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时代高职院校网络舆情引导策略

2020-03-03赵丙阳

吉林教育(党建与思政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舆情网络安全阶段

赵丙阳

(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吉林 吉林 132200)

一、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现状

当前,随着网络领域的不断推陈出新,各种各样的网络媒介如雨后春笋般投入到“网络市场”,高职院校大学生由于其特殊性自然而然地成为这个网络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且就在校大学的自身特点而言,网络成为他们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工具。然而网络又是一柄双刃剑,在传播知识、休闲娱乐等方面有着积极作用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不良信息影响到高职院校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甚至能够让其产生行为上的偏差。当前高职院校的网络舆情现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职院校学生已经成为网上活动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网络的不断提档升级,高职院校学生对网络在各个层面上的运用和依赖程度不断增强,学生日常生活的大部分时间被网络所占用,网络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网络自身具备的便捷性,又极大地缩短了信息传播所需的空间和时间,将网络舆情转化为现实舆情事件的风险也随之增大。

(二)网络舆情传播媒介的多样化

新兴的网络平台,让自媒体成为当前网络传媒的传播新形式,“网络大V”“直播网红”“论坛博主”等热门话题人物的出现,也在一定程度上为网络舆情事件的产生和传播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在一些敏感话题、热点新闻出现之后,由于多种网络媒介的迅速介入,使得这些原本只在小范围内传播的话题和新闻,能够在第一时间传播、发酵,甚至是歪曲扩大,从而产生网络舆情。而高职院校的在校生,就其本身接受新鲜事物的特点而言,自然而然地成为这些新兴网络平台的受众,更是不可避免地成为网络舆情信息的接受者,甚至会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为网络舆情的传播者。

(三)高职院校学生群体的特殊性

高职院校学生作为青年群体中的知识分子,既有青年人的“血气方刚”,又有知识分子的“书生意气”,在网络舆情事件中,一旦高职院校的学生成为舆情事件中的一部分,就会始终处于情绪高涨的状态,如果处置不好,或者得不到有效的宣泄和安抚,便会引起舆情事件的发酵,极不利于学生的自身发展和校园环境的稳定和谐,对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将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

(四)高职院校自身网络舆情管控的机制亟待进一步完善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2017年6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是中国第一部涉及“网络安全”的立法,为维护网络安全的维护提供了法律保障,也充分体现了对网络安全的重视。而舆情事件作为网络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管控与打击应该并重,甚至就网络舆情本身的特质而言,竭力做好先期的管控工作才是重中之重,如果网络舆情被发酵、升华,产生了危害网络安全的行为,后果十分严重。而高职院校对于网络舆情的管控机制略有不足,仍须进一步完善。

二、高职院校网络舆情引导的现实意义

高职院校网络舆情引导的现实意义,不仅限于解决网络舆情事件本身,更要充分结合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深入挖掘网络舆情事件背后产生的问题,特别是自身工作中存在的短板,要及时处置,从而实现网络舆情引导的最优化。

(一)构建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

高职院校舆情引导不仅可以净化校园网络环境,同时也有助于维护校园的学习生活环境,网络作为舆情引导的主要阵地,其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任何网络舆情如果不能妥善处置,势必会增加校园的不稳定因素。网络舆情事件一旦发生,在引起广泛关注的同时,也会在第一时间对学校的形象产生不良影响,极不利于校园的和谐稳定。舆情事件如果没能得到有效的引导,由其引发的效应就会愈演愈烈,造成严重的后果。网络暴力作为网络舆情的影响之一,它的威力完全不弱于现实暴力,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坚决不能让校园深陷网络舆情事件的泥潭,做好网络舆情引导工作成为维护校园环境和谐稳定、提升高职院校影响力的重要工作之一。

