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生药学为导向构建药学多学科综合性实验*

2020-03-07侯飞燕刘建新贺青姣

广州化工 2020年8期
关键词:生药学生药药用

周 群,侯飞燕,宁 倩,刘建新,贺青姣

(湖南医药学院药学院,湖南 怀化 418000)

在高校的教学发展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一直以来作为亘古不变的核心,如何培养既具备理论知识又有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一直是高校改革探索的重点内容。从分析生药学(Pharmacognosy)的概念及生药学的研究内容,我们发现生药学是一门与多学科有交叉的课程,它应用了化学、药物分析、药理学等学科知识来研究生药的活性成分、质量评价、药理作用等。随着高等学校药学专业对人才培养侧重点的改变,着重对培养学生独立的科学思维方式、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意识都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而生药学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所以实验教学所彰显的地位就显而易见。为了顺应社会对药学专业人才需求的变化,对目前生药学实验内容进行教学形式及内容的改革,开设多元化的实验内容,并结合药学信息检索与利用、药用植物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分析及药剂学学科,开展综合型实验项目,构建具有创新的药学综合性实验项目平台。

1 生药学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生药学实验课仍然以单味生药的验证性实验内容居多,内容大致由三部分构成:生药的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及部分生药的理化鉴定,主要用到的仪器为显微镜,这样的教学模式相对陈旧[1],存在很多不足:①教学过程中多为药材饮片的性状鉴定,没有进一步与药用植物学内容相结合,学生依然不能独立辨识药材原植物,导致药材的药用部位不能与原植物形态特征逐一对应,没能做到与药用植物学分类鉴定内容的串联。②生药学理论课程涵盖内容广泛,包括了来源、采制、产地、性状、显微、化学成分、理化、药理作用、功效等,而开设的实验内容多围绕性状、显微和理化鉴定,仅为理论课程所涵盖内容的1/3[2],没能做到与理论课程的密切结合。③ 实验方法及操作步骤方法相似程度较高,局限于一些固定操作模式,不能积极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导致学生在实验课程中按部就班,不加思考,对综合能力的提升匮乏[3]。④理化鉴定涉及的内容较为单一,如药材的荧光检测、微量升华等,这些实验内容多为验证性,缺乏创新性、设计性实验,且用到的现代鉴定分析方法也相对较少。⑤实验考核评价模式不完善,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主要由实验报告及实验考试组成[4]。部分学生并没有按老师上课要求先观察药材横切面永久切片和制作临时装片观察药材粉末显微构造图后,再绘画相关显微特征图,而是直接依照课本绘药材的显微特征图。实验考试以混合未知生药粉末的显微鉴定为主,在考试内容上受到一定的局限性,只能考实验课程中涵盖的药材粉末,这种考核方式并不能体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总而言之,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及教学内容已经不能顺应高等教育对药学人才的培养,现阶段在实验课堂教学上应改变单一化、陈旧化,突出创新性、综合性实验内容,向药学学科交叉型实验转化。

2 多元化生药学实验内容结合药学多学科综合性实验的构建

2.1 生药资源信息化的构建

2.1.1 与药学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的结合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对药学专业的发展也产生了质的变化,药学新知识、药物信息及药品质量信息等都可以通过药学文献检索途径来获取最新的资源[5]。生药学实验教学内容可结合药学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开展生药资源信息化项目的构建,通过数据库的检索将信息融会贯通的利用到生药学的学习上,一方面扩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信息检索的技能。结合理论教学,通过信息检索让学生获取最新的生药学信息,热门的药材品种,或者药材的新用途等,让学生了解到最近的学科动态,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起到了推动作用。

2.1.2 构建生药显微信息一体化

随着数码网络显微互动系统在医药专业实验教学中的优势日益凸显,将生药学实验教学与数码网络显微互动相互联系,构建生药显微信息资源一体化[6]。通过数码网络显微互动可突破生药学实验教学的瓶颈[7],例如传统的实验教学中学生观察到好的实验显微图像不能做到资源共享,而学利用数码网络显微互动系统教师可实时看到每位学生显微镜下图,及时掌握学生实验进程便于展开指导,这种形式有利于增强课堂互动,提过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的投入显微鉴定的过程。最后可将收集的高质量图像,归纳整理建立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8]。

