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繁盛一时的隋朝》为例

2020-03-04梁保国吴艺仪

林区教学 2020年6期
关键词:历史探究教学模式

梁保国,吴艺仪

(1.湛江市麻章中学,广东 湛江 524200;2.岭南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广东 湛江 524048)

初中历史学科是基础教育学科,强调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高度尊重学生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要求学生能够全方位、多角度感知和探究历史知识,提升自身历史素养。历史学科包含着跨年代、多方面的基础知识,具有复杂性和模糊性等特征,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必须依靠学生自身的感知体验和探索研究,才能够实现对历史知识的内化与升华。在历史教学中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是学科教学的需求,同时学生在探究特定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思考能力,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

一、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1.初中学生的学情特点

初中学生普遍存在知识储备不丰富、社会阅历不完善等特点,在学习上存在片面性;心智不成熟,意志品质水平较低,在课堂学习中缺乏定力,注意力难以集中;厌倦传统教学模式,主动性不强,对课堂缺乏兴趣。但他们大多数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喜欢用批判和怀疑的眼光去看待周围事物,思维独立性和批判性有所发展;对事物的认识由感性逐步上升为理性,智力水平由形象思维逐步发展至逻辑思维,具有较强的独立意识。如何根据初中生的学情特点,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进行高效学习,是全体中学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

2.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优势

探究式教学模式是指“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围绕教师或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研讨,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培养创造力的教学模式”[1]。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儿童可以通过探究自主生成和建构知识,他最早提出将探究方法运用于学校科学教育中。这种创新的教学模式不同于只注重知识单向传授的传统教学,它以具体“问题”为载体,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出来,使学生通过自己阅读、观察、思考、讨论等方法主动获取并应用知识,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解决实际问题。

探究式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学生僵化的思维模式,重视激发学生的探究灵感,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扩大学生的思维广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式教学赋予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为师生、生生间提供双向和多边交流的空间,使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氛围和谐,无形中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智慧火花,充分发挥学生“探究者”的地位,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探究式教学充分尊重课堂教学的复杂性、创造性和生成性,积极构建动态化的启智课堂,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实践探究能力,完善健全人格,提高综合素质,从而更好地落实课程标准,实现教学目标;探究式教学能帮助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学理念,树立科学的学生观、教师观和教育观,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提升自身生命价值[2]。

二、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探索

历史学科具备复杂性、模糊性等特征,借助探究式教学使学生自主探索是获取知识、提升能力的最佳手段和路径。根据历史学科的知识结构和课程目标,探究式教学模式主要由问题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和问题释疑四部分构成。

从具体的实施程序可以看出,探究式教学遵循着“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的线索发展,即经历着从材料到结论、从现象到本质的螺旋上升的过程;历史课探究式教学摒弃传统课堂中流于形式的教学程序,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小组讨论,改变以往“千篇一律,万人一法”的教学模式,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进行有机融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共同营造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历史课探究式教学遵循着问题性和延伸性原则,整个过程以“问题”作为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切入点,以一系列的“问题串”启发学生自主探究、深入思考,通过深挖“问题”的本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促进对事物深入、透彻的理解;历史课探究式教学强调教师通过课堂即时检测,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查漏补缺和巩固夯实,保证课堂质量。另外,教学不仅仅停留在知识获取的层面,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要求学生做到以史为鉴,将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努力建设当代社会。

三、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

探究式教学中的探究主体是学生,教师是探究式学习的引路人和指导者,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一般沿着“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分析探究—形成解释—质疑批判—检验结果”的思路进行[3]。下面以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繁盛一时的隋朝》为例,具体阐述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

1.创设情境,明确目标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4]学生的学习亦是如此。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切实地感知教学内容,充分激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热情。亦能够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拓宽思维视野,提升思维能力,在师生互动中不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另外,目标是行动的指向标,是前行的方向和动力,在教学中发挥着导向、调控、评价、激励的积极作用[5]。必须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确定可行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在学习中有迹可循,有路可走。在特定的情境下进入学习状态、明确学习任务是探究式教学的初始阶段。