(二)了解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状态和现实需求

高职院校网络舆情就其自身的特性而言,它在传播和演变的过程中,也是高职院校学生情感的直接表达,其中也夹杂着学生的心理预期和思想期许,乃至现实需求。在舆情引导过程中,不断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通过客观公正的手段还原事实真相,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解决高职院校学生的现实困难,更加有利于事件处置,维护高职院校自身形象,可以说,妥善处置网络舆情引导可以是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过多的网络社交生活,让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社交表达能力减弱,也可以说是过分依赖于网络进行思想情绪的表达,虚拟的网络环境可以让他们更加真实、自由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和思想观念,网络舆情有时就是由这种表达误解、扭曲、夸大造成的,网络舆情引导,需要通过现象看本质,通过化解矛盾,不断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和现实需求。

(三)提升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意识

面对良莠不齐的互联网信息,对于网络道德规范尚未成熟,自身行为准则尚未完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仍需塑造的高职院校学生而言,很难做到独善其身,特别是在当前复杂的网络环境和国际形势面前,如何让学生提升思想政治意识,也是网络舆情引导的重要内容和现实意义。事实证明,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融入到网络舆情引导中去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的有效行径。

三、高职院校网络舆情引导的策略与方法

如何进行网络舆情引导,首先必须充分认识网络舆情的三个阶段——网络舆情形成阶段、网络舆情演化阶段、网络舆情作用阶段。网络舆情形成阶段是网络舆情的源头,这个阶段自身带有随机性、偶然性、不确定性,需要早发现、早干预,如果对这个阶段没有进行有效的评估、处置,那么就会加大舆情的影响力,从而加大发展到第二个阶段的可能性。网络舆情的演化阶段就是网络舆情的传播阶段,这个阶段由于传播速度快,在传播过程中极易被扭曲、发酵、升华、演变,可以说该阶段是网络舆情引导最为困难的阶段,也是网络舆情影响范围扩大的阶段,进入这一阶段的网络舆情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社会关注,如果采用不恰当的引导策略,不仅无法实现对网络舆情的有效引导,反而会扩大网络舆情的影响力,为舆情引导增加困难。网络舆情作用阶段是网络舆情影响力最大的阶段,此阶段的网络舆情已经发展为网络舆情事件,它的影响范围已经突破了网络的单一路径,已经渗透到了现实环境,特别是高职院校的网络舆情如果不慎进入到网络舆情的作用阶段,不仅会影响网络环境,还会影响到现实教育环境,增添了一系列的不稳定因素。在网络舆情的作用阶段,网络舆情引导的困难进一步提档升级,如果不能有效处置,将对学校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结合网络舆情的发展阶段,以及高职院校的现实环境,应采取以下几个引导策略和方法,妥善引导网络舆情。

(一)定岗定责,专职专责

近年来,随着网络安全问题逐步得到重视,各高职院校结合自身校园环境实际,采取了应对措施,但是多数高职院校的网络安全组织结构配置略有不足,存在工作人员为兼职的现象。

面对网络舆情的新形势,高职院校必须充分认清现实,摆脱传统思路和工作模式,要结合学校自身的办学规模、人员结构、教学模式,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工作机制,设置专业网络信息安全员,成立专门的网络舆情引导部门,负责网络舆情相关工作。在人员和岗位上,必须摆脱过去由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兼职的状况,必须有固定的工作人员专职负责本项工作,有序开展相关工作。

要建好“网络舆论引导员、网络技术服务员、网络评论回帖员”三支网络工作队伍,各司其责、协调联动,保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顺利实施。培育网络名编名师,为学生创造和输送优秀的网络文化作品,努力营造良好的网络思想文化氛围,把教书育人的领域延伸到网络阵地,把立德树人的使命扩展至网络空间。

(二)明确目标,明确任务

高职院校网络舆情引导工作,已经不只是一项网络信息安全保障的工作,更是一项涉及高职院校长远发展、在校学生意识形态形成、社会环境安定和谐的重要工作。在开展高职院校网络舆情引导工作中,所有的工作人员必须思想一致、目标统一,充分认识当前复杂的网络安全形势,坚决杜绝由认识不到位而导致的网络舆情事件的发生。

在网络舆情工作的分工上也要进行科学的谋划与部署,要充分结合高职院校网络环境、人文环境、人员结构等实际情况,制定具有可行性的网络舆情应急预案,将舆情引导工作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坚决避免突发网络舆情事件因准备不足而导致高职院校应对无序。

