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树林间复合种植模式和造林技术探究

2020-03-02李树兴

南方农业·中旬 2020年11期
关键词:造林技术杨树

李树兴

摘 要 杨树是公主岭地区营造公益林、防护林和道路绿化、乡村美化、义务植树的主要樹种之一。近年来,杨树林间复合种植模式受到广泛关注,在增加林农收入、促进林间经济发展、实现林农双丰收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基于此,分析杨树林间复合种植的主要模式、益处和技术要点。

关键词 杨树;林间复合种植;造林技术

中图分类号:S792.1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32.052

公主岭市地处吉林省中西部,东辽河中游右岸,属中温带湿润地区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5.6 ℃,年平均降水量594.8 mm,土壤养分丰富,较为适宜杨树生长。为提升杨树造林及林农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探索杨树林间复合种植模式和造林技术并广泛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 杨树林间复合种植的主要模式

公主岭市地貌主要分为南部山地和北部平原两大类型,全市主要林种为防护林和用材林。基于公主岭市的温度、降水量、光照及地貌等因素,选择了杨树作为造林的主要树种之一。在栽植技术中,杨树林间复合种植模式因有效利用林地空间和水、热、光照,为杨树生长创造更有利的条件,而日益受到重视。当前杨树林间复合种植模式主要有以下4种。

1.1 “林+苗”复合种植模式

“林+苗”复合种植模式即林苗一体化种植模式,是利用杨树苗木定植后,林地郁闭度较低、湿度和光照较适合其他苗木生长的有利条件,在杨树林间培育其他树种苗木的种植模式。实行“林+苗”复合种植模式,可以有效利用土地,减少培育苗木所占用的耕地,降低育苗成本。同时,还可以营造短期的混交林分,增加林分的生物多样性[1]。

实行林苗一体化种植,通过合理搭配树种,实现了同时抚育杨树并培育其他苗木的目的,提升了抚育管理的科学性,也提高了林地的生产效益。

1.2 “林+菜(菌)”复合种植模式

“林+菜(菌)”复合种植模式是利用公益林等造林密度较小的杨树林间空闲地带,种植大棚蔬菜及食用菌。在公主岭地区,因农田防护林造林密度大、林间空闲区域小,难以进行林间种植。所以,通常利用公益林林间区域,搭建大棚种植茄子、辣椒等蔬菜,或露天种植西瓜、大头菜等水果、蔬菜。

在部分立地条件较好的杨树林,还可以在林下种植香菇、木耳等食用菌。以黑木耳为例,杨树林造林初期的郁闭度虽然较小,但也能为黑木耳生长创造空气湿度大、光照弱、负氧离子丰富的环境。而黑木耳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菌渣、废菌包经过处理后能为杨树提供大量有机肥料,进而改良林间土壤的理化性状。同时,栽培食用菌可以抑制林间杂草的生长,降低松土除草的人力、机械成本,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2]。

1.3 “林+药”复合种植模式

“林+药”复合种植模式即杨树林间的林药间作种植模式,在杨树林间空地上种植价值较高的中药材。在公主岭地区适合种植的中药材品种有很多,如苦参、党参、蒲公英、板蓝根、当归、黄芩、防风、桔梗、白芷、大黄和益母草等。在选择中药材品种时,要把握好造林时间。例如,造林后1~2年可以选择一年生或两年生的药材,如板蓝根、蒲公英等;造林第3年起,如果林间条件适合可以选择三年生的药材如桔梗、苦参、防风等。

林药间作模式下,主要通过种植中药材过程中的整地、松土、除草等环节,改善林间土壤条件,促进林木快速生长,同时又能大幅提高经济效益,一举多得。

1.4 “林+农”复合种植模式

“林+农”复合种植模式是杨树林间复合种植最常见的模式,也是应用最广泛的模式。因为林农间作是在杨树林间空闲地带种植当地常见的作物黄豆、花生等,农作物的种植技术已经完全成熟,耕作也与大田作物同时进行,农民既不需要从头学习作物的种植技术,投入的生产成本也较小。林农间作只适合幼林期的杨树林,因为杨树生长较快,当林间郁闭度较高时就无法为农作物提供充足的光照和养分了。而林农间作之所以选择黄豆、花生等矮棵作物,是因为可以避免与苗木争夺光照、水分,又能够提高林间土壤的氮素含量。同时,黄豆、花生的根系较短,有利于在林间形成苗木、作物相对独立的生长空间,避免竞争。

2 杨树林间复合种植模式的益处

2.1 有利于充分利用光热水肥和土地

林间复合种植模式大大增加了林地植物群落的叶面积,因此可以更加充分地利用光能。同样,复合种植也可以更加充分地利用水分、积温。而杨树苗木与蔬菜、药材、农作物对营养的需求种类和数量并不完全相同,也大大提高了土壤中各种养分的利用率。同时,林间复合种植可以营造立体种植模式,充分利用有限的可种植树木、作物的土地,增加单位面积上的产出。在粮食安全愈发重要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期,杨树林间复合种植无疑具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3]。

