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藜麦主要病虫害防控探究

2020-03-02王生萍王建鹏王红旺姆

南方农业·中旬 2020年11期
关键词:虫害病害防控

王生萍 王建鹏 王红 旺姆

摘 要 藜麦相对于我国传统的粮食作物,不仅有超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还有独特的药用价值,近年来由于人们对藜麦的认可度越来越高,其需求量和种植面积随之增加,但其种植过程中的病虫害问题频繁出现并逐年加重。因此,从病虫害的为害症状和化学防治角度介绍我国藜麦各种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旨在促進藜麦病虫害的防控。

关键词 藜麦;病害;虫害;防控

中图分类号:S435.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32.014

藜麦(Chenopodium quinoa)又称为藜米、昆诺阿藜、南美藜,是藜科藜属一年生双子叶草本植物,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为印第安人传统食物,有“粮食之母”“超级谷物”等美誉[1]。藜麦具有超高营养价值,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认定其为非转基因营养食品,被称之为丢失的远古“营养黄金”。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也曾对藜麦进行细致全面研究,将其选为人类执行长期性太空任务的闭合生态生命支持系统粮食作物[2]。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大学曾对藜麦的氨基酸成分进行评估发现,藜麦必需氨基酸含量高于传统的粮食作物,且富含一般谷物缺少的赖氨酸[3-4]。2014年王黎明统计发现,藜麦的维生素、脂肪酸、矿物质含量较常见谷物(小麦、玉米、水稻等)丰富且全面[5]。藜麦不仅食用价值高,而且经济效益好。在2011年,山西省静乐县娑婆乡人民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组建了藜麦协会、专业合作社、加工厂等,至2015年,当地藜麦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到667 hm2,每667 m2收入1 900元,比种植传统作物每667 m2增收1 000元,当地农民的生活面貌焕然一新[6]。藜麦适应性强,不仅耐旱、耐盐碱,而且抗瘠薄、抗寒,在西藏、青海、甘肃等地区推广,不仅能调整高原地区的产业结构,还给当地农民提供了一条致富道路。除此之外,藜麦植株颜色鲜艳,可培育出多种不同颜色的品种,作为旅游资源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具有很好的商业化种植前景[7]。藜麦除了有超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相对于我国传统粮食作物,其还有较高的保健和药用价值。相关学者曾研究发现,藜麦膳食纤维含量相当于全谷物食品,能调节肠道健康,促进胆固醇代谢,预防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结肠癌等,而且其持水性强,适合减肥人群食用,是健康的饮食选择之一,也是目前国际市场上常用的减肥食品[8-9]。2018年焦红艳、高文庚等对藜麦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发现,其含有K、Fe、Zn、维生素、叶酸等,可满足孕中晚期妇女的营养需求,对孕期妇女健康有促进作用[10]。申瑞玲等、焦梦悦等、刘盈盈等研究发现,藜麦富含维生素、多酚、类黄酮类、皂苷和植物甾醇类物质,具有解热、镇静、抗氧化、抗癌、降糖降脂、抗炎抗菌等多种

作用[11-13]。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将藜麦认定为唯一一种能满足人体基本营养需求的单体植物,联合国大会将2013年定为“国际藜麦年”[14]。

近年来,人们逐渐意识到藜麦的营养价值,对藜麦的品质和风味有了更高要求,其种植面积也不断扩大,在其生长过程中各种病虫害也相继出现,且呈逐年加重趋势。目前,已报道的藜麦病害有壳二孢叶斑病、钉孢叶斑病或尾孢叶斑病、南美藜黑斑病、南美藜叶斑病、南美藜穗枯病、南美藜褐斑病、藜菌核病、南美藜叶霉病、南美藜霜霉病、黑秆病、病毒病、根腐病、炭疽病等,其中霜霉病和叶斑病对我国藜麦种植为害最严重;虫害有象甲、蛴螬、金针虫、地老虎、蝼蛄、金龟子、豆芫菁、小菜蛾等[15-30]。