(三)严防死守,抓小抓早

结合网络舆情发展的三个阶段,在网络舆情的形成阶段,是即情引导的黄金期,尽早进行引导,这是避免网络舆情不断发酵的最佳办法。如果第一时间监测到了网络舆情,要摆脱过去“一堵二捂”的工作理念,要适当运用行之有效的方式使网络舆情降温,避免网络舆情被不断炒作、传播。

同时,不仅要充分关注涉及高职院校的网络舆情,那些涉及其他领域的网络舆情也要密切关注,任何的网络舆情事件开始之后,会渗入到各个行业领域,高职院校的学生,极易被网络舆情所吸引。因此任何领域的网络舆情都应该引起高职院校的充分重视,及时对网络舆情做出风险评估,并且结合思想教育工作的实际,提早介入引导。

(四)实时监控,及时处置

要加强组织协调、反应灵敏、处置高效的网络舆情收集、研判、报送、处置机制。加强网络舆情监管,明确重点监管平台和关键词,并实时监控,对苗头性、倾向性、群体性的问题准确把脉、理性引导,及时干预不良信息、负面声音、谣言的传播。规范网上信息发布、报送和舆论引导工作流程,把握网络信息发布时、度、效,做好舆情应对工作。

(五)通力协作,多管齐下

高职院校的网络舆情无论发展到任何一个阶段,只要发生了网络舆情,不仅需要在网络进行线上舆情引导,也要在线下进行有效的疏导,不仅需要高职院校网络信息安全部门进行工作,同时也需要宣传部、党政办公室、信息化办公室、学生工作处、安全保卫处等各职能部门的通力配合,对网络舆情所处的各领域、各方面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特别是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在网络舆情引导的工作中,承担起“主力军”“冲锋队”的责任,不断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入挖掘网络舆情背后的焦点、现实需求、社会矛盾等问题,采取合理的方式进行进行网络舆情引导。

高职院校网络舆情引导工作,归结到根本,还是要在网络舆情工作机制上下功夫,要摆脱过去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传统工作思路,网络舆情绝不只是高职院校网络信息部门的工作,而是需要高职院校各部门、各层级、各群体配合才能完成的一项工作。在网络舆情引导工作中,要充分发动一切可以发动的力量才能有利于网络舆情引导工作顺利开展。

(六)及时发声,及时疏导

高职院校网络舆情引导工作的一个重要的出发点,是最大限度地保障高职院校在校师生的利益。因此,在网络舆情引导工作中,首先要表明自身的立场,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掌握网络舆情引导的主动权。同时,为避免网络舆情在传播中被扭曲、炒作,要利用权威新闻媒介,将网络舆情涉及的事件的本来面目还原于公众视野。在引导过程中,还要有侧重地利用高职院校学生广泛运用的网络信息平台。一方面能够引起高职院校学生的广泛关注,另一方面,利用新型网络信息平台独具的及时性特征,有效地将正面信息进行传播。

无论网络舆情发展到何种程度,影响如何巨大,舆情引导工作必须做到迅速出击,掌握主动权,占领主阵地,一旦陷于被动,网络舆情引动工作将很难深入开展,高职院校的网络环境和校园环境也会受到影响。

四、总结反思,冷却余温

网络舆情得到平息之后,并不意味着整个网络舆情引导工作已经结束,一旦这一时期稍有松懈或者是处置不力,极容易造成已经平息的网络舆情死灰复燃。一旦网络舆情事件二次发酵,那么它的攻击性是十分巨大的。因此,当网络舆情得到正确的引导之后,还要对涉及此次网络舆情的相关元素进行密切关注,同时,对舆情引导工作的全程进行总结,为日后开展相关工作积累经验。

网络舆情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高职院校在处置网络舆情工作上,一定要充分注重引导策略,将劣势转化为优势,利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根治网络舆情发酵的思想源头,将网络舆情引导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从而消除网络舆情带来的负面影响,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猜你喜欢

舆情网络安全阶段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应“实战化”
上网时如何注意网络安全?
消费舆情
舆情
舆情
舆情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