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文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

2020-03-04五河县临北初级中学夏玉桥

教育文汇(综合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含羞草对象生活

五河县临北初级中学/ 夏玉桥

作文教学,是一个引导学生发现美、表现美的过程。也就是让学生带着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去发现生活中的美,感受生活中的美,并把这种美通过写作表达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极为重要。因为,审美能力越强,发现的材料就越有感染力,领悟的哲理就更为深刻。这样,也就容易写出文质兼美的作文来。下面,我把自己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方面所探索的一些方法策略,与大家分享。

一、传授审美方法

在写作教学中,经常有学生抱怨生活太单调,没有材料可写。究其原因是学生的审美能力不足,而主要表现在学生没有掌握必要的审美方法。为此,教师需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审美方法,发现审美对象的美感。通常,我指导学生运用两种方法,去发现生活中的美。

一是框定事物,获得美感。通常情况下,看似平常的景物,一旦取出放入镜框里加以欣赏,就感到很美。原因何在? 在于我们能排除其他事物的干扰,凝神聚气,进而去发现这一风景色彩、质地、意蕴之美。一天,我带学生秋游,让他们去发现秋天的美。可是,尽管他们从校内走到校外,走了很多地方,仍然没能说出秋天的美来。之后,我让他们想象眼前有一个画框,然后用画框去框定风景,并要求他们只去看画框中的景物。这样一来,学生们就发现了许许多多的美景。有玉米苞上的紫色丝须,有稻穗上黄澄澄的谷粒,有向远处不断延展的红薯藤蔓,全在光和影中,变幻着斑斓的色彩。伴着柔柔的秋风,同学们沉浸于这些被框定的美景中,随即一组“秋到乡野”的文章就写成了。

二是融入生活,生发意蕴。审美,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审美者对审美对象进行思想情感的迁移与投射,进而生发出富有意蕴的审美形象的过程。而这个过程的生成必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审美对象与审美者的生活阅历存在着相似点。这样,才能对审美者有所触动,进而产生审美这一精神活动。

有这样一个案例。一名同学对校园林荫小道上的一片树叶很感兴趣,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但又说不出其所以然来。我让她沉下心来,回忆曾经的情感生活。她说:这一段时间来,总感到自己不顺心的事太多。先是妈妈胳膊摔伤,后是自己成绩连续下降。总感到自己被生活的暴风雨吹打得直不起身来。我随即问道:你所欣赏的树叶就没有被暴风雨吹打吗? 这一问,触动了她的生活感受。之后,她告诉我,她发现小树叶是那么坚强,特别是有一片绿叶,秋天来了,别的树叶黄了它却不黄,一直保持着深绿的颜色,直到它跟着那断了的树枝落在地上,也一直保持着深绿的颜色。它就是这么一个强者,不从众,不服输,顽强地追求自己的梦想。这种精神是值得学习的。随后,她写成《一枚书签》的文章发表了。

因此,教师能不能帮助学生发现与感受审美对象的相似点极为重要。这个过程,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自省,去发现自我的精神世界。

二、涵养审美心境

审美心境,是一种静静地关注审美对象的精神状态。在这种状态中,作者能够排除外在干扰,把主观情感与审美对象高度融合,进而生成一个美感形象。在作文教学中,经常听到学生说这样一句话:“等我把作业完成,心静下来再写。”这就是要把自己沉入审美心境中。

审美心境需要涵养,其方法在于心胸的虚静及情感的酿造。

庄子在《天道》中提出“虚静”一词,就是在描述审美状态中的心境。“虚”指排除杂念,开拓自己的内心空间;“静”指处在安静专注的情绪状态。刘勰说:“水停以鉴,火静而朗。”就是在说人处在内心平静的状态才能明察审美对象。

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写作前须独处,要了无牵挂,待心情平静之后,再去审视生活中的美。许多学生都是在这种状态下写出好文章的。一名同学是这样介绍写作经验的:

那是一个春日里的周末,我独自一人在小河边散步。周围静静的,我的心也是静静的。看到那久违的荠菜,忽而有着一种不一样的感觉,当时内心酸楚楚的。我想起了跟着奶奶一起挖荠菜的情景,不由地怀念起去世的奶奶。这时,我看那一朵朵荠菜花,就犹如奶奶慈祥的笑脸。随即提笔成文,写下了《春到枝头荠菜花》。

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正是因为作者处在虚静的状态下,才产生了对荠菜的审美,才写出了这篇美文。

审美心境是一种持久的情感状态。在这个状态中,内心潜滋暗长的情绪在一点点地由审美主体向审美客体弥散,最后主客体融为一体。这时,审美主体就会对客体生发出别样的感觉来,从而达到审美效果。这就要求在教学中,教师应采用适当的方法,去生发学生的某种情绪,并让这种情绪滋长开来。

一名同学想写一篇有关含羞草的文章,可又感到与之有隔膜。尽管含羞草就在自己身边,也难以写出。我尝试问她:“你对含羞草有感觉? ” 她想了一会儿,说:“有点感觉,但说不出来。”我又问:“哪一件事引发你的感觉? ”

