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策略

2020-03-03刘国联

关键词:产教双创课程体系

刘国联

(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0)

“双创”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由2014年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提出,双创的目的在于让国人在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中同时实现精神追求。我国在2019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中明确指出:“职业院校应根据自身特点和人才培养需要,主动与具备条件的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合作。”这为我国现阶段传统金融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布局调整期间,深入探究怎样与企业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整合各方力量全身心投入双创教育中,真正实现校企双方合作共赢,基于产教融合建设协同育人双创教育体系等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产教融合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

(一)产教融合是双创意识与能力提高的根本动力

首先,产教融合是高职院校广大师生双创意识形成的主要源泉。高职教育内容与企业实际生产环节完全脱离,理论与实践相背离的情况普遍存在。从主观意识上看,某些高职院校的教师和学生对实施双创教育缺少正确的认知,错误地认为双创和教学质量提高、当地经济建设之间没有太大关系,并没有将产教融合下的高职院校双创教育提高到应有的位置上。面对这样的情况还需高职师生及时转变传统思想提高对双创教育的重视,积极探寻产教融合与双创教育之间的契合点。其次,产教融合为高职学生双创素养和能力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课堂教学模式会随着产教融合而发生巨大变化,充分实现了产业与教育教学的有机结合,不仅有助于培养高职学生与企业的沟通能力,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二)产教融合是双创教育实效性增强的现实需要

高职院校开展双创教育的明显特征便是实践性,作为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双创教育效果和质量与社会实际需求之间有着紧密联系,因而对社会实践活动也有着较高要求。从整体上看,高职院校实施双创教育后,职业教学质量没有明显提高,不能满足当地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尚未实现产教融合。就是说如果教学活动与行业企业的实际生产活动相脱离,那么教学效果将受到影响,呈现下降趋势。双创教育基础理论知识中没有引进现实生产中的先进技术与工艺等内容,并且实践教学没有向更深层探索与发展,导致教育质量无法提升。这也从侧面表明了,产教融合是高职院校利用双创教育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更是其现实需要。

(三)产教融合是双创教育资源整合的根本性保障

近年来,我国对当代大学生双创教育愈发重视,高职院校双创教育虽然发展时间不长,但却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发展态势良好。高职院校拥有丰富的双创教育资源,可大部分资源不够集中,并且还存在资源闲置、使用率较低等问题,极大程度地阻碍了双创教育教学的进一步发展。产教融合是有利于深化政府部门、院校、企业及行业组织间合作关系的模式,它利用资源整合、育人力量联合、缩减教育成本,能够实现各个主体利益的最大化,有助于促进高职院校双创教育教学发展。

二、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观念意识落后,双创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党中央立足于经济建设以及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深刻意识到双创教育对我国日后发展的重要性。可由于双创教育在当今社会以及经济领域中尚未体现出自身的实际作用,并且我国高职教育长时间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导致高职院校教职员工和学生尚未对双创教育产生正确的认知,这是目前高职院校双创教育无法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原因。许多高职院校虽设置了双创课程,但几乎都是选修课程,相应的学分并不高,加上教师重视程度不够,致使学生只是为了凑学分而选择双创课程,缺少参与双创教学活动的积极意识。同时,高职院校的双创课程通常局限在理论知识上,缺乏实践训练,使双创教育最终流于形式。

(二)课程体系不全,降低双创教育教学质量

双创教育涉及的内容较多,其实践活动有着一定难度。双创课程体系的整体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理论知识结构与专业能力的发展,对他们双创素养和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影响。因此,高职院校应构建科学完善的双创课程体系。可现阶段许多高职院校双创课程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课程覆盖范围小,缺少普及性的双创课程体系。某些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人员和授课教师对双创教育认知出现偏差,单纯地认为双创教育仅为那些想要自主创业的学生而服务,因而在实际教学中重点培养这部分学生,导致教学活动安排过于单一,存在明显的倾向性。二是课程质量偏低。由于我国当前并未形成统一的双创教育模式,也未创编规范的课程教材,所以在教学方式方法上还不够成熟,教学模式也不够完善,导致双创课程教学质量偏低。高职院校需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基于以往教学经验自主探索双创教育模式并编写课程教材。