目前,我国农药市场上尚无针对藜麦各种病害的农药销售,相关学者也仅初步探索了防治藜麦各种病害的化学杀菌剂。因此,通过文献调研,探索藜麦各种病虫害症状及其防治措施,为藜麦种植户从宏观角度认识和判断藜麦各种病害及其防治提供便利,为此后针对藜麦病害的农药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1 藜麦霜霉病

1.1 症状

藜麦霜霉病是一种世界各地均会出现的病害,在湿润种植区普遍发生。该病在我国多个藜麦种植区均有发生且为害严重。2018年,殷辉、周建波等人对我国“藜麦之乡”山西省静乐县藜麦种植区进行调研后发现,藜麦霜霉病除了使植株新老叶都感病外,还会导致叶片失绿萎蔫脱落,使籽粒空瘪,严重地块发病率高达95%,减产40%左右[19]。同年,曹宁、高旭等人发现藜麦霜霉病使贵州藜麦种植区部分地块绝产[20]。Choi等和Testen等从植物生长特性和遗传分子等方面对比地理起源不同的霜霉病病菌时发现,不同种植区的藜麦霜霉病病菌种群不同[17-18]。

藜麦不同品种感染霜霉病时症状不同,在安第斯山脉等藜麦种植区霜霉病表现症状为叶片有明显粉红色霉层,后期叶片枯黄、脱落、籽粒空秕,在部分品种上表现为黄色病斑[16-18]。我国山西省藜麦种植区霜霉病症状表现为初期叶正面病斑形状不规则,淡黄色,病健交界清晰,有时在叶片上出现较少淡粉色或淡灰色霉层,至发病中期,叶片两面表现出不同症状,正面出现粉红色的病斑,背面为淡黄色并伴有霉层出现,发病后期叶片枯黄、掉落[19]。叶片受损,进而影响光合作用,对藜麦的生产造成损失。贵州省藜麦霜霉病症状期初叶片发黄,进而变红[20]。宁夏回族自治区藜麦种植区藜麦霜霉病症状表现为病斑初期呈小点,边缘不明显,后扩大成不定形状的病斑;病害由下向上扩展,干旱时病叶枯黄,湿度高时坏死腐烂,严重时整株叶片变黄枯死[22]。

1.2 防治措施

藜麦霜霉病病菌传播主要通过雨水或风,温度高时更易感染发病。防治霜霉病时,完全根治比较困难,可通过筛选出抗性品种、选择合理的种植方式、进行营养管理、控制种植密度等方式进行防治[20]。宁夏绿峰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研究发现,可通过降低田间湿度,依据田间需水情况进行灌溉;减少田间菌源,及时拔除侵染植株;采用药物,发病时选用50%溶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66.8%霉多克可湿性粉剂800~100倍液喷雾,将药液喷到基部叶背面等措施进行防治[22]。2017年,贺健元研究发现藜麦霜霉病发生也可用80%稀酰吗啉水分散粒剂2 000~3 000倍液喷雾防治,还可用25%嘧菌酯悬浮剂1 000~2 000倍液、80%霜脲菁水分散粒剂2 500倍液、25%精甲霜灵2 000~2 500倍液、霜霉威600倍液喷雾防治[26]。

2 藜麦根腐病

2.1 症状

根腐病主要由真菌、线虫、细菌引起,主要为害植株根部,造成根部腐烂,导致水分和各种营养无法供应给茎叶,叶片发黑变黄,严重时植株枯萎、死亡[20-21]。此病害主要侵害根部,多从根尖开始侵染,使得植株根系呈褐色,并逐漸向上扩展,最终导致根系坏死腐烂[22]。