这一问,让她显出怔怔的样子,似乎把她带到了某种情境中。看得出,她的内心有情绪在萌动和滋长。之后,她说那是同情。她说自己的一个哈欠让含羞草的叶子缩了起来,就像妈妈的一声呵斥让自己缩头缩脑一样。她感到那含羞草很像自己。接着她说她每天给含羞草浇水,导致含羞草生病了。其实,是她在潜意识里控制含羞草,正像妈妈在潜意识里控制她一样。最后她以父母应放手让孩子成长为主题写成了一篇文章。

三、积累审美文化

在写作中,文化能使学生养成一双慧眼,让他们看到寻常难以看见的情和理。在我指导的文学社成员中,有一名叫赵芳芳的同学,发表了很多文章,题材新且情感细腻。她介绍经验时说了这样一段话:“我爱读《红楼梦》,其精彩情节我都能烂熟于心。然后用其中的思想情感去观照生活,就发现了大量的微妙细节和细腻情感。”

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化就是一种眼睛。她能让学生看见并看清许多事物。这个世界上,有许许多多东西可写。可是,一些学生没有带上文化这双眼睛,看不见它,所以他就说,写啥呀,没有事可写。这世界太枯燥了,这生活太单调了。这不是生活枯燥单调,而是他们心灵缺少文化的滋润。

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积淀审美文化。

一是阅读经典作品,从典籍中汲取审美文化。阅读经典作品要有方法。我带学生读《庄子》,往往是从庄子创造的一个个瑰丽形象来汲取审美文化的。对于《论语》这种语录体文本,形象不足,需要添加一些故事来解读。有时还需要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加以理解。一名同学读过《论语》中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一句后,写了一篇《匆匆的飞雪》。在文中,她从雪的瞬间融化,看到时间的匆匆流逝,进而生发出“时不我待”的感叹。这样,她对“惜时”文化的理解也就更深刻了。

中华民族文化底蕴深厚,许多事物都被赋予了特定的内涵,成为特定的意象。学习这种民族文化,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审美文化底蕴。如一名学生创作的《早开的梅花》,正是基于梅花是报春使者这一特定文化内涵的审美结果。

二是走访乡间老人,从民间传说中汲取乡土文化。如一名同学走访乡间老人,搜集了有关土地的名字,以及名字后面承载的特定地理历史知识,写成了《耕地的名字》一文。乡土文化的内涵极为丰富,给了学生们以广阔的视野。这种乡土文化,从学生写的一篇篇佳作可以看出来。如《老婆婆的慢时光》表现了一种生活方式;《爷爷和铁扫帚》表现了一种凡事都要接地气价值观念;《稻草堆》表现了农耕文化被现代文明冲击给人们带来的伤痛。

三是关注社会,学习并践行当今最先进的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今最为重要的文化,更是学生们所要积累的审美文化。我通过讲座形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予以讲解,并组织学生讨论。慢慢地,学生理解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内涵,并依此观照生活,修炼自己,又写出了许多篇美文佳作。如表现爱国文化的《哨卡上的风铃声》,表现和谐文化的《清纯的瞳仁》,表现友善文化的《一只热水瓶》。

审美文化是审美能力中最为核心的素养。广泛而又深厚的文化积累,对于学生审美能力水平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

四、拓展审美视野

能力是训练出来的。要提高审美能力,仅有审美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在审美实践中反复磨炼。同时,审美对象不同,其审美方向及方法也有所差异。为此,拓展审美视野,在审美实践中学习审美,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般说来,审美对象有六种:人、景、物、事、情、理。这六种审美对象相互关联,能对人、景、物的形象进行细微透彻的审美,也就自然而然地感受出事、情、理的美感。因为,事是人做的,人物形象决定事件特性。情与理存于人、景、物中,我们把这几个形象审透了,塑造成功了,其情与理也就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了。我的学生写作的《雕花木窗》一文,就是借雕花木窗这一形象的审美表现了奶奶对孙女的爱。而另一篇文章《人生如水》,则借助于对溪流江河大海之水的形象审美,阐述了人生的意义。

人、景、物,是三种最基本的审美对象。审美对象不同,其审美的侧重点也有所差异。在拓展审美视野的过程中,我指导学生对人的审美突出崇高美,对景的审美突出意境美,对物的审美突出哲理美。

对人的审美中,我引导学生去发现其积极向上的精神品格。如在《我的呆萌老师》一文中,学生就塑造了一位貌似呆萌但内心细腻、博学多识且乐观进取的美好形象。对景的审美,我引导学生融入情感,去生成情景交融的意境。如《栖霞渡》一文,就是学生把自己沉浸在一片静谧的湖光山色之中而写成的。对物的审美,我引导学生以物为鉴,从中发现自己的得失。如《牵牛花的微笑》 一文,小作者从一朵牵牛花上悟人生,感受其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能力水平因训练而得到提高。正是拓展了学生的审美视野,呈现了不同特质的审美对象,从而让学生在大量的审美训练中提高了审美能力。

指导学生写作,离不开审美能力的培养。而审美能力的培养,与审美主体的心理素质、眼界视野、生活阅历及文化传统素养这些因素密切相关。关联这些因素,在特定审美领域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训练,就一定能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猜你喜欢

含羞草对象生活
涉税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以纳税人举证责任为考察对象
“登堂入室”闹笑话
含羞草
含羞草为什么害羞?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含羞草
基于熵的快速扫描法的FNEA初始对象的生成方法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区间对象族的可镇定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