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女性主义的后结构主义话语分析理论下的性别与翻译

2020-03-02林琳隋晓冰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女性主义

林琳 隋晓冰

摘 要:女性主义的后结构主义话语分析是从女性主义研究视角出发,根据说话者在对抗话语或交织话语中所处的地位,来分析说话者在社会中的身份、关系和地位。女性主义的后结构主义话语分析最重要的价值之一即它是会话分析、批评性话语分析和其他流行性話语分析的一种“补充性”研究方法。性别与语言领域新型的女性主义的后结构话语分析这一理论可以用于性别与翻译研究中,揭示翻译文本中存在的隐藏的、不易觉察的性别意识及权利关系。

关键词:女性主义;后现代结构主义;话语分析理论;性别与翻译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20)02-0126-03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者们越来越重视从文化视角来研究翻译。从20世纪60年代末兴起的第二次女性主义浪潮开始,性别一直是女性主义的核心。到80年代发展出的后结构主义女性理论,性别这一概念的内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最初所指的与生俱来的“生理性别”发展到现在的受到社会、文化因素塑造而成的“社会性别”。而对文学作品的翻译研究,正是从语言入手来发现社会性别话语和与社会性别话语相关的社会实践是怎样影响、操纵和转变女性的社会性别的。因此,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介绍一种新兴的女性主义的后结构主义话语分析理论,这不仅具有促进两性共同发展的实践意义,也对推动女性主义和话语分析研究的理论、方法和视角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性别与翻译的研究现状

(一)西方的性别与翻译研究现状

西方的性别与翻译研究同西方的女性主义运动有着紧密的联系。Mills(2002)将历史上的女性主义运动划分为三次浪潮:第一次女性主义浪潮主要体现在女性要求获得选举权,西方各国女性都相继取得了一定的胜利;第二次女性主义浪潮主要体现在女性要求与男性平等的待遇,反对性别歧视,规模与第一次浪潮相比更为宏大, 并涉及到西方各主要发达国家;第三次女性主义浪潮带有鲜明的后结构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理论色彩,它关注的女性问题涉及多种族、多元文化、多元价值等各种问题,主张跳出原有的女权主义思维框架,女性主义内部呈多样化发展。

根据Flotow的研究,西方过去四十年里对性别与翻译的研究主要沿着两个方向进行:一是沿着传统的路线,即认为两性是对立的,翻译主要研究“女性在父权社会受到不平等的待遇,女性的角色,本质由男性定位、操控”;另一个方向是从后结构主义对女性的性别身份进行解读,后结构主义者认为,女性性别身份是由话语和语篇构建的,不是在话语之外,因此女性的性别身份不断被重建,是不确定的。翻译是重建性别身份的途径,而不是反抗另一种性别的工具。翻译所关注的不仅仅是女性的性别身份,而是更为广阔的社会性别问题。

(二)我国的性别与翻译研究现状

我国对性别与翻译的研究起步较晚。1999年有学者注意到译者性别也是影响翻译的一个重要因素, 2000年有学者介绍西方女性主义对翻译的影响,直到2001年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译介才出现,到2002年我国翻译研究者才真正开始关注女性主义翻译[1]。由于我国并没有发生西方的女性主义运动,因此我国对性别与翻译的研究,很少与实践结合,主要停留在对西方性别与翻译的成果的译介方面,包括对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介绍和梳理以及对本土女性译者或译本的个案研究。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首先,理论研究视角单一。其次,对本土女性翻译史的研究,或陷入女性主义政治诉求的窠臼,或缺少必要的性别意识。最后,译本个案研究缺乏语境意识[2]。

二、女性主义的后结构主义话语分析

(一)女性主义的后结构主义话语分析定义

2002年,J.Baxter提出的女性主义的后结构主义话语分析理论(Feminist Post-structuralist Discourse analysis)是对话分析和批评话语分析方法的一种补充模式[3]。J.Baxter将女性主义的后结构主义话语分析定义为以一种女性主义研究方法,根据说话者在对抗话语或交织话语中所处的地位来分析说话者在社会中的身份、关系和地位[3]。女性主义的后结构主义以后结构主义的视角来看待自然秩序,即复杂性、多元性、模糊性、关联性、互文性、破坏性和转换性。J.Baxter指出,本着鼓励多样性和文本分析的精神,女性主义的后结构主义探索口语交际中存在的棘手问题,关注所有文本中出现的对抗话语、权势转换、模糊性和矛盾性[3]。

(二)女性主义的后结构主义话语分析理论基础

J.Baxter指出,女性主义的后结构主义话语分析最重要的价值之一即它是会话分析,是批评性话语分析和其他流行性话语分析的一种“补充性”研究方法[3]。在话语分析领域,女性主义的后结构话语分析与批评性话语分析最相近,然而,在理论方向和认识论上,女性主义的后结构主义话语分析与批评性话语分析有很大的区别。女性主义后结构话语分析将后结构主义理论中的复杂性、互文性、多元性、模糊性和矛盾性的观点应用到话语分析当中。此外,女性主义的后结构话语分析在分析文本中关注的焦点是对抗话语中的性别差异。根据J. Baxter的理论,女性主义的后结构话语分析有以下几个特点:

