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媒介素养提升策略

2020-03-03邢芳芳

吉林教育(党建与思政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教育工作者媒介政治

邢芳芳

(温州大学,浙江 温州 325000 )

新媒体语境下媒介传播生态和传播格局发生深刻变化。2019年1月,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高校作为培养未来接班人的主要阵地,引领社会政治思想的发展方向,成为各种思想文化冲击的前沿。新媒体时代,各种思潮泛滥,对高校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和校园意识形态安全构成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根据媒介素养教育的目标和要求,凝练媒介素养教育的经验和智慧,探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媒介素养的途径,以此引导、规范、协调和保障媒介素养教育的开展,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行动指引和遵循,成为新时期亟待解决的现实命题。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媒介素养的主要内涵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指集教学、管理、服务于一身的党、政、团干部,包括工作在教育一线的所有育人工作者及任课教师。新媒体语境下,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者、实施者,不只是知识的单向灌输,更要成为引领学生思想、指导学生就业、参与学生话语体系的“全能侠”,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

其次,媒介素养是综合传播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一门科学,起源于1933年的英国。经过八十多年的演化,媒介素养在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及教育方法上有了长足的发展。结合中西方教育实践,新媒体语境下的媒介素养主要指媒介认知、媒介运用、媒介传播、道德法律和网络安全素养。媒介素养教育的目的是理性使用媒介传播功能,利用媒介信息资源完善自我综合素养。

最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媒介素养主要包括对媒介知识的认知、参与、教育能力。认知能力指对媒介信息的获取、识别、评估能力。新媒体语境下,高校师生利用开放的网络环境获取信息,但对媒介的使用不均衡,对碎片化信息关注度较高的现象普遍存在。如不具备一定的媒介认知能力,不了解媒介的本质属性、传播方式及运行模式,容易遇到信息真伪难辨、分析评估障碍等难题,因此媒介认知能力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媒介素养体系的基石。参与能力指在海量的网络信息中提取、传播、使用、创造信息的能力。高校师生不只是信息的接收者,同时也通过对社会热点的关注、评论、转发等形式参与事件的进展,成为媒介的传播主体,因此参与媒介的能力是基于一定的认知基础上,对信息体系再规范、对信息内容再加工。教育能力指对学生实施媒介素养教育的实践能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用先进的媒介素养武装头脑,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进入大学生话语体系,把握其思想行动实际,围绕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和时代潮流中涌现的新事物,传播媒介素养理念、更新媒介素养内容,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

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媒介素养的意义

(一)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媒介素养,是改善大学生媒介素养水平的现实需要

新媒体在参与社会进步的过程中呈现出操作灵活、传播及时等优点,对当代大学生价值理念、思维方式、性格习惯起到了变革性的作用。但同时带来很多弊端,如大学生消耗大量时间,沉迷于游戏、购物、虚拟社交平台等,不能根据需要选择正确的媒介,媒介的使用以娱乐、消遣为主,极大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网络具有虚拟性、匿名性特点,用户群体庞杂,难以识别追踪每个用户身份,法律监管难度大,充斥很多暴力、色情、诈骗等不健康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冲击大学生的思想观、道德观、价值观,信谣传谣事件时有发生;学生缺乏道德法律意识,出现抄袭、充当网络水军、人肉搜索等现象。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之一即我国高校对媒介素养教育不够,没有形成普及性的媒介素养体系,导致大学生媒介素养水平参差不齐。所以,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不仅有利于运用新媒体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还可以提高对媒介信息的甄别能力、科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更是提高学生媒介素养的最佳通道。

(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媒介素养,是重拾教育者知识权威的契机,是自我价值实现的必然要求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传播由单一模式向多元方式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技术优势和时间优势,网络媒介成为教师引领大学生思想的宝贵资源库。另一方面,自由的媒介环境使大学生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传统师生关系走向平等对话,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单向传播知识的功能,挑战了其在学生群体中的权威和地位。因此,通过提升媒介素养是重拾教育工作者知识权威和实现自我发展的重要契机。

(三)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媒介素养,是培育学生核心价值观、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有效途径

