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高校智慧教学内涵阐释与建构路径研究

2020-03-04杨佳佳

林区教学 2020年6期
关键词:应用型教室智慧

杨佳佳

(哈尔滨学院 文法学院,哈尔滨 150086)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伴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深入研发与广泛应用,各行各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人类逐渐进入“智慧时代”,并涌现出诸如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社区等概念。在这种超常规高速发展的信息现代化之下,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不断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同样,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日趋明显,教育被打上“智慧”烙印成为时代鲜明的特色[1],“智慧教育”应运而生。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提出“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的战略目标,并指出“建设智能化校园,统筹建设一体化智能化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以现代信息技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实现教育的现代化与人才培养的个性化、多元化。

应用型高校以服务区域发展和产业振兴为主要目标[2],重点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实践教学环节,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与实践技能,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新形势下,“智慧教育”为应用型高校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提供了更大空间与发展平台,推动了教育管理路径的进一步优化。

二、应用型高校教育教学的“智慧”内涵

“智慧”意为“对事物的认识辨析、判断处理和发明创造的能力;才智、智谋”[3]。可以说,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追求智慧、积淀智慧的历史。教育作为一种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实践活动,其最终体现为智慧人才的培养。因此,教育的本质就是对智慧的追求与提升,实现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对于培养应用性人才的高校而言,其教育教学的“智慧”内涵可以从三个层次予以阐释。

1.知识的传递与教育

智慧以知识为基础,只有具备了相关的知识才有可能发展出相应的智慧[4]。知识就是力量。它是指导人类认识、改造外部世界与内在自我的“智慧动力”。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知识的传递与教育是核心,即教师教知识、学生学知识。在高校教育中,知识的传递与教育是系统性的,我们可以分为一般知识与专业知识,也可以分为理论知识与基本知识。首先,教师应明确了解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体系以及所教学的课程或内容在该体系中的地位与重要性,以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其次,对于应用型高校教师,应明确理论知识与基础知识的关系,在培养目标的指导下,理论知识固然不是重点,但不可缺少,这是智慧教育最基本的内涵规定。但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很多教师存在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理念不科学、教学方法不合理等诸多问题,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出现不会学习、不知道为何学习、学习效率低下等现象,这不仅降低了教学质量,还无法保证知识的有效传递与学习。教师在学生智慧生成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应用型高校智慧教育呼唤智慧教师。

2.技能的训练与实践

技能是人类在已有知识的指导下改造世界的方法和手段。对于学生而言,掌握技能是就业的基本前提和保障。应用型高校的办学定位转变了注重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的传统,强调培养人才的技术技能的运用,这是教育教学智慧内涵的实践智慧。但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实际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理论水平不高,实践能力不强,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5]。一方面,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用型高校从办学理念和定位出发,强调技术技能的培养,对理论教学不加重视,忽视甚至没有理论教学。但理论与实践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缺一不可。理论源于实践、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升华,进而推动实践的优化与发展。忽视理论教学,仅仅强调技能技术的教育教学,学生对技能的掌握不全面、不深刻,无法在实际运用中融会贯通。另一方面,受实际办学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应用型高校在学生的技能训练与实践方面也相对薄弱。主要表现为在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上与社会发展需求脱节,学生掌握的技术技能相对滞后,无法满足实际需要。应用型高校加强对学生技能的训练与实践,需要智慧的教育管理制度与基础设施保障,因此应用型高校智慧教育呼唤智慧教学环境。

3.智慧的培养与形成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已发生根本性的转变,由对基本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转变为对智慧技能型人才的追求。因此,在人才培养方面,应用型高校应注重人才智慧思维的养成与升华。智慧的发展也就意味着问题解决、独立思辨、创造性思维以及反思性思维等思维能力的发展[4]。对于应用型人才而言,智慧思维可以理解为在掌握已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条件下,对所处领域基本规律的认识与把握,以及知识与技能的运用与转化。在应用型高校的智慧教育中,知识、技能与思维是“智慧”的内核,可以用金字塔来表示。知识处于底部,是基础性的;技能处于中间层次,是发展性的;当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智慧性的思维,建立起对知识和技能的认知、理解和运用的综合能力。

智慧教育的兴起为应用型高校智慧型人才的培养带来了新的契机,是一种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和教学深度融合的教育教学模式。它改变了传统的知识获取、技能训练的形态,让教师与学生借助新型信息化教学设备和手段开展智慧的教与学的互动,强调人才培养的“转识为智”,为应用型高校培养更多优秀的、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智慧型人才提供了新的平台和空间。