1.女性主义的后结构话语分析不是寻求解放,而是要求变革

与批评性话语分析不同,女性主义的后结构话语分析关注的不是社会政治问题,而是话语和权力。根据后结构主义观点,女性主义的后结构话语分析支持对于挑战强势话语至关重要的小范围的、底层的和局部的社会变革。与Bakhtins(1981)异质语理论一致,女性主义的后结构话语分析注重观察分析边缘化的、沉默的声音。比如,课堂情境中很少发言的女孩,或是管理情境中被忽视的女性的声音。所以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女性主义的后结构话语分析非常适合用于想要改变自认状况的小范围的人类学个案研究。

2.女性主义的后结构话语分析表达的是复杂性,而不是用二元对立的观点看待研究对象

由于批评性话语分析倾向于使用二元对立的方法把研究对象分为两类:一类是强权群体,另一类是劣势群体。批评性话语分析透过语言探究各種社会机构,比如司法、教育、大众传媒等领域中存在的社会偏见和不平等问题。在性别与语言研究方面,批评性话语分析代表女性或同性恋等社会群体,要求结构父权或反对男权的压迫。与之相比,女性主义的后结构话语分析并不是极端化地将男性划分为反派角色,认为女性都是软弱的,没有权势的,受到男性压制的受害者。相反,它认为女性的性别身份是复杂的、变化的。这表明,在不断互动的对抗话语中,女性的性别身份是随着交际场合、语境和情境从强势到弱势不断波动变化的。这种变化可能发生在不同的语言事件中,也可能发生在单个语言语境中,或者发生在只是几分钟的互动交际中。所以在这个微观层面,女性主义的后结构话语分析可以帮助定位分析说话者的性别身份是怎样在一个确切的时刻从强势地位转换到弱势地位的;也可以帮助解释复杂关系的语篇中,话语权力是怎样发生突然或是急剧变化的。

3.女性主义的后结构话语分析的反物质主义立场

批评性话语分析认为,话语实践与其所处的行为场域存在一种辩证关系,在二者的建构与被建构的过程中,语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批评性话语分析不仅强调对语篇生成、传播的研究,而且注重对语言外在的社会历史变量以及语境所涉及的机构框架等的社会历史语境的考察。女性主义的后结构话语分析采用反唯物主义的立场,认为社会实践总是产生于话语之中的。也就是说,说话者并不存在于话语之外。福柯(Foucault, 1972)认为,语篇的作用是“系统地构建它所涉及的客观物体的实践”。这意味着社会实践总是不断地通过话语、语篇,而不是话语之外,重构或再现的。因此,女性主义的后结构话语分析的反物质主义,就意味着它的研究都是在话语和语篇中实践的。

(三)女性主义的后结构主义话语分析在性别与翻译研究中的应用

性别与语言领域新型的女性主义的后结构话语分析这一理论可以用于性别与翻译研究中,揭示翻译文本中存在的隐藏的、不易觉察的性别意识及权利关系。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女性主义的后结构话语分析关注翻译中出现的女性性别身份。以后结构主义的立场,在话语分析中,它不是将所有女性都视为男权社会压迫的对象,它更加关注文本话语中体现的女性身份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和多元性。

1.数据的应用

女性主义的后结构话语分析已经开发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它与主流的语篇分析方法有很大的不同。首先,虽然像会话分析(Conversational Analysis)和批评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这样的既定方法通常提供单一或多个作者对数据的单一视角,但女性主义的后结构话语分析的目的是按照Bakhtins(1981)的“复调”原则提供多个声音和叙述。这实际上意味着在语篇分析中提供空间使不同的声音和叙述共存,例如原著的作者、研究人员,甚至可能是评论和评论研究的人。如果这些不同的声音和叙述可以与普通的作者评论并列在一起,那么他们就可以通过相互补充来得出自己的评论。

根据Bakhtins(1981)的“异己性”原则,复调数据处理方法的第二个方法论特征为相互竞争的声音和叙述。这样做可以将少数群体的声音与更多的官方和公开承认的叙述放在一起,从而为被压制的声音腾出说话的空间,其中的少数群体可能是那些从来不说话的人的代表。在J.Baxter的课堂研究[3]中,她叙述了一些15岁女孩的声音,她们很少在课堂上说话,被认为是“好听众”。在J.Baxter的管理研究[3]中,她突出了一位女性私人助理的声音,她在机构中的地位决定了她永远不应该在会议上发言。但是Baxter的目的是让她能够与她的六位男上司和一位女老板一起表达自己的观点,因为她是管理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因此,“异己性”是数据收集和表示的后结构主义原则,它产生了特定的范围、丰富性和多重意义。