国务院文件提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以理想信念为核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等教育已由传统的精英型教育逐步向大众化教育转变,大学生结构差异明显,舆情把控难,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运用新媒体育人的过程中,对生活娱乐等“软”信息分享居多,更愿意担当学生的“知心朋友”;对时政评论等“硬”信息传达较少,缺乏主动利用新媒体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和舆论引导。为适应新环境新变化,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进行系统的媒介素养培训,塑造良好媒介形象,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强化价值引领,凝聚社会共识,做好信息的积极贡献者,推动形成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把握新媒体语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

(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媒介素养,是构建校园健康生态的重要保证

良好的校园文化在于引导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而培养其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青年。新媒体语境下,媒介传播的格局发生变化,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处于更加开放、自由的环境,对建设良好校园文化形成了挑战,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带来了全方位的考验。当前,我国高校师生媒介素养大多数是通过自身的知识储备和个人素养自动养成的,即通过自学自发解读的结果,并不是通过专业的理论培训获得的,因此是相对朴素、浅显、不平衡的。一方面,大学是学生价值观塑造的重要阶段,在网络平台激增的情况下,西方社会通过非主流网络发声,传播西方价值观和误导言论,如缺乏正确的引导,直接影响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缺乏系统的媒介素养教育,就会削弱其对新兴媒介的熟悉度和关注度,在涉及时政新闻、社会事件等焦点话题时,缺乏传播能力,失去在校园文化中主动发声的机会,难以承担网络舆情引导者的角色,容易酿成舆情危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加强媒介素养学习,保持对信息的高度敏感性,通过理性的思维甄别,在复杂的社会现象前,既不能简单地“规避”,又要传递道德法律和网络安全观,培养主动引导舆论的意识,引导大学生明辨是非、理智发声。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讲,紧跟时代步伐,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主动适应形势需要,提高自身媒介素养,是建设良好校园文化的重要保证。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媒介素养的提升策略

(一)政府提供政策支持,高校完善评价机制,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媒介认知能力

1.教育部门应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借鉴西方媒介素养教育的成功经验,结合本土特色,开发媒介素养教育的教材资源,从源头上将媒介素养课程纳入师范院校专业必修课及技能考试科目,将媒介素养课程纳入高校德育培养方案,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媒介素养教育平台。

2.高校应重视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培养,调整考核评价体系,保障教师有充分的时间探究专业领域以外的知识,像培养业务骨干一样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架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媒介素养提升目标,制订培养计划,组建强有力的师资队伍,多途径、多层次地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建立媒介素养智库,为教师提供终身学习的媒介素养资源。

(二)建立培训长效机制,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媒介参与能力

1.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岗位招聘的笔试、面试中,除了审核基本的学历、学位、专业素养和工作经历外,加入媒介素养理论、实践测试,选拔能够紧跟时代潮流及新媒体语境的全方位人才,自动淘汰知识储备有限、思想理论陈旧的应试者,把好思想政治队伍的入口关和干部选任的考核关,确保高校思想政治队伍全面可持续发展。

2.建立常态化培训体系,将媒介素养学习贯穿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如借助教师年度培训、干部轮训、思政专题讲座等平台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进行全方位、全覆盖培训,同时可将媒介素养模块纳入校院两级的理论中心组学习,确保学习的实效性。

(三)加强研究与实践,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媒介教育能力

1.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除了参加学校举办的培训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加强媒介素养理论学习,开展相关理论研究,申报科研项目,将研究成果应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际中。结合社会资源,参与地方报社、电视台、电台等媒介制作、传播过程,加强媒介体验,提升与媒介打交道的能力。

2.开设媒介素养工作坊。根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职业发展方向,成立媒介素养工作坊,协同社会组织,推进校地合作,既可为校内专任教师、行政工作者、学生等提供素养教育基地,也可为校外各层次人员进行媒介素养教育提供场所,在服务师生、服务地方的实践中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

3.开展媒介素养教学活动。在获得媒介素养理论学习外,加强育人过程中的实操运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牵头申报媒介素养公选课,成立教研室,制订培养方案和计划,普及媒介素养教育;也可以结合实际,在承担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法规基础、形势政策等通识教育课程中传播媒介素养知识,提升媒介素养水平。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实现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和媒介传播的前沿阵地,要建设健康的校园生态环境,为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贡献力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者和校园意识形态的把关者,要把提升自身媒介素养作为工作的出发点、改革的突破口,牢牢把握媒介素养体制机制的关键点,不断完善媒介素养知识体系,通过提升媒介素养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行稳致远。

猜你喜欢

教育工作者媒介政治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政治攀附”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书,最优雅的媒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