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分课堂+互联网+”教学模式在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2020-03-01张胜昌王琼仙白琳顾东亚丁健林江郑长民

教育现代化 2020年103期
关键词:解剖学实验课实验组

张胜昌 ,王琼仙,白琳,顾东亚,丁健,林江,郑长民

(1.广西中医药大学 基础医学院,广西 南宁;2.昆明医科大学 实验动物学部,云南 昆明)

一 引言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是医学专业的选修课,也是必修课。其名词繁多、内容抽象、学习记忆困难,教育工作者也是想方设法提高其教学效果。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多种教育技术应运而生,微课、慕课广泛应用于《人体解剖学》教学中,QQ、微信等交流平台也成为师生交流的常用工具。尽管网络教学有其独特的优势,但也有单向性、无法监控学生学习情况等不足。而实验课教学仅仅是验证性实践,简单的记忆,过后遗忘比较快。伴随着不断减少课时、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也难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已经无法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

二 背景

(一)“学习金字塔”给我们带来的思考

“学习金字塔”是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研究成果,它用数字形式形象显示了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内容(学习内容平均保留率)的多少。采用教授给他人的方式,两周后学习内容的平均留存率最高达到90%;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等核心素养。实验课堂实行小班授课,每个实验班人数为30 人左右,且课时比较充裕,实验课内容已经在理论课上学习过,再加上开放实验室等因素,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观察标本。从而有利于开展“互联网+”背景下的实验课教学模式、学习模式和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的改革,如图1 所示。

图1 学习金字塔

(二)“对分课堂”的兴起

“对分课堂”是张学新教授于2014 年提出的一个新的教学模式。是把教学分为相互联系的三个过程,分别为教师的课堂讲授(presentation);即教师在课堂上对教学内容进行精讲,帮助学生了解知识的框架、了解学习的重点难点。学生课后的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即学生在课堂教学之后通过阅读教材或其他学习资料将知识内化为个人的经验,是学习和思考相结合的过程。学生的课堂讨论(discussion);带着课后的自学和思考的结果与班级的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可分为小组讨论和组间讨论。用三个环节的英文首字母命名,也可简称为PAD 课堂[1]。以讨论和作业的形式强化学习的成果是“对分课堂”的关键创新。

(三)互联网的普及

2019 年2 月28 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了第43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至2018 年12 月,中国网民的规模达到了8.29 亿,中国手机网民的规模达到了8.17 亿。经调查,手机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标配,基本上达到人手一部。为“对分课堂+互联网+”教学模式在人体解剖学实验课教学中改革提供了条件。

三 方法

把“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与解剖学实验课教学融合,结合“互联网+”技术,形成“对分课堂+互联网+”教学模式,把教学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教师讲授、小组讨论式学习、录制视频总结、师生评价,如图2 所示[2]。

(一)进行分组,建立团队

2018 级口腔医学班60 人平均分成两个实验课堂,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于实验组第一次实验课时,首先,选出组长,主要负责安排值日生管理实验标本及维护实验室卫生,并建立实验课堂QQ 交流群;其次,每三人进一步分小组,共十个小组。在整个解剖学实验课的学习过程中,一个小组为一个小团体,小组成员一起探讨、一起学习;最后,实验内容考核时,每个小组随机选出一位同学进行回答,代表小组成绩。这样能够建立团队意识,培养学生互相协助、互相督促、互相学习及自主学习能力。

图2 教学流程

(二)教师讲授,布置任务

实验课教学过程中,采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方式开展学习。教师用大约一学时的时间(每次实验课四学时)示教教学内容,因为大部分内容已经在理论课中学习过,所以本课时时间安排合理。然后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布置学习任务。

(三)依据任务,讨论学习

依据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各小组讨论式团队学习。比如躯干骨部分相关任务有椎骨的一般形态、各部椎骨的特征、骶骨的形态、肋骨的形态、胸骨。此阶段大约两学时。教师在实验室各组之间巡视,督促所有学生认真参与,但不要过多干预。学生遇有困惑,举手示意,教师单独解惑。

(四)随机原则,进行总结

在第二次课的第一节课时间是总结阶段。首先利用十分钟的时间进行熟悉和回顾;然后教师随机从每个小组抽取一位同学,从教学任务里随机抽取一个内容让学生讲解并用手机录制视频(大约时长两三分钟),此阶段控制在10 分钟内。比如,躯干骨部分的胸骨,要讲出主要结构点——胸骨柄、胸骨体、剑突、颈静脉切迹、锁切迹、第1~7 肋切迹及胸骨角。