2.2 结合药用植物识别生药饮片

在生药学性状鉴定方面传统的教学主要针对药材的药用部位进行性状观察,比如实验课给出药材饮片黄芪,学生对于黄芪的植物形态的各器官都没有直观的认识,没有做到与植物形态相对应及与药用植物学充分结合。在学习根茎类生药的时候,让学生查阅资料通过图片或者采集实物识别植物形态的地上部分,构建完整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相关联的学习体系,让学生从入药部分到整体植物形态都有明确的认识[9-10]。从生药入药部位入手观察植物形态分析各科植物之间的异同点,更容易系统的掌握药用植物学的科特征,使两者更直观的相关联。

2.3 结合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分析鉴定生药的真伪优劣

生药学的学习围绕着鉴定“真伪优劣”展开,从性状特征上认识生药是学习生药学的基本技能,而如何区别生药的真伪及优劣是现阶段对学生的综合技能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实验课给学生提供多种不同真伪与优劣的药材,需要学生依据不同的实验对象,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提取分离有效成分,然后融合现代化的技术和手段,比如红外分光光度法、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DNA分子鉴定技术等分析鉴定生药的真伪及优劣,包括含量测定、杂质检测等。这一实验项目集合了生药学、天然药物化学及药物分析,把天然药物化学与药物分析有机的结合在一起[11],提升了学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习的连贯性。

2.4 结合药剂学开展中成药的鉴定

中成药鉴定的基本原理首先是分析中成药的处方是由哪些生药粉末制成,其次分析中成药的剂型,根据不同的剂型进行预处理,最后依据生药各自较具专属性显微特征,作为鉴别的依据。根据中成药处方的制法,让学生结合药剂学对中成药的处方设计及制备工艺开展实验,以香连丸的鉴定为例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熟悉香连丸的制法。对于不同剂型如何进行预处理则是中成药鉴定的关键环节,而药剂学是以剂型为中心的一门学科,可以让学生充分结合药物剂型的基本理论开展实验,此过程贯穿了药剂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同时将生药的鉴定结合起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的能力。

3 结 语

生药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何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并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显得至关重要。为了顺应现阶段高校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单一化的实验教学模式已经不能跟上人才培养的步伐,在生药学实验教学过程中,从基本理论知识的延伸,强化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创新思维、独立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尤为重要,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开展多元化的生药学实验教学,进一步将药学多学科关联在一起,注重学科之间的交叉性,对于多学科知识点的贯穿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资源化、信息化对药学的发展日益凸显,生药资源信息化的构建将数码网络显微互动系统与生药显微鉴定相结合,同时与数据库资源检索相结合,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到了最新的学科动态及研究进展。结合药用植物学识别生药原药材及饮片,让学生从药用部位到植物的形态特征有全面的认识,避免了知识的脱节,提高了综合鉴定药材的能力。结合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剂学这些药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开展综合性、创新性及设计性实验内容,提高了学生对各学科知识点的综合应用,着力于实践让专业知识更加系统和全面。总之,以生药学实验教学改革为契机,争取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理论知识扎实、综合能力强的应用型药学人才,今后还可以进一步优化考核体系,不断提高生药学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生药学生药药用
基于偏振光显微镜与λ波长补偿器联用在生药显微鉴别中的应用研究
酒酿搭配药用最养生
山豆根及其混伪品生药学研究进展
性状鉴别在生药学实验中开设的必要性
试论药用观赏植物在园林绿化配置中的应用
蕨类植物在利尿通淋中的药用研究(二)
蒙药药用资源
民族药柳兰的生药学鉴别
羊肚参的生药学研究
长花忍冬生药学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