2.2 防治措施

藜麦根腐病的发生主要在每年的7—8月,降雨多,气候湿润,土壤透气性较差,病菌可快速侵入植株。要防治藜麦根腐病,就要在雨后及时排水,拔除病株,并在病穴撒生石灰灭菌,阻止其进一步蔓延;施肥时应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并以氮、磷、钾肥配合使用。发病时可选用98%恶霉灵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或用45%特克多悬浮剂1 000倍液在植株的根部、叶面喷施,减缓病害,如根腐病为害严重,可用生命一号或甲霜恶霉灵

灌根[20-22]。

3 藜麦炭疽病

3.1 症状

藜麦炭疽病在我国少部分种植区发生,主要为害藜麦叶片和茎秆。叶片染病,初期呈现近圆形病斑,后期逐渐变大呈不规则形,受害严重植株叶片上病斑密布,相互连接,致叶片枯死;茎秆染病初期为水渍状坏死,严重时发病部位以上的茎、叶萎蔫枯死[22]。

3.2 防治措施

防治该病可在播种前用50 ℃左右温水浸泡种子

15 min,发病时及时清理并销毁病残落叶;也可用40%福星乳油8 000倍液或40%骏立克可湿性粉剂8 000倍液,每7~10 d防治一次,连续防治1~3次[22]。

4 藜麦黑秆病

4.1 症状

在植株抽穗后,从茎基部开始发病,发病初期病斑为灰白色,发病后期病斑颜色加深至黑色,扩展为不规则梭形,严重时病斑扩展至整个植株,使整个茎秆变为黑色,植株枯死。贺健元曾对山西省出现的藜麦黑秆病典型症状的植株进行研究,发现引起藜麦黑秆病的病原菌为茎点霉(Phoma tabifica)[26]。

4.2 防治措施

藜麦黑秆病借风雨传播为害,一般在雨后易积水的地势低洼处、种植密度大且长势较差的地段发病较重。2017年,贺健元利用14种药剂进行黑秆病防治实验,发现0.5%甲霜灵·2.5%噁霉灵、60%苯醚甲环唑·40%醚

菌酯、10%氟硅唑的抑菌效果较好[26]。因此,可选用0.5%甲霜灵·2.5%噁霉灵、60%苯醚甲环唑·40%醚菌酯、10%氟硅唑对发病部位喷施进行防治。

5 藜麦叶斑病

5.1 症状

藜麦叶斑病在我国所有种植区均有不同程度为害。通过文献调研发现,引起该病的病原菌种类繁多,且症状无明显区别。

1995年,旺姆、贡布扎西等人对南美藜病害进行调查发现,引起南美藜叶斑病的病原菌为藜叶点霉。藜麦叶斑病的症状为病叶出现圆形或近圆形病斑,直径

l~4 mm,病斑边缘褐色,中央黄白色,上有小黑点着生,发病后期病斑中央穿孔[15]。2015年,北京市植物站报道称引起北京延庆地区藜麦叶斑病的病原菌为藜钉孢[27]。2017年,段慧对内蒙古藜麦种植区进行研究发现,引起该地区藜麦叶斑病的病原菌有3种,分别为交链格孢菌、细极链格孢菌、芸薹链格孢菌,感病初期出现黄色斑点,后期变为褐色或深褐色螺纹状,严重时病斑中央穿孔,病斑大小不一[28]。2019年,段辉、周建波等人对山西静乐县藜麦叶斑病进行调查发现,山西省静乐县藜麦叶斑病病斑最先出现在植株中下部叶片上,后逐渐向上扩展;发病初期病斑呈圆形、近圆形,淡黄色;中后期病斑正面为浅褐色、灰褐色,表面稍隆起,上附着点状霉层,中央呈浅灰色并伴有褐色至暗褐色细线圈,周缘有黄色晕圈,直径3.9~7.6 mm,平均直径5.4 mm,严重时病叶变黄,易脱落。研究发现,引起该地区藜麦叶斑病的病原菌为尾孢属、藜麦尾孢[29]。

