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植物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几点思考

2020-03-04才忠喜

林区教学 2020年6期
关键词:导师研究生学术

于 爽,才忠喜

(牡丹江师范学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最高层次,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质量受到主客观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1],如地域差异、社会影响、教育资源、师资力量等。植物学是研究植物各个层次的种类、结构与功能、行为发育和起源进化以及生物与周围环境关系的科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地方高校植物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至关重要。

一、地方高校植物学科研究生培养现状

1.研究生学习热情不高

植物学科研究生阶段课程和本科阶段课程讲授方式明显不同,研究生一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参与到科研实验中,课程学习的目标性不强,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也不高。由于研究生阶段更侧重于研究方法的学习,而且一年的课程开设门数和学时都比本科要少,一些研究生对开设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不能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师的教学中,仍然习惯于被动学习,无法实现信息的交流和反馈。

2.培养条件有限

由于地方高校是以本科生作为办学主体,随着本科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学校经费有限,学校的教学资源相对匮乏。尤其是实验室的使用方面,本科生实验教学资源本就相对不足,且本科生分组数较多,因此实验室利用时间也较长,造成研究生很难保证有较长时间在实验室开展研究。很多实验仪器和设备是本科生和研究生共用,仪器设备比较陈旧,数量不足,这也阻碍了研究生在使用仪器方面的便捷性。植物学科研究经费投入较大,地方高校教师能申请到的项目经费也有限,大部分经费耗费在实验药品和样品测试以及发表文章等方面,势必无法在仪器更新上投入过多的经费。植物学实验中对实验植物培养要求可控的实验条件,没有独立的植物培养室,一些土培实验无法进行,极大地限制了实验的开展。

3.学术交流少

虽然在植物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中设置了学术报告学分,但是由于学校地域和社会影响等原因,组织的学术报告少,学术氛围不浓。学生能够主动听学术报告的也不多,在课题组组会上学生对自己的研究梳理总结及研究报告质量普遍要求不高,学生接触到的本领域科技前沿的机会很少,这都限制了学生的科研视野和思维。

4.实践效果不理想

地方高校在研究生实践教学方面也不占优势,实践教学中投入的财力、物力和人力明显不足,实践内容虽然包括实践基地锻炼、校内辅助教师上实验课、批改实验报告和作业、“三助一辅”等,但研究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不高,不能认真对待实践。植物学科研究生到企业锻炼实习的机会也很少,又过分追求自己实验的过程与结果,忽视了实践对研究生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的重要作用。

二、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对策

1.优化课程教学

2013年教育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1号和2014年《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意见》教研〔2014〕5号要求,高度重视课程学习在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作用。研究生培养的第一年主要是课程学习,加强课程体系的整合、衔接,科学设计课程分类,增加研究方法类、研讨类和实践类等课程。要深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引导研究生对植物学科课程的设置和本学科知识体系有一个系统的了解。要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将网络上的优质教学资源结合在教学中,也要考虑到生源的实际情况,采取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学生自学、查阅文献、学术交流、科学试验、专题讲座等多种教学形式,促进课程学习中的教学互动,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植物学科专业课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查阅一些与本专业知识相关的最新文献,让学生在阅读与讨论中学会科研思维,首先要知道研究的目的意义、采用的方法、测算指标、说明的问题、查阅的参考文献、如何讨论等等。培养研究生发现问题的路径、思维和习惯对于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2]。要进一步引导研究生多看文献,勤于思考,从多角度启发创新思维。这样既能加深学生对植物学科研究内容的理解,也能提高学生对科研文献阅读的广度。

地方高校研究生招生人数不多,这也限制了研究生候选研修课程的门数和种类,可以允许研究生在全校范围内选修1—2门课程,不分专业和年级,或者选修高年级本科课程,有利于研究生扩大知识面和兴趣的发挥。选修课程的考查方式可以采取开卷考试、PPT展示学习研究收获和学术论文交流等多种方式。必修课程采取闭卷考试与平时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有效避免外出做实验不上课的事件发生。

2.强化和规范研究生培养的过程管理

发挥植物学科导师在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和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首要责任人作用,导师要帮助研究生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计划,并且在培养过程中经常检查、调整、完善,使学生做好阶段性总结,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可以增设学术道德教育课程,强化学术道德教育在学术型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营造学风严谨、制度严格、学术规范的良好育人环境,杜绝作弊事件和学术腐败问题发生。对于考试中出现的作弊事件一般应严肃处理,该门课成绩记为零分,取消任何评奖评优资格,性质恶劣的要开除学籍。让学生意识到红线不能越,强化规则意识,能有效避免论文实验与写作过程中的弄虚作假、抄袭剽窃。

3.强化植物学科导师培养能力

2018年《教育部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指出:研究生导师肩负着培养国家高层次创新人才的使命与重任,是我国研究生培养的关键力量,研究生导师应该政治素质过硬、师德师风高尚、业务素质精湛。从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质、学术创新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社会责任感、学术道德规范、培养条件和身心健康等方面担负起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3]。虽然导师都曾经历过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了解研究生培养的整个过程,但是知识更新迅速,一些新的研究方法不断完善,更需要导师终身学习,所以导师除了要提高科研能力外,还需要不断学习提高其指导能力、规划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学校也要支持研究生导师的科研平台建设,支持导师的外出交流提高,重视实验室建设。

4.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北大校长林建华指出“‘双一流’最根本的是要营造良好学术氛围”。开展学术研究是研究生学习阶段的重中之重,其目的是拓展认识边界,培养具有创新潜质的高层次人才,以保持人类文明不断发展进步。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是学科建设的根本,其目的是释放大家的创造潜力,使“近者悦,远者来”,聚集最优秀的人才,实现学科向“双一流”目标迈进。学术氛围的营造需要导师和学生加强对外交流,参加学术会议,使教师了解科研的最新动态和科技发展,拓宽教师的科研思路,有利于引导研究生的科研创新,开阔研究生的视野,提高导师的指导水平。学术交流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有效地开展学术交流可以增强高校的学术氛围,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术交流活动,高校应与生产部门、科研单位紧密联系、积极配合,形成师生与产业的交流[4]。另外,高校应鼓励学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与本领域专家交流学术思想,发现新的研究思路,完善自己的研究构想及成果。国外一些中等水平高校也会通过学术交流体系的构建和运行,提高研究生的综合能力。

5.强化研究生实践育人环节

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主要途径,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顶端,是国家人才竞争的重要支柱,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要素。研究生不仅要有精深的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还要有探索科学前沿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这就需要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离不开实践环节,实践育人是引导研究生自觉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教育部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教研〔2018〕1号强调要培养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鼓励研究生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和专业实践活动,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首先要将实践育人融入研究生人才培养计划中,落实明确的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要求,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研究生成长成才规律,提升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人才培养质量[5];其次,建立研究生实践育人基地,与地方政府、企业和相关院所建立校政、校企、校所联合培养机制,可以与当地园林处、植物园、公园、园林公司、药企等进行合作[6],让研究生走出校门、联系社会、融入社会、服务社会,提高实践能力;再次,构建研究生实践育人长效机制,制定相关制度,从思想上重视、经费上保障、考核评价上客观,让研究生积极主动参与,同时通过研究生顶岗挂职锻炼、假期社会实践、长效见习实习、校园文化活动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达到实践育人的目的[7]。

总之,地方高校植物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既需要强化专业理论知识也需要实践培育;既需要学校重视支持,也需要导师辛勤付出;既需要良好的育人环境,也需要研究生的个人努力。

猜你喜欢

导师研究生学术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V eraW an g
导师榜
爱情导师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
创新需要学术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