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品德课案例教学应该做到五个关注

2020-03-02曾应忠

文理导航 2020年7期
关键词:思品课关注案例教学

曾应忠

【摘 要】案例教学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的需要,采用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方法。它能够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实践情景,把真实的案例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设身处地去感受。对于提高学习兴趣,培养解决问题能力极有益处。

【关键词】思品课;案例教学;五个;关注

思想品德课案例教学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法。思想品德课的内容较抽象,理论性强。教师如果囿于理论的演绎,将会出现“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听得一头雾水”的现象。这样,教学目的就很难实现。如果教师能合理选取和利用案例,比较抽象的理论问题在恰当的案例使用之后,就变得容易理解。比较枯燥的理论教学在引入合理的案例后,学生的学科兴趣和探究欲望就会被充分调动起来,从而大大增强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就会变得充满生机和活力。为此,初中思想品德课案例教学应该做到五个关注。

一、要关注案例的价值取向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要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引,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分阶段对学生进行“五爱”教育,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奠定基础。”因此,案例教学就要坚持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充分发挥学科的德育功能。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发展,体现案例的人文性。

在案例符合思想性、导向性和人文性的价值取向基础上,要兼顾案例的趣味性。研究表明: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的投入学习,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呢?我认为选取生动有趣的事例是激发兴趣的有效手段之一。例如,在讲授《做诚信的人》时,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国王为公主选驸马,五位才貌双全的青年男子入围。公主只有一位,嫁给谁呢?于是国王给五位青年各发了一粒花种(煮熟了的,但他们并不知情),告诉他们一年之后谁先种出最美丽的花,就选谁做驸马。期限到了,五位青年都来到了皇宫。四人捧着漂亮鲜花的花盆,只有一位青年捧着空花盆。国王见此情形后,马上宣布:捧着空花盆的青年当选为驸马。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非常惊奇。这时我发问了:为什么捧着空花盆的青年能够当选驸马呢?对此你受到了什么启发?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因为他诚信”等。此故事激发了同学们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明白了做人道理,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要关注案例价值观目标

初中生的思想比较敏感,具有求新求异的特征。这就要求教师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改变以往传统的“空对空”的教育模式,适应学生的心理需要。例如,台湾青春偶像剧《流星花园》,引起了社会广泛议论与学生的共鸣。有的学生家长对该剧的主体思想提出质疑,认为剧中一些不切实际的描述,会使青少年陷入空想。对于青少年来说,有的认为此剧轻松健康,值得一看;有的认为该剧对青少年有负面影响。因此,在讲授《做友好往来的使者》时,组织学生举行了一场大讨论,主题是“我看《流星花园》”。同学们的热情很高,细读教材,积极查阅资料,并踊跃发言。通过活动,学生认识到:“面对文化差异,我们主张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多样性,共同繁荣进步。”、 “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等。通过讨论,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思想误区”也慢慢消失。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剖“热点”问题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只有适应学生的心理特征,“对症下药”,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也只有这样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才能落到實处。

三、要关注案例的地方资源

课程资源既包括校内的教育资源,也包括校外的教育资源,教师应该立足学生的生活、学习、社会实际将地方的案例作为资源纳入教学中,合理开发利用当地的乡土课程资源,发挥乡土案例的优势和独特价值。

将具有地方特色的案例运用到教学中来,能使学生与模范人物、经济发展的典型零距离接触,能使陌生的案例变得亲切,使所学理论变得更具有说服力。通过对地方案例合理的开发和利用,积极引导学生认识自己家乡、学校的人和事,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对家乡、对学校的自豪感,从而更加自觉地热爱自己的家乡和学校,进而把家乡以及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教师应该善于将地方案例资源与教学相整合,这样不仅能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还能让学生产生认同感,促使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发生变化,激发学生爱家乡、爱学校的情感,做到用身边的人和事教育身边的人。

四、要关注案例引发的设问

思想品德课教学通过知识的传授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激发学生道德情感,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知与行的统一。一个案例,换个角度、换个切入点就能成为另一个情景材料。因此在案例教学中,案例不能一讲了之,要充分发掘其内在的价值,多方位多角度地利用,不能为了案例教学而不停地使用案例,而冲淡教学目标的实现。如,在讲授《学会合理消费》时,举了一个案例:某初中生,父母均为普通工薪阶层,家庭条件不富裕,看见班上个别同学有了新款苹果手机,为了摆阔炫耀,父母经不住其软磨硬泡,花了5000多元,给他买了一部苹果手机。接着我请同学们就下面几个问题展开讨论:(1)这位学生的消费合理吗?为什么?(2)我们应怎样合理使用零花钱?(3)除了课本所列的那几种消费,我们还能把零花钱用在哪里?由于所用的案例贴近学生实际,大家都积极参与,热烈讨论,乃至进行了激烈的辩论。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合理使用零花钱,既尊重了父母劳动成果,又发扬了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使学生认识到把钱用在刀刃上,不再铺张浪费。同时通过第(3)个问题的讨论学生认识到,除了课本所罗列的消费形式之外,零用钱还能用于 “爱心消费”。通过案例教学,既延伸了课本知识,又让学生领悟到了课本上的观点,培养了学生认知能力,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教学实效。如果老师照本宣科,直接分析案例,肯定没有让学生自己讨论、探究的效果理想。教师主导作用在这里就表现为精心选事例,设置问题,然后在课堂上通过启发,把学生引向教学目标。学生主体则体现为参与讨论、辩论教师设置的问题,自己解惑求知。

五、要关注案例使用的时机

在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时使用案例,提出疑问,设置悬念。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此时的案例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也可以在授完新课,然后趁热打铁,用所学知识来分析案例,此时使用案例既巩固了新知,又锻炼了知识迁移运用能力;也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案例,一节课效率最高的时候是前二十分钟,以后学生的注意力分散、易开小差。这时结合教学内容适时举一个案例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把注意力集中到教学目标上去。应该说案例的使用,可结合教学内容、班级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案例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创设一个情景、举一个例子让学生更好地在与课本对话中理解课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在案例教学中通过感性的案例让学生体验感悟道理,把悟出的道理内化为自己的道德素养,并在日常生活中把道德素养外化为行为。思想品德课学科的属性要求案例的选择不能一味地追求新、奇、特,而更多地要考虑案例的价值取向,以思想性、教育性、人文性为选择标准,同时兼顾趣味性。案例最根本的目的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但是案例也不能喧宾夺主充斥整个课堂,而影响教学目标的完成。只有这样思想品德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才能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课程教材研究所.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用书(人教版)[M].人民教育出版社

(福建省光泽第三中学,福建 南平 354100)

猜你喜欢

思品课关注案例教学
信息技术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整合的体会
初中思品课生成性课堂建构的研究
为思品课插上爱的翅膀
案例教学在机械创新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EXCEL在《投入产出法》案例教学中的应用
《运筹学》教学模式探讨
奥朗德“关注”锦江增持雅高
乡土资源给力生动思品课堂
美国宗教自由报告“关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