5.2 防治措施

南美藜叶斑病主要在雨季发生。2017年,段慧选用70%戊唑丙森锌、70%甲基硫菌灵、99%恶霉灵、75%百菌清、20%噻菌铜、25%氟吗·唑菌酯、26%叶枯唑、10%苯醚甲环唑共8种化学药剂对交链格孢菌、细极链格孢菌、芸薹链格孢菌引起的藜麦叶斑病进行化学防治,发现8种化学药剂对病原菌都有一定抑制效果,其中抑菌效果最好的是10%苯醚甲环唑,其次依次为70%的戊唑丙森锌、99%恶霉灵、25%氟吗·唑菌酯[28]。

2017年,贺健元曾研究发现,防治山西省藜麦叶斑病可用43%戊唑醇3 000~4 000倍液、23%吡唑醚菌酯1 500倍液、40%苯醚甲环唑1 200倍液喷药防治;如果植株同时感染霜霉病、叶斑病、黑秆病,可以选择25%吡唑醚菌酯乳油或25%吡唑醚菌酯混合80%烯酰吗啉使用[26]。史海萍和郭晓风也曾报道防治藜麦叶斑病(未详细报道病原菌)可用霜脲锰锌(杜邦克露)100 g+脉植通75 g/667 m2,兑水45 kg,避开高温时段,在叶面喷雾[7,24]。2019年,张金良等学者应用多种杀菌剂筛选防治北京地区藜麦钉胞叶斑病的高效安全药剂,对多种杀菌剂在不同浓度下的防效以及对藜麦的安全性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所有药剂处理的防治效果均在60%以上,其中,每667 m2施用43%氟菌·肟菌酯悬浮剂15 g和43%戊唑醇悬浮剂60 mL对藜麦钉孢叶斑病的防治效果最好,药后15 天防效分别为84.1%和81.9%。从防治效果、对藜麦安全性以及抗药性方面综合考虑,建议采用43%氟菌·肟菌酯悬浮剂和43%戊唑醇悬浮剂交替使用防治藜麦叶斑病[30]。

6 藜麦主要虫害防治

我国藜麦种植区主要虫害包括地上害虫和地下害虫。地下虫害有象甲虫、蛴螬、金针虫、地老虎、蝼蛄等,地上虫害有金龟子、豆芫菁、小菜蛾等。象甲虫、地老虎、蝼蚁等地下害虫在藜麦苗期进行为害,主要啃食幼苗的根茎部,使得幼苗枯萎。防治这些害虫,可在播种前每667 m2用辛硫磷颗粒剂5 kg或克百威掺农家肥进行防治,也可在田间撒毒土或投掷毒饵(用柳树幼嫩的叶片拌药)进行防治,切记直接撒施辛硫磷颗粒会对藜麦幼苗造成毒害[20-25]。此外,蚜虫、红蜘蛛、灰飞虱等也会为害藜麦。

豆芜菁、金龟子、小菜蛾等地上害虫在藜麦生长期主要为害叶片部分,啃食叶片,虫害严重时会吃光整片叶子。防治此类害虫时,可通过安装太阳能杀虫灯,利用成虫的趋光性来诱杀;也可用药物防治,将高氯·辛硫磷乳油、20%氯戊菊酯乳油、毒死蜱用水稀释1 500~2 000倍,

在黄昏成虫集中活动时喷雾防治[20-25]。

防治蚜虫、红蜘蛛、灰飞虱等,在藜麦生长期可用48%毒死蜱与种子3∶10拌种,或40%辛硫磷与种子2∶5拌种,拌种后4~6 h种植;在开花前后可用1.8%阿维菌素3 500倍液或40%吡虫啉水溶剂1 500~2 000倍液防治[25]。

7 结语

近年来,藜麦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农作物,随着市场对藜麦的需求量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种植藜麦,但藜麦病虫害也呈现逐年加重的趋势,导致藜麦品质低劣、产量降低。

