感、毕业后更可能顺利就业。缺乏生涯关注的个体可能表现 “生涯冷漠”,对未来缺乏计划,生活消极悲观,容易陷入负面情绪和行为困扰。这提醒我们在开展职业生涯发展教育中,要通过引导学生撰写未来自传或生涯导向练习等引发规划未来的意识,指导大学生制订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提升他们未来发展的希望感。

(二)大学生生涯适应力水平的群体差异分析及教育启示

研究发现高职生的生涯适应力在性别、年级、专业类型、家庭教养方式方面没有表现出显著的个体差异。但是女生的生涯适应力水平略高于男大学生的生涯适应力水平,这可能与我国新社会发展有关,现代女性已经开始不仅仅接受传统分配的社会角色,在现代社会中,女性不仅具有发展眼光,而且具有很好的规划意识,使得女性更关注未来的生涯发展并积极行动;在年级上,大学生的生涯适应力随年级升高而有所下降,大三略有回升。这启示我们在生涯发展教育中,我们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生涯发展任务差异,区别不同年级学生所面临的生涯发展困惑,设计有针对性的生涯辅导方案,提升他们的生涯适应力,协助他们顺利实现大学各阶段的生涯发展目标。在专业上,艺术类大学生的生涯适应力水平明显高于文科类的和理工类学生。这可能与学科的培养方式差异、社会需求状况不同等因素有关。艺术类大学生的课程设置注重专业技能培养,课程的实践性较强,艺术类学生因具备专业技能获得实践活动的机会相对较多,有助于在实践中探索职业世界,增加对自我的了解,促进对职业发展方向的规划,提升生涯适应力的发展水平。在家庭教养方式方面,高职生所表现的生涯适应力差异让我们看到民主的家庭氛围可能带来适应社会的正能量,同时,权威教养方式下的大学生也并不一定导致坏的结果,溺爱和专断的教养方式可能会剥夺大学生的自主思考和选择权利,造成适应力发展不足。

(三)大学生生涯适应力在是否担任学生干部上的差异及教育启示

本研究發现,在是否担任学生干部上,加入学生组织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大学生生涯适应力水平优于未担任学生干部的学生,这说明参加学生社团、参与学校活动并担任干部的大学生的生涯适应力发展水平越好。另外,担任学生干部的经历还可以帮助大学生学习和领悟到一些职场中必备的素质和技能,例如责任感、执行力以及团队合作等,这些都是大学生适应职业生涯的关键因素。高职生参与学生社团组织这一重要经历提醒我们在校内要借助实习组织、学生组织管理,激发学生实践热情,明确实习实践对职业生涯发展的意义。在教学设计方面,为提高学生的生涯适应力,我们可以借此来进行实践模拟,安排一定数量的实习实践方案、引导学生实地考察、个案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模式,创造拟真的工作环境,以尽可能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职业世界信息,缩短学生们进入职场的适应期,提高他们的生涯适应力水平。

本文作为2017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基于生涯适应力提升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设计及实践探索》基金项目的结题成果。

参考文献

[1]  Savickas,M.L.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areer construction. In S.D.Brown & R.W.Lent(Eds.),Career development and counseling:Puttingtheoryand research towork[M].Hoboken,NJ:Wiley,2005:42- 70.

[2]  姜莉. 大学生生涯适应力现状及对生涯发展教育启示[J]学理论.2015.50-52.

[3]  吳淑琬.大學生生涯適應力量表編製及其相關研究系[D].台湾:國立嘉義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2008.

[4]  赵小云.大学生生涯适应力研究—— 结构、特点及其与相 关因素的关系[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

[5]  赵小云、郭成.国外生涯适应力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10.1503-1510.

作者简介:傅蕴男,(1987—),女,江苏省徐州市人,讲师,主要从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方向。

猜你喜欢

教育启示高职生现状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职生就业观教育研究
高职生开展电子竞技运动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高职生的学习现状与改善措施
关于高职生换元积分法教学的探索
酒店管理本科专业学科特点及发展趋势研究
数字媒介下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育启示
纽曼的大学教育思想及其启示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