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尿毒症患者首次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临床研究

2020-03-02赵明明

健康大视野 2020年4期
关键词:血液透析尿毒症

赵明明

【摘 要】目的:观察分析首次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建立和使用情况,为临床建立血液透析通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行首次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164例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所有研究对象使用的血管通路种类、血管通路转归以及替代治疗方式的转换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患者首次血液透析时,采用动静脉内瘘的21例,占12.80%,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的143例,占87.20%;在143例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中,包括无袖套导管123例,占86.01%,带袖套导管20例,占13.99%。对本组患者随访6个月后,本组患者无死亡病例或失访病例。结论:尿毒症患者在首次血液透析时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的比例较低,但最终多数患者使用其作为维持性血液透析的长期血管通路。

【关键词】尿毒症;血液透析;血管通路;自体动静脉内瘘

【中图分类号】R459.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4--02

血液透析是尿毒症患者进行肾脏替代治疗的主要方式之一。患者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需要建立长期的血管通路,以保证血液透析的顺利进行。因此良好的血管通路是进行血液透析的重要前提[1]。目前长期的血管通路主要有自体动静脉内瘘和永久中心静脉导管,大量研究证实前者能提供更好的血液流速。临床上对于尿毒症需行血液透析患者一般建议行计划性血液透析,提前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利于延缓肌酐清除率的下降,其预后较非计划性血液透析好,且可以避免建立临时血管通路,获得更好的经济效应。在血液透析血管通路临床指南中也推荐首次血液透析时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相关调查显示自体动静脉内瘘和中心静脉导管是临床血液透析患者常用的血管通路。本文观察分析了首次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建立和使用情况,为临床建立血液透析通路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行首次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164例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尿毒症的诊断标准,透析初始 GFR 平均为(6.58±1.42)ml/min。其中,男性患者91例,女性患者73例,年龄39-83岁,平均年龄(56.78±8.84)岁;致病原因:慢性肾小球疾病例34,糖尿病肾病49例,高血压肾病48例,慢性小管间质性肾炎15例,多囊肾病10例,其他疾病8例。

1.2 方法 对本次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应用血液净化管理软件系统,记录并整理患者年龄、性别、原发病、血清学指标等资料,分析其首次透析时使用的血管通路种类、半年内各类透析通路的转归以及替代治疗的方式转换。GFR采用MDRD公式计算,即GFR=186×血清肌酐-1.154×年龄-0.203×0.742。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当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首次血液透析时血管通路的应用情况 本组患者首次血液透析时,采用动静脉内瘘的21例,占12.80%,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的143例,占87.20%;在143例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中,包括无袖套导管123例,占86.01%,带袖套导管20例,占13.99%。

2.2 各类透析通路的转归及替代治疗的方式转换 对本组患者随访6个月后,本组患者无死亡病例或失访病例。6个月后,无袖套导管的患者中,有82例转为自体动静脉内瘘,16例转为带袖套导管,14例改腹膜透析,4例接受肾移植,7例仍使用无袖套导管;采用带袖套导管患者中,有7例转为自体动静脉内瘘,2例接受肾移植,其余11例患者仍然使用带袖套导管;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中,肾移植2例,其余19例仍然接受血液透析治疗。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尿毒症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临床实践指南》中指出,首次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应选择自体动静脉内瘘作为血管通路。实际上,大部分尿毒症患者在首次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时会选择中心静脉导管作为血液通路。目前临床上自体动静脉内瘘的使用率逐年增加,但大部分患者首次血液透析时仍使用中心静脉导管。终末期肾衰竭基础疾病为 2 型糖尿病患者,往往伴有外周血管病变,导致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后内瘘建立失功或者发生窃血综合征,影响自体动静脉内瘘的使用。临床上对于 2 型糖尿病导致的终末期肾衰竭患者,其首次血液透析以及后续的维持性血液透析中自体动静脉内瘘的使用率明显较低[2]。相关研究提示首次血液透析时使用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其死亡率明显高于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并伴随着相关并发症以及治疗费用的增加。因此多个血液透析血管通路临床实践指南中均建议在首次血液透析时宜行计划性血液透析,选择自体动静脉内瘘为血管通路。但各种因素作用下,目前首次血液透析中中心静脉导管的使用率仍占有非常高的比例。导致临床中心靜脉导管的高使用率的原因主要包括几方面[3]:患者到对应科室就诊时间延误;专科门诊宣教力度有限或效率不高;患者拒绝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延误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的时机;等待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的时间过长;建立的自体动静脉内瘘无法成熟;患者本身的并发症或血流动力学状态需要尽快透析;意料外的肾功能快速恶化等。此外,针对我国具体国情,患者的经济状况亦是主要因素。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本组患者首次血液透析时,采用动静脉内瘘的21例,占12.80%,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的143例,占87.20%;在143例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中,包括无袖套导管123例,占86.01%,带袖套导管20例,占13.99%。综上所述,尿毒症患者在首次血液透析时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的比例较低,但最终多数患者使用其作为维持性血液透析的长期血管通路。

参考文献

梅艳,李雄,袁飞远.尿毒症患者首次血液透析的血管通路临床研究[J].中国医刊,2016,51(7):75-77.

周翔.对首次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使用血管通路情况的调查[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6):149-150.

任红旗,何群鹏,贾凤玉,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使用情况分析[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17,26(3):235-239.

猜你喜欢

血液透析尿毒症
人物
综合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导管并发症的影响
袁世凯之死与尿毒症
中西医结合治疗尿毒症早期肾性贫血20例疗效观察
听闻某大佬尿毒症洗肾有感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尿毒症自主神经病变的影响
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前后血清蛋白电泳图谱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