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课堂融入文化自信的价值和路径

2020-03-03

吉林教育(党建与思政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母语跨文化交际

余 丹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商务外语学院, 广东 深圳 518055)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背景下,国际合作交流日益密切,具有英语能力的人才已成为一个国家走向世界舞台、实现自身发展的刚性需求,也是我国大学生在社会竞争中实现个人发展的必要技能,正因为如此,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传统大学英语教学关注的重点是知识的教授和技能的培养,而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发展的过程中,文化的力量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现代社会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复兴所依靠的不仅仅是经济建设等方面的“硬实力”,文化“软实力”同样非常重要,甚至具有更为深远的影响力。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在社会主义新时代,要坚定文化自信,使文化自信成为文化复兴的时代主题。作为承担着为国家培养输送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阵地,高校以积极的姿态融入到文化自信的构建中,将文化自信的培养贯穿于教学活动始终,其中,文化自信的培养与大学英语教学的关系尤为密切。一方面,大学英语课程覆盖面广、教学周期长,是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另一方面,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中,英语知识的学习固然重要,同时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使学生在使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坚定文化自信更为重要。分析文化自信融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价值,立足文化自信融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现状,从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模式等方面探讨将文化自信更好融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策略和路径,以期对更好发挥母语文化力量,提升大学英语教学效能提供有益建议。

一、文化自信融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价值

文化自信是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认同和对文化观念的积极践行,并对自身文化持续发展的生命力怀有坚定信心。文化集中反映了国家民族的历史现实、价值观念和风土民情,而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无疑是国家民族发展进步的动力和源泉。正如上文所述,文化自信的培养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具有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关系,将文化自信融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对文化自信的培养和大学英语教学都具有十分积极的影响。在教育部2017年《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明确指出了大学英语的两个重要属性,即工具性和人文性,简而言之,工具性要求学生具备英语知识和技能,在跨文化交际中用好英语这一工具;而人文性的提出则基于语言和文化的密切关系,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同样是语言教学的题中之义,尤其是在文化自信的语境下,将母语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已成为大学英语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

从课程教学改革角度来讲,将文化自信融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能够丰富教学内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将优秀的民族文化融入到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能够为教学内容的拓展提供丰富的素材,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效能的提升。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角度而言,将文化自信融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能够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在以往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关于文化知识的拓展主要集中的英美文化上,掌握一定的英美文化背景知识,有利于帮助学生构建英语思维,但如果只教授英美文化知识而忽略母语文化,那么学生很难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坚持文化自信,也无法做到用英语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师生综合素质提升角度来看,将文化自信融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对教师的文化素养、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教”的水平,才能在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和英语教学中找到恰当的结合点,在教授语言知识技能的同时,引导学生掌握更多的母语文化知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发展观,真正做到文化自信,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养,做好中国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

二、文化自信融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和策略

在高校教学中弘扬民族文化由来已久,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许多高校并没有真正将文化的教育放到“必修”的地位上,存在积极响应传承民族文化的号召,但却落实无力的现象,这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表现得尤为明显。目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基本上是依照教材进行,一方面现行大学英语教材几乎没有涉及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内容;另一方面大学英语教师也很少在教材之外进行母语文化的渗透,致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并不关注文化自信的培养,也无法真正认识到文化自信对提升自身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对此,要坚持文化导向的教学观,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实现英语教学和文化教育的有机融合。

以“工具性”为导向的大学英语教学过分重视“学会”而忽视了“用好”,想要真正用好英语这一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工具,必须坚持以文化为导向的教学观。语言无法脱离文化而存在,要充分了解跨文化交际的文化,通过对母语文化的学习树立文化自信,通过对英美文化及其与中国文化之间的差异了解培养跨文化意识,从而实现大学英语从应试型的“学好”到应用型的“用好”的转变。在具体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拓展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融入母语文化的载体,将中国古典哲学思想、经典文史作品、民族风情、民俗文化以及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融入到大学英语教材中,或是在固定的大学英语教材之外,适当运用《中国古代社会与文化英文教材》等教材进行授课,以生动的文本为载体,通过小组讨论、情境模拟等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锻炼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的能力。如观看英文版的《舌尖上的中国》,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让学生用英语向外国人介绍家乡美食;观看《梁山伯与祝英台》《花木兰》等中国经典戏剧,由学生改编成为英文短剧并分角色扮演,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手段,使学生在文化自信的引领下自觉成为中国文化的传播者。

将文化自信融入大学英语课堂的重要价值在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引导学生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树立对母语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大学英语具有覆盖面广、周期长的特点,以大学英语课堂为载体,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疑是引导学生树立文化自信的良好途径,也是高校在教书育人过程中的应尽职责。

猜你喜欢

母语跨文化交际
情景交际
情景交际
母语
交际羊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母语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
论《远大前程》的语言特色及其母语迁移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