2.文本的分析

女性主义的后结构话语分析的一个关键方面,与批评话语分析一样,是识别和命名口语及书面语篇中的重要语篇。然而,女性主义的后结构话语分析又具有批评性话语分析和会话分析所不具备的特点,即对话语的叙述采取一种共时和历时的方法进行分析。

首先,女性主义的后结构话语分析的历时性是指从历时角度或者人种学角度分析了一个特定社会群体在一段很长的时间内的语言,这样就可以记录特定社会群体的总体模式和发展情况。例如,在Baxter的管理研究[3—4]中,她观察并记录了几个月来一组经理的口头互动,描绘了工作关系演变和变化的方式。在这段时间里,J.Baxter才清楚地发现,有组织的言语和行为模式是由特定的现实模式塑造的,并且对这些已确定的“语篇”的名称的选择显然是主观的和解释性的。

其次,女性主义的后结构话语分析的共时性是对与特定言语事件相关的文本延伸的详细的微观分析。女性主义的后结构话语分析的微观分析方法体现在两个层次上:暗示和内涵。在第一个层次上,“暗示”分析的目的是描述一个社会群体的语言和非语言的互动,但基本上没有评价的细节。在这里,会话分析提供了一些有用的方法,用于对事件进行相对没有争议的描述。在第二个层次上,“内涵”分析的目的是通过说话人根据相互竞争和文化的话语不断争夺权力位置的方式来解释这些数据。在J.Baxter的管理研究[3]中,她在四个关键语篇之间绘制了两个“话语地图”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些关系似乎正在塑造这个管理团队的经验。第一张地图,语篇组合,展示了制度话语如何协同工作,以相互促进的方式塑造团队的现实性。第二张地图,话语张力,展示了同样的话语也可以相互竞争,在团队中创造一个竞争的场所。这种话语的绘图不仅仅是一个学术性的练习,它可以在现实世界有一种功能和实际的结果。最终,所允许的话语地图在集团的业务实践中发生了一个重要的转变:这些经理获得了更清晰的认识并且了解他们的共同愿望和竞争利益,使他们能够解决冲突,更和谐地工作。

由此可见,女性主义的后结构话语分析可以从数据的运用和篇章的分析两个方面,通过传统的语义学研究方法,从不同叙述者的视角出发分析翻译文本中词的内涵和外延意义,并且采用历时和共时两种方法来揭示文本话语中隐藏的不断变换的性别意识和权势地位。因此,女性主义的后结构主义话语强调女性的差异,女性身份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有利于多元社会的探索。

三、结束语

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出发,结合后结构主义的性别理论和批评性话语分析,笔者介绍了一种新兴的女性主义的话语分析理论,即J. Baxter提出的女性主義的后结构话语分析,它是以一种女性主义研究方法,根据说话者在对抗话语或交织话语中所处的地位来分析说话者在社会中的身份、关系和地位,它是对对话分析和批评话语分析方法的一种补充模式。此外,本文又探讨了女性主义的后结构主义话语分析的三个特点:女性主义的后结构话语分析不是寻求解放,而是要求变革;女性主义的后结构话语分析表达的是复杂性,而不是用二元对立的观点看待研究对象;女性主义的后结构话语分析的反物质主义立场。此外,笔者还从数据的应用和语篇分析两个角度介绍了女性主义的话语分析理论在性别与翻译研究中的应用。但这只是对女性主义的后结构话语分析理论做了浅显的介绍,此项研究一定存在着不足和纰漏。女性主义的后结构话语分析这一理论如何在性别与翻译研究领域具体地进行应用与实践,有待学者们的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李玉红.性别与翻译——论翻译中的性别视角在国内的发展与现状[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7,18(1):49—52.

[2]孟令子.从女性主义翻译到性别与翻译[J].Chinese Translator Journal,2016(5):23—31.

[3]Baxter J.Positing Gender in Discourse: A Feminist Methodology[M].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2003.

[4]Judith Baxter. Feminist Post-Structuralist Discourse Analysis-A New Theoretical and Methodological Approach?[EB/OL].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41231669_Feminist_Post-structuralist_discourse_analysis_a_new_theoretical_and_methodological_approach, July 2008.

(责任编辑:刘东旭)

猜你喜欢

女性主义
一部女性成长与救赎的见证录——《证言》的女性主义叙事学阐释
以女性主义视角解读《苏吉尼玛》
《森太太》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论日本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多维需求中的女性主义叙事策略:《一小时的故事》再解读
《人·鬼·情》中的女性主义
《花月痕》的女性主义解读
生态女性主义的社会批判
《飘》的女性主义解读
女性主义视阈下小说《红字》多维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