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学业困难学生的帮扶与引导

2020-03-03许云燕

吉林教育(党建与思政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学业困难辅导

王 炜 许云燕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102206)

一、大学生学业困难的成因以及表现

学业困难学生是指感官和智力水平均正常,但因为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学习成绩却处于滞后状态,不能完成学校规定的培养计划内容,甚至影响正常毕业的大学生[1]。大学的课程学习具有随着学年的递增课程数量与难度逐渐增加,实践要求逐渐提高等特点,因此,在大学期间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出现学业困难的具体原因也不尽相同。

(一)低年级学生学业困难成因

受到我国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学生将进入大学设定成了自己学习阶段的终极目标,将大学想象成伊甸园,对大学阶段的学习特点和难度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因此,初入大学的低年级学生学业困难成因主要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生源性差异引起的学业困难。由于我国整体教育水平与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导致东南沿海省份教育水平远高于西部省份,因此东南沿海省份的学生学习基础要优于西部省份的学生,对于刚进入大学的学生来说,学习基础的差异会带来成绩的差距从而导致心理落差,如果不及时调整将很容易导致基础较弱、心理素质较弱的同学出现挂科,严重的甚至引起厌学、逃避等心理问题。

第二,适应性差异引起学业困难。大学之前,大多数学生的生活和学习都是在父母的监督和安排之下进行的。进入大学后,生活和学习的各个方面都对学生的自律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他律”到“自律”这一过程的适应和转变,对于自制能力较差、适应能力较差的同学来说是一大挑战,如果不能够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节奏,将会导致学习生活规划无序,甚至混乱,进而引起学业问题、身体和心理疾病、人际关系紧张等一系列问题。

(二)高年级学生学业困难成因

随着年级的升高,专业课程增多,课程难度不断加大,引起学生学业困难的深层次原因也逐渐显现出来,主要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缺乏大学阶段目标规划,学习动力不足。进入高年级后,大学生面临着未来发展方向的选择,部分缺乏长远目标规划的同学,由于对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行业前景认知不够清晰,在面对选择之时,会出现焦虑、迷茫、摇摆不定等心理困惑,如果无法得到及时帮助与疏导,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心理压力会越来越大,导致学习分心,学习动力不足,加之高年级课程难度大、学业压力大,很容易出现成绩下滑,甚至挂科等现象。

第二,长期的压力下引起学习倦怠。进入高年级后,课程难度显著提高,课程数量明显增加,学生面临的学习压力要远大于低年级,长时间的多重压力无处释放,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倦怠情绪。面对高难度的专业课程,学生一旦出现倦怠情绪,挂科也随之产生,进一步刺激学生导致倦怠情绪更加严重,进而引发严重的雪崩式学业问题。

第三,不良的学风班风。进入高年级后,学生之间已经相互熟悉,同班或同宿舍的同学之间影响也越来越明显,良好的学风班风能够带动一个集体的整体进步,而不良的学风班风将很容易引起意志薄弱的同学出现学习放松、沉迷网络等情况,进而出现学业问题,导致学业困难。

二、三全育人理念下的学业困难学生帮扶措施

“三全育人”指“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明确了施教人员的范围,不仅涉及学校的教师主体,辅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师、教辅人员和管理人员,同时还应该包括家长、其他参与育人工作的校外人员以及学生群体。“全过程育人”是指将育人工作贯穿落实到学生学业生涯的整个过程之中。“全方位育人”是指在育人过程中充分运用各种有效资源、合理采取教育方式,制定教育内容、建立健全各项保障机制,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氛围。

(一)全员参与学业困难学生帮扶

高校教师、家人以及其他社会人士都能够运用自身所长在学业困难学生帮扶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高校教师运用自身专业的教育管理知识,在学业困难学生帮扶中发挥主导作用,加上家长积极参与,配合社会力量的引导与辅助,形成了全员育人的良好局面。

在高校帮扶工作中辅导员、班主任从全局和个体两个层面入手开展学业帮扶工作。在全局层面,加强年级和班级的学风班风建设工作,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并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身发展,树立远大理想,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个体层面,对于个别出现学业问题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谈心谈话,及时发现问题,提供心理辅导,协调任课教师提供学业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学业困难。任课教师作为高校中与学生学业情况直接相关的重要角色,在学业辅导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第一课堂的教学是传播知识的主阵地,严肃课堂纪律,丰富授课手段,都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任课教师还可以采取“以赛促学”等方式培养学生自学与探索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成长经历最为熟悉,在学业帮扶过程中,家长积极配合学校一起开展工作,学业辅导的成效将更为显著。许多学业困难学生在面对家长时都会选择逃避和隐瞒,主要原因在于害怕面对家长的不理解与失望,因此家长对学业困难学生的理解与支持能够有效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并且家长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更为亲近深入,可以有效发现学生学业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也有利于高校老师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工作。

各类社会资源在学业困难学生帮扶中主要起引导和辅助作用。充分运用各类社会资源,开展社会实践等活动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能够让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发展前景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帮助学生合理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树立奋斗目标,以奋斗目标为激励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

(二)建立学业困难学生全方位帮扶措施

学业困难的学生会出现挂科、留级等现象,在其表象之下会伴随有心理问题、人际交往障碍、理想信念教育缺失等深层次原因和伴生问题。因此,在帮扶学业困难学生时需要建立全方位的帮扶体系与措施,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学业辅导以及心理辅导等多方位帮扶学生完成学业,顺利度过大学生活。

理想信念教育是帮助学生解决学业困难的根本动力。目前,由于大学生毕业人数逐年增加,就业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导致就业压力与难度不断增加,一些不正之风愈传愈烈,诱发了部分群体宣扬“学习无用论”,这也使得一些大学生认为学习没有什么用[2]。因此,部分同学出现了学习兴趣低、学习动力不足等情况。理想信念教育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是人生必修课,了解所学专业,认清行业发展,正确认识自身发展与国家发展的关系,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制订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等都有着指导意义。良好的理想信念教育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原生动力,为之后开展学业辅导、心理辅导等各项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业辅导是帮助学生解决学业困难的直接途径,可以分为群体辅导和个体辅导。群体辅导包括安排晚自习、周末辅导班等形式,主要是针对低年级学生开展,为了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强度,并且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营造良好的学风班风。个体辅导主要针对个别学业问题严重的同学开展,首先需要为学业问题严重的学生建立学业困难学生数据库,详细记录学生的学习考试情况,找准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点,开展一对一辅导、专项辅导等辅导为学业困难学生进行强化补习,帮助学生尽快跟上学习节奏。

心理辅导是帮助学生解决学业困难的有效辅助措施。当学生第一次出现学业问题时,往往会伴随心理的波动和变化,及时地介入与干预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学业问题,并及时调整学习状态,尽快走出困境。对于长期处于学业困难状态的学生而言,学业问题与心理问题已经成为相伴相生的一个整体问题,单纯的学业辅导已经很难解决问题,需要心理辅导的介入与配合,情形严重的甚至需要在心理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通过学业辅导和心理辅导的双重配合帮助学生逐渐找到学习的状态,逐渐摆脱学业问题。

猜你喜欢

学业困难辅导
困难中遇见团队
艰苦的学业
困难我不怕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选择困难症
35
有困难,找警察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