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术室干预性护理防止腹腔镜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

2020-03-02王艺璁刘晶陶颖

健康大视野 2020年4期
关键词:预防效果下肢深静脉血栓

王艺璁 刘晶 陶颖

【摘 要】目的:分析手术室干预性护理对于腹腔镜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接收的腹腔镜手术住院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手术室基础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手术室干预性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下肢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下肢肿胀、浅静脉曲张、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96.00%远高于对照组74.00%(p值<0.05)。结论:手术室干预性护理对于腹腔镜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显著。

【关键词】手术室干预性护理;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效果

【中图分类号】R24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4--02

前言:下肢深静脉血栓是腹腔镜手术后较为严重的一种并发症,临床上十分常见,主要是由于深静脉内血液异常凝结[1],引起管腔阻塞,令静脉血液回流受阻,最终导致血栓后综合征和肺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下肢静脉血栓起病快,病情发展迅速,如果不及时治疗,很容易导致下肢缺血坏死,严重者还会出现肺栓塞[2],严重威胁患者的安全健康。目前对于该疾病并无特效疗法,在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时,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会令治疗效果大大提高,从而促进患者的恢复。本次研究主要分析手术室干预性护理对于腹腔镜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以下是详细分析内容。

1 资料及方法

1.1 患者资料

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8月本院接收的腹腔镜手术住院患者1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男29例,女21例,年龄19-70岁,平均年龄(50.7±7.8)岁,体重46-74kg,平均体重(60.5±6.33)kg;观察组患者男26例,女24例,年龄20-71岁,平均年龄(50.8±7.5)岁,体重45-74kg,平均体重(61.2±6.41)kg。选取的所有患者均接受的是腹腔镜手术,无其它影响本次实验的疾病,均对本次实验知情并签署同意书。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对比,p值>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手术室基础护理模式,协助医生完成麻醉,配合医生安置患者的体位等。观察组采用手术室干预性护理模式,具体实施如下:①对患者下肢情况严密观察,若发现患者出现明显的下肢肿痛、浅静脉曲张等症状,需对患者进行局部按摩,采用和气压治疗仪或抗血栓压力袜等相关的专业仪器帮助促进血流循环。②腹腔镜手术中不同的体位会对患者下肢静脉血流产生不同的影响,护理人员帮助患者选择头低或脚高位置如将腿部抬高以利于血流速度加快。对肛肠手术患者来说,实施麻醉前调节体位架,小腿位置高于腋窝位置,促进血液回流,并且在患者腿部垫上海绵垫,分散着力点,也有助于血流循环顺畅。③对急性下肢静脉血栓患者采取冰敷方法,避免病情恶化。也可通过小隐静脉插管或局部给药的方法进行治疗。④患者的身体状况稳定之后,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下肢功能恢复训练,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增加或降低训练强度,令患者病情尽快恢复。

1.3 观察指标

护理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下肢肿胀、浅静脉曲张、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并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统计分析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

报告中的数据统计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资料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表示统计结果有很大差别。

2 结果

2.1 下肢肿胀、浅静脉曲张、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对比

经过不同方式的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下肢肿胀、浅静脉曲张、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均远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详见下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通过调查统计得知,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6.00%,远高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74.00%,对比结果差异明显,详见下表2。

3 讨论

由于腹腔鏡手术患者在实施手术过程中平卧位时间过长,并且术后身体较为疼痛不适且活动能力受限,大部分患者选择长时间静卧床上[3],引起下肢远端静脉血流循环受阻或者造成血流运动堵塞,最终导致了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患者一旦发生了下肢静脉血栓并发症,其发生下肢缺血性坏死的风险也大大提高。此外,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其患上肺栓塞的风险也高[4]。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极为不利,除了必要的治疗手段外,在手术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大大降低下肢静脉血栓或肺栓塞的发生率。

本文通过不同的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下肢肿胀、浅静脉曲张、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均远低于对照组,且其护理满意度96.00%远高于对照组74.00%。充分说明了干预性护理模式对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促进作用。护理人员通过严密监测患者的下肢情况,若发生明显的下肢疼痛、肿胀不适即使给予缓解措施或局部治疗,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帮助患者选择或调整合适的体位,以促进下肢血流的顺畅,此外,对于术后急性下肢静脉血栓患者采取局部用药或按摩的方法,有助于血流循环恢复和稳定。术后的功能恢复训练,对病情的恢复起到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在预防腹腔镜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中采用手术室干预性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朱宝华.腹腔镜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4,20(4):416-418.

马薇,张丽,邵丽.手术室干预性护理对腹腔镜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血栓与止血学,2018,24(5):870-872.

何雪美.利用手术室干预性护理对腹腔镜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2017,4(102):20101-20102.

石艳利.手术室干预性护理防止腹腔镜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0):235-236.

猜你喜欢

预防效果下肢深静脉血栓
缩宫素联合欣母沛在瘢痕子宫产后出血
缩宫素联合欣母沛在瘢痕子宫产后出血
老年髋部骨折中运用早期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分析
骨科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体会
加味桃红四物汤口服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低分子肝素钙用量的临床观察
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预防效果和控制作用分析
不规则抗体筛查在溶血性输血反应中的预防效果
化疗性静脉炎采用湿润烧伤膏的预防效果观察
高海拔地区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彩超检查的临床价值分析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腹部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