(三)人才培养规划,不适应当地经济与产业发展

对于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特征来说,虽然大部分高职院校是面向全国广泛招生,但事实上,高职院校的学生来源具有显著的区域性和当地化特征,培养的专业人才也基本选择在本地就业。因此,高职院校双创教育应理性结合当地经济发展形势以及产业生存模式,在教学实践与课程安排上充分体现出区域特征,这样才能构建有别于其他高职院校的双创教育体系和模式,才能有效提高本校的双创教育质量。可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双创教育并不具有针对性,在专业设定上相对分散,尚未形成一定的规模与特点。与此同时,还缺少兼具理论和实践教学素养的优秀教学团队,进一步阻碍了双创教育教学的发展,导致培养的人才无法满足当地经济建设的现实需要。

三、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策略

(一)更新观念,加强对双创教育的思想认知

高职院校应及时更新传统思想观念,全面扭转当下双创教育尴尬的发展局面,具体应提高广大教师对双创教育的重视程度,更新教育管理人员与授课教师的双创教育思想,并逐渐培养学生的双创意识。首先,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人员应深刻意识到双创教育对高职教育质量提高的积极作用,同时也要了解双创教育现已成为我国经济长足发展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驱动力。教育管理人员应以强烈的责任感与高度的使命感引领双创教育的深层发展,使其向普及方向迈进,特别是要在双创教育中体现出产教融合特征,在促进产教融合的同时强化对双创教育的扶持。其次,高职院校授课教师应意识到双创教育对广大学生综合素养与能力提升的关键作用,更要意识到产教融合对双创教育发展的巨大影响。授课教师应积极转变自身传统教育思想,结合产教融合实际情况,密切关注本地市场动态与经济发展趋势,不断探索双创教育可行性发展道路,在加强学生专业理论素养和技术水平的过程中,进一步加大对学生双创精神的培养与挖掘力度,将含有创新力的思想理念渗透到院校双创教育体系建设中。最后,高职学生应意识到双创意识与能力在自身综合素养提高、职业生涯发展中的宝贵价值,应鞭策自己踊跃加入到双创教育教学活动中。

(二)创新课程,制定科学完善的双创课程体系

双创课程体系是高职院校实施双创教育的前提条件,是开展双创教育工作的切入点。因此,高职院校应提高对双创课程体系研究与构建的重视,特别是在双创课程体系中充分突出产教融合的特点及精神。高职院校要确定自身的办学方向,围绕培养高素养、强技能专业人才这一目标,将专业教学、双创素养教育以及实践教学进行有机结合,进而依托产教融合构建完善的双创课程体系。以理工科专业为例,双创课程体系构建应注重人文社科教育,并在实践中加强团队合作、交流配合与企业运营管理等相关能力的培养,充分弥补理工科在人文素养培养方面的不足。而人文专业的双创课程体系,则要在构建中强化理性思维锻炼,同时加大实践能力培养力度。无论是哪类专业,都要在产教融合的基础上构建双创课程体系,真正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最大程度地发挥双创课程体系对学生综合素养与能力提高的促进作用。

(三)注重实践,打造产教融合的双创实践平台

产教融合需要实践训练平台的支撑,高职院校应将建设双创教育实践基地作为根本目标,积极努力拓展校内双创实践平台。首先,高职院校应健全双创协同育人制度,强化与本地政府部门、教育管理部门的联系,深化校企合作,构建院校和政府、企业、业内组织、事业单位共同培养专业人才的新制度。其次,高职院校应加大对当地经济及产业形势的调研力度,全面了解和分析不同企业当前对专业人才的详细需求,掌握当地市场变化情况,根据社会现实需求来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此提高双创教育的实效性、科学性。再次,高职院校应积极发挥自身的育人主体作用,不断拓展双创教育融资通道,合理分配各类双创教育资源,加快院校实践训练基地与双创园区建设进度。在建设方面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要健全基础设施,为双创实践提供良好的场地、设施及工具等;二是要为学生自主创业提供优质服务,比如创业优惠政策、创业资金申请、技术专业指导等,尽可能帮助学生减少双创实践中的障碍;三是要结合大学生双创园区建成的具体成果,积极引进、对接社会性质的风投,以便提高学生双创成果的实际转化效率。

四、结语

高职院校全面开展双创教育是推动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现实要求,更是促进高职教育向更深层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高职学生自我素养和能力提升的必然要求。要让高职院校双创教育达到预期效果,使其真正落到实处,就需要在产教融合的引导下合理有序开展双创教学活动,不断深化行业企业与高职院校间的合作。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做到职业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统一协调,实践和理论教育的深度融合,进而培养出专业能力强、理论基础扎实的高素养应用型人才。

猜你喜欢

产教双创课程体系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