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学生满意度的对策研究
——以郑州商学院为例

2020-03-04李巨存

林区教学 2020年6期
关键词:学时青年教师原理

李巨存

(郑州商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郑州 451200)

引言

高校教师肩负着立德树人的光荣使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师更是肩负着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神圣使命。提升思政课学生满意度,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思、学有所感、学有所悟是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尽义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原理”)课程是高校开设的五门思政课课程之一,其课程内容的晦涩难解给高校“原理”课程教师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本文通过满意度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了解学生内心所思所感所想所悟,对于提升高校“原理”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和学生的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一、“原理”课程教学遇到的困境

1.教学学时与教学内容的矛盾

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显示,学生普遍反映“原理”课程内容较多,教学学时却较少。高校“原理”课程分为三个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多数“原理”课程教师在学校规定的教学周数内最多只能讲解前两部分内容,有些教师只能讲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一部分的内容,使学生对“原理”课程的学习不够系统,不能形成“原理”课程的知识体系,导致对“原理”课程的一知半解。同时,“原理”课程内容较多,理论性较强,多数学生反映很难理解课本所授内容,对于理论就更难把握。由于学时有限,“原理”课程授课教师往往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讲课匆匆忙忙,对于理论的讲解不是很透彻,对理论的理解就更加困难”。较少的教学学时和庞大的教学内容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原理”课程教学和学生满意度提升的一大屏障。

2.行政班级合班授课不利于课堂教学

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小班教学能够提升“原理”课程的教学效果。同时,多数学生认为大班教学不利于任课教师对课堂的管理,大班教学还导致课堂秩序得不到保障,学生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全神贯注地听讲,使其学习效果明显下降。“原理”课程属于全校必修的公共基础课之一,由于“原理”课程师资力量有限,多数行政班级以大合班的形式上课,其教学效果就很难得到保证。合班上课不利于“原理”课程任课教师对课堂教学整体情况的掌控,不利于对学生的管理和帮助。多数学生反映希望通过小班教学来提升对“原理”课程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其学习“原理”课程的学习动力。合班上课的形式是降低学生对“原理”课程满意度提升的因素之一。

3.青年教师和兼职教师较多

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显示,多数学生希望本校经验丰富的专职教师为他们组织开展教学。部分学生认为兼职教师责任心不够,“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并且反映兼职教师上课的过程中只是敷衍了事,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还有学生认为对待兼职教师没有归属感,只能在上课时间和老师进行沟通交流,课余时间不能与老师面对面交流,不利于他们对“原理”课程的系统学习、理解和掌握;部分学生希望经验丰富的教师带领其学习,认为青年教师理论功底较差,对理论深度的把握不够,对知识的理解力有待加强和提高。青年教师和兼职教师过多是民办本科学校的一大弊病,民办本科院校教师流动过于频繁,师资力量的短缺只能寄希望于聘用兼职教师和聘用青年教师,造成了青年教师和兼职教师过多的情况。青年教师和兼职教师数量过多不利于“原理”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不利于教师队伍的管理,更不利于提升学生对“原理”课程的满意度。

4.课程内容理论性较强,理论联系实际较困难

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显示,多数学生反映“原理”课程理论性较强,理解比较困难。学生对于书本知识整体把握不到位,理论知识比较匮乏,不能做到整体连贯和举一反三。部分学生认为“原理”课程任课教师所讲授的理论较深,不利于其理解理论内容。有学生反映“原理”课程任课教师讲授的事例偏离课程实际,与课程脱节较大,不能通过老师所列举的事例理解理论。还有学生认为,老师讲授的理论虽然能够理解和掌握,但是不能利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中出现的问题,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有待提高。访谈得知,学生普遍对以下模块的知识理解不太深刻: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否定之否定规律,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等等。对理论知识的难以理解和无法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降低了学生对“原理”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满意度。

5.未能根据学科背景差异因材施教

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显示,“原理”课程部分任课教师没有做到根据学科背景差异因材施教。学科背景差异是指在一个行政班级中,存在不同学科背景的文科生和理科生一同上课的情况。部分学生反映,教师不能兼顾文科生和理科生的差异情况,对理论的讲解所采取的事例要么偏重文科,要么偏重理科。同时,学生还反映,教师不能很好地做到因材施教,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赋予理论联系实际以时代感,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原理”课程教师多是文科出身,其讲授的事例和内容多数会贴近文科实际,理科、工科和艺术类学生对于文科知识的掌握比较匮乏,学习“原理”课程的兴趣就会大打折扣,对于“原理”课程的满意度也会降低。

6.重理论教学,轻社会实践[1]

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显示,多数学生认为“原理”课程存在重理论教学而轻社会实践的误区,认为要想更加深刻地理解理论知识,就必须把所学习的理论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广泛开展“原理”课程社会实践活动。还有学生认为,开展社会实践,可以调动他们学习理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更多地接触社会实际,更加了解社情民意,更好地运用所学理论分析社会热点问题。还有部分学生认为其学习到的理论和社会实际存在脱节的问题,应通过“原理”课程的社会实践,使学习到的理论与具体的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理论只有运用到实践中去,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重理论教学,轻社会实践,会降低学生对“原理”课程的满意度。

7.部分教师疏于严管和严教

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显示,多数学生比较喜欢严管和严教的老师,认为只有老师的严管和严教才能鞭策其更好地学习,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部分学生反映,老师的不严厉和对课堂纪律的不作为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更有学生反映,不太喜欢在课堂上不能对学生严以施教和严加管理的教师。访谈得知,学生普遍比较认可“原理”课程任课教师对课堂的严格管理,认为教师严格管理课堂是负责任的表现。大学生是有思想、有灵魂的时代青年,尊师重教是一个合格大学生应有的表现,教师的严管严教有利于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成才。部分教师疏于严管和严教,导致学生对“原理”课程的满意度降低,进而影响“原理”课程教书育人作用的发挥,不能让学生通过学习“原理”课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人才培养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二、提升“原理”课程学生满意度的对策研究