(五)公布视频,师生互评

各组把录制的视频资料发到实验组QQ 群,通过多媒体设备,师生共同对各小组的讲课视频进行评价,包括教师评价(60%)和同学互评(40%),称为“找茬”。特别要求大家要客观评价,对于事实存在的讲解缺陷,根据缺陷的数量,扣除小组相应的分数;对于“找茬”准确、积极的小组,根据数量计入小组的平时表现分数。本部分时间大约20 分钟。

(六)教师总结,激励为主

教师重点总结视频中各学生在体态、语言表达、知识点以及逻辑思维方面的表现。重点表扬,也提出需要改进的地方,以利于不断改进,不断提高。

四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软件22.0 版本,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分别描述为例(%)和均数±标准差(±s),行χ2检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五 结果

(一)专业理论考试

在课程结束后,2018 级口腔医学班采用相同的理论试卷进行闭卷考试,结合教学大纲内容由非授课教师出题考试,试题题型分为客观题(包括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 和主观题(包括简答题和临床病例分析题) 两部分,分值分别占总分的60% 和40%。客观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解剖学中的各基本知识点和定义的掌握情况;主观题主要考查学生在记忆知识点、定义的基础上,对其所学内容的正确理解程度,及其运用所掌握的解剖学理论知识解决分析临床问题的能力[3];最后统一阅卷。经统计,实验组客观题平均分值是48.16,对照组客观题平均分值是46.87;两组学生的得分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 ;实验组主观题33.25 分,对照组主观题29.43 分。两组学生的得分比较同样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实验组和对照组客观题得分比较(±s,n=30)

表1 实验组和对照组客观题得分比较(±s,n=30)

(二)问卷调查

在学期末对实施“对分课堂+互联网+”教学模式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定性评价教学效果。调查表从培养团队精神、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对“对分课堂+互联网+”教学模式的看法设计。发放调查问卷30 份,回收30 份。100% 的学生认为能培养团队精神,96% 的学生认为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97% 的学生认为锻炼了逻辑思维能力,95%的学生认为增强了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对“对分课堂+互联网+”教学模式一致认可,还说会录制更多的微视频,留为学习资料,利于后续课程的学习。

六 讨论

(一)“对分课堂+互联网+”教学模式的优势

如何在生本教育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师对教学质量及教学过程的掌控能力,是目前医学教育工作者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4]。鉴于此并结合我们理论课课时少的实际情况,我们课题团队提出了在实验课中开展“对分课堂+互联网+”教学模式。希望通过与传统的实验课教学方式比较,分析新教学方式的优势及缺点,为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该模式旨在通过小组讨论式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索能力、团队协作精神、语言表达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5];通过对分课堂,强化教师的指导作用,让教师更好地对知识点进行精炼,对重难点进行强化,对课堂讨论进行总结,提高教学效率和课堂掌控能力。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学生反映“对分课堂+互联网+”教学模式既能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时间,又能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而课前及课后的小组讨论式学习、同学间的互帮互助,能使学生的思路清晰,明确自身不足和他人的优点。本研究发现,应用“对分课堂+互联网+”教学模式的学生学习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知识面更广,课堂表现更积极,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为其将来的就业与生活创造良好的条件[6]。

(二)“对分课堂+互联网+”教学模式的不足及改进策

目前,“对分课堂+互联网+”教学模式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在实践中发现存在以下不足:(1)因为学生的学习能力、接收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不同,造成部分学生在课下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学习;现在大学生的各种活动又比较多,很难保证学生参与热情和参与度。(2)30 人的实验组人数偏多,教师示教时很多学生看不清,学生人数制约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的变革;减少实验组人数到20人,更有利于教学改革。

七 结语

“对分课堂+互联网+”教学模式打破了教学环境的空间、时间的限制,教师与学生的主体地位上发生了变革[7]。通过把知识讲述给别人听,学生从讲授者的视角进行学习,不仅要对内容相当熟悉,还要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沟通能力,从而提升了学生潜在智能的发展。学生学习由被动听转为主动学,要眼、耳、脑、口、手并用,在参与中掌握知识,生成能力,从而实现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这一举措开拓了崭新的教学模式,开发了崭新的教育理念,开创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教育格局[8]。因此,“对分课堂+互联网+”教学模式在解剖学实验课教学过程中,使教师和学生成为教与学的主体,学生参与性很高,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是值得推荐的。

猜你喜欢

解剖学实验课实验组
《钟世镇现代临床解剖学全集》(第2 版)12 卷隆重出版发行
密林深处——“从写生到创作”的水墨实验课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效果
有趣的实验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CBL结合微课在神经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大鼠运动性骨骼肌损伤后血清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以及波形蛋白的变化
高中化学实验课改进和实践及其效果评价
创新策略在高中生物实验课中的应用