2.2 有利于促进苗木生长

公主岭地区杨树造林主要以砂壤土地块为主,土壤有机质含量和肥力均较低。而采取复合种植模式,一方面通过耕作制度可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提高土壤的通风透气性;另一方面,种植药材、蔬菜和农作物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逐渐提高土壤肥力,促进苗木生长。同时,由于林间地表被作物覆盖,减少了杂草数量和林业害虫的发生概率,也有利于苗木的快速健康生长。

2.3 有利于保持水土,提高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林间复合种植增加了林间土壤的覆盖率,既能减少水分蒸发,又能减少降雨和地表径流造成的水土流失,提高苗木成活率。复合种植还能实现林木与经济作物的共同生长,实现林木与作物的双丰收,提高了生态效益和农民的经济效益。

3 杨树林间复合种植造林技术要点

3.1 “林+苗”复合种植造林技术

杨树林苗一体化种植要注意的4个关键技术。1)造林地块的选择,要求地势平坦,土壤肥沃。2)选择共生苗木时宜选择针叶落叶树种、耐阴绿化苗木。避免选择阔叶树种苗木,以免造成对杨树苗木的竞争。3)设计合理的造林密度。杨树生长快速、树干粗壮、树冠面积大,营造生态公益林和用材公益林需要较小的造林密度。加之进行复合种植,就更需要足够的种植空间,为杨树和共生苗木构建和谐的生长空间。4)逐步探索林苗的科学搭配,实现杨树与其他苗木良性共生,积累林苗一体化种植经验,提高林苗一体化种植的产业化水平[4]。

3.2 “林+菜(菌)”复合种植造林技術

“林+菜(菌)”复合种植造林中,杨树幼林抚育管理按照技术规程进行即可,但要特别注意的是杨树病虫害防治应以生物防治、人工防治等无公害防治技术为主,尽量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以免对蔬菜、食用菌造成药害。除人工捕捉,释放啮小峰、赤眼蜂、捕食螨等防治方法,要重视无公害防治方法的应用。如选择健壮、抗病虫性强的优质苗木,从源头增强抵御病虫害的能力。做好抚育管理,适时在夏季和秋季进行松土除草,改善林间和土壤环境。科学施肥,把好追肥关。结合松土、翻耕追施氮肥、钾肥和微肥,既能破坏害虫越冬的土壤环境,又能为杨树提供充足的营养成分。

3.3 “林+药”复合种植造林技术

“林+药”复合种植要掌握好3个关键技术。1)地块整理和土壤培肥。造林地块在整地时要做到平整、细碎、无坷垃石块,后期才能确保林药间作的土壤质量。中药材对土壤肥力的要求较高,需肥量大,因此要提前做好造林地块的土壤培肥工作。整地时,要施入足量的优质农家肥,还要根据不同的中药材品种施入特定肥料。如种植蒲公英需要在林间地施入混合过磷酸钙的马粪,种植白芍可以施入腐殖土,以使草药获得充足的养分。2)根据造林年限确定中药材品种。幼林期林间郁闭度低时,可种植板蓝根、桔梗等喜光药材。成林后可种植细辛、苦参等耐阴药材。3)避免重茬。种植过中药材的林间地块一般3年内不能重茬,否则严重影响中药材的生长[5]。

3.4 “林+农”复合种植造林技术

林农间作技术较为成熟,主要注意3个关键点。1)农作物要与杨树保持足够的距离,一般幼树两侧0.5 m内不能耕种,以免作物争夺幼树的营养和水分。2)林农间作的农作物必须是秋季收获的作物。如果种植夏季收获的作物,会因收割作物而引发林间环境的强烈变化,不利于杨树幼树的生长。3)加强对幼树的保护。一方面,在对农作物进行除草、防治病虫害时,避免对幼树产生药害;另一方面,幼树树干、根系较为脆弱,在农作物耕作时要避免损害幼树,影响幼树生长发育。

4 结语

杨树林间复合种植模式和造林技术兼顾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充分利用了有限的土地资源,增加了土地产出,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加强这种模式和造林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必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立刚.杨树林间复合种植模式及造林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8,38(18):201.

[2] 魏东晨,陈合志,李小朋,等.生物防治,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发展趋势[J].中国林业,2004(1):34.

[3] 王小峰,龙剑英,肖仁剑.林下经济模式研究及其产业发展对策[J].中国林副特产,2018(10):80-82.

[4] 王旭.试析杨树林间复合种植模式及造林技术要点[J].农民致富之友,2015(18):118.

[5] 孙国龙,王磊,宋伟.林苗一体化建设和经营初探[J].安徽农学通报,2015(22):87-88.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造林技术杨树
跟踪导练(三)
跟踪导练(五)
高跟鞋
有关营林防病措施的研究
半干旱地区中的侧柏造林技术有效运用分析
提高干旱区造林成活率的理论与实践
繁昌县沿江滩地杨树造林技术
针叶树容器育苗造林技术研究
漫画四幅 杨树山等
杨树上为什么会有许多“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