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00后”高职学生学习动力提升路径研究①

2020-03-03赵宇侠

关键词:层面动力院校

赵宇侠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咸阳 712100)

社会学习理论是由美国专家班杜拉提出的,主要是从个体的行为、认知及环境等因素对学生行为的客观影响进行分析,进而明确学生学习不足的因素既包括个体的主观因素,又包括社会环境的客观因素。其中学习动力主要指人类个体的内生力量,能够有效影响个体的学习效果、效率与态度,是推动青年学生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然而,在现代高等教育阶段,我国高职院校普遍关注学生的知识教育与素质教育,很少从心理层面对学生的学习动力、心理特征进行分析,导致现代教育理念难以得到有效落实。所以,深入贯彻现代学习理论、青年学生的时代发展特征、高职院校生源特点、教育特色及发展目标,能够有效明确学生的学习动力,以此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00后”学生的思想及行为特征

“00后”学生主要指2018年正式入学的青年学生,在年龄分布上主要以2000年后出生的学生。通常来讲,“00后”学生是随着新世纪、“新千年”逐渐成长起来的,因此“00后”学生与“90后”学生在价值理念、精神世界与物质生活层面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他们的物质生活比较富裕,能够获得各种形式的精神及物质享受,加之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与普及的过程中,“00后”学生所接触的道德价值理念与文化观念也更加多样化、多元化,思想境界也较为开放。而由于现代价值观念的深刻转变,家长对学生的教育也从传统的“集养”转变为精心呵护,因此“00后”学生在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及自我控制层面上较为不足,抗击打与抗挫折的能力相对低下。因此在这种发展态势下,“00后”学生的行为更加无所约束,能够毫不保留内心的想法,追求内心的“呼声”,甚至无视社会伦理道德,逐渐步入社会的“灰暗面”。根据2017年相关数据调查显示,我国未成年犯罪中有12.54%的“00后”对金钱或财富存在明显的错误认识。然而在整体层面上,“00后”学生思维较为活跃,能够有效把握网络新动态,并通过有效手段提升个体的网络影响力。

二、“00后”学生的职业教育问题

“00后”学生拥有着较为活跃的思想意识,对个人理想的追求较为明显,然而正因为“00后”全新的个性特征及心理认知特点,导致高职院校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及人才培养体系,难以在新时代中发挥真正的效用。从时代发展角度讲,我国高职教育逐渐步入了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根本,关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教育阶段,然而“00后”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直接影响到各项教育工作的落实与发展。其主要表现为课堂学习效率低下、职业发展目标不明确、学习热情不足等。然而在现阶段,我国高职教师却依旧将“00后”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归结于学生自身原因,认为学生以往的基础知识不牢固、专业课程复杂等因素是导致学生学习能力与职业动力低下的重要原因。虽然学习能力不足与“00后”的自身因素存在直接的联系,然而在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及校园环境中,也存在着诸多影响学生学习动力的原因。如果高职院校不能有效探析各层面的影响因素,将导致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体系、教学方法难以形成针对性的教育格局,进而影响高职院校整个人才培养机制的构建与落实,给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三、“00后”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深层原因

(一)高职院校因素

在扩大招生政策持续推进的过程中,我国高职院校的整体生源规模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但在生源增长的同时,高职院校却忽视了教育模式与教育现状的辩证对立关系。即在传统的教育格局下,高职院校能够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开展人才教育工作,然而在学生规模日渐增长的背景下,高职院校不得不改变传统小班制教学模式,采用大班或合班模式,使教师的任务量不断提升,进而难以关注不同学生的心理动态及主观感受,直接影响到高职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应用,使学习效率及质量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而在教学层面,基于学生规模持续增加,师生间缺乏有效的师生互动、情感交流及专业探讨等活动,教学手法较为单一,主要采用传统、缺乏灵活性、形式呆板的教学方法及模式,严重影响着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而多年后,扩大招生对高职教育的影响依旧存在,不仅没有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更没有结合“00后”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形态特点,利用教学机制,提升“00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专业归属感,使高职教育在新时代挑战下,逐渐陷入教育困局。

(二)学生本身因素

首先,在学生层面,学生动力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对所修专业的激情与热情,不能全面认识或理解专业教学在职业发展中的价值,导致学生逐渐丧失专业学习动力,失去对未来职业的发展规划。其次,在意识形态层面,学生学习动力不足与社会不良言论的散播与发展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其中“无用论思想”“人脉论言论”对学生的专业学习活动的影响最为明显,甚至有的学生班级将“认真学习”看做“死读书”的代表,使“00后”学生群体难以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导致学习动力严重不足。其本质原因在于高职院校忽视学风、校风的建设或相关构建机制的不完善与不全面。再次,在主观层面,“00后”思想较为活跃、对互联网存在着严重的依赖心理,在价值理念上,崇尚思维自由、行为自由。因此,传统的教育体制、管理制度及教学模式难以适应学生自身的发展需求,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尤其在枯燥的理论教学中,学生将难以全面而有效地投入理论学习中,使自身的学习动力不断降低。最后,职业发展不明确。根据社会学习理论的主体思想,学习者要想充分获取教学知识,应逐渐构建出能够满足自身职业需求的阶段性目标,如果学生对职业需求不能形成正确的认识,将导致学生缺乏应有的学习动力。

