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智能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改革研究

2020-03-03林洁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教学管理人工智能院校

林洁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广西柳州545006)

人工智能技术正以不可阻挡之势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行为乃至思维,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将人类带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中抢占先机,我国针对人工智能发展颁发了一系列重大政策。2017年,国务院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我国人工智能战略目标,“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智能经济、智能社会取得明显成效,为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和经济强国奠定重要基础。”[1]接着,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提出,“推动人工智能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全流程应用,利用智能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改革。”[2]这些重要举措的印发,充分反映了目前人工智能对我国发展、对教育的重要作用,教育部也充分意识到人工智能技术的重要性,将其纳入我国教育信息化规划。

教学管理作为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核心工作,其发展需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从而推动高职院校人才培育的升级发展。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任务是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也是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与人工智能交融的最终目的。然而,人工智能将会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带来什么样的变革?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又将如何借助人工智能带来的机遇,进行改革创新,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本文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寻找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路径,以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一、人工智能对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价值研究

(一)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将更加高效化

近两年,高职院校正迎接百万扩招政策,学生数量更多,人员结构更复杂,教学管理工作更为繁琐。为减轻教学管理工作负担,一些高职院校通过将人工智能与教学管理相融合,进一步提升学校教学管理效率,如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柳职院”)。柳职院通过在教学管理中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教学管理工作效率大大提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对一线教师而言,通过利用智能平台对学生练习进行批阅,不仅能节省大量的批阅时间,还能迅速对教学情况精准分析,快速了解每位学生、每个班级的学习情况,将教师从习题批阅这种高重复性、机械性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其二,对教学管理部门而言,通过运用教学管理系统进行下发教学任务书、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停调课以及成绩录入等学校教学工作,将大大减轻部门工作成员的工作任务,提升工作效率。系统中的每一次操作情况都转化为数据,保留在系统中,管理人员可利用这些数据分析各教学环节,及时查漏补缺,优化学校教学过程,提升教学质量。

(二)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将更加精细化

教学管理精细化,是打造高效课堂、稳定教学秩序、提升教学质量的基石。通过运用人工智能技术,高职院校将实现教学过程管理精细化、教学业务管理精细化以及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精细化。在教学过程管理方面,可通过网络摄像头对学生面部形态甚至眼球转动进行跟踪,从而评估学生的教学参与度和注意力专注度。[3]在教学业务管理方面,可通过学校教学管理系统规范课程标准制定、教学任务书下发、教学计划开展以及校内实训基地管理等业务。通过对这些教学业务进行标准化管理,实现高质量教学课堂。在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方面,通过利用大数据平台对学生学习成绩、所学课程、所参与活动等方面进行实时监测,深入发掘每位学生的内在特征,为学校全部学生创建总画像,总画像将为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教学计划调整提供重要依据。

(三)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将更加个性化

高职院校传统的教学主要是以班级授课制为主,教师面对所有的学生,运用同样的方法,教授同样的知识,如同生产流水线一般。但现今高职院校的生源类型较为复杂,不仅包括高中生、中职生,还包含退伍军人和农民工等,这也导致同一班级学生极有可能在基础知识、兴趣爱好、接受能力以及知识运用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难以适应传统的教学形式。基于此,高职院校需利用人工智能对高职院校学生实时个性化教学管理,真正实现因材施教。通过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学生可以实现个性化学习。在专业选择上,学生可在入学后通过剖析自己兴趣爱好和特长,规划自身职业发展,适时调整个人的学习方案,不为目前所学专业所限制。在学习期满后,根据所修习的课程进行考核,根据考核情况鉴定自己的专业;在课程选择上,学校可在学习平台上建立课程超市,学生可根据自身需要、爱好和实际情况在课程超市中选择不同院系、不同专业的课程;在课程学习上,通过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精准评价,教师可以实时查看学生的学习进度,并根据学生学习进度主动调整教学节奏,实现个性化教学。

二、人工智能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实践研究

(一)保障学校基础设施,推进智慧平台建设

为更好地运用人工智能技术,高职院校可通过建立智慧平台搭载教学管理数据平台。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相关数据庞杂、渠道繁多,很容易造成数据过载和错乱。因此,需建立规范的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数据平台,对不良数据进行删减,规范数据的产生、收集和运用,以确保数据能合法高效地运用。值得注意的是,在运用数据平台提升教学管理质量的同时,高职院校还要注重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学校可配套平台建立数据管理制度,确保数据来源安全,内容可靠,以保障数据的优质性。

学校还可面向学生建立个性化自主学习平台。通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高职院校可按照“学习初期测评—个性化指导—在线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效果评估—教学安排制定—集中面授—学习周期末测评”的流程,构建个性化自主学习平台。运用这一平台,可精细化养成学生毕业能力,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的管理和跟踪,将学生学习过程数据进行分析与挖掘。通过分析学生学业数据和活动数据,创建学生自画像,依据自画像准确诊断学生学习水平,推送适合学生的学习资源,反馈给学生最适合的学习建议。

高职院校还可建立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在与兄弟院校、合作企业等建立职教联盟的基础上,还可建立教学共享平台。通过这一平台,相互间实现教学数据、教学资源以及线上精品课程的流通,实现高职院校和企业间的知识共享,扩大学校教学影响力。

