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诊断性语言测评视角下大学英语写作课堂教学改革模式探究

2020-03-03闻洪玉

林区教学 2020年4期
关键词:大学测试语言

闻洪玉

(哈尔滨华德学院,哈尔滨 150025)

引言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社会对英语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在英语听、说、读、写、译五种基本技能中,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一直是个难点。传统的大学英语写作课堂往往流于形式,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方面花费的时间较多,而学生练习较少,或学生提交了写作任务但教师不能及时给出评价,繁重的评阅工作让教师无力承担[1]。写作课堂的教学类型不是理论教学为主的学科,而应该是学生实践练习的主战场,如果按比例划分的话,应该是理论教授占三分之一,学生练习和教师评阅指导占三分之二,因为只有通过布置学生写作任务,才能够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情况,通过学生的语言(无论是“有声思维”的陈述还是无声的文本写作)“诊断”出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教师对其进行归纳总结,及时对其中的共性问题给与点评并给出针对性的指导意见,最终实现评教结合、以评促教、以评促学,这样才能够真正达成写作课堂的教学目标。所以诊断性语言测评对于英语写作教学来说至关重要。

一、诊断性语言测评概述

诊断性测评涉及的范围较广,这里我们把它限定在大学英语写作的语言测评范围内。从教师写作教学的角度出发,我们要定期并及时了解写作教学的效果,也就是要对教学进行“诊断”,即诊断性语言测评。一般来说,会从以下六个角度进行考查:(1)学生在入门时对课程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必备知识掌握的情况如何,是零基础还是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以及储备的知识是否准确、是否能够灵活运用;(2)学生是否能够掌握、消化和吸收每节课所讲的重点内容;(3)对于每节课所涉及的教学目标在学生身上是否能够真正实现,有哪些教学目标没有实现,没有实现的原因是什么;(4)通过学生的知识与语言运用,发现其存在的语言表述错误;(5)定期对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检验,了解学生不同阶段的知识结构变化;(6)从学生写作语言中进一步探析其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有进步。

诊断性语言测评的方式有多种,最为传统的方式是“诊断性”考试,这种方式简单、易行、直观,能够有效、便捷地让教师快速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掌握的情况,但考试获得的反馈信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跟考试设计、考题形式等因素都有关系,影响学生最终学习效果的除了其自身的智力与理解力因素外,还有很多其他的因素,如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课上注意力集中的把控程度、教师的负面评价等等,所以为了获得关于学生学习效果和影响学生学习因素等方面更为全面的信息,诊断性语言测评要采用多种模式进行,如调查问卷、定期访谈等。

二、大学英语写作课堂教学现状

在英语的五个基本技能——听、说、读、写、译中,翻译和写作是公认的难点,因为这两个方面体现了学习者的综合能力,尤其是写作,不仅能看出作者的语言组织能力,也体现出作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目前的大学英语写作课堂受应试教育、评测手段和教师自身素养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存在诸多问题,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的写作能力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

1.对写作教学重视程度不够

在高校英语课堂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往往以大学英语四六级为风向标,教师和学生往往会关注各题型所占的百分比,把占比高的内容作为平时教学和学习的重点。以大学英语四级为例,听力和阅读各占总分的35%,而翻译和写作各占15%,在这种情形下,听力和阅读成为了教学的重点,写作分配的学时数明显减少。

2.测试形式单一,反馈不及时

目前,很多高校写作课依然是运用传统的测试和评阅手段,即手批形式。大量的评阅工作给教师造成沉重的负担,以致于不能给学生作出及时反馈,教师因此也不愿意频繁布置写作任务,最终使写作课达不到讲练结合的目的,而写作课的重点恰恰就在“练”,省略了练习这一环节,写作课没有任何意义。

