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项目教学法在中等职业教育中的应用研究综述

2020-03-04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教育文汇(综合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学法中职

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倪 朦

项目教学法自20 世纪80 年代引入我国,各级各类教育在实践中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2002 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适应社会和企业需求。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受教育者的职业能力。”新世纪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序幕就此拉开,项目教学法开始在中等职业教育中落地生根。经过近20 年的发展,2019 年颁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把中职课程改革引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项目教学法作为一种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拓展了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方式,也为我国中职教学实现理实一体化提供了可能。笔者通过文献分析回顾近20 年项目教学法在中等职业教育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分析其研究特点和存在的不足,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项目教学法在中等职业教育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根据中国知网2000 年1 月至2020 年1 月学术期刊及硕士论文所收录的文献资料,以“中职项目教学法”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共有2132 篇期刊论文、312篇硕士论文;根据研究主题进行分类,中职领域项目教学法的应用研究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 项目教学法的内涵研究

21 世纪初,教育部下发《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2000),提出“充分认识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新观念。”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主导理念开始从学科本位过渡到能力本位。项目教学法作为一种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法,也被引入中职课程改革实践中。在实践过程中,根据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着重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学界对项目教学法的内涵进行了界定。

最早明确提出“项目教学法”的学者基尔帕特里克将其定义为“在社会环境中发生的、全身心的、有计划的行动”。在我国职业教育领域中,诸多学者尝试从多种角度界定其内涵。有的从项目的特点出发定义:“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师生共同计划与实施一个相对独立和完整的生产、设计或服务工作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项目包括生产、设计一项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项目或是具有整体特性并有可见工作成果的服务项目。”有的从教育目标的角度出发定义:“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在专业教学中将普适功能教育目标,如方法能力、合作交往能力、独立自主能力、责任意识等突出表现出来的教学方式。”有的从职业能力培养的角度出发界定:“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的的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对职业岗位上所要求的一个相对独立和完整的生产、设计或服务业务项目的实际完成来实现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从这些内涵界定中可以看出,在中等职业教育领域中,真实的工作场景、学习者自主构建知识技能的过程、教师科学设计的项目是实施项目教学的重点。项目教学法之所以成为中职课程改革中一种应用比较广泛的教学方法,是基于其构建主义的理论基础,以行动为导向,把知识学习和技能学习通过合理的项目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把职业能力培养融入到项目教学实施的全过程中。

(二) 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过程(步骤)研究

在近20 年的实践中,项目教学法在中职领域已经形成了比较统一的实施模式。不同学者对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步骤有不同的描述,但大体上都是从基尔帕特里克的“目标、计划、实施、检查”基本框架出发。目前,项目教学法的实施主要有确定工作项目、分解项目任务、制订项目计划、实施项目计划、项目操作评价、项目结果评价六个环节。在理论构建与实践应用中,诸多学者对这些环节的实施标准和具体实施方法都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

确定工作项目和分解项目任务是实施项目教学法的准备阶段。工作项目的确定要基于真实工作场景或典型工作案例,把岗位职业能力需求与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相结合,这里的项目可以是跨学科的综合性项目,也可以是针对某一学科的项目,打破了传统学科本位的课程组织结构。同时,工作项目连接了教学场景和工作场景,打破了知识传授与岗位工作之间的壁垒。分解项目主要以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分解的知识点为依据,同时结合教学目标和具体学情。制定项目计划的主体为学生,教师作为指导者全程参与,学生团队根据分解后的项目任务,明晰项目目标、项目流程,制订项目执行计划。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搜集整理完成项目所需要的材料;教师要给予学生方法的指导,唤醒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实施项目计划的主体依然是学生,学生团队根据自主制订的项目计划,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项目流程。最后是项目的评价,项目评价有操作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评价主体是学生和教师,体现出项目教学法评价方式的科学性。

(三) 项目教学法的个案研究

项目教学法的个案研究大多数针对某一门具体课程,大部分是中职学校进行校本教育教学改革的成果,部分是区域性课程改革的成果,主要涉及土木水利类、加工制造类、财经类、信息技术类等技能操作性较强的专业。

这些个案研究根据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步骤,按照本专业的课程特点,总结传统课堂教学及实训教学实施中的不足,有针对性地实施项目教学法,实现提高教学质量、创新教学方法的目标。有的从产教融合出发,运用产教一体化平台,把项目成果交给学生实践,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双赢,探索产教融合模式下项目教学法的实施策略。有的以理实一体化为目标,以项目为基础展开教学,设计了基于一体化理念的实施方案,通过项目的设计、准备、实施和展示分享,切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的基于某一门课程进行整体设计,确立了项目教学的知识目标、能力培养目标和情感目标,详细制定了基于项目教学法的课程设计思路。

个案研究中对项目教学法在中职学校实施中的困难和对策也作了比较详细的研究。主要困难有学生学习能力欠缺,制定和实施项目的主动性较差;师资准备不充分,没有接受过系统科学的项目教学方面的培训;缺乏合适的项目教材;部分学校实训场地和设备不足;校企合作的深度不够,缺少适合组织教学的真实企业项目;项目的选取与分解的科学性难以保证等。针对这些不足,许多教师和研究者在实践中也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比如利用宣传法、赏识教育法以及项目成果展示法等,调动学生参与项目的积极性;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师和企业专家、课程专家组成专家组,根据学校各专业及合作企业的实际情况,联合开发与课程相匹配的各类项目,将这些项目汇总编写出适合项目教学法的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需要选取部分内容设计项目,设计项目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知识背景、项目的难易程度、指导老师的综合素质、项目执行时间、项目评价标准等。

二、项目教学法在中等职业教育的应用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一) 理论研究深度不够

项目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来源于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实用主义教育原理、多元职能理论和发现学习理论。但是在应用研究中,大多数研究者只关注某一专业或者某一课程的实施方法、实施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只关注项目教学方法的可行性分析、实施环节的模式;对项目教学法在实施中出现的问题没有结合理论进行深层次的剖析,比如如何构建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项目、教师如何合理指导学生制订项目计划等。理论研究深度不足,造成项目教学法缺乏进行大范围推广的研究基础。

(二) 重复性研究现象比较严重

根据知网研究主题分布数据,项目教学法的个案研究中信息技术类相关研究最多(33.2%),其次为加工制造类(18.6%)、土木水利类(13.4%)、公共基础课(12.6%)、财贸类(11.2%)。可以看出,项目教学法的实践研究范围比较窄,主要集中在操作流程性较强、课程项目化比较容易实现的一些专业中,部分专业几乎没有相关研究成果。这就造成了某些课程的项目教学应用研究同质化比较严重,流于形式,缺少课程实施特色。

(三) 创新性研究成果较少

应用研究文献大多数从为什么要实施项目教学法、如何具体实施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成效三个方面进行阐述,研究方法比较单一,大多数是对某一案例进行归纳总结,缺少对项目教学本质的研究;没有真正从学习者的角度组织项目教学,对教学效果的研究论证缺少实证数据,可推广性比较差。

三、展望

中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项目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的学习能力、合作能力、交往能力、独立自主能力、责任意识等突出表现出来的一种教学模式或方式,强调学生的“学”,学习的重点在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要求学生在过程中锻炼各种能力。从学生角度而言,项目教学法是一种探究式的学习方法,有助于提高中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迁移知识和技能的能力。虽然在实践中存在着困难,但在新一轮“三教改革”推进过程中,伴随着新型项目式教材的编制、项目课程体系的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不断完善,项目教学法的应用将日趋成熟,为实现理实一体化提供可行之路。

猜你喜欢

中等职业教学法中职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