(二)导入卓越绩效模式,提升数据分析效能

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必然使教学管理体系更高效,要让教学管理体系更符合既定目标,还需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是在全面质量管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更具操作性、系统性的管理模式,它不是一种需要达成的目标,而是一种基于自身现状、以结果为导向的评价方法。[4]

柳职院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的流程如下:首先,组织各部门各层级员工分批讨论,草拟最初教学管理质量战略方案,经过反复征求意见,咨询专家,最终确定学校教学管理的质量战略。接着,将笼统的质量战略细化为质量指标,如专业数量、精品课程数量、学生考试合格率以及职业能力测试平均分等,利用学校教学管理OA系统将指标下发到各部门。最后,通过对指标数据智能的分析客观掌握学校教学管理现状。如学校近三年的全日制新生报到率为90%,而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近三年全日制新生报到率超过95%,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则超过91%。因此,学校就需进一步分析产生这一现状的原因,寻找提升全日制新生报到率的路径。

由此看到,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构建教学管理系统,对系统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基于卓越绩效理念下,可以利用数据分析的结果再次审视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使学校教学管理更能适应学校发展战略。

三、人工智能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策略研究

(一)坚持教育初心,回归教学育人本质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习,应该回归“人的教育”,而不是以技术为本体无节制地使用。[5]无论人工智能技术在高职教育领域怎样发展,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都不能脱离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根本目标。

首先,教学研究应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相结合。学校教学管理数据平台在运行过程中将产生大量数据,这对学校开展教学研究提供了极大便利。但平台所产生的数据只是反映学生学习状态的资料之一,教师与学生相处的切身体会、学生在课堂上的实际表现等也映射了学生的学习状态。因此在进行教学研究过程中,要将两种研究方法相结合。其次,可以让混合式学习成为一种新的学习模式。混合式学习模式即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模式。通过二者的互相补充,既能在课下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能在课上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功能。在线上学习时,学生可通过学习、练习、测试知识,以掌握课堂知识。在线下学习则主要是对线上学习的补充,教师可以通过线下与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讨论,加深学习深度。通过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等。

(二)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督促教师转变角色

在人工智能与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深度融合过程中,教师尤为重要。理想状态下,教师可利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数据平台对学生进行数据分析,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和进度;还可利用、完善个性化自主学习平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效率等。但实际并非如此。笔者利用访谈等方式进行调研发现,部分教师过分依赖人工智能平台和设备,认为自己可被人工智能直接替代。例如,有教师直接让学生利用个性化自主学习平台和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开展学习,线下的创造性教学几乎没有;也有教师完全依靠数据系统的数据对学生进行评价,完全相信数据系统所做出的预测和判断,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大大缩减。这些教师过度使用人工智能技术,他们只是想运用技术本身,并非促进学生发展。还有部分年龄较大的教师对新兴的人工智能技术过于陌生,对这些技术完全没有信任感,不愿意深入了解、接触这些技术,却又盲目质疑其功能,对在教学中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较为抵触。这两种状态都是不可取的极端状态。在未来的高职院校,教师不仅不会被人工智能完全取代,而且会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师要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素养,慢慢转变自身角色,学会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教学,为自己的教学寻找有力助手。

教师需将自己转变为技术运用者,通过与人工智能技术协作,开展学生数据、学校内容、资源的智能分析,个性化自主学习平台实现教学资源的个性化推荐。教师还需将自己转变为学习合作者。学生学会学习是高职院校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在这里,教师将引导、促进学生的学习,蜕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成长。教师也需将自己转变为资源整合者。他们需要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整合教学资源,为学校的翻转课堂改革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基础条件。

(三)正视技术安全问题,加强技术应用监管

人工智能作为人类智慧的产物,它的角色设计、功能等都依靠人类设计。人工智能在学习结果反馈中所做出的预测存有的“偏见”或“歧视”,也并非人工智能本身的善恶问题,只是因为使用者肆意筛选数据、篡改结果,或算法设计者自身的、社会和文化的以及政策的原因所产生的偏见或误导性知识。人工智能技术本身并无善恶之分,它的善恶实则是人类意识的反应。有的是人类在设计之初由开发者植入的标准所致,有的则是应用者的不良使用、恶意篡改信息所致。

国家相关部门以及学校自身都应加强对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应有的监督和管理,制定合法规范的管理规定,保护使用者的隐私和权益,使人工智能技术能在教育领域健康发展。在伦理安全方面,政府和专家都应向民众普及人工智能相关知识,引导人们客观了解人工智能,树立正确的伦理道德信念。运用人工智能的教育管理者应坚守对数据使用的道德规范,不泄露、非法传播、利用学校教学管理过程中产生的数据信息。同时,学校也要教育学生注重隐私安全,养成良好的智慧平台使用习惯。

四、结语

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这一技术正真真切切地使传统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进行着改革,教与学衍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在未来,人工智能在高职教育领域必将更为充分地实现它的价值,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深度融合,将有效提升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质量。通过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教与学的传统模式将被颠覆,我国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将从信息化走向智能化,开始一个新的高职教育阶段。

猜你喜欢

教学管理人工智能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新时期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谈教学管理的艺术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下一幕,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