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发展生态优先全力打造全省农业现代化 “敦化样板”

2020-03-02刘岩智

新长征 2020年2期
关键词:现代农业全省农业

刘岩智

敦化市是全省区域面积最大的县级市,也是农业大市。近年来,敦化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省委决策部署,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方针和高质量发展要求,以建设实力敦化、活力敦化、魅力敦化为主线,以工业化思维推动农业“接二连三”,扎实推进现代农业提档升级,在全省14个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县市考评中排名第一,代表全省县市顺利通过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专项督查。

坚持高位推动,以乡村振兴带动农业全面现代化。敦化市以“乡村兴则县域兴”的战略视角,立足全省看敦化,着眼全局谋发展,把现代农业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之举,努力在全省现代农业发展中站前排、争上游。一是高站位运作。成立领导小组、组建乡村振兴办公室,由敦化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充分发挥牵头抓总的作用,实行“三级书记、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统筹做好决策参谋、沟通协调、政策指导,推动落实各项工作。实际工作中,各包保部门齐上阵、乡镇村屯全作战、社会力量尽参与,形成上下联动、层层落实的强大合力。二是大视野规划。以建设“全省乡村振兴试验区”为蓝本,带动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精心出台“1+10”政策保障体系,布局规划“一带五区”,搭建乡村振兴“四梁八柱”,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根。三是大手笔投入。采取“向上争取、财政奖补、部门包保、农民自筹、社会捐助”的办法,市财政两年投入1.2亿元,撬动社会资金12亿元,实现了“四两拨千斤”的良好效果。2019年投入各类涉农资金7.6亿元,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十项行动”,形成“众人添柴、多元投入”的大格局。

构建三大体系,推动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坚持打资源牌、走特色路,努力发掘和放大自身优势,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实现了稳产增效。一是优化产业体系。始终把发展农业产业牢牢抓在手上,立足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依托“吉港澳中医药健康产业合作区”和全省“一主六双”医药走廊建设,布局发展44平方公里“中国北方道地药材种植养殖园”,敖东、华康、紫鑫、金赛、三九等知名药企纷纷入驻,建成人参、平贝母、灵芝、梅花鹿四大基地2300多公顷,人参年产量占延边州四分之一,敦化市被评为全国食用菌产业优秀主产基地市、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国家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二是完善生产体系。“两区”划定工作领跑全省县域,建成高标准农田150万亩。出台《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实施方案》和《水资源管理办法》,制定农业水资源利用和控制两条“红线”。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两年落实农机补贴9068万元,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7.6%,荣获全国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2019年实现粮食总产量75万吨。三是构建经营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为主导发展适度经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到5339家。以合心农业机械化生产合作社、雁鸣湖种业农场等为主体,构建“全过程社会化服务体系”,“企业+基地+农户”日趋成熟,州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70家。加快土地确权,推进“三权分置”试点和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土地规模化经营实现50%,流转率突破40%,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筑牢生态底线,走出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坚持绿色兴农、质量强农,不断畅通现代农业绿色发展新路径。一是坚持“旅游兴农”。擦亮“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金字招牌,突出在“旅游+农业”上作文章,沿201、302国道建成2条乡村旅游示范带,差异化打造36个示范点,着重建设20个旅游村和休闲屯。开展“珍珠链”通连工程,做靓“吉祥六鼎山”“雁鸣湖温泉”“老白山雪村”“寒葱岭红叶”“小山村花海”等旅游名片,小山村、腰甸村先后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二是发展生态农业。实施黑土地保护、米豆轮作、增施有机肥等措施,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开展“三品一标”认证,打造一批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2019年监测面积达到200万亩,其中食用菌、棚膜蔬菜“三品一标”认证率实现45%以上。扎实做好生态环保,务实推进中央和省环保督查反馈问题整改,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工程,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秸秆禁烧、废弃砂场恢复成效明显,国家生态功能区环境质量考核取得优异成绩。三是建设美丽乡村。全面落实全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会议精神,坚决打好“第一场硬仗”,加快实施三年行动,出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方案》,开展“百村美丽、百村宜居、百村整洁”工程,实施村庄清洁春秋大会战,重点抓好“四好农村路”“厕所革命”、危房改造,完善安全饮水、垃圾转运、污水处理等设施,扎实推进“六清”“六必拆”,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90%,建成省级美丽乡村56个,敦化市已成为新一轮人居环境整治典范。

推进业态创新,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注重科技与人才并重,让发展动能强起来,不断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一是强化科技支撑。推广新技术应用、开办田间学校和加强种植示范园区建设,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实现95%,单产提升到每亩575.4斤。实施特产业、畜牧业标准化规模化种养殖,食用菌单产增长12%以上,规模化养殖比例达到80%。二是强化人才支撑。坚持培育和引進两手抓,通过“技术培训、田间指导、试验示范”等方式,针对不同产业、不同品种、不同群体开展个性化培训,着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加强对返乡创业的支持和引领,建成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基地10个。近年来,返乡创业人数达1128人,带动就业7000余人,被评为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县。三是强化网络支撑。发挥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作用,依托大德创客园、开犁网、村淘等平台,实现农产品、生产物资、农技服务的线上线下互动,建成开犁网服务站240个、村淘服务站23个,实现农村电商服务和仓储配送体系行政村全覆盖。2019年前三季度,开犁网交易额795万元,销售农资1222余吨;电商交易额33.7亿元,增长17.1%。

(作者:中共敦化市委书记)

责任编辑/李   艳

猜你喜欢

现代农业全省农业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2020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公示公告
我省3园区入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
忻州市:光伏扶贫总量全省第一
我省初步建成全省湿地保护体系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拟入选“互联网+”现代农业百佳实践案例公示名单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
前三季度山东县域经济生产总值占全省94%
农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