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高职教学能力大赛驱动下的《构成基础》课程深度整合与探究

2020-03-01张瑞娥刘文佳庞炳楠

教育现代化 2020年103期
关键词:课程设计教学

张瑞娥,刘文佳,庞炳楠

(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海南 琼海)

一 引言

构成基础课程的三大组成部分分别是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是视觉艺术传达中的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信息化时代发展到今天,现代设计的发展也趋于多元化。更多新思想、新观念的不断涌出,高科技的介入,艺术、科学和生活不断地融合和渗透,艺术设计也在向交叉学科的方向发展,艺术设计中所用到的训练方法、表达技巧也更加丰富和多元化。那么构成基础的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也不能一成不变,如何将心理学、美学、物理学诸多领域的成就,应用于构成基础教学的过程,是一直促使我们改革考虑的重要因素。

二 构成基础课程的教学发展与现状

上世纪70 年代,中国的构成基础课程教学中主要采用临摹、写生这些最基本的方式进行造型训练。等80 年代的时候,随着西方文化思潮和艺术风格对国内的影响,构成设计基础课程不再只是写生和临摹了,而是引进了诸如人体工程学类的理论体系与学科体系,也将一些手工制作课程融入其中,但学生的设计思维培养还是有所欠缺。90 年代后伴随着科技的进步、网络的发展,人们对教学模式、方法、手段又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希望课程教学过程中讨论“设计学”的同时,能将以往忽略的民族传统文化融入其中,也要重视学生的设计思维培养[1]。

构成基础课程是学生从基础课程进入到以后专业课程学习的重要桥梁。在课程设计时,往往将三大构成作为单独的部分进行教学,一般来说先学习平面构成,然后是色彩构成,最后是立体构成,而且在国内各本科和高职院校都不分专业方向统一授课,也就是说:“将构成基础课没有按不同专业类型的特点而采用了统一的标准化教学内容教学,这样大大抹杀了“构成基础”在不同专业中的差异性”。这种僵化的固定教学模式,使学生对构成的概念的理解简单化并且模式化,学生并没有在学习过程中体会从自然到构成的过程,束缚了学生的设计思维培养,教学陷入了严重的误区。

图1 课程整体任务框架图

三 构成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僵化

高职院校构成基础课程的学生与其它专业美术学院的艺术生不同,这些学生没有经过任何美术方面的训练和系统学习,那么构成基础课程就成了带领这些学生入门艺术学习的第一道门槛,是为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的第一步。对于专业美术学院的艺术生,在构成基础课程学习时注重技法训练的同时也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但是,这样的学习模式对高职院校缺乏美术基础训练的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完全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多的学生表示枯燥乏味并且毫无趣味。导致构成基础课程的学习与后期专业课程的学习有些脱节,学生也无法将基础的学习内容运用到真正的项目设计中[2]。

另外,构成基础课程的教学设计应该包括构成原理、构成方法、创作理念、技能技巧的学习。在带领学生分析近现代各个时期艺术设计风格转变过程的同时,通过对构成原理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到色彩、空间造型的基本原理及表现形式,认识大小、位置、方向、明暗等构成中基本要素之间的变化关系,认识对比、调和、均衡等在构成造型中的应用方法。而实际上,高职院校在构成基础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上,构成原理的学习是重点,技术、技能的训练占比重少,更是缺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总之教学内容片面、单一,教学方法也比较僵化[3]。

(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没有得到启发

英国利兹大学教授·索斯马兹曾指出“传统学院式教学的贬值在于它不注重领会和体验,而过于注重仅仅是验证那些理性的即成事实,致使技巧方法变得比创造能力更为重要,问题解决的有教养变得比个人灵感体验和自己探究的能力更为重要。”包豪斯构成基础课程的创造者之一伊顿认为:“构成基础课程设置的目的就是为了了解学生的潜在创造能力并且启发他们的创造力。”[4]但目前,构成基础的课程教学一般从构成原理入手,接着分析造型的要点,最后让学生模仿这些造型设计自己的作品。看似有理论学习、有造型分析、有造型模仿,应该能达到教学效果。但这整个的教学过程注重形式,没有强调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学生的学习仍然停留在浅层化并且简单化的阶段。所以,如何在教学设计中渗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构成基础课程需要思考的方向之一。

(三)忽略“设计”为项目服务的宗旨

构成基础课程作为一门设计类专业的入门课程,但课程的设计目的是为“设计”而服务的。而高职院校在构成基础课程的教学设计中,三大模块割裂教学,再加上教学内容单一、方法僵化,学生学习完整个课程之后,只记得三个模块,却无法将三大模块作为一个整体的体系来把握,更是不能将学过的造型规律应用于实际项目的设计中。对于今后要从事设计的学生来说,一定是运用自己的造型能力以及审美能力,对设计主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表现,但是学生的设计能力的提高仅仅通过割裂的三大构成的认识是无法达到的[5]。