教师首先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一张大树的图片,随后进行如下提问:如果把我国古代封建社会比作一棵大树,那么这棵大树枝繁叶茂的时候会在哪个朝代呢?哪个朝代奠定了唐朝的强大繁荣?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图片,联系历史知识,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通过以上问题,形象展示隋朝和隋唐盛世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同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到学习情境中,了解有关隋朝历史的学习任务。

2.自主研读,生成问题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领会教材,启迪丰富的联想,自主构建问题,形成富有创见性的观点。另外,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探究式教学的落脚点,师生通过设疑、生疑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其产生对问题探究的热情,在问题串的引导下有所发现、有所见解、有所创造。

教师首先出示问题“隋朝大运河的基础知识知多少”,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隋朝大运河》的视频,通过视频再现历史,引导学生回忆已学知识,培养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为接下来的教学奠定基础;随后溯本追源,教师提问“隋朝是如何建立的(出示隋文帝图片)”,通过人物图片加深学生对历史人物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认真研读教材、寻找答案线索;最后教师提问“隋朝是如何完成统一的(多媒体出示图片)”,借助图片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帮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结合教材文本自主思考,生成新问题。

3.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加工滚筒筛分为三个部分:基础、皮带、滚筒。安顺煤矿煤场较小,时常出现煤炭滞销导致煤场堆满,为了应对这种意外情况,滚筒筛装置必须为可移动式。

课堂讨论是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的活动方式,对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教师应该为学生搭建实践平台,提供实践机会,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积极展示学习成果,促进班级形成相互帮助、相互督促的学习氛围,提高学习效率。提出问题是为了分析和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是任何学科教学的目的和归宿,也是探究式教学模式实施的关键。

首先,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大量的历史资料,询问学生“如何理解隋朝经济的繁荣”,学生阅读多媒体资料,提取其中的有效信息,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探究交流。然后,在多媒体提出问题“隋朝经济繁荣的原因有哪些”。教师引导学生注意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学生则在小组内部进行讨论并记录,自行总结“隋朝经济繁荣的原因”。最后,教师提问“如何评价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出示唐朝诗人皮日休和胡曾关于隋朝大运河的诗,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一步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全面辩证地看待历史事件,突出大运河开通的作用。

4.梳理线索,归纳概括

指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概括总结,培养学生概括问题的能力。同时帮助学生理清事件脉络,明确事件之间的联系,提升回归建构意义,拓展学习视野,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首先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本节课的知识体系,学生通过小组探究,把零散的历史知识系统化,借助多媒体幻灯片进行记录展示。然后教师提示本节课的知识可概括为“一二三四五”,帮助学生进行巧记,从中体现“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学生则积极思考,组织语言并且合作展示“一次统一、两个皇帝、三个端点、四段运河、五大河流”,从而锻炼自身梳理概括知识的能力。最后出示地图让学生抢答填充,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探究问题的终结点是解决问题和引申问题。教师应该坚持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既要关注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也要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从多层次、多方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其全面发展。

首先,教师提出问题“隋朝大运河与现在的京杭大运河一样吗”。通过多媒体展示动态化的地图,引导学生将古今运河进行比较,自行得出结论,让学生意识到历史的不断发展。然后,播放《南水北调工程》视频,问学生:(1)其中哪条线路取道大运河?(2)其中哪条线路离我们这里最近?学生通过联系现实生活,积极回答问题,教师进一步强调“学习历史要关注现实,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仔细品味生活中的历史”。

总而言之,探究式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束缚,真正落实了现代素质教育,开拓出教育的新领域。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探究式教学模式,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历史思维活力,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逻辑思辨以及实践创造能力,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最终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历史探究教学模式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新历史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