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及其信用风险管理策略探讨

2020-03-02缪纯淳

科学与财富 2020年1期
关键词:供应链

缪纯淳

摘 要: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是银行为了迎合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落实帮扶中小企业的战略而采取的全新融资模式。在正式应用以来,这种模式取得了较为优异的成绩,但也因实行时间较短而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将针对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及其信用风险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进行详细研究。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融资;信用风险管理

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是银行将存在于一条供应链中的多个企业化为一个整体,并从整体角度出发,结合供应链内部贸易关系,在综合考量后对某个企业进行融资服务。在这种融资模式中,贸易关系占据了重要地位,在帮助企业降低融资难度的同时,能够增加授信企业的商业信用,从而实现银企共赢。

一、当前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相关法律体系不够健全

在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中主要包含几个核心因素,分别为三流四体。三流分别指: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而四体则代指其中的四个主体:中小型企业、银行供应链、核心企业、物流企业。正是因为参与因素乱、主体众多、业务模式复杂,导致了其管理工作也较为困难,尤其是在立法工作方面。目前,我國在供应链金融方面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并不能完全覆盖整个行业,从而导致融资模式中很多行为缺乏法律约束,产生法律风险。

2、信息技术应用程度较低

在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中,信息流作为协调供应链内部企业关系,促进供应链整体协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一直是供应链科学运转的基础。只有在先进的信息技术的支撑下,供应链内部企业才能够协调发展,供应链内部管理工作才能够稳定展开。信息技术不仅是供应链稳定的保障因素,也是供应链市场竞争力提升的促进因素。目前,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对信息技术的依赖性还是较高的,只有信息技术不断的提升才能够促进融资模式的不断进步。但是,就我国现状而言,供应链金融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尚无法满足融资模式发展的需求,既无法实现信息系统的整合,也不能将银行各业务串联起来,这将直接影响融资方案的科学性及成本资金获取的便利性。

3、中介机构监管缺乏力度

在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中,虽然融资行为主要围绕着银行而进行,但其经营主体涵盖的范围却较为广阔。因此,金融中介机构开始介入融资行为,同时金融中介机构监管方面的问题也随之出现,尤其是监管工作面临着极大的困难。在面对市场中数量众多金融中介机构,由于缺乏有力的监管,导致在很多中介机构是无法在融资过程中发挥积极的功能效用的。而当中小型企业面临融资需求时,面对着质量参差不齐的金融中介机构,如何选择成为难题。

二、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未来的有效发展策略

1、完善立法工作

在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中存在着诸多法律风险,若长期缺乏健全的法律体系来提供保障,将会导致这一金融模式运行混乱。因此,国家应加快针对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进行立法的脚步,不断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清晰相关主体的责任,确定第三者对抗条件及债务人对抗条件等信息。另外,不急,法律法规需要尽快建立,各项机制及规章制度也应不断完善,使相关管理机制能够联合起来,形成完整、科学的供应链金融法律体系。

2、建设信用体系

信息体系建设在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因为该融资模式主要是通过对供应链整体的信用评估来决定投资政策的。而信用体系的建设重点主要分为以下几点:第一,从企业信息出发,对企业信息进行系统整理。首先需要设立相应的数据库,详细收集企业结算的信息,从而保证供应链评估工作的有效进行。其次,应支持民间征信机构的工作,积极推动民间征信机构科学化发展,从而保障企业信息收集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为信用评估提供最真实的数据。第二,实现交易过程的全面管控。信用体系的建设需要对供应链的信用情况进行准确评估,而这就要求银行能够对供应链内部的交易实现全面的掌控,并且能够通过大数据分析、资产抵押、供应链控制等手段,从更多维度对供应链进行探究,从而保证信用情况收集的准确性。第三,降低银行在收集产业及企业数据时对企业主动提供数据的依赖性,全面了解供应链中产业的实际情况,实现对产业链内外数据的整合及交易与非交易数据的整合,从而保持信息体系的独立性及主动性。

3、强化结算管理

我国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中,债权结算阶段存在着极大的不确定性,这是由于供应链融资模式没有完善的法律制度,所以对于整个结算工作会产生严重的影响。这种不确定性的存在,对于信用体系的建设极为不利,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的发展也受到了阻碍。由此可见,强化结算管理是未来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发展的必然选择。政府要对此给予充分的重视,以合同条款的方式对交易双方进行约定,确保交易双方能够按照合同条款来履行职责,尽可能的使结算与支付阶段的不确定性有所降低。另外,可以以电子票据为核心,对网络渠道的资金筹措进行约束,鼓励企业可以在融资上选择这一渠道,进而使企业能够培养良好的商业习惯和商业信用。最后,为了使供应链融资模式能够正常运行,需要设立相应的惩罚机制,对交易过程中的优势一方进行行为约束。

三、供应链金融的信用风险管理措施

1、建立信用评分制度

由于中小型企业是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的主要客户群,所以我国在信用风险管理上可以借鉴国外的相关经验,采取信用评分制度,细化中小型企业的信用等级,使风险管理工作更加准确有效。通过对中小型企业的信用进行评级,商业银行就可以根据企业的层次不同来进行贷款申请处理。通常情况下,中小型企业在申请贷款时,银行需要调查企业的预期损失、不良贷款率以及风险集中度等一系列信息,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判断企业的信用情况。

2、优化信贷业务流程

在信用风险管理上,企业的信用评估固然重要,但是信贷业务的办理在供应链金融融资上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当前信贷业务的办理流程过于僵化,这样僵化的办理方式,无论对于银行还是对于企业来说都是不利的,优化业务流程,提高业务办理效率非常关键。

例如,在营销上,银行可以将企业信息与信用评级制度进行结合,通过评分对企业进行筛选,降那些信用情况良好、供应链运营情况正常的企业列为重点营销对象,银行还可以为企业提供定制化的融资方案,使企业得到个性化的服务。

3、调整信用管理策略

近些年来,我国中小型企业实现了迅速发展,供应链金融的客户群也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客户群体的特征上,为了能够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信用风险的相关策略要进行及时的调整。

例如,在贷款模式上商业银行需要作出调整。因为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很多中小型企业的信用意识逐渐增强,无论在素质和规模上都有了较高的提升,银行在贷款模式的选择上,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判断。如果企业的信用度较高,供应链经营较好,银行则可以适当放宽额度和期限,为其提供更好的帮助;相反,如果企业的信用度较低,供应链经营较差,银行也可以采取一些的有效措施来控制风险。

总结:总而言之,在未来中小型企业融资业务的发展道路上,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势必会成为一种重要途径,尽管当下供应链金融在融资与信用管理上面临着诸多问题,但相信通过法律机制的构建,业务流程的完善,贷款风险的管理等策略的实施,供应链金融会得到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范方志,苏国强,王晓彦.供应链金融模式下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及其风险管理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7(12):34-43.

[2]张金蕾.供应链金融背景下融资模式与风险管理研究[J].现代国企研究,2017(8):176-177.

[3]田美玉,何文玉.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下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估———以汽车行业实证研究为例[J].工业技术经济,2016,35(6):154-160.

猜你喜欢

供应链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解锁西贝供应链的成功密码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国内供应链金融发展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
供应链助力直企打造非核心竞争力
隆力奇供应链全面加速
企业供应链管理的探索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