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引向深入
——对我省普通高中数学学科实施新课程新教材的若干思考

2020-03-03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教育文汇(综合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

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经教育部批准,2020 年秋,我省全面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广大高中数学教师应以此为契机,深化我省高中数学课程教学改革,推动高中数学育人方式变革,实现高中数学学科培养目标。

一、深刻理解普通高中数学学科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2014 年3 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意见》充分肯定了课程改革在落实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提出将组织研究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并对深化课程改革进行了总体部署和统筹设计。2016 年9 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正式发布,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3 部分18 个要点。2017 年底,教育部颁布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明确了普通高中各学科核心素养。自此,实现新时代教育目标的路径和举措得到了进一步明晰,即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落实到各个学科教育就是发展学科核心素养。

因此,数学教师必须站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高度理解推进普通高中数学学科课程改革的重大意义,深刻理解发展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实现数学学科育人价值,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作出应有贡献。

二、牢牢把握新时代高中数学教育的新要求

1.数学教育要紧紧围绕党的教育方针。党的教育方针是党在特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教育事业的总目标、总方向,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价值取向和根本要求,是广大教育战线同志的行动纲领和根本遵循。对于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对新时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进行了明确的阐述。我们的数学教育也要紧紧围绕这个方针。要坚持以人为本,紧扣时代发展要求,贯彻新理念,体现新要求,实现新目标。要努力改变数学教育重智育轻德育、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文化、重理论轻实践、重技能轻素养的现象,深度挖掘数学学科的德育价值、科学价值、应用价值、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等,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培养勇于探索、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的人格品质,发挥数学学科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作用。

2.数学教育要努力实现数学学科独有的育人价值。数学学科有其特定的研究对象。数学也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学好数学是进一步学习、进行科学和人文社科类研究的重要基础,对于培养人的理性思维,从而更好地参与社会实践也具有重要作用。史宁中教授提出数学教育的终极培养目标就是“三会”,具体化即为数学学科的六大核心素养。高中数学教育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抽象眼光和理性思维分析和认识客观事物,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本质,正确地分析问题,从而发展学生的智慧。要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同时,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高中数学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的发展规律,努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实现个性发展,使他们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发展的能力。

三、优化课程实施,把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落到实处

1.进一步增强课程意识。当前,我省数学教育的一个普遍问题是教师们的课程意识不强,大多数教师注重对课堂教学的思考和研究,但对课程的系统性思考较少。主要表现在:对于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尤其是高考考试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关注多,而对于课程的育人目标思考得较少;对于知识的传授考虑得多,而对于因材施教、个性化学习以及学生发展思考得少;对教学设计考虑得多,而对于课堂动态生成研究不够;对于考试成绩重视度高,而对于教学评价思考得不够等。为此,需从整体上考虑高中阶段的数学教育,树立科学的课程观,统筹安排课程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统筹设计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课程,注重因材施教、教学相长,协调推进整体发展和个体个性化发展,科学实施评价,正确处理高考备考和人才培养的关系,把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落到实处。

2.开展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一是在教学目标定位上,要从注重“三维目标”向发展学科核心素养跨越,努力使学生在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价值观念上得到全面、协调发展。二是在教学实施上,要注重整体把握教学内容,推进单元/主题教学,注重对单元的整体设计、统筹安排和有序实施。要运用先行组织者策略,基于学生认知基础、能力水平和学习经验科学实施教学。要重视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经历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对象的过程,经历数学定理和法则的发现、推理和论证的过程,从而认识数学对象的本质。要合理提出数学问题,注重挑战性和适切性相统一,把握问题的开放度,引导学生进行实质性、有意义的思考,提升思维水平。要重视数学文化的渗透,将数学文化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地融入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数学文化教育在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审美情趣,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和学习品质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三是在教学方式上,要注重“教”和“学”相协调,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和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需要,灵活合理地采取启发式、互动式或探究式等形式多样的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

3.重视数学建模和数学探究活动。数学建模和数学探究活动在培养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素质教育等方面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本次课程标准修订的一大亮点就是加强了数学建模和数学探究活动,对其课时安排进行了统筹考虑,并在课标的附录给出了具体案例。数学建模和数学探究活动的教学研究、实践在我省尚处在起步阶段,广大教师要更加重视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要确保课时,逐步推进。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敢于尝试、乐于研究、善于应用,使他们在建模和探究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兴趣,培养实践和创新的意识。要引导学生从特定背景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提高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引导学生经历文献研究、实践探索、论文撰写等研究过程,提高他们研究的能力和水平。要引导学生客观地对数学建模和数学探究活动进行评价,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

4.将教学评价贯穿在教育教学全过程。首先要整体把握课程目标。本次课程标准修订的一大亮点就是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并对数学学科六大核心素养的各个水平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教学中要以学业质量标准和核心素养为指引,正确把握课程目标和阶段性目标的关系,统筹考虑各主题主线的教学。其次,要科学实施评价。树立正确的评价观,明确评价目标和原则,关注过程性评价,重视诊断性评价,灵活采取多主体评价和多形式评价,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真正发挥评价在激励促进学习、改进教学中的作用。另外,还要关注课堂评价。从目前我省的教学实际情况来看,这一点是需要加强的。落实好课堂评价,需要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境、设计教学活动,以及课堂提问、课堂观察、作业等各个环节都要对评价进行有意识的设计,以便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随时了解和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地调整和改进教学。唯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四、充分发挥教研工作在保障教育质量中的支撑作用

1.各级数学教研员要加强课程领导。一是要加强学习和研究,熟悉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本学科课程标准,深入研究如何执行和落实国家课程政策,研究解决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的方式方法。二是要加强指导。设计所在区域课程的落实方案,指导学校课程开发,加强教育教学的管理,指导教师理解和落实国家课程标准,帮助教师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三是要加强服务。聚焦“四个服务”(即服务教育教学,服务教师成长,服务学生发展,服务管理决策),经常性深入学校、深入师生、深入农村和薄弱地区,引领和带动广大教师改进教学,要善于总结和推广优秀的教育教学经验,提高区域教育教学质量。

2.充分发挥学校数学教研组的作用。在当前深化课程改革、发展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尤其要发挥学校教研组的作用。首先,要加强学校教研组的建设,明确教研组工作职责,健全工作制度和机制。其次,要立足学校实际,经常性开展集体备课或者教研活动,发挥集体的力量和作用,攻坚克难,研究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要深入研讨核心素养在教学中落地的方式方法,提高教学设计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优化教学实施,提高教学效果。要加强作业研究,注重作业的科学性、适切性、灵活性和系统性,帮助学生减负增效。

猜你喜欢

学科核心素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