三、应用型高校智慧教学的建构路径

1.智慧教学的基础:智慧教室与智慧教师

应用型高校智慧教学需要智慧教室。教室是高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基本的硬件设施和空间载体。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传统教室在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提升方面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小,甚至暴露出一些弊端,无法满足现代信息化教学的需求。智慧教室的出现为高校教学改革与质量提升带来了机遇。智慧教室是信息化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作为一种新型智慧学习环境,其显著特点就是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强调高度的交互性和人性化的设计,以此带动教学模式的变革与创新[6]。对于应用型高校教学而言,智慧教室能够较好地满足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便于直观展现教学内容和学习资源获取,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课堂互动,转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局面,更多倾向于探索性、互动性和直观性的教学,为智慧教学提供了智慧的硬件设施和环境条件。

智慧教学(教育)是基于智慧教室提供的系列数据及在此基础上所做的学习分析,最后产生优化学习行为的结果[1]。与此同时,智慧教学环境的改变也给应用型高校教师的教学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因此仅有智慧教室还不能满足智慧教学的基础条件,应用型高校智慧教学还需要智慧教师。首先,教师要倾注更多精力在教学研究方面,做到两个熟悉:一是熟悉所教授课程内容,二是熟悉使用智慧教学设施,并做到二者的有效融合。这就要求教师付出更多的精力来研究、学习、运用智慧教室开展智慧教学,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根据实际需要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真正做到有的放矢,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其次,教师要善于转变,因材施教。转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的现象,善于运用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条件与设施开展教学,顺应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和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2.智慧教学的主体:教师与学生

无论是传统教育教学还是现代教育教学,教师和学生作为主体的地位都没有发生改变。但现代智慧教学的兴起,使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即由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转变为现代教学中以学生为主。可以说,作为高校教育系统中核心与主体的教师与学生,在智慧教学的改革中都面临着多元化的变化和挑战。应用型高校智慧教学需要智慧教师,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因此,教师应不断提升教学智慧。所谓教学智慧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探索、积累起来的知识智慧、思维智慧和能力智慧的总和。第一,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应具备深厚的专业思想和智慧。第二,教师应善于学习,尤其是掌握最基本的智能教室的使用方法,不断探索新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第三,转变角色定位,重视学生兴趣和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智慧教学的实现,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智能教学环境下,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尤其是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学习本质与内涵已发生变化,学生不仅需要共性的标准化知识习得,更追求个性化知识与创造性知识的自我建构与生成[7]。因此,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学习者,而是主动的探索者、思考者。

3.智慧教学的过程:思考与互动

智慧教室作为基础硬件设施,是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互教互学的场所,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反思、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创新性思维[8]。因此,智慧教学的智慧特征不是智慧教室所带来或赋予的,而是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和学生不断优化和实践的结果。为充分发挥智慧教室的作用、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应用型高校教师可以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强调转变师生角色,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知识探索、独立思考、协同创新能力为导向,为学生搭建学习平台和情境,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自我建构。

首先,教师应从宏观层面对课堂教学知识进行把握,利用现代新媒体技术和资源综合收集、整理、拓宽学生学习渠道,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方式,转变教师一人主讲的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其次,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调整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采用课前自学、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教师引导、知识达成的教学思路,将课堂转变为学生的主阵地,让学生充分思考、互动和交流。最后,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状况进行知识梳理与总结。通过教学过程对学生思考与互动能力的调动、培养,真正做到从“以教为中心”转为“以学为中心”。

4.智慧教学的效果:反馈与调整

智慧教学不仅对应用型高校教育教学的基础、主体和过程提出了转变的要求,同时对教学效果的评价考核机制也提出了新的规定。智慧教学对“学”的强调与关注,要求在教学效果检验环节转变以往对期末成绩的关注,更多强调学习过程中对学生表现的评价。

一方面,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阶段性考核,可以通过随堂线上线下测验、课堂互动等表现情况、课下作业完成情况等进行过程性考核。阶段性考核后要进行反馈和调整,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要进行引导与反思,调整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实现教与学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另一方面,在阶段性考核与反馈基础上,强化学生的实践考核和综合考核,这对于应用型高校而言至关重要。这一过程,要强调对学生综合知识、技术技能的考核,培养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运用与转化能力。

猜你喜欢

应用型教室智慧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313”教室
这里的教室静悄悄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如何缔造完美教室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