目前,国内对藜麦各种病虫害的防控鲜有报道,相关学者初步探索了采用化学药剂防治藜麦病虫害。虽然化学药剂在农作物生产中是常用药剂,但化学药剂防治存在污染问题,会对环境、人、家畜等造成影响,长期使用会使植物产生抗药性,后期药剂选择不当,防治效果可能会降低。

藜麦产业在我国刚刚进入起步阶段,为防止长期使用化学药剂使病虫害产生抗药性,建议发展生物防治。使用绿色环保的微生物种衣剂能够为解决藜麦种植中的病害问题提供科学环保的新方案,不仅可以促进藜麦产业增产保质,而且可以减少农药污染,保护环境,具有重要的经济以及社会效益。芽孢杆菌作为生防菌也在实际生产中也有应用,如果将这类生防菌制备成微生物种衣剂或微生物农药来防控藜麦病虫害,不仅能够对植物病虫害起到理想的防控效果,还对人和家畜无伤害,对环境无污染。

参考文献:

[1] 陆红法,张永正,方美娟.浙江庆元高山藜麦营养成分分析[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40(4):

441-445.

[2] Schlick G,Bubenheim D.Quinoa:An emerging new crop with potential for CELSS[R].NASA Technical Paper,1993.

[3] Vega-Gálvez A,Miranda M,Vergara J,et al. Nutrition facts and functional potential of quinoa ( Chenopodium quinoa willd.), an ancient Andean grain: a review[J].Journ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2010,90(15):2541-2547.

[4] Rojas W,Alandia G,Irigoyen J,et al. Regional Office for Latin America and Carribean at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FAO) [Z].2012.

[5] 王黎明,馬宁,李颂,等.藜麦的营养价值及其应用前景[J].食品工业科技,2014,35(1):381-384,389.

[6] 贾彬良,马文彪,陈文生,等.吕梁山区发展藜麦产业的价值分析[J]. 山西农经,2016(1):63-64.

[7] 史海萍.试析藜麦行业研究现状及其商业化种植前景[J].南方农业,2017,11(27):71,73.

[8] Oshodi AA,Ogungbenle HN,Oladimeji MO. Chemical composition, nutritionally valuable minerals and functional properties of benniseed (Sesamum radiatum),pearl millet(Pennisetum typhoides) and quinoa (Chenopodium quinoa) flour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Sciences and Nutrition,1999,50(5):325-331.

[9] Alan B.Quinoa,An ancient crop to contribute to world food Security[R].Regional Office for Latin America and the Caribbean,2011.

[10] 焦红艳,高文庚,陈丽文.藜麦营养成分测定及对孕期妇女健康的促进作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14):

1902-1903.

[11] 申瑞玲,张文杰,董吉林,等.藜麦的营养成分、健康促进作用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J].中国粮油学报,2016,31(9):150-155.

[12] 焦梦悦.藜麦淀粉特性、结构及其对Ⅰ型糖尿病小鼠的影响[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19:9-10.

[13] 刘盈盈,蔡云汐,王淑娥,等.藜麦对糖尿病模型小鼠降糖效果研究[J].营养学报,2019,41(3):261-264.

[14] 联合国FAO出版报告:藜麦,古老作物对世界食物安全的贡献[EB/OL].(2015-03-08)[2020-10-01].http://blog.sina.com.cn/s/blog_131ad057e0102vf52.html.

[15] 旺姆,贡布扎西,刘云龙,等.西藏南美藜(Chenopodium quinoa Willd)病害初步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猜你喜欢

虫害病害防控
桥梁病害分析及加固处治设计研究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苦参碱对小麦虫害的防治效果试验分析
精准防控 同心战“疫”
某道路病害原因及维修改造方案探讨
防控疫情 从我做起
争分夺秒的防控导弹车组
乡村无人机喷药
蔬菜病害田间诊断依据
气候变化下的林业虫害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