(三)社会发展原因

扩大招生政策不仅影响了高职教育的教育格局,更影响着我国普通大学教育的格局,使学生总体规模呈现出直线上升趋势。因此在当前的求职市场中,存在严重的供大于求的问题。由于高职院校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中下层位置,存在核心竞争力严重不足的问题,导致部分高职学生难以找到理想的工作岗位,进而形成错误的思维意识。然而这种思维意识并非静态的,而是在网络交流中不断发展,不断变化,进而影响到“00后”学生对整个就业环境判断的动态过程。如果以专业对口的角度出发,我国高职学生的就业率应比本科学生高,能够较快地找到合适的工作。而现实并不乐观,造成这种就业局面的原因,主要是教师缺乏对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视,忽视就业指导在课程教学中的渗透价值,从而难以提升“00后”学生的学习动力及热情。此外在家庭层面,我国“00后”家长普遍存在“中学管学习,大学管生活”的观念,即在“00后”学生步入大学阶段后,很少再对学习进行过问和督促,导致学生在思想理念上存在严重的松懈。

四、提升“00后”学生学习动力的策略

(一)转变教学格局

首先,高职教师应在以“职业为导向”开展教学体系构建中,明确高职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行为特点,通过构建教研小组的方式,对“00后”学生的认知特征与学习规律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探寻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渠道。其次,深入贯彻“学生本位”思想,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围绕学生的情感需求、职业需求、精神诉求,开展各项教学体系构建工作。即以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作为课程制定的标准,而非学生的知识体量,以此打破传统应试教育对高职教育的影响。再次,要加强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结合能力,使课堂理论教学能够得到社会实践的论证与应用,让学生真正了解到专业理论知识的重要性与实效性。进而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提升专业教学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最后,注重职业教育的渗透。职业教育不仅在学生就业阶段具有着重要作用,更在学生专业学习中,发挥着难以替代的指导作用。换言之,通过职业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明确自身的职业需求及发展方向,使后续的专业教育更具有针对性。

(二)构建职业需求

在教育环境的革新中,教师需要从职业需求的层面,探寻能够提升“00后”学生专业学习动力的途径。职业需求主要指学生对职业行为的渴望与追求,具体包括精神需求与物质需求等层面,其中物质需求主要指,学生通过岗位工作所获得的物质财产、社会地位等需求。而精神需求则指知识获得、技能提升、能力发展、地位提升、价值实现等需求。所以在针对“00后”的课程教育初期,高职院校应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性格特点,从专业发展、职业规划、就业方向等层面,调动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具体可从岗位工作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社会发展的需求度、岗位的晋升机制及职业的发展前景等层面,构筑学生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专业教师应不断强化学生的职业需求,使学生意识到专业知识与职业需求的内在联系,进而从主观层面上,提升“00后”学生的学习动力。而针对学生对专业教学不感兴趣的问题,专业教师可利用互联网交流的方式,探讨学生真正的职业需求,进而通过情感交流,将学生个体的职业需求转化为专业学习需求,帮助学生实现自身的理想诉求。

(三)加强环境建设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行为特点,高职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加强班风建设、学风建设,使社会不良言论失去滋生的土壤,以此提升高职学生参与专业学习的质量与效率,此外,在教学过程中,高职教师应根据课程与专业的结合程度、社会发展的契合程度,对课程体系进行整理与删减,使其更具有针对性与实效性,使学生能够通过科学合理的知识体系,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理论教学或实践教学中,应以通俗易懂、幽默风趣的语言,阐述相对枯燥的理论知识,也可利用移动智能设备,将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从而使复杂而枯燥的理论知识更加简单易懂。在家庭层面,“00后”家长需要时刻督促学生的专业学习,提升学生对专业学习的重视,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在社会层面,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应出台相应政策体系,扭转用人企业“唯学历论”“维背景论”的问题,使企业将用人标准逐渐集中到“人才能力”的层面上,以此构建出良好的社会就业环境,提升“00后”学生的学习动力。

五、结语

高职教育在我国职业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引导作用,能够有效弥补高等教育在实践教育层面的弊端,提升教育事业在社会和市场经济中的地位。然而在新时代背景下,“00后”学生的学习动力问题向高职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极大制约着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对此,高职教育应深入研究“00后”学生的思想特征及行为特点,从改变教育格局、构建职业需求及加强环境建设的层面,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与能力,以此为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层面动力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学习动力不足如何自给自足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10)
健康到底是什么层面的问题
动力船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策略探讨:有效音乐聆听的三层面教学研究(二)
策略探讨:有效音乐聆听的三层面教学研究(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