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院校“三融合四共享”协同创新研究院建设实践研究

2020-03-03秦杰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研究院职业院校协同

秦杰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广西柳州545006)

十九大以来,国家陆续出台相关政策大力倡导协同创新,特别要充分发挥职业院校在推动区域协同创新的重要作用,一方面不断培养优秀技术技能人才,从而带动科研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加强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创新探索,营造区域良好的创新氛围,让更多的成果实现产业化,从而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柳职院”)协同创新研究院自2016年建立以来,坚持“三融合四共享”的发展战略,发挥地方政府、企业、学校、行业、科研院所的联动效能,推动社会经济与职业教育双发展。未来,职业教育将进入提质培优、增值赋能、以质图强的新时期,通过探索职业院校协同创新重要内涵与建设原则,简析“三融合四共享”发展战略,探索该背景下职业院校协同创新研究院建设的最佳路径,不仅可以进一步推动柳州地区职业院校开展协同创新,也为其他地区职业院校面向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开展协同创新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一、协同创新研究院与“三融合四共享”

(一)协同创新内涵与建设原则

协同创新一词由来已久,协同与创新既是独立的个体又互相联系,两者互相促进、共依共存。其中,协同这一重要概念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被德国著名的斯图加特大学教授、物理学家哈肯所提出,直至1976年便将这一种重要概念重新梳理,系统性地论述为了协同理论,并发表了《协同学导论》《高等协同学》等重要著作。哈肯在协同论中重点描述了临界点附近的行为,他认为千差万别的系统,尽管每一个系统的属性有所差异,但是在整个环境中各个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与相互合作的关系。对此,这一重要论述被人们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之中,形成了如今的协同创新。创新建立在协同之上,强调人、事物、系统发挥主体作用,整合各个主体相关资源,从而打造全新的发展形态,赋予新的发展理念。协同创新理念应用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之中,是提升国家创新能力的最佳路径[1]。另外,协同创新发展建设应牢牢树立起“以人为本”的原则,要坚持走创新共赢、共享融合、产学研合、开放交流的方向,这也是协同创新研究院建设的基本原则。以创新为核心,开放共享,融合地方各项资源,构建产教合一的教育发展路线,是减少信息交互环节,提高合作效能,实现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双发展的必要举措。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协同创新研究院以协同创新、共融共享为内涵,突出跨界协同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旗舰版”,使之成为技术技能创新支撑柳州的汽车、工程机械支柱产业转型升级的全国典范。

(二)“三融合四共享”概念

当前,国际竞争环境日渐激烈,我国综合国力的进一步提升,在世界上的影响力逐渐加大,国家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等事业高速发展的同时,对区域自主创新能力需求也越来越旺盛。柳职院协同创新研究院坚持走“三融合四共享”发展路径,是实现自我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要,也是区域实现互利共赢的重要发展方向。“三融合四共享”中的三融合即高端人才融合、先进技术融合、企业研发改造项目融合;四共享指平台搭建共享、人才培养共享、产品研发共享、技术推广共享。

二、基于“三融合四共享”协同创新研究院的建设意义

(一)落实国家协同创新战略的良好路径

我国在教育体系改革中强调,提高我国创新动力与创新效率,必须充分发挥高等职业院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各个地方高等职业院校需要与地方政府部门协同创建创新研究平台,促进地方经济、文化、教育各项事业的共同提升。因此,职业院校与地方政府部门共建协同创新研究院既是履行国家协同创新发展的重要体现,也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协同创新战略的有力举措[2]。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高等职业院校也迫切需要与地方政府进行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研究平台,通过协同创新机制的建立,以及创新教育平台的打造,实现产教合一,为提高本地经济实力,输入更多的创造性人才。因此,坚持走“三融合四共享”的协同创新发展战略,明确区域产业需求的发展导向,紧紧围绕人才培养、技术提升、服务地方等主要内容,开展产学研合作和引进国内外创新资源是实现协同创新研究院高质量建设的必由之路。

(二)实现地方与职业院校双发展的需要

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作为培养我国技术型人才前沿阵地,其自身肩负着向国家输送高质量人才的重任。职业院校协同创新研究院通过人才队伍的培养,与政府、企业达成一致性的资源共享协议,开展单个或若干个项目的合作,充分释放彼此资源效能,构建地区完整的产业发展链,最大程度将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活力激发出来,突破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壁垒,使得地方教育产业、社会经济再迈新台阶[3]。

三、高职院校协同创新研究院建设的实践

(一)紧跟国家政策,构建协同创新新形态

21世纪以来,我国进入了高职院校建设的关键性时期,协同创新研究院的建设基础在教育、关键在人才、重点在科研创新。对此,协同创新研究院应该紧跟国家发展步伐,认真贯彻落实党的相关政策要求,努力构建协同创新发展新形态。高职院校协同创新研究院的建设与发展,应该在职业教育、科研创新双方面投入足够精力、花费足够功夫[4]。首先,职业教育方面,柳职院根据当地市场发展需要,着力打造开放式、全方位、分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融合高端人才,着力培养本土高端人才团队,最大程度将“三融合四共享”中的高端人才融合机制效能释放出来,布局、扶持一个工程中心一个科研团队,以此更好地带动自身教育发展。目前已积极吸纳12家合作企业,通过项目合作、项目参与、项目实践等方式,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岗位,为学生创建更多的学习平台。同时依托柳东新区,积极拓展合作渠道,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打造全方位的人才培养共享。其次,科研创新方面,柳职院协同创新研究院应该突出跨界协同的特点,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的“旗舰版”,使协同创新研究院成为当地技术技能创新的支撑点,支撑当地优势产业,突出特色行业。例如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实现供需精准对接,开展高端技术研发、孵化工业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产业,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技术成果,培育一批规模化发展的数字企业,推动柳州市建成全国领先的数字产业化发展示范区。