四 构成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一)强调艺术对传统文化的吸收

艺术设计是文化艺术与科学技术结合的产物,艺术设计也因为传统文化的浸染具有很大的包容性,而且我们常常见到隐含着传统文化的艺术作品,更是生活形态的特殊体现。传统文化的精髓,如果应用在构成设计的基础课程教学中,能够使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的智慧积累的重要性,并将传统文化的思想渗透其中,有助于学生拓展自己的视野,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中华文化中的艺术瑰宝,例如书法、剪纸、石刻、蜡染等,每一种特殊的艺术方式都传达着民族性与本土性两方面特性,学生在构成基础课程学习中能够将传统文化中的这些艺术形式重新组合、提炼并且灵活运用到作品的设计中,自然而然提升了学生的技法学习,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体现设计者的社会责任感与价值观[6]。这一点,可以参考意大利的设计教育,意大利的设计教育偏重于艺术对文化的吸收,构成基础课程更是充分调动学生的所有潜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更是将整合本国传统文化的创作理念作为重点。

(二)融入课程思政与劳动育人

职业技术院校的构成基础课程是培养艺术设计能力的第一步,学习构成基础课程的学生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非常重要的群体,他们需要承担文化传播、价值传播的职责,因此要求他们具备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具备积极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在文化传播和价值传播时引领良好的价值取向。

2016 年12 月7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018 年9 月10 日,习近平总书记又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

在构成基础课程的教学设计时,要在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在知识传播中强调价值引领,把价值观的培育和塑造融入课程中,使思政教育像阳关一样洒满每一间教室的每一个角落,真正实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同时也需体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原则,落实劳动育人,以提升社会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提升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和职业岗位胜任能力为目的,做好专业探究性劳动教育,通过劳动育人,让学生学会生活,善于工作,服务社会。

(三)突出项目引领,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德国斯图加特国立造型学院的培养侧重于给学生奠定扎实的专业基础,非常重视时间教学,在这里强调任何的基础教育都必须从实践入手,教学的设计环节也是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设计理念,然后将专业课的学习运用到具体项目的实践中,同时贯穿思维方法的训练[7]。

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可以参考德国斯图加特国立造型学院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在教学中,通过具体的项目引领,让学生在课堂上尽可能利用最新、最前沿以及社会热点的信息刺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既完成了学习的目标,又通过在项目中引入了新技术、新热点的方法对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视野拓展具有很大的帮助[8]。

项目引领的教学过程,可以启发学生的设计思维,也促进学生的理论学习,教师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中要将构成设计原理融入对优秀设计作品的分析以及实际课题的设计中,使学生在案例的思考与分析中重点掌握作品呈现的设计技能,并在作品的练习过程中灵活的运用所学技能。以下是构成基础课程的整体设计思路。

五 构成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案例

(一)课程思政与课程内容的结合

2019 年,垃圾分类成为每个中国民众关注的热点。6 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习近平强调,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准的一个重要体现。2019 年起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在此社会热点的驱动下,把垃圾分类的项目应用到构成基础课程的学习中,是非常好的项目切入点。另外课程设计中,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的讲话“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引入社会的热点话题“生态文明、和谐共存”,主题。

通过四个环保项目的具体实施,激发学生关心环境、爱护环境的积极性,增强解决环境问题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根据十八大报告提出生态文明建设“优、节、保、建”四大战略任务,课程以“百业要兴、环保先行”“随手一分,美化十分”“鸟语花香、爱赏共享”“绿色世界、你我共创”四个具体项目实施课程任务。让学生可以从多个方面了解环保知识,完成工作任务,掌握设计基础知识和技能完成一套“公益性”主题宣传设计方案。

具体的应用见下图。

(二)课程教学思路与方法转变

课程整体教学思路将教学内容重构为四个环保项目和十五个任务。例如,以“随手一分·美化十分”项目为例,将该项目划分为四个具体任务,逐一来解决构成课程中基本形设计及基本形构成知识和设计要点。通过具体任务带动学生从细致入微的观察、深入思考到最终完成美形动人的基本形设计作品。

采用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方法。以项目引领、任务驱动,以学生为中心,以“做中学、学中做”为教学理念,鼓励学生合作探究式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真实的社会热点、公益宣传项目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职业梦想。例如“美化环境人人有责”“垃圾分类回收利在千秋”如何让垃圾分类图形更加喜闻乐见?”带着这样的问题让同学们进行思考、分组讨论、头脑风暴,找寻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图2 课程项目任务图

图3 项目细节框架图

图4 课堂教学过程思路框架图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开展了“三段、六步、两学、三评”,充分利用在线资源、课堂互动软件、色采 APP、猜画小哥 APP、拼图大全 APP 等信息技术手段和互动游戏,寓教于乐,提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尤其要重视师生互动,教师的重点是引导、启发学生的思维以及控制课程内容的进度,弱化教授理论内容转而重视教授方法,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且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学习的能力。

(三)学习过程与评价办法改变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采用多元评价,通过网上平台学生自评、互评、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个人心理特征、兴趣爱好等不同,小组互评即可以使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取长补短、互学互进。教师评价,根据学生项目作品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理论知识和技术重难点,给予客观的指导性评价,使学生更好的完善作品,达到精益求精。企业根据市场需求、行业标准、规范等方面对学生完成的项目进行准确的评价,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提早适应行业需求、增强学生的竞争力。

图5 教学过程三段、六步思路

图6 学生学习过程与评价办法

六 结语

构成基础课程虽然是入门课程,但任课教师仍需要从时代热点、传统文化渗透等方面进行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己任,让学生具备较高艺术素养的同时兼具技法。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研究与反思,使学生逐步消化相关知识,做到理解后的灵活应用,为以后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课程设计教学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