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课学习的评价

2020-03-04合肥市中学数学特级教师工作站合肥科学岛实验中学邵利荣舒城二中刘自舒

教育文汇(综合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综合与实践评价过程

合肥市中学数学特级教师工作站 合肥科学岛实验中学/ 邵利荣 舒城二中/ 刘自舒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指出,通过数学教育,使学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综合与实践是初中数学四大学习领域(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之一,学习综合与实践课程,是学生积累基本活动经验的主要途径,可以帮助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培养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综合与实践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综合与实践课程学习评价的意义和内容

综合与实践课程学习的评价与一般知识学习的评价不同,一般数学知识学习的评价可以通过卷面测试来进行,而综合与实践课程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的掌握,更要突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学习态度的变化、交流合作能力的提升、思维能力的提高等。因此,如何科学评价综合与实践课程的学习,显然非常重要。

学习任何课程都需要进行评价。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首先,通过评价可以了解学生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的学习情况,诊断学生的学习疑难和问题所在,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依据;其次,评价尤其是过程性评价,可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增进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我修正、自我管理的能力;再次,评价可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学习的应用价值。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中关于综合与实践课程的基本理念,对学生学习该课程的评价可从如下四个方面进行:相关知识掌握评价、应用能力评价、学习过程评价、非智力因素评价。

二、综合与实践课学习评价的实施

1.相关数学知识掌握的评价

综合与实践课的学习以实践为载体、以应用为目的。对知识掌握的评价可以从以下三个环节进行:一是对原有知识进行评价。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自己用到的相关知识记录下来,教师对记录的内容以等级的形式来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相应知识掌握的情况,促进学生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二是对报告或小结进行评价。综合与实践课结束后学生对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写出相应的小结或报告,而在小结与报告中要求学生把涉及的相关知识作为专栏写出来,然后对专栏的内容进行评价,提升学生反思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三是通过学习效果反馈进行评价。学习效果反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评价,有利于全面把握学生学习状况,也有利于适时调整教学计划。

2.数学应用能力评价

数学应用能力评价是指在综合与实践课学习过程中,对学生所表现出来的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评价。数学应用能力综合性强,通常包括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思维表达能力、操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由于数学应用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并通过不断实践、应用、反思而得以提高。因此,教师在平时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必须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适时对其数学应用能力做出恰当的评价。又由于数学应用能力具有隐蔽性和依附性的特点,评价一个人的数学应用能力大小是比较复杂的,教师不可轻易评判某一个学生,也不能仅用几个简单的分数来刻画一个人的能力。数学应用能力可以从任务完成、信息收集与处理、交流讨论、成果与表达、开拓创新精神等五个维度,采用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

3.学习过程评价

这里的学习过程评价是指对学生在综合与实践课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知识理解程度等进行评价。在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的学习过程中,在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技能的掌握、思维能力的提升等都会有所表现,通过观察这些表现,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这时的评价才真正有效。学习过程评价要重视对学生活动过程体验和经验积累的评价,应关注学生在活动中思维的展现和提升的过程。学生只要认真地投入到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即使付出努力后仍未取得成功,但至少他经历过、体会过,从中总能受到一点启发,悟出点儿什么,因此他也是有收获的。教师要对学习过程中学生各方面的表现做出个性化评价,该表扬的就要表扬,该奖励的就得奖励。对学习过程评价重在鼓励,使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数学的信心、学习数学的兴趣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评价除了口头表扬外,还可以从积极参与活动、主动提出设想或建议、积极动脑动口动手、主动与同学配合、乐于帮助同学、认真倾听同学的观点和意见、主动与别人交往、实践活动有新意等维度,同样可以采用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等方式,进行量化评价。

4.非智力因素的评价

非智力因素是指学习过程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对数学的兴趣、情感、意志、动机、习惯等因素。在综合与实践课学习过程中,为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思考问题的灵活性,必须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进行恰当的评价。这里的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学习兴趣、学习意志和学习信心。学习兴趣包含愉悦感、求知欲和价值感,学习意志包含坚韧性、自觉性和果断性,学习信心包含成就感和焦虑感。

非智力因素的评价可以很好地促进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的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坚强学习意志,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综合与实践课程的评价反馈

及时、准确的反馈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改进教学过程,调节教学活动氛围,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在综合与实践课后,要及时对评价的结果进行反馈。评价的反馈一般有两种情形:一是共性问题可以当堂集体反馈;二是个性问题应进行单独反馈。单独反馈的方法主要有评语形式和当面反馈,评语形式即对学生的综合与实践课学习情况下一个评语,放大优点,指出不足,提出后期的希望和目标;当面反馈是对学生综合与实践课的学习情况进行当面反馈,相当于面批作业一样,肯定优点,指出学习过程中的不足,提出学习改进意见和措施。

总之,通过对综合与实践课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科学评价,能有效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综合与实践评价过程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关于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设计案例探究
让“综合与实践”活动“活”起来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圆满的过程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