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题统领 深化教研
——以重庆市开州区小学数学“主题教研”为例

2020-03-04重庆市开州区教师进修学校谭明锋重庆市开州区赵家街道第二中心小学向守万

教育文汇(综合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研训课例教研

重庆市开州区教师进修学校/ 谭明锋 重庆市开州区赵家街道第二中心小学/ 向守万

教研活动的扎实开展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平台,常态的教研活动中存在主题不够聚焦、理论缺乏引领、案例不够典型、参与不太积极等问题。笔者所在区对常态教研活动提出六有:有主题、有讲座、有课例、有议课、有提炼、有检测。本文以其中的一次主题教研活动为例,谈谈“六有”教研活动的具体做法。

一、精心策划,充分准备

1.精心设计方案。结合前期听课调研的情况,我们发现很多教师过于注重知识技能,轻视思想方法的渗透,特别是数学中推理能力的培养问题较大。于是,我们精心设计了2019 年秋季全区主题教研活动方案,主题为“培养推理能力,提升核心素养”;活动版块有核心素养导航、学科名师引领、团队共享发展;内容有小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专题讲座、课例展示与研讨,围绕主题开展教研课观摩、教学反思、分组研讨、大会交流、专家点评等。在方案中还明确在前置研修中,要求所有教师提前学习推理培养的策略与方法,深度解读相关课例,提交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现场研讨中,注重将理论讲座、课例展示、全员议课等多方面结合起来,尽最大努力调动所有教师的积极性;训后实践中,从教研、课堂、考试、成果提炼等多方面督导实施效果。

2.针对性备讲座。在调研中发现一线教师最爱听的是富有实效、有操作策略的讲座。因此,在讲座准备中,杜绝空洞理论,而是收集整理大量的课堂案例,细致分析推理能力在课堂不被重视的现状,结合《数学课程标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系统阐述推理能力在学生发展中的重要性,深入浅出地讲解如何理解推理能力、小学数学中的推理、如何培养推理能力等,通过大量的实例让教师理解并学会培养推理能力的策略方法。

3.打磨典型课例。为了让专题培训体现更直观,聚焦课例更典型,我们精选了小学三年级下册“正方形拼图周长最短问题”和六年级上册“数与形”两节课例。在课例选择上,涉及图形与几何、数与代数的内容,同时兼顾了中高年级段,着力体现推理能力培养的普遍性。在多次课例打磨中,我们明确提出要紧扣主题进行教学设计和呈现,让教师看到实实在在的推理能力培养策略,对一线教师起示范引领作用。

二、精心实施,精彩展示

1.专题讲座学理论。为了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我们先举办了专题讲座,教研员以《推理能力的培养》为题,从“如何理解推理能力、小学数学中的推理、如何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三个方面,从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推理能力的特点、推理能力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意义等角度来阐述如何理解推理能力;从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归纳推理能力、类比推理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等维度来阐述小学数学中的推理;从把推理能力的培养融合在整个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实现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有机结合,充分利用直观,鼓励学生猜想,启发学生说理,适当开展推理训练,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教师自身的数学素养等方面来具体阐述策略和方法。

2.课例展示重实践。课例“数与形”,从对比复习中引出规律,发现数学中蕴含大量的数形结合。借助图形,探索规律,从形算数,又从数想形,从多个实例中归纳出规律,弄清规律的本质,如从1 开始连续奇数的和就是加数个数的平方,而不是最后一个奇数的平方。再应用规律解决问题,强化推理的层次性和逻辑性。

课例“正方形拼图周长最短问题”,从4 个小正方形的拼摆中,让学生感受不同的摆法得到不同的结果,感受推理的重要性。重点探究16 个、12 个小正方形经历拼、算、比的过程,让学生通过多个实例类比推理发现规律,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越接近,周长越短(相差为0 就是正方形),再通过演绎推理解决其他拼摆问题。

3.分组议课强内化。我们将全区111 所小学350名教师分成7 个研讨小组,由区中心组7 名成员分别牵头,采用软件随机抽选的方式评课。首先举行了小组交流,在7 个中心组成员的带领下,从“教材如何呈现推理?教者如何培养推理能力?你有何建议?”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我们要求各组议课时从泛泛而谈到建构式评课,不说套话、重话,各小组讨论非常积极。然后每组综合小组意见,推选代表进行大会集中议课。充分体现个人与集体协作,在不同层面发言,给予更多一线教师评课的机会。

4.专业点评强引领。教师们发言很积极,但由于人多难免比较零散,为了让一线教师有整体感知,最后由教研员进行总体点评:两位教师尽管内容、风格各异,但都能聚焦主题,由重知识技能向重推理能力转变,针对不同的内容采用了不同的培养策略。通过复习导入,提出猜想,培养类比推理能力。新授探究,举例验证,培养归纳推理能力。分层练习,及时运用,培养演绎推理能力。以生为本,顺学而教,培养学生推理能力。但在推理表达的完整性、两种推理的有机结合方面还存在问题。最后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三、后续跟进,深化运用

1.利用“联挂帮”,校本教研继续开展研究。各校利用我区成熟的“联挂帮”研训机制,发挥“基地校”“骨干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根据地域临近的原则,将我区划成13 个片区,确定一所城区小学和一所片内优质学校为帮片校、基地校,片区其他学校为被帮扶学校。在本期的“联挂帮”研训活动中将“推理能力培养”作为重点研究内容。同时,各学校在校本教研中开展相应活动不少于2 次。进一步结合片区学校实际,细化研究内容,丰富研训课例,提炼研修成果。

2.利用课堂水平测试,检测课堂落实情况。研训效果重点要在课堂上呈现,利用我区成熟的课堂教学水平测试机制,将本次培训的内容纳入到考核学校课堂水平的评价要素中,深入学校随机听课,查看教师是否在常态课堂上重视推理能力的培养,是否给予学生参与体验表达推理的机会,是否给予推理策略方法指引,是否落实合情推理演绎推理的综合运用。

3.变革监测试题,监测学生学习掌握情况。研训效果最终要落实到学生学业水平上。通过在单元、期末监测试题中逐步渗透体现推理能力的试题,倒逼教师重视推理教学。

4.系统梳理研究成果,深度提升研训质量。为了使研究持续深入开展,我们还明确了物化成果的要求,倡导在课题研究、论文撰写、优课录制、案例收集、经验反思、课件制作等方面围绕主题进行成果物化。

猜你喜欢

研训课例教研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构建校本研训模式 提升教研活动实效
2020年创新教育实践线上研训系列活动持续开展
花开烂漫——彩墨画瓶花课例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课例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浅谈校本研训管理
《第六届全国中小学音乐课评比——课例选编》(DVD)
强化学习意识,共建和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