(二)深化共享理念,共育技术技能型人才

职业院校肩负着培养我国应用型人才的重任,做好毕业学生向社会应用平台上的转移是职业院校协同创新研究院重要任务之一。因此,地方政府、企业、学校应该建立起有效的联合机制,完善协同创新平台,开放人才培养共享渠道,为培养本地区技术型人才共同努力[5]。其中,职业院校应该发挥培育人才的主体性作用,政府应该最大限度发挥引领效能,企业要全面融合到协同创新平台创建上,共同为培育本地区人才而努力[6]。首先,柳职院作为协同创新组织的主体,积极地将协同创新研究院打造为创新人才培养的前沿阵地,有效发挥学校的牵头作用,做好职业教育的统筹规划,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树立共同培育技术技能人才的理念,加强与本地区政府部门、知名企业的合作交流,借鉴我国诸多优秀职业院校与国外院校的先进管理、培训、办学经验,完善国内外人才培养方案,从课程计划、教学标准入手,全方位提升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充分发挥本校优势专业,打造特色专业品牌,实施特色人才培养计划,提高协同创新研究院自身效能。此外,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只有提高教师专业本领,才能整体上提高办学实力。专业教师队伍的培养,应坚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发展原则,组建专业化教学团队、研究团队、项目团队,先行先试,加快协同创新研究院的创新升级。其次,柳东新区政府在协同创新研究院的建设中充分发挥引领型作用,加大对职业院校与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协同创新研究院依托于当地发展形势,开展“项目+高端人才、平台+高端人才”的建设活动,努力吸纳我国优秀的创新创业领军团队,积极打造研究院智囊团,建设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新平台、产教融合新平台、技术技能新平台[7]。最后,企业应该通过协同创新平台,加快企业研发改造项目的融合,当地知名企业积极入驻协同创新研究院,加大产品研发共享力度,根据项目需求组建高端人才+学校科研团队+企业技术创新团队的发展模式,突出研发重点,破除创新难点,共同促进协同创新研究院的高质量建设与发展。

(三)融合地方资源,多方协同拓宽新渠道

职业院校协同创新研究院的建设,应该用行动去探索、用脚步去丈量。对此,柳职院协同创新研究院的建设应该有效地融合地方资源,真正地发挥“协同”效能,构建政府、学校、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全方位发展体系,共同打造开放式、共享式的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平台、产教融合平台、技术技能平台,加强科研成果转化效率,统筹规划人才培养体系,多方位协同拓宽新渠道[8]。首先是地方资源的融合,应该牢牢构筑起“三融合四共享”的发展方阵,协同创新共享平台,将推动地方文化、教育、经济等高质量发展放在重要位置。其中,高端人才的融合,应继续加大本土创新性人才团队的培育,加大财力、人力、物力投入力度,积极引进外界优秀的院士工作站团队,同时做好智能制造、工业汽车、人工智能等特色团队的建设与培养,根据当地发展形势,优化工程中心与技术团队之间的匹配度,最大程度释放高端人才融合机制效能。其次是先进技术的融合,应该针对区域企业技术研发的不足,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根据各个企业发展特点,进行企业之间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做好技术需求融合机制创建,实现合作共赢、共同促进的目的。最后是企业研发改造项目的融合,协同创新研究院应鼓励入驻企业加大科研项目研发工作,同时加大研究成果的转换。四项共享机制的搭建,应该做好平台共享、人才培养共享、产品研发共享、技术推广共享工作。在平台搭建共享上应继续做好协同创新研究院从外延发展向外延、内涵建设的并重发展转变,深化政府、学校、企业三者之间的合作理念,共建地区产业培育基地,政府给予政策性的鼓励与帮扶、学校输送高质量应用型人才、企业提供丰富实践岗位。在人才培养共享上要着手于专业教师、学生、企业人才三方面,通过项目合作、项目参与、项目实践等方式,为专业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岗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为企业人员提供更多的训练机会。在产品研发共享上要加大行业之间的产品研发共享力度,打破传统市场竞争体制束缚,加强行业之间的科研成果试用;技术推广共享,协同创新研究院应积极地开展技术成果推介会,创新平台服务与管理模式,建立更多的小微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创业孵化基地等资源共享性平台。

四、结束语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的动力,是人类的精神财富。新时代背景下,政府、行业、学校、企业、科研院所等都是协同创新研究院的主体力量,只有筑牢融合共享、协同创新的建设理念,才能最大程度发挥协同创新研究平台效能。通过对柳职院“三融合四共享”协同创新研究院建设的实践研究,深入分析协同创新重要理念,将“三融合四共享”这一重要发展机制融入于协同创新研究院建设实践之中,以构建协同创新新形态、共育地方人才等方式,推动协同创新研究院的建设,促进地方经济与职业教育再升级。

猜你喜欢

研究院职业院校协同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工程技术研究院简介
从心所欲不逾矩——为中国戏曲研究院成立70周年作
不是我!是他捣乱!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