1.合理分配学时和教学内容

针对学时较少和教学内容较多的矛盾,“原理”课程任课教师应该合理地分配学时和教学内容,做到整个课程开始之前就对教学内容有整体的规划。教师要及时与学生沟通和交流,对于学生理解的、熟知的和容易掌握的内容不作过多讲解,对于学生比较难以理解的重点内容进行详细讲解,这样便可节省教学学时。同时,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微课等新媒体资源,对于学生比较难理解和掌握的内容,可以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模式开展教育教学。利用网络、微博等新媒体资源教育教学符合时代发展的趋势和潮流,能够合理地解决“原理”课程教学学时少和教学内容多的矛盾,提升学生对“原理”课程的满意度。

2.学校应采取“原理”课程中小班上课的模式

针对“原理”课程教学内容较难理解的实际情况,高校应采取中小班形式开展教学。采取中小班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很好地掌握学生课堂听课情况,有利于教师对学生整体知识掌握情况的了解。中小班教学形式可以缓解教师教学的强度与难度,有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有利于提升教师的幸福感,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原理”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知识的动力,提升学生对“原理”课程的满意度。

3.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

针对“原理”课程青年教师和兼职教师较多的情况,应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培养一批教学和科研能力兼备的青年教师。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教育教学发展的希望,同时也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后备力量。青年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的提高,关系到高校的生存和发展。青年教师的培养,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原理”课程应努力培养一支稳定的师资队伍,注重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升,以教学带动科研,科研促进教学,促进青年教师不断地提升自我。同时,应减少兼职教师的数量,提高兼职教师的素质,使具有高度责任感的兼职教师能够融进专职教师的队伍,做到专兼职相互提升,共同成长,以专职带动兼职,提升学生对“原理”课程的满意度。

4.注重授课内容的理论联系实际

针对“原理”课程理论较难理解的问题,教师首先应该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让学生真正掌握理论进而理解理论的重要作用。同时,教师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不能为了讲解理论而讲理论,也不能为了联系实际而联系实际,要做到理论与实际的完美结合。针对不同的理论知识,采取不同的实际事例进行分析,让学生真正掌握理论联系实际的精髓,学会运用所学理论分析身边所发生的事件和社会热点难题,真正把理论活学活用,提升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让学生从知道“是什么”和“为什么”向知道“如何做”转变,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原理”课程的积极性,提升学生对“原理”课程的满意度。

5.根据学科背景差异因材施教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科背景差异因材施教。在授课之前应对班级所有学生所学专业、学科、学习基础等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根据文理科不同学科开展教育教学。针对理科学生较难理解的内容,可以采取课下辅导答疑的方式帮助他们理解教学内容,同时,充分利用新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通过线上线下的不断学习来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还可以运用分层教学和分类辅导的方式开展教学,对不同学科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因“科”制宜和因“生”施教,激发学生学习“原理”课程的兴趣,提升学生对“原理”课程的满意度。

6.采用“三课堂联动”教育教学模式

首先,“原理”课程应转变教学方式。创新第一课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传统的教师“满堂灌”和“一言堂”为“学生上讲台,人人都展示”。教学前,可以作业的形式给学生布置课堂实践内容,让学习根据作业内容搜集相关学习资料。充分利用课前十分钟,让学生在课下搜集社会热点新闻,以制作PPT的形式让学生对社会热点进行讲解,同时要求用所学原理对社会热点进行分析。“热点中的哲学”课堂实践活动可以锻炼学生的课堂实践能力,让学生把所学习到的原理知识活学活用,并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提升学生学习“原理”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次,丰富第二课堂,增强“原理”课程的亲和力和针对性。通过“热点中的哲学”课堂社会实践活动,每个行政班级选择一个最优秀的小组,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热点中哲学”系列演讲活动,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彰,进而以点带面地增加“原理”课程的影响力。

最后,夯实第三课堂,提升“原理”课程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开展“原理”课程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够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理论发挥其最大作用,让学生做到对理论的活学活用,同时利用实践基地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实现第一课堂理论深度与社会课堂实践温度的有机融合。

7.教师应做到严管和严教[2]

严师出高徒,教师应做到严管和严教。严管和严教是高校教师应有的职业道德。作为教师,要勇于承担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要时时刻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同时,教师应努力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用人格魅力赢取学生的信任,用爱心赢取学生的尊重与认可,用渊博的理论知识让学生畅游在知识的海洋。教师只有做到严管和严教,关注学生的课堂感受,关注学生的人格尊严,实施启发、探究、合作、讨论为主线的教学方式,让更多学生参与到学习之中,使其形成主动探索的习惯,才能有效利用教育资源,才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原理”课程的兴趣,从而进一步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悟、学有所思、学有所感,提升学生对“原理”课程的满意度。

结束语

“原理”课程教学应体现课程的创新与开发、生成与转化、构建与提升,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原理”课程的基础性作用,让“原理”课程真正成为高校大学生所喜爱的课程。提升“原理”课程学生满意度,探索“原理”课程的教育教学模式,对于“原理”课程教学的开展和“原理”课程的不断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学时青年教师原理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的学时发放标准的探索
——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例
基于包络解调原理的低转速滚动轴承故障诊断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了解咳嗽祛痰原理,有效维护健康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平均场正倒向随机控制系统的最大值原理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化学反应原理全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