3.教师自身素养有待提高

不得不承认,教师自身的写作素养也是良莠不齐。有的教师善于总结,不断钻研,平时注意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使课堂能够融会贯通,脉络清晰,一气呵成,教师自身的感染力和热情也会深深地感染学生,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课堂生动有趣,学生特别喜欢。但也有为数不少的教师不重视个人自身能力的提高,照本宣科,课堂乏味无趣,自然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诊断性语言测评视角下大学英语写作课堂教学改革策略

基于以上分析,对大学英语写作课堂教学进行改革迫在眉睫,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不容忽视。要提高对写作教学的重视程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必须摒弃应试的固有想法,把培养实际的写作能力作为目标,熟悉各种题材的写作方法。

1.测试手段的改革

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必须定期及时得到验收和反馈,才能够进一步指导下一阶段的教学与学习,所以定期进行测试是必须的,小到堂堂进行的写作小测,大到每个月进行的月考、期中测试和期末测试。但是这种频繁的测试无疑会给教师带来巨大的工作量,从时间与精力来说,教师传统的手批作文模式是无法满足高频率的测试要求。而不进行测试,学而不练,练而不批,无论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来说都是毫无意义的,只能是流于形式而已。诊断性语言测评考试的一个重要意义就在于它能够进行迅速反馈,从而使教师和学生都能够受益。在大数据“互联网+”的今天,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和计算机辅助技术来使大规模、频率高的诊断性测试得以进行,如作文批改网、外研社的U校园、学习通、问卷星等[2],利用这些网络平台能够迅速获得反馈信息且能够方便快捷地获得数据统计,对数据进行分析可以使教师对学生掌握的情况和没有掌握的情况一目了然,从而总结这一阶段学生没有掌握的知识点与技能,为下一阶段的教学指明方向,使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学习效果紧密结合,教学更有针对性,学生也更容易接受[3]。

诊断性语言测评的形式不局限于笔试一种,文本性评阅只能关注到学生的写作结果,而不能反映出学生创作的过程以及在创作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所以教师可以结合能够反映出学生思维创作过程的“有声思维”法,作出形成性评估,让学生把整个写作过程中大脑的思考内容用语言描述出来,以及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是否有解决方案等等,教师在学生描述的过程中不要打断学生,也不要给出任何评价,教师可以用录音设备进行录制,并把重点记录下来,然后进行分析,最后再作出评价并针对大多数学生遇到的共性问题制定出一套可行的教学计划。

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结合在一起才能够更加完善诊断性语言测评的结果,更细致地反映出学生在阶段性学习中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从而对教学给出更明确的指导。只有教师的教学内容更针对学生实际存在的问题,才能更有效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无论何时,教师教学的重点与进度都应该是建立在学生掌握程度的基础上的,不能拔苗助长、掩耳盗铃,所以定期有效的诊断性语言测评是必须的。

2.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写作技能并认真思考总结,做好教学反思工作,不断探索新的写作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丰富课堂教学。更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布置写作任务,并对学生的写作测试及时作出反馈,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阶段性写作中存在的问题,使其及时纠正,有利于后续新知识的掌握。在“互联网+”的大数据时代,教师除了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更要跟上时代的发展,积极学习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4],缓解作文评阅带来的的巨大压力,当然也不能完全依赖网络平台给出的评价,也要结合人工的适度点评。

结束语

诊断性语言测评视角下对传统的大学英语写作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鼓励教师要讲练结合,只有让学生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写作中[5],学生才能够知道自己是否真的掌握,教师只有通过这种诊断性测评才能够发现学生的问题,得到及时的反馈,随后提出指导性的意见,使课堂教学更具针对性,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以“诊断”发现学生的问题为教学的依据,实现写作教学的目标。作文评阅的工作量往往使教师望而却步,因此教师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在大数据时代,要掌握最新的信息技术,学会借助“互联网+”的网络平台,高效快捷地布置写作任务和获取参考性的评阅数据,从而大大减轻评阅的工作量。

猜你喜欢

大学测试语言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幽默大测试
大学求学的遗憾
语言是刀
“摄问”测试
“摄问”测试
“摄问”测试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